浅谈中波发射台场地的选择

2016-07-04 09:08米铭锋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5期

■文/米铭锋



浅谈中波发射台场地的选择

■文/米铭锋

摘 要:广播电视作为党和国家的宣传重地,广播电视发射台担负着重要的无线传输任务。中波发射台的选址直接关系到覆盖范围、收听效果、投资规模和开发效益。本文着重探讨中波发射台场地的选择。

关键词:中波发射;场地要求;土地性质;场地选择

1.搬迁背景

我台现状:现位于城市之中心,占地约240亩,海拔388米。主要播出中国之声(981KHz、50KW)和重庆之声(1314KHz、50KW)两套节目,铁塔为100米自立式铁塔。基本覆盖重庆大多数区县,以及与四川相邻的隆昌、武胜等地。同时,还肩负着5套(603 KHz、900 KHz 、1098 KHz 、1143 KHz 、1521 KHz ,均为1KW,主要覆盖市中心)实验频率的实验任务,铁塔为小型中波天线1座,斜拉式桅杆天线1座。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本较荒凉的周边已高楼林立,按《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第六条(二)禁止“以天线外250米为计算起点兴建高度超过仰角3度的高大建筑”之规定,现已无法满足中波发射场地要求;发射机、供电等设备、设施连续工作多年,故障高发。这些客观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覆盖范围、覆盖效果和安全播出重任;加之城区发展新规划的用地需求,现在的发射台也阻碍了城市建设的进程,发射台搬迁势在必行。

2.场地位置的基本要求

中波场地的地形、总坡度、地导系数,以及与周边电磁兼容等,将对广播覆盖范围、覆盖效果、收听效果产生极大影响,不容小觑。

场地的选择关系到节约投资和节省土地,既要符合城市规划,又要满足技术要求,尽可能地选用荒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和经济作物地块。

2.1覆盖效果要求

既要覆盖中心区域,又要避免电磁污染。根据人口分布状况,让中心区域获得最佳的有效覆盖。按照国家标准《中波广播网覆盖技术》GBDDR017-80通过地波场强计算得出,适当大于A区即可(见下表,我国选A区)。当发射功率小于1Kw时,靠近中心区域选址;当发射功率大于1Kw时,可靠近中心区域,同时要符合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720-88中规定的公众照射最大限值之规定(电场强度为40V/m.磁场强度为0.lA/m),避免给居民带来电磁污染。

世界分区接收条件 A区[db(uv/m)] B区[db(uv/m)] C区[db(uv/m)]白天地波服务 63 73 66夜间地波服务,农村地区 71 81 74夜间地波服务,城市地区 77 87 80

2.2场地面积需求

参照建标[1998]18号《广播电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第四章,根据所发射的频率,所建铁塔座数,播出用房、行政及生活设施等合理布局需要,并为今后的建设留一定发展空间,确定场地占用大致面积。

2.3场地周边坡度要求

中波广播发射台场地及其外围500m范围内,地形应该是平坦的,总坡度不宜超过5%。

2.4地导系数要求

应选择地导系数较高的土地,如土壤湿润、土质较厚的地块。

2.5“三通”要求

应选择能满足通路、通电、通水的地理位置。

通路:首先要考虑发射场地距离现有公路不远,需新建通往发射台的专用公路尽量短,既节约迁建费用,又方便职工出行。

通电:尽可能选离两个变电站不远的地块,方便从两个变电站架设双路供电线路。中波发射台播出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宜选用或架设专用供电线路。若条件不允许,至少应保证一条专用供电线路,作为主用电源。电压波动≤±5%,频率波动≤±1%;若不能满足,则需对播出设施用电增加稳压器。

通水:首选市政自来水作为水源,新建通往台内的水管线路尽量短。若离自来水管网较远,投入过大,应自备水源,选址时必须进行水资源勘察和水质化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6通信要求

选择的场地位置应方便建立多条广播电视信源传输链路,如微波、光缆(要求距离光纤干路较近)、卫星(要求接收方位角无遮挡);有线电话接入方便,手机信号已覆盖。

2.7尽可能地避开建台的不利因素

2.7.1避开地质不良地段

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情况,特别注意是否有不良地质发育现象,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如滑坡、断裂带、9度及以上高烈度地震区。

2.7.2避开周边复杂环境

避开山洪有可能给建筑物带来威胁的地段;避开地下藏矿区和采空区;避开可能出现泥石流或滑坡地段;远离腐蚀气体、大量粉尘污染区。

2.7.3避免电磁干扰

充分考虑电磁兼容,积极协调有关军事、通讯、导航等单位,同时,计算发射天线辐射电磁场在居民区的总功率密度,确定保护间距,报请主管部门批准。

2.7.4避开飞机航道

符合国家有关机场净空保护的规定,获取有关部门同意的书面文件。

2.7.5避开一些特殊场所

如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在其附近建中波发射台,需取得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

3.土地性质及规划

3.1首先是否属于农保地,尽可能地不选择耕地或少占耕地。占用耕地,不仅增加了办理相关证件难度,发射场地也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3.2尽可能避开或少占林地、水渠、河道等保护区。若不能避开,需了解相应政策并获得水利、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

3.3需要搬迁的附着物要尽量少,如住宅、企业、坟墓等,尽力降低征地成本。

3.4向规划部门了解拟选地块是否已列入规划,周边如何规划;向国土部门了解拟选地块是否已被征用或属某集团(公司)所有。若无更好的地块选择,还需报告政府相关部门,获取大力支持,调整规划为无线发射场地。

4.场地选择

坚持做到搬前充分准备,建成后少留后患。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勤俭办事、适度超前、设备数字化、管理自动化、便于后期开发的原则。

4.1确定占地面积

场地面积应满足地网、天线、播出用房,以及行政办公、生活设施等合理布局的需要,并为今后的建设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我台发射频率达七套之多,在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基础上,合理布局塔基位置,选择合适的塔高、塔距,以及多频共塔、地网部分交叉的技术方案,尽可能节约建设用地面积,又不影响中波发展建设。规划三座铁塔,依据f1/f2≥1.25,981KHz和1314KHz(均为50KW)双频共塔,603KHz 和1098KHz双频共塔,900KHz、1143KHz和1521KHz三频共塔。

根据《广播电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1998]18号)及新址增加的应急广播功能。场地面积上限为31.56公顷(折合473.4亩),其中技术区及行政区建设用地指标为2.5公顷(折合37.5亩),3副单塔全向向中波天线建设用地指标28.5公顷(折合427.5亩),14路馈线工程建设用地指标0.56公顷(折合8.4亩)。

(受现场选址面积所限,可实现的建设用地规模需求约20公顷(折合300亩))

中波发射天线建设用地指标 表4.1.5 编 号 天 线 名 称 载 波 频 率 用地指标(km2)1 单 塔 531--747KHz  17.70 756--1602KHz 5.40 2双塔定向天线 531--747KHz  30.00 756--1602KHz 9.80 3四塔定向天线 531--747KHz  40.00 756--1602KHz 12.30 4八塔定向天线 531--747KHz  70.00 756--1602KHz 20.50 5Γ型天线 0.20 6 T型天线 0.20

4.2实地勘察

4.2.1场地选择

首先考虑在现址所处的行政区内选择,积极支持本区开发,同时在选地、相关审批程序上也会得到本区各级部门大力支持,还方便采用土地置换方式获取土地;跨区选择给各项工作增加了难度,不得已跨区选择,需获得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4.2.2根据市规划局关于无线发射区设置的规划

在无线发射区内选址。依据《重庆市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报告》,重庆市大型无线电收、发信台(站)设置区为,“以沙区中梁镇为中心,在沙区中梁镇海石公园至沙区歌乐山镇一带地区的山头设置台(站)。平均海拔高度500—600米(经纬度从106E2427、29N4136至106E2449、29N3637范围内)”。

4.2.3实地查勘

预估场地面积,探查土质厚薄,走访附近居民,了解周边居住户数、房屋面积,并用场强仪收测现址发射节目的场强。

多次到规划的无线发射区实地调查,按照上述“2.场地位置的基本要求”和占地面积需求,经过反复比较,有四处基本满足中波发射场地要求。

场地名 地块情况 周边情况 收测场强情况申家坡 距城市中心约18KM,土地湿润,土质较厚,种有果树 5户住户 981KHz为79dBuV 1314 KHz为85dBuV黄荆坡 申家坡对面,土质较申家坡薄,有较大块石灰岩,种有果树,墓地较多 无住户 981KHz为78dBuV 1314 KHz为88dBuV杉树脚 比前两地远3公里左右,多为耕地,土质厚,地导系数好,种有蔬菜和经济作物,90户住户 981KHz为68dBuV 1314 KHz为75dBuV大平顶比申家坡地远5公里左右,多为耕地,土质略比黄荆坡好,有大块石灰岩,种有农作物2户住户 981KHz为79dBuV 1314KHz为85dBuV

4.3多方协调,联合勘察

将实地勘察的结果呈报沙区政府,由区政府召集区、镇两级的规划、国土、经委、建委、环保等部门以及村委会人员组成联合勘察组,对上述4处拟选地块进行联合勘察。大家就是否影响区域规划、是否调规、是否在地震带、是否存在滑坡风险、周边电磁辐射评估等方面充分讨论,并结合中波场地技术要求,尽可能地提高发射效率,最后形成一致意见,首选申家坡,备选杉树脚。

4.4模拟覆盖效果图

请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天线设计研究所对申家坡实地勘察,通过高精软件对7套频率覆盖范围进行预测,此地发射完全能达到现在的覆盖范围,且中国之声(9811KHz、50KW)和重庆之声(1314KHz、50KW)比原覆盖半径增加10公里以上,服务区域扩大不少。

现址和申家坡覆盖情况对比图(黄色:平顶山;紫色:申家坡;红色部分为共同覆盖区域)。

4.5选定场地,形成选址报告

整理选址技术要求、拟选场地对比、多部门联合勘察、预测覆盖参数等资料,最终形成发射台搬迁前期选址报告,呈报相关部门,便于开展后期工作。

5.结束语

发射台的搬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选址,天线、机房的整体规划、布局,播出设备、供配电设备的选型等,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建成后,覆盖范围的大小、收听效果的好坏、播出是否稳定、各项辅助设施是否稳定可靠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科学规划、反复讨论、精心组织、不留或少留后患。

[1]中波、短波广播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GY5069—2001).

[2]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720—88).

[3]广播电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1998]18号).

[4]中波广播网覆盖技术(GBDDR 017-80).

[5]重庆市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报告.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发射台)

中图分类号:TN948.5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