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曦 张晓枚 沈 艺 陈 宁 王珊珊 赵 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公外部,北京 100029)
对中医今方名称英语译法的思考※
王曦张晓枚沈艺陈宁王珊珊赵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公外部,北京100029)
摘要:方剂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中医今方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既沿袭中医古方又融入了现代化的高新科技元素。目前关于中医今方英译名称的研究较少,且对方剂的命名认识不够准确,对其名称翻译方法的探讨尚待深入。当前以中医方剂学的知识为基础,从中医今方命名特点及对外贸易需求的角度研究其名称英译法,对比研究《中国药典》、一些中外译者的典型译作,和现常用药产品所使用的英译法,认为《中国药典》中对其采用的音译法较为适合。
关键词:中医国际化;方剂;名称;中医英译法;中药现代化
方剂,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宝贵财富,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医今方,是指从1949年以来,中医学科产生的一些新方剂。中医今方承袭古代方剂,又结合现代科技,涌现出许多新的成果。中医今方名称的英译关系到中医药的出口贸易,以及国外患者的购买使用,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本文从对中医今方的对外贸易需求入手进行研究,对当前进行中医今方英译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现以常见的一些中医今方名称为例,通过对比研究《中国药典》、一些中外译者的典型译作、现常用药产品所使用的英译法,认为《中国药典》的音译法较为适合。
中医古代方剂常以其中所含药材的名称命名,如“麻黄汤”、“桑菊饮”,或是以方剂的功效命名,如“补中益气汤”、“实脾散”等,还有就是以方剂作用比喻命名的“二妙散”和“玉屏风散”。中医今方与中医古代方剂有着天然的关系,许多在配药及命名上继承了古方,有着久远的历史背景,如“血府逐瘀胶囊”、“妇良片”、“四物合剂”等。这些沿袭了古方的今方名称也蕴藏着深厚的中医文化内涵,如“小青龙颗粒”中的“青龙”并不是指以青色的龙或龙骨入药,而是因为方剂中的甘草和桂枝是黑色,且该方是解表剂,“青龙”在中医哲学文化中又是主疏泻的神,具有象征意义。还有一些建国以后新生的方剂产品,如“二仙汤”、“百日咳饮”、“清开灵口服液”、“茜草厚皮软膏”等。上述今方的命名与古方相近,多包含了方剂内的主要药材名称或是方剂的功效。
另外,今方受到现代中医制药科技的影响,蕴涵着许多高新科技元素。中医的多学科研究,是中医今方形成的一大时代特征。近代化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等,都被应用于中医学中,推动了中医方剂的现代化发展,产生许多新的方剂名称。常见的几种药剂型有颗粒、胶囊、注射液、合剂、搽剂、栓剂、糖浆、片、素等,这远远超过了传统中医的“丸、散、膏、丹”剂型。这些新的科技元素为中医今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有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在已出版的中医英语版书籍及对外宣传文献中,方剂对外宣传的英译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2.1音译法《中国药典》是用音译法来翻译中医今方名称的,即用汉语拼音的形式将其呈现给外国读者。例如:百咳静糖浆被翻译为Baikejing Tangjiang,或者感冒清热颗粒被翻译为Ganmao Qingre Keli等。拼音译法的好处是有较强的规范性,便于统一辨认药品。德国功能派翻译学者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的翻译目的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1]。由于中医今方的对外贸易日趋频繁,当前对外翻译的目的是便于国际友人购买并受益。中医今方名称的音译统一规范,方便交流并能够保障药品买卖的准确性。从近年出产的中医今方药品包装上的英文名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音译法在其商贸领域的翻译中使用非常广泛。今方中的中草药、药用动植物的翻译在学术界多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文译名,但在日常贸易中不如拼音常见。此外,李照国(2006)认为人类语言除共同拥有的语言“共核”之外,还有一些反映该民族特有的事物、思想和观念,反应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即中医翻译应遵循“民族性原则”[2]。今方名称的音译体现了中医药剂很强的中国特色民族性,流传到国外还可以形成英语中新的词汇固定使用,既弘扬了中华民族医药文化,又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内涵[3]。
2.2直译法目前中医翻译在理论上主要借鉴奈达(Eugene A.Nida,2004)“功能对等”理论,即“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4]。这也就是翻译时常用到的直译法。翻译一些单个的中医药词汇可以采取直译法,如:“肾”可被直译为“kidney”、“注射液”可被直译为“injection”等。外国译者Dan Bensky(1990)的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mulas & Strategies一书中将“四物”直译为“Four-Substance”[5]。沿用此法今方“四物合剂”被直译为“Four-Substance Mixture”尚可为译文读者理解。但是文化内涵深刻的“小青龙汤”在该书中被直译为“Minor Bluegreen Dragon Decoction”,如此今方“小青龙颗粒”被直译为“Minor Bluegreen Dragon Granule”就容易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以为药里有龙骨化石。此外还有一些方剂名称,例如,以对方剂作用比喻命名的“新雪丹”被国内译者直译成“New Snow Powder”[6]。这种译法也难以表达得当,为英语读者所理解,误以为该药需用雪水制成,从而导致中医今方对外交流的失败。
2.3意译法Nigel Wiseman(2002)从文化学角度翻译中医,主张完整传达中医文化精神[7]。中医今方名称的意译,旨在传达方剂的文化内涵意思。比如,一些国内学者在翻译“三九胃泰冲剂”结合音译,并加入所含药物、剂型及对其功能的解释,意译为“Sanjiu Weitai Chongji,stomachic electuary with thin Evodia and Murraya Jasminorage”,来尽可能完整地突显中医药方的特点[8]。还有学者主张在必要语境下还可添加注释补充介绍其历史文化渊源以及有效成分,凸显其文化内涵,认为如此其对外传播才能更顺利地进行[9]。然而,传播中医文化不是一句两句,要在方子中解释。中医今方的名称如用意译法,有诸多种解释方法,译文极难达到统一,不方便对外贸易时的沟通交流。并且,李照国提出中医翻译具有简洁性原则,认为译文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洁[10]。在中医的对外商贸翻译中,简洁的药名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通过比较三种翻译方法发现,《中国药典》的音译法对中医今方名称的英译较为适合。出于中医今方文化内涵丰富的特性,直译药名易造成译文读者的误解。意译药名长且难以达到统一,不利于药品的商务交流。药名的音译法简洁且保障了辨别药名的准确性,又很好地体现了中医药的民族特色,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有利于中医今方的对外贸易。
合理地使用翻译方法有助于推动中医今方的对外贸易以及中医的国际对话,意义颇为深远。通过从中医今方的命名特点入手分析常见的现代化今方药名,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中医今方名称英译法的比较研究,在中医今方名称英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认清中医今方名称的基本构成特点,擅于比较并总结出规律。第二,要了解中医今方的中医文化内涵,和现代化高科技特色。第三,考虑翻译的对外贸易目的,合理优化地使用英译法,推动中医今方的国际销售。由此分析可见,在中医今方名称英译方法选择上需要注重音译法,该译法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翻译方法,简洁又相对统一,可以避免外国读者的误解,有利于中医今方的对外传播。
参考文献
[1]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9.
[2]李照国.译海心语[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35.
[3]李照国.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2008(4):63-70.
[4]尤金·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
[5]DanBensky.ChineseHerbalMedicine,Formulas&Strategies[M].Seattle:East
landPress,1990:1-10.
[6]祝世讷,丛林.中医新知识辞典[Z].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7]Neigel Wiseman.实用英文中医词典[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8]祝世讷,丛林.中医新名词术语发展趋势-《中医新知识辞典》编后记[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3):2-6.
[9]朱函亭.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J].浙江中医杂志,2004:5.
[10]李照国.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1996(4):32-35.
Reflection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Methods of the Name of Modern TCM Formulas
WANG Xi, ZHANG Xiaomei, SHEN Yi, CHEN Ning, WANG Shanshan, ZHAO Xia*
(Public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School of Humaniti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Formulaeology has very strong application effects. Modern medical formula is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CM formula, which follows ancient TCM formula and is fused with the modern high-tech elements. Currently, studies about English translation methods of modern TCM formula nomenclature are rare.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formulas' name and translation are neede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udied translation methods of the name of modern TCM formulas into English from the view of TCM formula knowledge and foreign trade demand. By comparing 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we believe the translation method us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is more appropriate.
Key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formula; nomencl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method of TCM; modernization of TCM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杨杰本文校对:方廷钰2015-10-07)
*通讯作者:2975217726@qq.com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o:2015-JYBJSMS035)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1.019
文章编号:1672-2779(2016)-01-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