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帅:学术出版范式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2年底或者是2013年初,我第一次看到“新出版范式”这个概念。2013年6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学术出版学会(Society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第35届年会的主题就是“Surviving(and Thriving!)in Our Multi-Access World: Navigating the New Publishing Paradigm”。其意思可以理解为:“(我们学术期刊)在这个多元获取的世界,要活着,还要活得更好——驾驭新的出版范式”。
我的主要观点是:“在比较大的范围内,用已复制或可复制文字、图形图像、音像等形式依法公之于众的活动就是出版”;“编辑、出版、营销、推广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数据、过程的采集、加工、发布,学术服务的个性化、即时化、多样化,也许是以后学术出版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范式”。我认为学术期刊出版不能只满足于发表几篇论文、不能只是编印发几本“论文集”,而要从大局着眼,服务于科学发展、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国家创新。
近年来,世界进入到了一个易发表时代,人人都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思想、理论、技术、发现、发明公之于众、公之于世!在这个时代,哪些传统的做法还必须固守、还能够固守?哪些范式是能够创新、必须创新的?比如,我们坚持同行评议也许没错,但延续只用三两个人把关的做法还有多大意义?我设想,如果研究立项是严密的、研究设计是合理的、研究结果是可重复的、投稿前是经过课题组内或朋友圈内讨论过的,甚至还可能经过预印本发布的阶段,加上对有可能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严厉惩处,发表前三两个“同行”评议的做法还一定要固守吗?当然,这只是需要探究的学术期刊出版范式创新问题之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这些问题大家可以讨论。
近一两年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今后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可能的变化或前景,我希望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综合改革能尽快启动,网络出版被真正置于优先地位,新型科技信息国际发布平台在近年建成,编辑出版从业人员的职责、岗位、技能多元化,论文发布、期刊出版的效果好不好由最终用户(学者)说了算!在网络出版优先、发表已经变得很容易的大环境下,学术期刊对信息过滤、整理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期刊的品牌效应会愈加放大,期刊对研究工作的评价和引领作用将加强;出版单位将在网络上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用户会信赖并使用某一品牌的期刊平台;期刊提供的内容和服务好不好,用户会点个赞或给个差评,并决定是否继续接纳你提供的内容。
学术期刊一诞生就有评估鉴定研究成果的职能,就承担了记录、传播知识的责任,就有服务学界乃至大众的使命。这些恐怕都是我们要固守的;只是在网络时代,固守的方式一定会发生变化。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者,我们要尽可能地主动建立并驾驭好新的范式,而不能一味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范式或在别人建好的范式里行走。
2015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始网络连续型出版物规范管理的试点工作,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也在试点之列。我认为,这是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范式创新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
通过不断地向国内外同行学习,结合我所了解的国际学术出版规律和必须遵守的国家出版政策法规,我想在“十三五”期间,像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样的期刊出版单位,应该以建设期刊(或者说学术研究成果)发布平台为龙头,我们担任出版单位的期刊都在www.tsinghuajournals.com展示、宣传、推广,进而吸引更多的期刊或出版单位加盟;我们应该继续推行按需印刷,并力争把按需印刷从按需求数量的基本款提升到按作者、读者个性化需求定制的升级版;我们应该利用新的网络工具,尽最大可能帮助作者快速、广泛地传播其研究成果,并且更加重视单篇论文的出版效果的评估;我们应该尽早逐步引入图表分享、数据出版、过程再现等多种媒体出版形式,试行学术出版、学术评价的新范式。这些做法是否能满足国家探索网络出版新规律、新模式先行先试的要求,是否能很好回应各级领导、各方朋友的期待,还需要期刊界以及各学科、各领域、各行业专家(尤其是清华的老师)帮我们把关。
来源:中国高校期刊研究会网站
发布时间:2016-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