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
邓治洲,王烈,林忆阳,等
普通外科学、胸外科学、心血管外科学
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
邓治洲,王烈,林忆阳,等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32例胃溃疡合并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术前和术后第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体重指数(BMI),空腹及标准馒头餐后2 h的血糖、胰岛素及GLP-1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仅测术前和术后第3及6个月)水平,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水平及术后6个月的糖尿病转归情况。结果:胃转流术后所有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术前逐渐降低(P<0.05),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和GLP-1均较术前逐渐升高(P<0.05);HBCI较术前逐渐升高,HBA1C较术前逐渐下降(P<0.05);患者术后各时间段BMI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GLP-1与血糖呈负相关(P<0.05),与胰岛素呈正相关(P<0.05)。术后6个月糖尿病总控制率为78.1%(25/32)。结论:胃转流术能明显降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其对血糖的控制不依赖于体重的降低;胃转流术控制血糖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加 GLP-1的分泌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起作用。
胃转流术;2型糖尿病;非肥胖型;胰高血糖索样肽-1;胰岛素;血糖
来源出版物: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9, 16(6): 466-469
入选年份:2014
术前联合评估直肠上段癌与手术方案选择的随机对照试验
汪晓东,宋欢,吕东昊,等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下64排多层螺旋CT(MS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联合术前评估直肠上段癌的临床价值和对手术方案选择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直肠上段癌患者110例(肿瘤下缘距齿状线>7 cm),随机均分为MSCT+SAA组(术前行MSCT和SAA联合评估)和MSCT组(术前只行MSCT评估),分析手术方案选择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将术前分期和预测手术方案分别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比较。结果: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106例,MSCT+SAA组52例,MSCT组54例,2组基线情况一致。分析直肠上段癌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术前N分期(P=0.003)、术前M分期(P=0.022)、术前TNM分期(P=0.003)、术前血清SAA水平(P=0.005)及肿瘤大体类型(P=0.027)在不同手术方案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CT+SAA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4.6%、86.5%、100%和86.5%; MSCT组的术前T、N、M和TNM 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 83.3%、62.9%、100%和64.8%。2组术前N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和0.009)。2组手术方案的预测符合率分别为 96.2%及 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MSCT和SAA联合评估直肠上段癌患者的策略可以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提高肛肠外科医师预测手术方案的符合率。
直肠肿瘤;外科手术;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手术前评估;血清淀粉样蛋白A;多学科协作
来源出版物: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9, 16(4): 322-326
入选年份:2014
快速流程模式下术后限制补液对不同手术方案直肠癌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
肖凌,李蔚,麦玲,等
目的:比较快速流程模式下不同手术方案联合术后限制补液策略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术后不同补液策略联合不同手术方案[高位前切除术(HAR)、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LAR)]综合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从术后康复指标看,常规补液组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及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限制补液组(P<0.05);常规补液组中LAR组的术后排气、排便及进食时间均长于HAR组(P<0.05);限制补液组中LAR组与HAR组其术后早期恢复指标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看,常规补液组的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和肠梗阻发生率均高于限制补液组(P<0.05);常规补液组中LAR和HAR组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补液组中LAR和HAR组间的术后早期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的直肠癌切除术后采取限制补液策略是可行的,能促使患者的早期康复。
限制补液;手术;直肠癌;快速流程
来源出版物: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 17(2): 190-194
入选年份:2013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
余佩武,罗华星
1994年,日本Kitano等首次报道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了开展。1997年,Goh等首次将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好,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在技术上的安全性、可行性得到证实,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适应证也从早期胃癌扩大到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展至今已有10多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国内外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日益增多。本文就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腹腔镜器械;胃癌根治术;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早期胃癌;世界范围;安全性;适应证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9, 12(2): 208-210
入选年份:2014
胃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及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
丁国平,陈平,易占波,等
目的:研究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价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与临床适用性,探讨对伴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进行NRS 2002评分。将NRS阳性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术前3 d在正常饮食基础上每天口服能全力1000 mL(4184 kJ/L),对照组继续日常饮食。术后观察各组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NRS阳性率70%(42/60),NRS阴性组(无营养不良风险)18例。NRS阴性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RS阳性对照组(P<0.01);血清IgA、IgM水平亦高于NRS阳性对照组(P<0.05);体质量也优于 NRS阳性对照组(P<0.01)。NRS阳性试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和 IgA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高(P<0.05和P<0.01),体质量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少(P<0.01);感染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S 2002评分方法适用于胃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风险的评估。对伴有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其术后的营养状态和提高其胃肠道免疫功能。
胃肿瘤;营养风险筛查;肠内营养,预防性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9, 12(2): 141-144
入选年份:2014
腹腔镜胃切除食管-空肠(残胃)吻合新技术
柯重伟,陈丹磊,丁丹,等
目的:介绍新型经口底钉座置入装置(OrVilTM,Covidien)在腹腔镜胃切除食管-空肠或残胃管状吻合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贲门、胃体癌患者及1例贲门部间质瘤患者分别施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以及近端胃次全切除加食管-残胃吻合术,用新型OrVilTM装置经口将底钉座置入食管下端,进行食管-空肠或食管-残胃吻合。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83.3 ± 25.8)min,术中出血(128.3 ± 90.2)mL;术后(4.0±1.1)d恢复胃肠功能当天,行上消化道碘剂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狭窄和瘘后开始进食,术后(9.0±2.6)d出院。术后28 d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用 OrVilTM新型装置在食管内放置底钉座,行食管-空肠(残胃)管状吻合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佳。
胃肿瘤;腹腔镜手术;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术;食管残胃吻合术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13(1): 29-32
入选年份:2014
胃癌外科临床数据挖掘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胡彦锋,余江,张策,等
目的:开发一款符合国际标准和临床应用习惯、适合回顾性及前瞻性临床研究、科学合理地进行肿瘤外科临床数据管理并能进行临床数据挖掘的软件系统,以满足胃癌外科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数据分析需要。方法:结合日本胃癌规约(JGCA)第13、14版及UICC分期系统,确定临床核心数据项目,根据数据挖掘理论和临床工作思路合理设计数据结构和控制逻辑,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Vista DB等进行编程。结果:历时近1年的开发和完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使用该软件系统回顾性录入600余例胃癌临床数据资料,建立起包含近 4000项临床指标的、内置数据挖掘功能的数据库系统,各项功能指标经实践检验达到设计要求。该软件作为中国腹腔镜胃癌外科研究组的数据平台,已在全国内地和香港地区 30家医院参与的第一期临床研究项目“腹腔镜胃癌手术可行性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中成功运行。数据挖掘功能达到预期目标,能可视化地进行复杂搜索,统计分析功能可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记录和数据的导入、导出满足了进行交流的需要,导出数据格式与所有统计软件兼容,无数据传输错误。结论:本软件系统在胃癌外科临床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网络化升级扩展的潜能。
胃肿瘤;外科;数据库,软件;临床数据挖掘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13(7): 510-515
入选年份:2014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新理念的整合与应用
李宁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麻醉和镇痛技术的进步以及降低外科应激药物的应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亦涌现出许多新的理念,这些新理念被整合应用于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极大地改善了手术治疗效果。
外科围手术期;胃肠外科;应用;围手术期处理;微创外科;外科应激;镇痛技术;治疗效果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13(1): 13-15
入选年份:2014
微创胃肠外科的发展趋势与规范实施
郑民华
胃肠外科作为普通外科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臻成熟。随着上世纪末期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的兴起与发展。以之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为胃肠外科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微创技术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成为了胃肠外科新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在这短短20年时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胃肠外科;微创技术;腹腔镜技术;外科领域;普通外科;手术中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13(1): 16-18
入选年份:2014
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应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李涛,陈凛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应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S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收治66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32例患者予以术前SOX方案化疗(新辅助化疗组)。SOX方案具体为:替吉奥胶囊80 mg·(m2)-1·d-1,第1~14天,注射用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3周重复。每2个治疗周期后进行化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余 34例患者直接行外科手术(对照组)。统计所有手术患者R0切除率和D2淋巴结清扫率。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化疗有效率为68.8%,疾病控制率为 93.8%;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呕吐(12.5%)、肝功能异常(9.4%)、贫血(6.3%)、中性粒细胞减少(6.3%)和食欲减退(6.3%);化疗后进行外科手术,其中25例(78.1%)行胃癌D2根治术,R0切除率为81.3%。对照组中,行D2根治术23例(67.6%),与新辅助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R0切除率为73.5%,与新辅助化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进展期胃癌应用 SOX新辅助化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而不良反应率较低,能够提高D2根治率和R0切除率。
胃肿瘤,进展期;新辅助化疗;SOX方案;外科手术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1, 14(2): 104-106
入选年份:2014
快速康复外科——优化的临床路径
江志伟,黎介寿
快速康复外科是将围手术期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整合在一起,将麻醉、护理和外科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据完美结合的概念,需有严格的临床路径来保证实施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优势。文章探讨了临床推广应用为什么不够令人满意的原因和主要困难。
快速康复外科;胃肿瘤;结直肠肿癌;临床路径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 12-13
入选年份:2014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
高志冬,叶颖江,王杉,等
目的: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CME手术治疗的54例结肠癌患者(CME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同一手术治疗组施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 3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2.2±8.0)枚,明显多于对照组[(18.6±4.7)枚,P<0.05];其中I期和Ⅱ期病例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病例 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增多[(23.8±7.6)枚比(16.7±3.6)枚,P<0.01];但两组Ⅲ期患者阳性淋巴结数和阳性淋巴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排粪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 CME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中位数100 mL比115 mL,P<0.05)。结论:CME手术可以整块、彻底地切除癌灶和系膜组织,从而达到清扫淋巴结的最大化。尽管CME切除范围大,但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短期疗效良好。
结肠肿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治疗效果;安全性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 19-23
入选年份:2014
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41例
余佩武,唐波,曾冬竹,等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通外科中心收治并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 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9例。结果:41例患者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中转传统腹腔镜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胃癌 D2根治术。39例患者中28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225±39)min,术中出血量(150±127)mL;11例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285±61)min,术中出血量(180 ±157)mL;全组清扫淋巴结(34.2±18.5)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1±1.2)d,下床活动时间(2.7±1.5)d,进流食时间(3.7±1.5)d;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 1例切口感染,另1例肺部感染。术后随访1~21(中位随访11)个月,4例患者因腹腔种植转移死亡,1例带瘤存活,其余 36例患者均无瘤存活。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具有手术视野放大清晰、解剖分离精细灵巧、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胃肿瘤;机器人手术;胃切除术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2): 121-124
入选年份:2014
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朱昱冰,葛少华,张连海,等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 CEA、CA19-9、CA72-4及 CA242在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间在北京肿瘤医院就诊的160例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资料。结果:160例胃癌患者中CEA、CA19-9、CA72-4及CA242的初诊阳性率分别为37.7%、26.7%、37.6%及21.3%,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2.9%。CEA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9);CA72-4阳性与脉管浸润及Ⅲ、Ⅳ期胃癌有关(P=0.039,P=0.011)。CA19-9阳性和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0和32.0个月,CA72-4阳性和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4.8和3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CA72-4可以作为独立预后因子(P=0.012),CA72-4阳性患者的死亡危险系数是阴性患者的 2.147倍。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及CA242在胃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其中CA72-4可以作为独立预后因子,CA19-9及CA72-4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
胃肿瘤;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19-9;CA72-4;CA242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2): 161-164
入选年份:2014
结肠癌切除标准化手术——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李国新,赵丽瑛
为了将结肠癌切除术标准化,学者们提出了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的概念,即在直视下连续锐性分离,将脏层筋膜层从壁层分离,获得被脏层筋膜层完全包被的整个结肠系膜,保证安全地暴露并结扎供血动脉起始部。CME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的手术步骤,最大化地清扫肿瘤负载区域的淋巴结,从而进一步提高结肠癌的手术疗效。CME的肿瘤学优势为保证获得由完整结肠系膜包被的肿瘤标本,防止因结肠系膜内血管及淋巴引流暴露而增加肿瘤播散的概率;从根部结扎血管可以保证获得最多的淋巴结检出数量。初步研究显示,CME并血管高位结扎可以明显提高Ⅲ期患者的疗效,对于其他分期患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尚未得出腹腔镜是否适合行CME手术的结论。
结肠肿瘤;全结肠系膜切除;高位结扎;结肠系膜平面切除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 14-16
入选年份:2014
腹腔镜与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孙艳武,池畔,林惠铭,等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08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273例结肠癌CM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147例,开腹手术126例,比较两组术后的肿瘤根治性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的近端切缘、远端切缘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73例患者中,有251例(91.9%)接受了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6.1%(9/147)和 7.9%(10/126),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8%(35/147)和16.7%(21/1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4%和74.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5%和7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CME手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范围,有望成为结肠癌新的手术规范。
结肠肿瘤;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预后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 24-27
入选年份:2014
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后乳糜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孙艳武,池畔,林惠铭,等
目的:探讨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11年9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 592例结肠癌CM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2例结肠癌CME术后共发生乳糜漏46例(7.7%),CME右半结肠切除术后乳糜漏发生率为13.3%(30/226),显著高于CME左半结肠切除术后的 4.4%(16/366)(P=0.000)。单因素同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5)、肿瘤部位(P<0.01)及清扫淋巴结数目(P<0.01)与CME术后乳糜漏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CME术后发生乳糜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部位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结肠癌CME术后乳糜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术后开始进食后腹腔引流量由少而突然增加时,应积极进行乳糜试验检查,以便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结肠肿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手术并发症;乳糜漏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4): 328-331
入选年份:2014
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黄昌明,林建贤,郑朝辉,等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施的18例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并残胃十二指肠吻合(三角吻合)病例的临床资料。三角吻合是完全在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成残胃和十二指肠后壁的功能性端端吻合,再利用直线切割闭合器闭合共同开口后。吻合口内部的缝钉线呈现为三角形。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淋巴结清扫(D1+或D3)及三角吻合。手术时间(156.3±38.5)min,三角吻合耗时(24.6±11.2)min。肿瘤距上切缘(5.8±2.4)cm,距下切缘(4.1±2.7)cm,上、下切缘病理结果均未见癌残留。术中出血量(70.7±43.8)mL,淋巴结清扫数目(32.4± 12.0)枚/例。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8±0.9)d,肛门排气时间(3.1±1.2)d,进食流质时间(3.6±1.7)d,术后住院时间(9.6±2.5)d。术后 1例患者出现乳糜瘘伴腹腔感染;全组均未出现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瘘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胃肿瘤;腹腔镜;消化道重建;三角吻合;治疗效果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3, 16(2): 140-143
入选年份:2014
应该重视胃癌根治术后的消化道重建
季加孚,季鑫
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多种多样,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最佳重建方式。胃癌根治术后的重建方式也是专家们一直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消化道重建一方面必须控制好并发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要保证患者有满意的营养状态和良好的生活质量。本文就目前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总结。对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的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最佳,尤其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效果很好:而对于进展期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Ⅱ式重建的效果不差干Roux-en-Y吻合的效果。对于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是最简便、有效的重建方式,加做空肠储袋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吻合器的使用可以降低治疗费用,并且在行食管空肠吻合时更加方便。对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食管残胃(管状胃)吻合是较为常见的重建方式。幽门重建的作用还存在一定争议,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胃肿瘤;胃切除;消化道重建
来源出版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3, 16(2): 104-108
入选年份:2014
肝细胞癌治疗理念与策略的转变
董家鸿
肝细胞癌(HCC)是病死率很高的常见恶性肿瘤。半个世纪以来,新的理念 和方法不断地应用于HCC的治疗,形成了包括手术治疗(肝切除术和肝移植)、经皮肿瘤消融治疗(PEI、RFA和MA)、经肝动脉治疗(栓塞、灌注化疗和 栓塞化疗)、体外能量源治疗(放疗和HIFU)、全身化疗(生物靶向药物、细胞毒药物和激素)等多元化治疗的格局。近20年来,随着对HCC自然病程和生 物学特性认识的深化、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化及联合应用、优质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HCC的治疗理念正在发生着转变。本文从由经验选择向循证决策的转变、由粗 放医疗向精准医疗的转变、由单一治疗向整合治疗的转变等不同角度,就肝细胞癌治疗理念与策略的转变进行浅谈。
肝肿瘤;肝切除术;肝移植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09, 8(2): 85-87
入选年份:2014
倡导精准肝脏外科重现普罗米修斯神话
董家鸿,黄志强
从古至今,深藏于腹腔内的肝脏都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古代巴比伦人将肝脏视为灵魂栖所,盛行肝卜。古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被神鹰啄食后神速复原的典故,是人类对肝脏神秘功能的早期推断。中医学认为,“肝藏血,血舍魂”“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神在天为风,在脏为肝”,意即肝是五脏精气化生的中枢,主导着生命活动的升发与循环。
精准肝切除;肝脏外科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0, 9(1): 4-5
入选年份:2014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分析
施小龙,池畔,林惠铭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比较2000年9月至200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9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患者和198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患者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的差异。两组各随访时间段的局部复发率、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Gehan)检验或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复发间隔时间、生存时间的比较均采用非参数Wilcoxan秩和检验。结果:腹腔镜组2、3年局部复发率均为3.0%,总的局部复发率3.0%(3/99);开腹组2、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和4.0%,总的局部复发率为3.5%(7/198),两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两组局部复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个月(7~24个月)和11个月(2~2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500,P>0.05)。两组局部复发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42.9%,2年生存率分别为 0和 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20,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同样的疗效,且安全可行,不会增加肿瘤的复发率。
腹腔镜检查;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疗效;局部复发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0, 9(3): 207-209
入选年份:2014
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胃癌
余佩武,钱锋,曾冬竹,等
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开始在国内应用于临床,使困扰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诸多问题得到显著改善。我中心于2010年3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成功完成了国内第1例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效果良好。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外科手术,微创性;胃肿瘤;根治术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0, 9(2): 114-115
入选年份:2014
胃转流术治疗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近期疗效
汤礼军,陈涛,崔建峰,等
目的:探讨胃转流术治疗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近期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9年 3月至8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8例行胃转流术治疗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术后1年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质指数等指标。不同时相点各指标比较采用不等距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48例(83%)患者停用全部降糖药物达到完全缓解标准,7例(12%)患者降糖药物用量较手术前至少减少50%,3例(5%)患者无效。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F=67.867,50.885,78.278,572.757,P<0.05),而体质指数变化不大(F=3.503,P>0.05)。结论:对于体质指数<25 ks/m2的 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患者胰岛素抵抗显著改善可能是胃转流术发挥疗效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2型;胃转流术;非肥胖型;临床效果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1, 10(3): 214-216
入选年份:2014
腹腔镜微创手术是否会成为胃肠肿瘤手术的金标准
郑民华
胃肠外科经过100余年的发展,手术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许多术式已经成为胃肠外科的标准术式,如进展期胃癌 D1根治术、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等。20世纪,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迅猛发展,腹腔镜技术在胃癌与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术技术亦日趋成熟,并在相当程度与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
胃肿瘤;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微创性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1, 10(3): 161-164
入选年份:2014
多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王广义,王蒙,吕国悦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多镜联合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31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6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伴肝内胆管结石10例,胆总管结石37例。对于胆总管直径≥10 mm或伴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胆道镜取石术;对于胆总管直径>5 mm且<10 mm、胆囊管直径<5 mm的患者行EST+LC或LC+EST;对于胆总管直径≤5 mm、胆囊管直径≥5 mm的患者行LC+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术。结果:本组306例患者成功取石,取石成功率为96.8%(306/316)。163例行LC+LCBDE+T管引流+胆道镜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3.6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9.8 d,平均住院费用为2.8万元,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54例患者行EST+LC,平均手术时间为45.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6 d,平均住院费用为2.3万元,1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67例患者行LC+ EST,平均手术时间为40.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1 d,平均住院费用为2.4万元,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32例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及 LC+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7.3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3 d,平均住院费用2.5万元,1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7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例患者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余患者未发现残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三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胆石症;腹腔镜检查;十二指肠镜检查;胆道镜检查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1, 10(3): 179-181
入选年份:2014
精准肝脏外科的现代理念与临床实践
董家鸿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病理特性的深刻认知以及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传统粗放外科模式正在向现代精准外科模式转变。在肝脏外科领域,精准外科理念已经引发了以现代科技与传统外科整合应用和集成创新为特征的技术革命。
精准外科;手术规划;外科手术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 11(1): 8-10
入选年份:2014
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
霍枫,汪邵平,李鹏,等
目的:总结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施行的 20例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供者通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避免热缺血,M-Ⅲ供者不采用ECMO,待心跳停止5 min后实施肝脏获取手术。受者均采用原位肝移植术,其中 17例行胆管端端吻合,3例行胆肠吻合。所有受者获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0例供者中M-Ⅲ占10%(2/20),DBCD占90%(18/20)。20例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和术后 ICU时间分别为(6.2±2.7)h、(54±13)min、(2305±1311)mL和(44±35)h。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无原发性肝脏无功能或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术后1个月内1例受者因脓毒血症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 18例受者长期生存,最长生存时间为 58个月。结论: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是现阶段我国可以应用的供肝获取方法,其中以DBCD为主要类型;建立科学的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流程,合理使用ECMO等保护供肝质量措施,对我国公民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肝疾病;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 11(1): 69-72
入选年份:2014
微创外科技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徐文鑫,徐广全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食管癌的药物及放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食管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相继开展了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以及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食管癌微创治疗技术。本文就食管癌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情况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以探讨微创外科技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食管肿瘤;微创治疗;外科手术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3, 12(1): 74-77
入选年份:2014
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及评价
胡建昆,陈心足
随着现代外科治疗效果的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消化道重建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最相关的因素。目前的证据表明:食管-空肠储袋Roux-en-Y吻合在全胃切除术中应用较合适;Roux-en-Y吻合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中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保留幽门的胃大部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只考虑在早期胃癌(cT1cN0)中采用,保留幽门的胃大部切除术并不完全优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于预期寿命相对较短、全身状况差、高龄、不可切除肿瘤、伴幽门梗阻的患者考虑内镜下支架置入;而预期寿命可相对延长的患者仍推荐Devine胃癌旷置+胃空肠短路术。然而,由于目前获得的证据级别还不高,对于现有各种胃癌消化道重建方式尚不能得出明确的评价,还需要高质量的研究结果来进一步论证。
胃肿瘤;外科技术;消化道重建;循证医学;生命质量
来源出版物: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3, 12(1): 25-29
入选年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