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中国外贸纺织企业发展历程与市场对策分析
李煜
北方国际集团天津市新的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天津300042
外贸纺织企业作为出口创汇的一支生力军,有过计划经济时的辉煌,有过改革时的阵痛,也有过投入市场竞争的重生。在新的形势下,面对世界纺织品贸易环境变化和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外贸纺织企业应站在市场经济的前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采取“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完善商品经营结构,拓宽创新贸易模式等对策,不断增强外贸纺织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
外贸;纺织企业;发展历程;对策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纺织企业经营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的外贸体制是由国家外贸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其直属外贸总公司统一经营、统负盈亏。对外贸易仅仅是作为调节余缺、互通有无的手段,调节经济比例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实物构成的改革。这种通制的形成和存在,使我国长期处于国际经济循环系统主流之外,使得对外经济贸易的交流渠道单一、范围不宽、速度迟缓、商品的种类和规模窄小。每年的进出口贸易额仅几十亿美元,最高的年份也不过150亿美元左右,各个进出口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变化迟缓滞后。
统一经营下的外贸纺织公司,按指令性计划安排经营并统负盈亏。其利是有利于使中国在国际收支中避免出现逆差,达到实现进口替代战略、保护民族工业产品的目的。但该体制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一是独家经营,不利于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统得过死,难以充分发挥外贸企业自主经营的能力;三是统包盈亏,不能推动外贸企业尽快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发展之路,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二)改革开放初期,外贸纺织企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性改革。从外贸结构的设置、外贸法律法规的制定、外汇管理制度和关税制度的完善、外贸企业的扶持培育以及完善进出口通关、制定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程序和标准等等,都做了大量符合企业实际、有利企业发展的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推进,逐步与世界接轨,外贸纺织企业原有的政策优势已逐渐消失殆尽。加之世界纺织品贸易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原有的贸易供应链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此外,由于国有外贸纺织企业本身存在的体制机制等问题,使得企业在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承受更多的压力,面临更多的困难。
1.外贸纺织企业经营权不再专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外贸经营权逐渐放开,国有外贸企业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受政策的保护,靠计划性指令和垄断来经营了。国有外贸企业也必须同其他企业一样到市场中去求生存谋发展,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2.纺织品出口配额不再可依赖。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陆续签订了双边纺织品贸易协定,确定了向这些国家每年出口纺织品类别和数量的配额。这一做法究其内涵,是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相关工业所采取的一种主要非关税措施。而对于拥有该配额的出口国企业来讲,配额又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限制了出口企业要扩大该品种出口的可能;另一方面它又保护了该企业、该品种出口被别的企业争夺的可能。因此说,配额在很长一段时期也成了国有外贸纺织企业经营的一项主要依靠或者说利润来源。而随着外贸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过去的那种配额分配方式通过不断改革,也从行政无偿分配到有偿招标,直到2004年底全部取消,使得国有外贸纺织企业必须要面对现实,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把配额作为获取利润的一个主要依靠。
3.原有融资渠道不再通行无阻。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对外贸易由政府统制,专业外贸公司自由贷款现象普遍,企业根本不用为资金发愁。改革开放以后,外贸企纺织业只讲出口、不讲效益的情况有所改变,但对资金成本概念仍然比较淡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银行业也开始重组,走多元投资、商业化银行的道路。银行也开始强化风险管理,减少不良贷款的比例,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也愈加重视。对于需要资金或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带来压力。
4.国内工厂也由以往的供应商变成了市场的竞争者。国内一些工厂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断磨练,不仅学到了技术,也进一步了解和适应了国际市场。此外,随着信息沟通的加强,技术、设备的提升和更新,以及资本的不断积累和人才的引进培养,一些工厂已经摆脱按计划安排生产的加工厂的角色,不再是只为外贸公司生产、供应的加工单位和合作者了,而转变为专业外贸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者。这也使外贸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的挤压。
5.外贸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国有外贸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是阻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产权不清、政企不分、职能错位、激励与监督机制不到位是长期以来困扰专业外贸公司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由于这种体制存在的内在缺陷,使得企业经营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上,而是听命于政府、上级的指令,企业缺乏真正的经营自主权。
(三)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中国经济政策对外贸纺织企业产生的影响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做出了一系列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十四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纵深领域拓展。外贸体制改革方面,外贸纺织品进口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通过这些改革,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活力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制开始逐步建立。1994年1月,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的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目标。
党的十五大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全面展开。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外贸纺织企业积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活力。特别是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有效抵御了危机的冲击,化解了经营风险,使企业开始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特别指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志着开放型经济体系模式的建立形成。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内涵,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强调“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型经济体系”。既是对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科学总结,又与时俱进地发展和提升了几代领导集体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思想。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出现了新的特点。即指导方针从规模扩张推进到科学发展,政策指向从促进转型提高到规范运行,引力动力从政策激励转变为环境优化,竞争战略从廉价优势扩展到自主创新,分工模式从单一格局提高到分层结构。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开始进行全面改革。改革包括:一是继续执行出口退税政策;二是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三是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四是通过各类商会和协会,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性贸易博览会和专业展览会等。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接受了多边贸易协定与协议,集中清理和调整与贸易有关的3000多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并建立起较完善的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对应的对外贸易政策法律体系。
(一)外贸纺织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
1.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2004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修订并公布实施。新《外贸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进一步放宽了贸易限制,扩大了经营者范围,实现了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根本转变。
2.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降低了一般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服装和棉纺品退税率由现行的17%降低至13%,下调达4个百分点,这一调整和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外贸企业的经营效益。
3.国外客商涌入国内直接采购。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外贸企业不可能再维系过去那种独营专销的单一渠道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客商纷纷到中国来开厂设店,一时间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了寻求相对竞争优势,不少国外大的零售商集团和专业商也极力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缩短供应链,以求降低交易成本。他们纷纷到国内找工厂直接采购,打破了原有的贸易和供应格局。这一变化给习惯于原有单一贸易渠道和采购渠道的外贸纺织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4.电子商务悄然兴起,缩短客户与供应商的距离。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已经形成趋势。运用互联网,国外客商和国内供货商可以顺畅地进行交流沟通以及了解掌握对方的信息。这一新的形势变化,使专业外贸公司的信息优势风光不再。
(二)外贸纺织企业适应变化,转变经营模式策略
1.加强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实现双赢。一方面,生产商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比较稳定的客户源,同时这种紧密的合作也使外贸纺织企业获得有优势的价格竞争。另一方面,借助这种合作关系,外贸纺织企业改进完善组织管理设计、采购和生产流程,创新拓展经营模式促发展,达到供应商和外贸企业的双赢。
2.创新客户挖掘管理模式,稳定客户源。外贸纺织企业在与国外客商的长年经营合作中,形成了固有的客户信息资源优势,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虽然在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客户流失现象不可避免。但如果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创新客户挖掘管理模式,就可以凭借固有的优势和经验,稳定老客户创造新客户。如采取与国外客户合作,在国内供货前沿联合建立办事处,充分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既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延伸了合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益。
3.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运用信息系统的先进管理手段,加强同国外客户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交流,提升对外贸易服务意识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该系统加强与负责生产和运输的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交流,进一步强化自己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的信息服务职能。
面对世界纺织品贸易环境变化和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外贸纺织企业如何站在市场经济的前沿,在新的形势下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应从以下措施入手,不断增强外贸纺织企业的生命力。
1.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一是在体制创新上加大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现有体制,实施企业股份制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实施ERP管理系统,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努力提升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2.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市场。近年来,外贸纺织企业一直致力于国际市场开拓和海外营销网络的建设,并采取新的贸易模式,推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例如天津新的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巩固原有日本、孟加拉、法国驻外机构的基础上,又相继在中国香港地区设立分公司,在美国纽约、迈阿密、加拿大蒙特利尔设立分公司,争取对北美服装市场更大的经营效益。通过这些措施丰富海外营销网络,直接获取市场前沿需求信息,争取更大的效益,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3.进一步改善商品经营结构,拓宽创新贸易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借助扩大内需的政策面支持,国内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外贸纺织企业在改善商品经营结构、内外兼营方面作大胆尝试。
4.加强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培养专业技能和营销技能,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外销人员。另一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并搭建培育成长的施展平台,吸引人才,凝心聚力。近年来,我们结合实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以企业各个驻外机构为培训基地,着力培养进出口业务专业人才。通过高质量筛选、业务尖子传帮带、境外实地工作等措施,培养了一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促进外贸纺织企业的出口业务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促使外贸发展谋新求变。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之下,党中央牢牢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发展大局,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格局新变化给中国对外开放和全球布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转型与变化才是中国外贸“新常态”的内在属性。同样,外贸企业也应以强化自身管理、实施素质提升、增强创新动力、培育核心竞争优势来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
[1]叶庆丰,白平浩.社会主义发展史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2]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3]答朝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外贸纺织品公司发展的对策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6(2).
[4]姚小英.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0(7).
[5]靖学青.改革开放后中国外贸战略模式与评价[J].改革,2002(3).
[6]王云霞.中国专业外贸公司经营模式转变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04(10).
责任编辑:董跃进王春艳
Development and Market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Textile Enterprises
LI Yu
(Tianjin New Textiles Import and Export co.LTD.of the Northern International Group,Tianjin 300042)
As a new force earning foreign trade through exports,foreign trade textile enterprises have glory at the time of the planned economy,throes in the reform,and also the rebirth by putting in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Under the new situation,facing the changes in the world textile trade environment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economy,the foreign trade textile enterprises should stan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market economy,make innovative system mechanism constantly,adopt the strategy of“going out”,further improve the commodity business structure,broade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rade pattern of innovation and constantly enhan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and motivation of foreign trade textile enterprises.
foreign trade;textile enterprises;development history;countermeasures
F274;F426.86
A
2095-5537(2016)06-00009-05
2016-10-09
李煜(1963—),男,汉族,天津市人,北方国际集团天津市新的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研究方向: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