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刚 高欣悦
(保定日报社,河北保定071051)
论新闻接近性的价值
□翟志刚 高欣悦
(保定日报社,河北保定071051)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接近性不仅有地理上的接近性,也有心理上的接近性。
新闻的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基本五要素之一,新闻的接近性基本可以划分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与心理上的接近性两大类,地理上的接近性也可以称之为距离的接近性。事件发生的地点与读者或者听众在空间上的距离越近,那么其新闻价值也就越大。心理上的接近性则指所发生的事件与受众的心理关注趋向越接近,就越能更多地得到受众的关注,其新闻价值也便越大。
在新闻价值的五要素中,整体而言,接近性并不处于最主要的位置,但是在专栏专刊、或者地方的报纸和各媒体中却有着独到的分量,因为这些报道是针对一类特定的受众,因此在传播中地理的接近性或者心理的接近性更趋于被读者和受众所关注。例如:篮球爱好者对于篮球比赛直播或者报道有一种心理上的接近性;再如,某年中秋节在烟台发生的富士康员工械斗事件,当地居民对此事件的关注度相对高于其他地方,由此可见接近性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接近性按照职业、年龄、领域等不同又可以划分成众多小类,在此,以其中的文化需求为对象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如同接近性的大类一样,接近性中的文化需求大致也可以按照地理和心理来划分。
文化需求的地理性可以理解为一般受众对于本地文化或者特定区域内的文化有着更深人的理解,更愿意接受与关注。例如:河北保定是我国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地道战的活跃地区,保定当地人对于这一时期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关注。而文化需求的心理接近性主要以受众的学历、年龄以及知识水平为划分。例如:新闻记者更关注《新闻战线》等报刊杂志,教授关注学术杂志,为仕途者读《半月谈》等,而百姓更乐于阅读《故事会》等刊物。
苏联心理学家柏雷宁认为:“引起人的注意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外界刺激,二是内在兴趣。”如果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更接近于人的内在兴趣,那么受众在关注报道时也受到外界刺激的客观影响和潜意识促进。例如近期去世的经济学家于光远,对于大多数人并不知晓,但是当大家看到消息后会试着查看于光远先生的介绍以及学术成就,看到很多人哀悼后也会表示哀悼。倘若换作是一位德国学者或者美国学者呢?这便是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地理接近性对于文化及知识分子的关注。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知识的更新与传播速度同样快速发展,人们不可能只受到物质追求的催促,同样也增大了文化需求。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农民,都有一定的文化需求,接近性在新闻报道中以一种剪刀差式的形式存在。
首先,从地理的接近性产生的影响而言。本地人更关注有关当地的报道,同时这些报道又对当地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这种地域性的影响在文学中也有体现。
例如前一段时间在网上流传的关于拆除陕西法门寺的报道,这一报道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响,法门寺作为玄奖西行的出发地,也是佛家文化的重要传播地,这就受到了当地居民和佛学关注者的注意,受众也因此关注该地。文学中也有类似的地理接近行体现。沈从文的《边城》描写了一方的风土人情,这在当时并不为当地人深刻认识当地,而此文让凤凰古城天下闻名,也使得当地众多的人开始阅读此类书籍,这种传播着一地文化也传播着文学文化的作品都与接近性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心理的接近性在文化需求中也产生一种双向的交流与促进。当下各媒介都在分版或者分期的传播着各类文化,例如央视的“百家讲坛”受到历史、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央视的“汉字读写大赛”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好评。电视媒体在文化需求中将接近性这样体现,同样,纸质媒体和新媒体也同样对于受众的文化需求有相似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