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凌
(酒泉日报社,甘肃酒泉735000)
记者应善挖细挖巧挖新闻素材
□付凌
(酒泉日报社,甘肃酒泉735000)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是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意指有独特的观察视角,才能不落窠臼有所收获。新媒体时代,海量的新闻资源,无疑对新闻记者快速甄别、筛选、策划、采访、成稿等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一个有心的记者要从“善、细、巧”三字着手,秉承大海捞针的吃苦精神,从多方面、多角度善挖、细挖、巧挖新闻素材,进而成就一篇有价值的新闻作品。结合近年来走基层、跑会场、跟调研等现场采访的感受和具体写作实践,谈谈如何善挖、细挖、巧挖新闻素材,写出满意的新闻作品。
2011年11月24日,接到走基层任务后,笔者来到酒泉市肃州区金佛寺镇上河清村采访,第二天一大早赶到村子,没看见几个村民,却看到了一辆辆停放在村民门前的小轿车,数量还很多。顿生疑惑:这里的村民都开上了小轿车?来到村委会大院,没想到,这里也停满了小轿车。心想:现在,就是城市居民,也不见得家家都有小车呀,这里的农民这么富裕吗?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村委会。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德告诉笔者,当天早上,村里开会商议冬季培训事宜,院里的小轿车是各村组组长的。是单纯采访该村制种产业?还是抓住这一新闻发现,延伸采访主题?“二者兼得”是当时瞬间做出的决定。当天,笔者就制种产业发展状况采访了各村组组长,又选取发展较好的典型村组进行入户采访。一组村民李天兵告诉笔者,2008年冬天,他开小轿车回村时,别提有多自豪!因为,村民投来的都是羡慕的眼神,鞭炮声此起彼伏,大家你看看这,他摸摸那,热闹的场面就像过年一样。没想到,两天后,又有两家买了小轿车。
采访中,笔者得知,上河清村人均土地面积占有量较多。制种产业之一的玉米制种业,成为全村发展的龙头产业,加上规模化的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等收入,村民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
梳理采访笔记后,当晚,笔者写下了《我们开上了私家车》的采访花絮报道。走基层任务还未结束,该篇已被刊登在了《酒泉日报》一版。
紧接着,笔者又采访了肃州区上坝镇东沟村制种和养殖产业。采访任务结束后,以通讯的形式,完成了另外一篇《这里有个小车村》的报道。两篇报道都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关注细节,捕捉信息,积极储存一定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是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会议是新闻源较为集中的场所。即便是即席发言或者会议期间零星的非正规性的交流、沟通和讨论,往往都会隐藏着一些重要的新闻线索,记者稍不留心,便会忽视而过。这需要参会记者认真倾听、认真分析研究手中现有的资料,时刻留意和关注会议进程中的各种细节,尽可能多抓取些线索,积极储备多方面的有效信息,扩大视野,为采写其他报道做准备。
2014年供暖前,酒泉市政府主管部门召集城区各供、换热站召开供暖情况汇报会。笔者参会后,将关注点放在了各供、换热部门向市民作出的供热承诺及快速处理、解决供暖问题的办法上。当年12月初,肃州区新城区一路段供热管道爆裂,导致该换热站供暖的老城片区大面积停暖,经过抢修后,老城片区大部分恢复供热。事后,市政府召开相关会议,作出了“向停暖居民,退10天热费的承诺”。
笔者快速向部门主任申报采访相关选题,追踪报道供热退费等相关情况是否落实到位。采访得知,有的换热站只退5天,并不是10天。在补充采访了退费不一致的小区居民和换热部门后,写出了《10天热费,究竟该怎么退?》的报道。没想到,见报后,肃州区主要领导即刻作出了批示,要求区建设局再次召集供、换热站负责人开会落实政策,一一回访停暖居民,并邀请笔者一同回访。最终,将公平还给了市民。
要想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新闻,一定要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学会“巧”挖新闻素材。
老记者常告诫说,写新闻的人要有一双鹰的眼睛,一双兔子的耳朵,一只猎犬的鼻子。这就是新闻学上讲的新闻敏感。
2012年,笔者跟随领导到肃州区总寨镇调研惠民服务中心建设一事。到服务大厅门口,看到有许多村民排队申领肃州区《惠农财政补贴明白册》上补助的资金。《惠农财政补贴明白册》里记录着国家实施的众多惠民政策项目,关乎农村百姓的养老、看病等民生问题。
一个采访选题瞬间出现在笔者的脑海。趁着调研领导查看和听取建设进度的间隙,笔者急忙在现场拍摄了一位老大娘领取补助金的照片,询问到她家补助的基本情况,随后又简单询问了几位老人对享受到国家这一惠民政策的感受。限于时间,笔者快速记下了负责办理此事的工作人员的电话和现场不同村组的几位老人的地址、姓名和年龄等情况。回来后,先查看了国家惠农财政补贴的相关资料,又借助电话做了补充采访,很快完成了《福册册暖民心》的报道,刊登在《酒泉日报》一版,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好评。
这之后,酒泉市公安民警在“五一”“十一”人员活动高峰期间,骑自行车流动巡逻的场景、肃州区新颖小巧的清扫机上路服务的场景……陆续进入了我的视线,这些新闻素材均是在跟随领导调研的车上或是现场发现的。
美学上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同样,在新闻采访中缺少的不是新闻事件,缺少的是发现,缺少的是新闻意识。也就是说,记者看到了,听到了,亲历了,但不等于发现了,许多好新闻与没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擦肩而过。而新闻敏感强的,且会在善、细、巧上挖掘新闻素材,窥见其独特的新闻价值,最终可以成为从沙子中发现真金的“富”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