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东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广东 佛山 528031)
人脂蛋白磷脂酶A2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分析
刘凯东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广东 佛山 528031)
目的人脂蛋白磷脂酶A2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2例。根据TIMI危险积分将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高分组(6~7分)31例、中分组(2~5分)42例、低分组(0~1分)3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人脂蛋白磷脂酶A2浓度,记录体质量指数、TC、TG、HDL-C、LDL-C等临床指标,患者出院后追踪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C、TG、LDL-C、蛋白磷脂酶A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Speraman分析显示,蛋白磷脂酶A2浓度与TC、LDL-C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蛋白磷脂酶A2浓度与HDL-C之间呈明显负相关。以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蛋白磷脂酶A2、LDL-C、HDL-C之间相关。随访1个月中,TIMI高分组、中分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低分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其中高分组病死率、心力衰竭率明显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P<0.05)。结论人脂蛋白磷脂酶A2能够独立预测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早期诊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型;人脂蛋白磷脂酶A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临床中常见的急危症,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及早期危险分层,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炎性反应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脂质代谢和相关炎性反应有明显的相关性[1]。本次研究旨在揭示人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并联合TIMI危险积分,观察其在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效果和与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2例。筛选条件:无既往心肌疾病、心肌梗死病史;1个月内无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无恶性肿瘤。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62例;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61例。根据TIMI危险积分将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高分组(6~7分)31例、中分组(2~5分)42例、低分组(0~1分)39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分离上层血清后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待测。本次研究中所有样本均同批次收集完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人脂蛋白磷脂酶A2浓度,试剂盒购于天津奇特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体质量指数、TC、TG、HDL-C、LDL-C等临床指标。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结合门诊随访的方式,追踪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
表1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临床基本资料对比
表1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临床基本资料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项目NSTEMI组(n=54)UA组(n=62)对照组(n=61)男/女35/1940/2238/23年龄60.1±6.462.1±7.661.5±9.8体质量指数(kg/m2)24.2±2.624.0±2.123.7±3.2 TC(mmol/L)4.86±1.19①4.70±1.36①4.53±1.28 TG(mmol/L)1.92±0.71①1.88±0.68①1.76±0.73 HDL-C(mmol/L)1.20±0.34①1.18±0.26①1.40±0.30 LDL-C(mmol/L)2.81±0.67①2.72±0.53①2.64±0.74蛋白磷脂酶A2(ng/mL)110.5±9.1①99.6±5.8①54.1±6.3
表2 非不同TIMI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1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比较:NSTEMI组、UA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蛋白磷脂酶A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蛋白磷脂酶A2浓度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经Speraman分析显示,蛋白磷脂酶A2浓度与TC、LDL-C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366、0.492,P<0.05);蛋白磷脂酶A2浓度与HDL-C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297,P<0.05);蛋白磷脂酶A2浓度与年龄、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627、0.114,P>0.05)。以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因变量,进行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蛋白磷脂酶A2、LDL-C、HDL-C之间相关。
2.3 不同TIMI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1个月中,TIMI高分组、中分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低分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组病死率、心力衰竭率明显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评估其风险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流程[2]。近年来,该领域研究者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标志物、神经激素类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作了大量研究,发现反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同病理机制的标准物在治疗预后和危险分层中具有不同的价值[3-4]。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人脂蛋白磷脂酶A2浓度,并根据TIMI评分对其治疗早期预后进行评估,探讨人脂蛋白磷脂酶A2浓度在该类患者诊断和评估早期预后情况中的价值。
本次研究中分析了人脂蛋白磷脂酶A2浓度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LDL-C、TC呈明显正相关,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其原因可能与人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和LDL-C结合形成有关。对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人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能够独立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人群病情预测。
TIMI危险积分为目前评估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情况的一个较为简单易行的方法[5]。本次研究中将人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TIMI危险积分联合用于NSTEMI、UA患者近期治疗预后的评估,在国内外还鲜有报道。研究结果显示,TIMI危险积分在对患者心血管事件有效预测的同时,与人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升高保持一致性。随着TIMI水平升高,NSTEMI组和UA组患者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增加;同时人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升高对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总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说明人脂蛋白磷脂酶A2能够有效预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水平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由于人脂蛋白磷脂酶A2独立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且存在对血管炎症的特异性,因此能够定量测量,更具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人脂蛋白磷脂酶A2能够独立预测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早期诊断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1] 张晓琪.性别对非ST段抬高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愈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12-114.
[2] 汪晓莹,银鹏飞,黄永杰,等.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评分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23):5242-5243.
[3] 张立平,刘祥娟,叶青,等.NSTEACS治疗现状及指南依从性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309-6312.
[4] 刘同库.PCI术中冠脉激惹现象的临床诊治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3):241-243.
[5] 牛月华.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抵抗素及D-二聚体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4):420-422.
R541.4
B
1671-8194(2016)33-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