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效果观察

2016-02-13 09:07祝慧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阴寒压豆耳穴

祝慧芳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南昌 330006)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效果观察

祝慧芳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南昌 330006)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各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14 d的每天排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便秘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便秘,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便秘;耳穴压豆;穴位贴敷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出困难,排便费力,排便费时,排便不尽感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便秘当属于中医内科的“便秘”或“脾约”症,乃肠腑燥热、气滞、阴阳气血亏虚所引起大肠传导失司所致,可引起腹胀、食欲下降、恶心、头痛、眩晕和粪压性溃疡等不良后果,且便秘努责,亦可诱发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衰[1]等,所以保持大便通畅,在中医内科病症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取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4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就诊的便秘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组:肠腑燥热型6例,肝脾气滞型5例,阴寒内盛型4例,气血虚弱型11例,肾阳虚衰型7例,阴虚肠燥型7例;对照组:肠腑燥热型9例,肝脾气滞型5例,阴寒内盛型3例,气血虚弱型12例,肾阳虚衰型7例,阴虚肠燥型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认为便秘多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肠腑燥热、气滞、气血阴阳亏虚所致,常见以下几型:(1)肠腑燥热型: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赤心烦,或伴身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治以泻热导滞为主;(2)肝脾气滞型:大便干或不干,欲便不出,或便后不爽,腹中胀痛,肠鸣矢气,嗳气频作,纳呆,胸胁胀满,舌苔黄腻,脉弦,治以顺气导滞为主;(3)阴寒内盛型:大便反复秘结,腹中冷痛,手足欠温,精神疲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以温里散寒为主;(4)气血虚弱型:大便排出困难,面色无华,用力努挣则汗出气短,便后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补益气血为主;(5)肾阳虚衰型: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腹中冷痛,面色白,或腰膝酸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治以温阳通便为主;(6)阴虚肠燥型:大便如羊屎状,形体瘦削,两颧潮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养阴通便为主。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予常规治疗和防便秘饮食指导,如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适当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1.3.1 治疗组给予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1)耳穴压豆取穴:主穴选大肠、直肠、便秘点、肺、三焦、皮质点。配穴:肠腑燥热型加耳尖、肾上腺;肝脾气滞型加肝、脾;阴寒内盛型加肾、热穴;气血虚弱型加神门、心、小肠;肾阳虚衰型加肾、热穴;阴虚肠燥加肝、脾、肾。方法:选穴后用酒精清洁耳廓皮肤,再用棉签擦净,用中央粘有1粒1 mm×1 mm左右大小的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于所选穴位,用拇指及食指予以按压,手法由轻到重,使其有酸、麻、胀、痛、热感为度,单耳贴压,双耳交替进行,嘱患者自行用手指按压药粒,每天数次,以上治疗14 d为1个疗程。(2)穴位贴敷:选方为大黄30 g、芒硝15 g、枳实20 g、冰片10 g。肠腑燥热型可加薄荷;肝脾气滞型治以理气为主者加槟榔、乌药、川楝子,以调肝为主者加白芍、甘草,以调理脾胃型为主者加山楂、厚朴、神曲;阴寒内盛型加附子、吴茱萸、干姜;气血虚弱型加黄芪、当归;肾阳虚衰型加肉苁蓉、当归;阴虚肠燥型加麦冬、玄参、生地。选穴:神阙、天枢、支沟、气海、足三里。方法:根据辨证将配伍中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取花生米大小,置于敷料(4.5 cm×4.5 cm)中间,贴敷于所选穴位上,敷6 h,1次/d,14 d为1个疗程。注意贴敷穴位处皮肤的护理,防止过敏、局部皮肤破损等[2]。

1.3.2 对照组依据2009年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中的治疗方案,肠腑燥热型用麻仁润肠丸;肝脾气滞型用枳实导滞丸;阴寒内盛型用温脾汤;气血虚弱型用芪蓉润肠口服液;肾阳虚衰型用苁蓉通便丸;阴虚肠燥型用五仁润肠丸,疗程同治疗组。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2 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伴随症状消失;显效:2 d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有效:3 d内排便,便质先干后软,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本试验共纳入80例便秘患者,经过14 d的治疗,无脱落病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便秘病机以大肠传导失司为主,与肝、脾、肺、肾关系极为密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多下移于大肠,致大肠传导失司;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运化无力,气血乏源,糟粕内停,则大便难行;肝主疏泄、条畅气机,肝郁气滞,或气郁化火,火盛伤津,亦可致肠道失润;肾主二液,司二便,肾精亏耗,则肠津涩少,犹如无水行舟,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阴寒内结,传导失司而致便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精细化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因便秘就诊的日益增多。现在临床上治疗便秘常规上使用口服泻药、灌肠及栓剂等方法进行治疗,长期服用泻药会造成对泻药的依赖性,导致肠蠕动反应性降低,自主排便意识下降,进而又加重便秘,造成恶性循环,灌肠则易致肛门括约肌松弛。

本研究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此法既有穴位,又有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耳穴压豆通过王不留行籽刺激耳穴亦可达到与针刺的同样治疗目的。《灵枢·口问》篇曰“耳者,综脉之所聚也”,即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可通过经脉汇聚上住于耳中。主穴取便秘点、直肠、大肠、肺、三焦、皮质点。便秘点是治疗便秘的经验要穴,有润肠通便之功;取大肠、直肠增强胃肠蠕动,以下气通便;三焦可化输精气,促进气血津液运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肃,则腑气不降,故合肺穴以助大肠行气通滞,传输糟粕之功;皮质下可以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并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耳穴压豆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外治法之一。它将中医的脏象与经络学说结合起来,运用于耳穴治疗,刺激耳穴,以调整虚实、传导感应、调整经脉,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调整,保持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刺激穴位皮肤,使药物分子透过腧穴皮肤进入血液循环,从而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肠胃功能,进而渗透到大肠刺激肠壁,引起收缩及分泌增加,达到通便目的。主方取大黄、芒硝、枳实、冰片。取大黄苦寒泻下,其通便作用已为医学界所公认,故为君药;芒硝润燥软坚,以助大黄泻下;枳实破气、消痞、消积;冰片为使,引药穿透毛窍,促进药物的吸收。主穴取神阙、天枢、支沟、气海、足三里。神阙穴位于脐部,为任脉的腧穴,穴位联络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天枢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下合穴,“合治内腑”可调理肠胃,促使胃肠规律有力的蠕动;支沟以宣通三焦气机,通调肠腑;气海为元气生发之处,为全身调气、理气、补气之要穴,总调下焦气机,诸穴合用,使脏腑气机通降,大便得行,达到通便之功。总之,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既突出了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又把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及中药结合起来,提高了临床疗效,此法对人体为无损伤性治疗,没有毒副作用,既没有口服用药的胃肠道反应,也没有因为灌肠而带来的护理不便,亦无危险性,较现代医学方法更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多数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1]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34-839

[2]王晓玲,唐永祥.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观察及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63

[3]张声生,李乾构,时昭红.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2011,30(1):3-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R245.9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1.008

2016-10-08)

猜你喜欢
阴寒压豆耳穴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冬日风物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冬日里的阳光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