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演陷困境难民潮涌惊世人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让人沉重的话题:难民潮。
数月前,为了躲避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屠杀,一群叙利亚难民先是逃到了土耳其,然后准备偷渡到希腊科斯岛。不幸的是途中遭遇翻船,船上包括5个孩子在内的至少12人溺亡。3岁叙利亚男童小艾兰伏尸海滩的画面被报道后,不断冲击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眼睛和心灵。悲伤,真是逆流成河啊!
仅仅隔了几天,在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边境,一批难民越境进入,匈牙利警方进行追捕。难民正四处彷徨奔跑时,匈牙利一位女摄影师竟然突然伸脚绊倒了抱着幼子的难民,导致两人被警察抓住。此事曝光后,欧洲各界人士对女摄影师一致谴责:没人性!
可以说,这两件事极大引发了全球对欧洲难民危机的关注。在很多人印象中富庶美丽的欧洲,仿佛又把人的记忆拉回了“二战”后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现代化的欧洲怎么变得如此动荡不安?这些难民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且听咱们往下分解。
无论是小艾兰或是被女摄影师绊倒的父子,这批难民潮的源头正是来自持续多年内战的西亚国家叙利亚。
自2011年爆发内战后,据统计已造成叙利亚约25万人死亡,800多万人逃离家园。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将德国以及北欧国家作为目的地。这批难民的涌入,让很多欧洲国家不堪重负。
其实,中东一直是全球难民的重灾区。绵延多年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造成了大量的巴勒斯坦难民。
进入21世纪之后,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引发的动乱和教派仇杀,也制造了大量的难民。而近几年的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的动荡,又进一步加重了难民危机。可以说,近几年欧洲的难民危机在本质上就是中东和北非的危机。这正是战火毁家园啊!
列位看官,如果把视野拉长便会发现,从古至今,无论是富庶之国还是贫穷地区,几乎都能见到流离失所的难民。尽管近些年来世界总体趋于稳定,但难民问题却依旧存在。
所谓难民,联合国1951年和1967年曾明确给出界定,是指那些因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等原因留在本国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或者不具有国籍并由于上述事情,留在他以前经常居住国家以外而现在不能或不愿返回该国的人。
这个界定,其实也间接说明造成难民现象和问题的原因。
贫困是造成难民问题的根源之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全世界里非洲的饥饿现象最为严重,亚洲、拉美紧随其后,而各大洲的难民数量同该报告描述的挨饿人口比例相当,也就是说,难民和饥饿、贫困息息相关。
在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国家、东非国家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长期受到粮食短缺的困扰。为了活命,贫困地区的人口被迫离开家园,成为居无定所的难民。
而经济形势恶化和人口过度增长,也会造成难民问题加剧。比如不少亚非拉国家,不仅缺少发展资金,而且还负债累累,有的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负增长。这些国家粮食增长量不够养活增长的人口,与此对应的却是人口的快速增长,这自然让难民们雪上加霜。
自然灾害也会引发难民问题。有数据显示,自然灾害每年平均造成上百万四处流浪的难民。在过去10年中,各类自然灾害对世界造成了6080亿美元的损失,为灾害所迫离开家园的难民不计其数。
虽然难民问题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可是也给发达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为什么?因为在难民看来既然本国难待,当然是跑向社会安定、福利保障高的国家最好。
以近几年的中东动荡为例,为逃避战乱难民大批逃往欧洲,其通道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意大利的中地中海通道,据说今年截至7月有约7.5万难民入境意大利;二是经过希腊的东地中海通道,联合国难民署宣布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6万难民偷渡到希腊;三是取道匈牙利的西巴尔干之路,大多数难民从希腊北部进入马其顿南部盖夫盖利亚地区,北上至库马诺沃地区,然后穿过塞尔维亚抵达欧洲腹地,据估计每天偷渡的人数超过2000人。
难民选择欧洲也有现实考虑,因为欧洲国家大多一直主张自由、平等、宽容、多元化的价值观,倡导人权和对弱者的保护。
特别是1995年,欧盟国家签订《都柏林协定》,详细规定了难民甄别、保护和在难民问题上合作的细则。2008年签署《欧洲移民与难民庇护公约》,又进一步规定了对难民融入当地社会提供帮助等事宜。再加上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原因,欧洲成为北非和西亚难民首选的“幸福港湾”“人间天堂”。
然而,纸面上的规定要完全落实到实际的具体操作中,又谈何容易!要妥善安置难民,必然占用国家的大量资源,让欧洲不堪重负。在难民负担的分配问题上,各国也发生了矛盾。德国、荷兰等国对待难民的态度较为积极,很大原因在于难民可以成为劳动力来源,有利于优化国内劳动力结构。可是东欧、南欧国家经济落后,对难民的态度就没这么友好了。
另外,各位看官请注意,欧洲不少国家的民众对难民的情感也在恶化。美国一项民调显示,69%的意大利民众认为难民是社会负担,因为他们抢走了工作机会,占用了社会福利。就连一向持友好和欢迎态度的英国和荷兰民众,也认为难民涌入拉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
再加上这些年,伊斯兰极端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恐怖袭击,使得民众和社会对难民心怀芥蒂。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在面对难民问题时,选择自扫门前雪的倾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难民问题与大中华并不相干,我们何必着急啊?其实,我们离难民问题并不遥远。1977年,越南数十万人倾家荡产背井离乡,形成震惊世界的难民潮。这些难民大都一路向北,进入中国。中国政府对他们进行了安置,据事后统计,居留在中国的难民及其子女人数达到了26.5万。由于安置妥善,他们得以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有了着落,中国政府也因此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称赞。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难民虽然值得同情,但是也带来诸多麻烦。其实,如果把眼光瞄准历史,就会发现很多精英人物也经历过难民潮。
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爱因斯坦。他原在慕尼黑长大,为犹太后裔。1932年,由于纳粹在德国的崛起和反犹主义的盛行,爱因斯坦不得不离开德国到了美国,并在有生之年再没有踏上欧洲一步。
大作家昆德拉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因为作品《玩笑》讥讽了“斯大林主义”,后来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他不得不在1975年流亡法国,1981年加入法国国籍。昆德拉一生曾6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当年对于促进中美邦交正常化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也是出生于德国。由于是犹太裔,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他随家人于1938年迁往美国。基辛格被中国人民称为老朋友,并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所以说,虽然难民问题会威胁人类安全和社会发展,但没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妖魔化。说到底,难民也是人民,也跟所有人一样期盼和平。叙利亚幼童小艾兰的父亲,后来回到家乡埋葬了妻子与两个孩子。这位伤心的父亲说:“希望悲剧不再在叙利亚上演,让和平降临到我们身边。”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现代历史上最大的难民危机,无数欧洲人流离失所。“二战”后,大量的欧洲移民或难民到拉丁美洲的其他地方。正是经历过这样的历史,欧盟主席容克特别提醒:“我们必须记得,欧洲大陆上的所有人在某个时刻都曾是难民。”
如果全人类都有如此认知,都将难民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相信一切会慢慢变得美好:咱们开头提到被女摄影师绊倒的难民一家,在媒体关注下后来得以到西班牙避难。他们一家人不仅受邀参观了皇马俱乐部,父亲还得到了一份足球教练的工作。
与被绊倒时的彷徨无助相比,此时他们在媒体上的照片,真是满满的幸福呀!
这正是:
战火毁家园,避难讨人嫌。
历史若重演,爱心除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