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丽莉 于洁旎
文/向泽文
陶瓷上“长”出牡丹花
——访洛阳牡丹瓷创始人、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武
文/王丽莉 于洁旎
人物档案:李学武,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洛阳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洛阳牡丹瓷技艺传承与创始人。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诗形象地描述出牡丹盛开时的盛况,但是牡丹的花期短暂,盛开的美丽瞬间只能留在人们的印象中。于是,融牡丹与陶瓷为一体的牡丹瓷应运而生。牡丹瓷以其形象逼真吸引了中外游客的关注,赋予陶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同时开辟了牡丹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而牡丹瓷的创始人就是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武。
走进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的展览厅,就被眼前一大篮形态各异的“牡丹”吸引住了。象征着端庄秀丽的洛阳红花开正艳,富贵堂皇的姚黄含苞待放,叶子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这就是李学武经过潜心研究,用瓷土经过特殊工艺烧制而成的惟妙惟肖的牡丹瓷。
说起创作牡丹瓷还有段小插曲。2007年洛阳牡丹花会间,李学武与几个朋友吃饭聊天中,一直在为牡丹花期短暂、凋谢比较快而惋惜。“如果洛阳整个城市到处都有永不凋谢的牡丹,那真不愧为牡丹之乡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学武当即突发奇想,萌生了将牡丹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的陶瓷技艺相融合的“洛阳牡丹瓷”。此后,他遍访全国名窑,到处拜师,涉足全国10余个博物馆查阅史料,整理20余万字笔记,历尽艰辛,经过近3年的潜心研究与探索实践,以高白度、可塑性强的洛阳高岭土为原材料,以生态牡丹为原型,以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汲取雕塑造型、镂空捏花、装饰刻印、颜料釉色等工艺精华,博采中国多元瓷种技艺优长,历经数百次反复试验、揣摩、改进后,终于突破了白釉瓷器的制作坯料、配制釉药、雕塑制作、施釉、干燥、烧成等关键环节技术,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工艺。在历经数千次试验后,李学武在2009年底创造出了新派艺术陶瓷,因其多以形象逼真、千姿百态的牡丹花为原型,故被称为“牡丹瓷”。
牡丹瓷造型典雅端庄、装饰极妍尽美、色彩瑰丽绚灿,受到大众认可。2010年8月,由李学武研制的纯手工工艺品,通过捏、揉、搓等工艺手法,以各种牡丹品种为蓝本,花叶薄如纸片、枝叶纹理清晰、花色过渡自然的牡丹瓷,在第六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艳压群葩,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观众说,“这个创意太好了,用瓷做牡丹,佩木雕座,三位一体,牡丹就像长在陶瓷上”。同时,以“创新、逼真”得到河南原省委书记卢展工的青睐及肯定。就这样,李学武带去的东西几乎卖空,牡丹瓷一举成名。
为了把牡丹瓷做成规模、形成产业,他成立了洛阳盛世牡丹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1年11月更名为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踏上了“追梦之旅”。
牡丹瓷的横空问世让洛阳牡丹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一个时代。2012年7月,在“光耀香江”香港回归15周年大型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李学武设计创作了3个月的“牡丹紫荆花瓷盘”,被作为专用奖品颁给了董建华、曾宪梓、刘德华等十六位获奖功勋人物,一时间在香港引起了轰动。作品中的魏紫为牡丹之“王后”,华丽娇贵,映照着绽放的紫荆花,表达出了祖国与香港共同繁荣的美好意愿。为此,李学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为了这一天,他整整为之奋斗了3年。
公司成立之初,李学武就赋予牡丹瓷高贵的“身份”。牡丹瓷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复杂的手工工艺,瓷花、挂盘等制作需要工艺大师的精雕细琢,在烧制过程中要保证花瓣形状一成不变,比起传统的工艺瓷器成功率要低很多,因此一片完整的牡丹瓷价值尤显珍贵。
他带领团队不断进行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围绕洛阳地域特色,积极将历史文化和河洛文化相融合,不断推陈出新。他主导的牡丹瓷集中国“五大官窑”的烧制、粉彩、釉色技艺为一体,汲取各家之长,烧制出来的牡丹瓷,最薄的花瓣不到0.1毫米,色彩鲜明亮丽。
在洛阳临近南郊隋唐遗址公园的一处厂房里,笔者看到,工艺师完全用手工捏制花瓣、花蕊、花骨朵、根、茎、叶等,再进行粘、接、塑形,制成形态逼真、多姿多彩的牡丹花胚体。李学武介绍,胚体成形后需要经过800度烧制,然后把花胚放在瓶坯、盘坯上,再经过1 300温度的烧制,使瓶坯和牡丹花连为一体,之后在上面加上粉彩,涂上相应颜色的釉料,最后进行600-800度的烧制。
李学武告诉笔者,他开始做牡丹瓷时,洛阳一个著名画家告诉他,作品要有美感,“当时,真不知道啥叫美感!”于是,李学武没事就跑到公园里去看牡丹,看下雨天的牡丹,看雾中的牡丹,看风吹起来的叶子、花瓣是什么样的。“总之,就是让牡丹花动起来。”
目前,公司研发、设计并全手工制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河洛文化特色的陶瓷工艺产品,其中有国礼李学武牡丹瓷、东方妞妞、一带一路、牡丹灯具等八大系列一千余个品种,已成为洛阳、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特色文化品牌。
2010年以来李学武自主研发设计制作的牡丹瓷系列作品,先后获得河南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以及中原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工艺奖等多种奖项。其中,作品“出水芙蓉”“独占春日”获得我国工艺美术类最高奖——“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作品“一揽富贵”在首届世界旅游城市博览会上被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北京总部永久典藏,“中国梦之富贵和谐”系列作品更是荣获了代表中国陶瓷界最高水平的“大地奖”金奖,“河洛盛世”牌系列产品还被认定为“中国名优产品”。
2013年5月,李学武在郑州参加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时遇到两位乌克兰客人,当时这两位客人相中了他专为“中博会”制作的4幅牡丹瓷屏风。本来屏风并不售卖,但那两位客人非常喜欢,很想买走。后来,李学武为他们再做4幅屏风,并将赶制好的屏风亲自送到了客人指定的位于北京的国际友好联络会。没想到的是,他的牡丹瓷被辗转推荐给了外交部,并一下获得了外交部的青睐,登上了“国礼”的殿堂。目前,李学武牡丹瓷的主打品牌“河洛盛世”是河南省著名商标,该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名优产品”,李学武牡丹瓷精品“国礼”系列100多件先后被国家领导人赠送给了近百个国家元首及领导人,受到了国际政要的好评;“一带一路”系列产品深受沿线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喜爱;“东方妞妞”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组的充分肯定,并被国家领导人作为伴手礼赠予各国元首;“特别定制”受到了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等中央部委、各级政府以及中国烟草总公司、华为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青睐。实现了“国瓷国花,香飘世界”。
在2015年的香港青年音乐节上,作为唯一官方指定奖品,牡丹瓷再次惊艳香江。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期间,牡丹瓷花开上合,让中外各国领导人领略了中原文化的魅力。
早在2009年底牡丹瓷投产不久,市场上就开始出现仿制品。“他们模仿的只是我们的外观,而不是我们的工艺,只有我们不断前进和创新,永远不会被超越”。李学武如是说。为了更好地保护牡丹瓷产品的优秀品质,在每款产品设计和生产试验成功后,都申请专利,做著作权登记,让牡丹瓷在造型设计等方面更加标准规范。目前,他的公司已经拥有牡丹瓷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共114个,系列产品著作版权70个。
“越是钻的深了越觉得个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对激烈的市场单键,难以形成有效合力。”长期以来,李学武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为进一步发展牡丹瓷文化创意产业,2011年1月,李学武成立了洛阳牡丹瓷研究院,先后与清华美院、复旦大学等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聘请7位专家担任材料研究、造型设计、色彩研究、工艺烧制等方面的教授和顾问,为牡丹瓷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同年8月,他又联合洛阳57家工美企业及个人成立了洛阳市工艺美术学会并当选首任会长,这是该市历史上的第一个工艺美术行业社团组织,为洛阳工艺美术行业合力共同发展开创了先河。10月,李学武创办成立了洛阳牡丹瓷博物馆,为牡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途径。
为了提高技术,几年来,李学武组织员工进行了80次内部培训和技术创新比赛,并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景德镇釉彩顶级专家等为公司员工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
经李学武烧制的牡丹瓷足以媲美真牡丹,颠覆了世人对千年古瓷呆板、单调的传统印象,连续获得了“中国名优产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工艺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和银奖,被河南省政府作为重点对外推介对象。
在李学武的努力下,2013年5月,河南省地方标准《洛阳牡丹瓷》专家评审会在郑州市举行。李学武参与起草的河南省地方标准《洛阳牡丹瓷》一举获得专家评审通过,并将洛阳牡丹瓷定义为工艺美术创新品种,是重要的文化旅游商品。
李学武牡丹瓷为独创新品,从无到有,从产品单一到多元化发展,一直没有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李学武牡丹瓷主导河南省地方标准《洛阳牡丹瓷》的出台和推广实施,对于发挥传统工艺产品的优势,提升牡丹瓷的质量、品位,推进工艺技术进步,有效规范牡丹瓷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牡丹瓷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推动洛阳乃至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牡丹瓷的创始人,牡丹瓷产业的引领者,李学武不仅盘算着他的牡丹瓷如何发展、做强,他还时刻关注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公司先后与洛阳理工学院、平顶山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合作,设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见习基地、教学实践就业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机会。
230 多人的公司,70%以上为大学生,他们利用牡丹瓷平台,立足岗位创业创新,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先后安排10名残疾人到公司就业,每年都要接收数名复转军人。
李学武积极与洛阳市慈善总会、市属媒体联系,开展资助大学生拍卖活动。设立了“河洛汇”文化创意工场,依托老城打造了一个2 00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为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创客提供产品展示、价值转换的平台,实现了大学生的创意与社会的接轨。
按照AAA级景区标准,李学武将公司所在地牡丹宫打造成集国礼牡丹瓷研发、设计、展示、制作、体验、鉴赏、旅游、艺术于一体的牡丹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设立了DIY体验专区,专门为中、小学生提供牡丹瓷的体验、制作机会,促进了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和审美能力,起到宣传、推广河洛文化和牡丹文化的作用。
他还积极与洛阳知名酒店、宾馆、旅游景点、娱乐场所、特色礼品企业联合组建信息互通、服务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销售网络联盟,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我认为牡丹瓷的壮大是一次壮举,但这个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李学武说,牡丹瓷不仅能让牡丹花永不褪色,还应该能让牡丹花绽放得更美丽。为了让牡丹瓷拥有更大的市场,李学武正在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地方文化特点,走一条洛阳牡丹瓷融合各地城市文化的“再创新”之路。“我要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牡丹瓷,占领更大的市场,能更好地宣传牡丹、宣传洛阳与河南。”
如今,李学武的“洛阳牡丹瓷”先后被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标准化“AAA”企业”“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企业”“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企业50强”“洛阳市重点文化企业”“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等荣誉称号,他也先后被评为“2011年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物”“2011年洛阳科技领军人物”“2012洛阳经济突出贡献人物”以及“2015年洛阳文化产业特别贡献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说到未来牡丹瓷的发展,李学武说,今后几年我们要积极打造“大工匠”师承基地,利用产学研优势培养15名工艺美术大师,进军高端收藏品和艺术品;继续与清华美院等院校合作,联合成立陶瓷艺术研究所,走牡丹文化和地方文化相结合、牡丹文化和个性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打造特色礼品;走与装饰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走旅游商品产业化道路,让牡丹的富贵吉祥走进寻常百姓家。
文/向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