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2016-02-13 22:53胡小琴潘锦锋江义火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闽台应用型实训

胡小琴,潘锦锋,江义火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胡小琴,潘锦锋,江义火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海西经济的提升,如何利用海西有效资源进行闽台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已成为沿海地区甚至内陆部分合作高校探讨的议题之一。我院作为本科应用型学校,因此提出面向台企职业岗位“2+1+1”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应用型本科教育;“2+1+1”;校企人才培养

2006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旨在推进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然而,随着海西经济的不断提升,急需一批为适应海西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或应用型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提出了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从2010年开始,我省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高校闽台合作培养、闽台高校联合办校等项目,但是,大部分针对的都是高职高专类,采用的闽台办学方式有联合培养、分段对接、工学结合等。我院采用的就是分段“3+1”对接方式作为闽台合作项目开展的。学生在本校上课三年到台湾学习一年,然后获得本校的学位证书和台湾高校的成绩认可,但是由于学生离开本校学习,无法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得学生在台湾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分选修不够、生活自律不强等问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该课题的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成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在一线生产的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新兴的本科院校,培养能够将科技知识转为直接价值体现的劳动生产力的应用型学生,需要彻底摆脱传统本科人才培养框架、课程设置重知识轻技能框架,立足本土经济,借助地方优势发展。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决不能只是简单知识的应用,而是通过已有知识及对社会经验、职场职能需求进行重构,让学生能够产生工学交互场景的知识技能的吸收理解及对已有知识的重构。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课程体系结构的系统化构建、“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实训实践课程的推动等。

为了进一步深入教学改革机制,落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本院的教学培养方式等做如下思考:

(一)基于原有教学培养模式利与弊的思考

我院目前闽台合作模式采用的就是本科“3+1”模式和高职高专“2+1”模式,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是学生在本院学习两年或三年,一年去台湾学习。目前,本校有去台湾龙华科技学院、朝阳科技学院等本科学生107人次,专科学生43人次,即将准备去台学习的学生还有一个班级。在授课过程中,我院将培养方案在制定之初将培养方案和台方高校进行讨论,基础通识课程和基础技能课程在本校完成,并且大二阶段每年都聘请台校教师过来授课,第三年学生去台湾进行实践实务操作课程的学习,这样师资、设备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该模式非常适合于本校初期发展以及有需要到台湾进行系统学习体验的学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自足能力。优点是能够利用台湾教师教学设备等资源完成课程终极实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缺点是因为不能像在本校那样有专门的辅导员管理教学思想工作,教师无法深入管理教与学的工作,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不能顺利拿到该有的学分。另外,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整体人才培养规格还是以自己这方的调查为主,没有办法直接做到让学生一走出校园就可以走进企业,没有和本土企业、本土台商企业等直接关联起来。

(二)探讨闽校台校企业“2+1+1”教学模式设置

主要通过调研闽台高校、闽台企事业单位等完成教学模式探讨,提出“2+1+1”教学模式改革。以下将对此模式进行展开。

二、“2+1+1”模式的研究与实现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柔性计划

初定教学模式使用闽校—台校—企业合作方式,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人才方案过程中,引入优质台湾高校技能型人员和大量台商企业,大家一起座谈和实地考察,借鉴台校“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模式定位人才培养,将引进适合本院的人才特征和台湾高校实用性课程以及企业行业技术要求和岗位职责,按照不同层次的职业资格进行改革课程教学,突出建设技能培养为主,能够让学生在走出校园之际就立马与企业接轨,减少理论课程数量,增加实验实训课程比重,引进台高校优质训练能力课程作为兴趣课程、选修课程,强调产学研重要地位。采用与台商投资企业、本土企业订单式合作培养方案的设计,并进行技能型人才的输出。

(二)引入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结构的系统化构建

引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式,参照行业职业要求及技能要求,将课程结构重新整理,并将满足职业资格的技能和知识融于教学环境,遵循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对事物从了解——熟悉——掌握的过程。以职业素养、知识能力、职业技能为导向,将课程教学知识要点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重新编排,选择课程单元的表达形式,确定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过程,并对其进行教学化处理,找出相应工作过程的参照,按照参照确定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结构的表达。通过项目任务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训练中掌握训练技能,巩固知识、积累经验、固化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基本与企业接轨,获得一定的毕业入职机会,并且能够通过教学知识体系构建,将职业行业要求及知识结构融入到平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基于自己兴趣和职业岗位要求,在学校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让他们轻松走出校园,自信走入职场。

(三)“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改变

以往教学过程基本参照原始教学模式,理论课堂讲45分钟,实验实训机房完成45分钟,任课老师单一。如果改进模式,采用“学中做,边学边做;做中学,边做边学”,将理论和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理工科教学过程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整个教学过程遵循教、学、做、用逐步提升的功能,使项目任务展开教学,采用“问题提出、项目导入、理论指导、实战体验、训练提升、考核评价、单元练习”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文科采用“案例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任务、指导练习、检查评价”等完成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发生变化,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互动性较好,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学生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更容易使得知识和能力都大幅度提升。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在教学授课过程中,加强对本院教师的技能培养,让教师先真正地走入企业,参加企业、行业内员工的职业技能训练,参与企业合作开发,将企业职业教育和学校课堂教育融于一体进行基本技能课程训练,让老师先动手,将双师双能教师落实到具体课程上,使得教师人才多样化。另外,教学中采用教师来源多元化方式培养,引进优质的台湾师资进行实训实务课程设计,引进周边高校知识技能并重的优秀教授进行理论授课,引进台企、本土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将这类优质资源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能力上,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多元化教学过程熏陶,使学生在不同教师教学过程中学习团队责任、时间观念、效率效应等,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都向双能型人才转型。

(五)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加大实训实践课程的推动力度

加大推行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在校教学过程中,实行任务单、项目跟进表等形式完成实训实践教学。根据柔性教学计划,将优秀技能型学生推荐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完成教学任务、工作任务,两年时间在校内完成知识储备,一年参与到企业实际研发项目,教师学生企业工程师一起推进综合实训实践课程的完善,产生具有创收性生产性的实质实训价值,最后一年真正意义上实现顶岗实习,独立完成毕业设计项目。

(六)推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发挥生产效能性作用

除了教学实训进度的安排外,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生产力的体现。因此,我院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应该落到实处,完成“2+1+1”模式中中间一年部分未能走进企业实战的学生的实训实战生产,完成校内实训教学和生产,这个将作为双师双能教师和学生企业实训提供实际工作岗位的职能场景,还可以将教学环节中的消耗转变成生产性的创收,夯实了实训基地的持久性功能,并为学生提供考核考评、提供双证考核标准,作为检验他们实践实训的考评依据。

(七)完善教学考核考评和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闽台合作培养模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性的长效的机制来进行监督管理。因此,需要在整体改革模式中提出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反应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准确、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适合、教学结果是否满足岗位需要和能力需要、特色创新是否具有持续性等。因此,可以设置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专业建设评价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教学效能评价机制等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这个机制需要教务处督导部门严格把控。

根据调查本地实际工作岗位群的职能要求及分析本校课程体系改革、实际师资力量分布及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形式的需要,而提出了这样一个闽台合作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改革的研究课题,在后续的过程中将继续深化每个问题,落实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为闽台合作做好终结。

[1]张志群.基于高校闽台合作办学的若干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1,32(12).

[2]白童.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2008(11).

[3]邵波.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教论坛,2014(1).

[4]华小洋,蒋胜勇.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5]陈然.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探索[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

[6]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尚红娟.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1(7).

[8]房学军,马铁成,谷秀梅.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

G718.5

A

1673-0046(2016)11-0004-02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编号FJJKHX15-058

猜你喜欢
闽台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