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红鸡西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黑龙江鸡西 158100
内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宋玉红
鸡西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针对临床内科糖尿病患者采取治疗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以探讨有效的内科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采用内科治疗方法的40例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按照随机方法,将4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治疗后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及复发患者数量等方面,治疗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患者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血脂情况的改善比较傲显著,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不只是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使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所以,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治疗效果
糖尿病在临床中具有胰岛素抵抗的特点,临床主要采用减轻胰岛素抵抗方法,或使胰岛素明显提高敏感性,进而使患者提高血脂代谢及降低血糖指标。为分析研究临床糖尿病的内科治疗方法及有效措施,该研究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采用内科治疗方法的40例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采用内科治疗方法的40例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按照随机方法,将4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全部患者都与相符,愿意接受该研究的治疗方法,患者都不存在严重的内脏器官及精神系统疾病。对照组有12例男患者,8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5~81岁,平均年龄(58.2±5.1)岁,病程在1~13年之间,平均病程(7.2±1.8)年。治疗组有13例男患者,7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2~83岁,平均年龄(58.1±4.5)岁,病程在2 ~10年,平均病程(6.5±1.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对全部患者都采取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对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控制饮食、宣教健康知识等措施。对照组患者每天服用两次,500 mg二甲双胍药物,进行两个月的疗程治疗。治疗组患者每天服用1次,每次30 mg吡格列酮药物,进行一个月的疗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1]。
1.3患者的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采取静脉抽血方法在治疗前后的有关指标进行检测,采用葡糖糖氧化酶法对患者空腹血糖或餐后2 h血糖指标进行检测,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体质量、血脂等指标进行严格记录。
1.4判定患者疗效的标准
患者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控制血糖及尿糖指标达到正常范围之间的为显效;患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血糖指标保持在8.0 mmol/L左右,尿糖指标明显改善的为有效;患者没有改善临床症状,还加重临床症状表现的为无效[2]。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患者的有关数据,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方法,百分数形式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2.1临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
两组患者在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指标方面,治疗前治疗组患者分别为(18.04±1.95)、(9.15±1.25)mmol/L,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分别为(10.56±1.53)、(7.25±1.35)mmol/L,相对于治疗前,治疗后降低比较明显,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7.87±2.21)、(9.38±1.45)mmol/L;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5.71±1.75)、(8.12±1.21)mmol/L,降低比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有19例有效,有效率高达95%;对照组患者有15例有效,有效率为7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患者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血脂情况的改善比较傲显著,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血脂的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分别为(66.15±10.39)kg,(2.12±0.86)mmol/L;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分别为(67.19±13.02)kg,(2.01±0.72)mmol/L。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分别为(65.82±11.36)kg,(1.95±0.81)mmol/L;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分别为(68.51±11.98)kg,(1.81±0.88)mmol/L。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血脂情况的改善比较傲显著,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我国糖尿病患者近年来逐渐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临床中糖尿病属于因异常内分泌而引起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在患者血液中逐渐升高,将引起患者体内脂肪正常存储能力的运行处于超负荷状态,进而造成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症状表现。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分别对患者采用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指标的作用十分明显[3]。
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在临床中应用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不存在明显的区别,其中二甲双胍属于双胍型降血糖药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是对细胞提高葡萄糖利用率具有促进作用,据此抑制肝糖原产生的异常情况,针对抑制肠道摄取葡萄糖情况的主要也十分明显,进而达到良好的降血糖效果[4]。在一定程度上,二甲双胍利用对患者减少肝糖输出量实现降低患者空腹时的血糖指标,使患者明显降低餐后血糖指标及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5]。而吡格列酮药物在患者肝细胞及骨骼肌的共同作用影响下,增殖活化受体采用过氧化物酶的激活作用,可实现对胰岛素的应答基因产生的转录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同时提升并使患者不断提高胰岛素受外组织及肝脏的敏感性,进而对于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具有促进作用[6]。该研究病例中,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体质量、血脂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改善得比较明显,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不只是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使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所以,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成剑,刘东方,梅希,等.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单纯内科治疗与联合介入治疗5年预后比较的回顾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3,5(11):89-93.
[2]沈迪建,王跃东.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13,7(10):52-57.
[3]陈静,祝之明.内科主导的代谢手术治疗糖尿病的初步实践[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3(7):102-106.
[4]虞希祥,孟庆建,乔彬彬,等.糖尿病性膝下动脉闭塞症Deep球囊与内科治疗对照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3,9(11): 77-81.
[5]陈静,祝之明.内科主导的代谢手术治疗糖尿病的初步实践[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2(10):69-73.
[6]王少清,臧丽,汪力,等.胰高血糖素肽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3,7(16):113-116.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6(a)-0084-02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1.084
收稿日期:(2016-03-03)
[作者简介]宋玉红(1980-),女,黑龙江鸡西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普通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