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天顺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310053)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改革的实践
章天顺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310053)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的规律和特征,突出学生主体性,精选现场教学内容,山间田头上思政理论课,增强理论说服力。在提高现场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现场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发挥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lt;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gt;实施方案》 的通知”[1]实施以来,高等院校不断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并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力地助推了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但要有效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可持续地开展下去,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对此,我校近几年来对思政课现场教学,从内容体系、方式方法、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收到了明显成效。现将我们的实践探索报告如下。
现场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师生双方通过对现场事实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新观点,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一教学方法,在医学类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实习中的运用历史已在百年之上,但作为一种规范的教学方法引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成为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其时间并不长。可能正是这一原因,高校思政课的现场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不严谨,到了现场但并不开展教学活动,以参观或者社会调查的校外学生活动代替现场教学;二是教学实效性不高,由于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任务不明确,学生走马观花,不同程度地存在“ 转了、看了、听了、玩了——完了”的现象[3];三是持续开展的难度较大,因为受到各种客观因素或主观因素的制约,虽然开展了现场教学的尝试,但很难坚持下去。以上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仅影响思政课现场教学的效果,也将严重影响思政课现场教学的长远发展。
我们认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思政课现场教学不仅要实现一般高等院校思政课现场教学的普遍要求,更重要是的要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实现其特殊的教学功能。我校的办学定位是“面向城乡社区,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及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卫生人才”,因此,我校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还必须紧紧围绕上述直接服务于城乡社区卫生和健康服务业的办学定位。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对历史事实和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理解,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使学生在多元文化交融中明辨是非,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团队协作等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坚定毕业后扎根基层、甘于奉献、服务百姓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化为毕业后建设美丽浙江、健康浙江的实践性。
3.1 党政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思政课现场教学改革,认真贯彻实施《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双十”举措的实施意见(浙教工委〔2014〕19号)》[4],通过思政课现场教学,在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思政课现场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思政课现场教学改革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6年),将思政课现场教学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规范思政课现场教学。以不断提高思政课现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目标,校党委和行政定期召开思政课教学改革座谈会、调研会和学生思政工作专题会,出台思政工作“十项”举措,探索思政课现场教学新路径。
3.2 科学选择专题和特色化教学活动
思政课现场教学的专题和教学活动将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科学遴选和确立教学专题及其教学活动是现场教学在实操层面上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校在确定现场教学专题及其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以提升思政课现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1 坚持现场教学基地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提炼教学专题 现场教学基地相当于一个微型社会,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思政课课程教学内容也十分丰富。但只要围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顶层设计,就可以找到课程内容与现场教学基地深度融合的契合点,从而根据现场教学目的,整合思政课课程内容,提炼形成现场教学专题,为学生在现场教学中提供方向性指导。如,建德三都镇新和村,在党支部书记方和平的领导下,村容村貌取得重大变化,从一个相对落后的村走出了特色发展的富民创新之路。在三都镇新和村进行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时,我们就将其教学专题提炼为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相关内容的深度融合;桐庐环溪村不仅拥有历史文化资源,良好的自然景观,而且乡村经济很有特色,是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之一。在环溪村进行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时,我们就将其教学专题提炼为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新农村建设相关内容的深度融合。
3.2.2 坚持现场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职业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内动力,为调动学生在思政课现场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思政课现场教学的设计阶段就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群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特点,让学生主动介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按照教师规定的现场教学主题,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专题,自主设计学习活动方案,最后以团队形式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现场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深感学有所用,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成就感,更加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职业理想建立在社会现实之上,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岗位更明晰、就业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更科学。如在桐庐环溪村现场教学时,我们就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老年人健康保健、医养结合等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专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些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3.2.3 坚持现场教学与基地的特色相结合,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特色是一种成功经验的总结,既具有地方的典型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三都镇作为我校现场教学中一个成熟的教育基地,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资源,该镇先后荣获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镇、省级旅游强镇等荣誉,其下辖的新和村的党建工作,寿峰村的古村落发展等都做的很有声色。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中,学生对这些基地提到最多的是“我们家乡也可以这么做”之类的感慨。我们就将这些基地的特色加以凝练、总结,形成新的学习专题,在新的现场教学中,通过凝练后新的专题学习,提高学生科学运用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与自己家乡进行横向比较,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创新思维,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2.4 坚持现场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研结合 在思政课现场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与思政课现场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师科研项目,选拔大量学生,安排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政课现场教学中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提出研究课题,申报研究项目,开展研究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项目得以拓展和深化。初步的实践表明,学生对教学专题所承载的研究内容的观察非常细致,如有的学生看到环溪村的环境非常干净,就请教当地领导如何管理“鸡飞狗跳”这样农村常见的现象,思考怎样既能创建环境文明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又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了解当地对老年人的照顾时,特别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从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其建立在专业之上的创新创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3 安排“现场感”的特色内容,培养思维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现场教学不同于参观访问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境的真实性、解决问题的现实性。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与现实社会的脱离是他们的弱点,而这一弱点,极易导致人本情怀的缺失。通过现场教学,了解不同的文化,多元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学生正确审视自身与社会。而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医学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在问题解决的实际过程中,才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基本原理。因此,思政课的现场教学无疑为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提供了最为现实的实践实训平台。我们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现场感”、“真实感”,使原本思政理论课的“说理性”知识体系教学,通过现场教学的“现场感”,成为形象教学,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课程知识体系,而是现实生活中真事、真人所蕴含的理性。为充分发挥思政课现场教学“现场感”的内在教学功能,在现场教学中,我们聘请了基地的领导、先进人物、群众担任“助教”,为学生讲解。他们对基地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经济发展现状、未来规划、发展中的问题等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了解,由他们担任“助教”,对学生进行介绍、指导、讲述,更生动、更形象、更贴近实际,更具有“现场感”,教学也更加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既包括任课教师的理论介绍,也包括基地领导群众的现实分析,既包括学生的参观访谈,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助教”间的现场互动探讨。如在建德三都镇新和村的现场教学中,为更好地发挥“现场感”的作用,我们对教学流程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由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村发展情况;第二,由村委会成员带学生去藏红花种植基地、柑橘基地、村水库等进行现场考察;第三,学生以调研小组为单位,深入村户,进行更为细致的走访调研;第四,各个调研小组选派代表与村党支部书记开小型访谈会。这种多元化的交流,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学习专题所承载的教学问题的思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加强质量监控,探索反馈评估机制
质量监控,不仅是保障思政课现场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不断深化思政课现场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其中考核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外在约束,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我们通过设置科学合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现场教学考核标准,促进学生更主动融入到现场教学中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采取调查报告、科研成果汇报、团队交流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如在对参加三都镇现场教学的学生考核时,明确告诉学生现场教学后所形成的调研报告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每一位学生都必须编入相应的调查小组,最后由小组提交一份调研成果报告和一份PPT形式的汇报作业。调研报告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调查目的地的总体情况介绍,第二部分是实地考察见闻,这两个部分由小组成员集体完成,占课程总成绩的10%,第三部分是个人感悟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对于优秀的调研报告,教师还让学生用PPT予以展示,并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现场教学专题内容的认识,反馈巩固现场教学效果。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中,除了对有形作业的评价,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内心的成长,即学生通过现场教学,有无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反思,内心是否有所感悟、启发。同时,在现场教学结束后,我们要求教师对本次现场教学专题的选择恰当与否,活动方案可否再优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度等进行总结,逐步探索现场教学的自我反馈评估机制。
3年的思政课现场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程重要理论的理解;第二,通过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这一载体,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广阔前景,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学生毕业后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第三,建设了一批比较成熟的思政课现场教学基地,并在基地上初步建立起一批具有兼职教师特征的“助教”;第四,形成了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的思政课现场教学模式的雏形。如果对我校近3年的思政课现场教学改革进行简要总结,可归结为“领导重视抓落实,制度保障促创新”、“山间田头变教室,思政教改探新途”、“理实一体教思政,就地取材选内容”、“基地行家任助教,教学方式求实效”。我校思政课现场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在浙江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刊发,受到社会关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永恒主题,思政课现场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学改革不仅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思政课教学的动力。思政课现场教学的改革永无止境,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思政课现场教学的案例,进一步拓展思政课现场教学基地的视野,进一步优化思政课现场教学的流程,进一步加强专兼结合的思政课现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现场教学的水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思政课现场教学新体系。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Z].2005-03-02.
[2]张红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李青嵩,刘纯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重庆与世界,2011,(5):52-54.
[4]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双十”举措的实施意见[Z].2014-05-06.
Practiceandexplorationofthefieldteaching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inmedicalvocationalschools
ZHANGTianshun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Hangzhou 310053,China)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eld-based i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e combine the orientation of school running and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study the law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el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we select the teaching content, Put the classes in the Life scene .we try to carry out a positive and fruitful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persuasive. timeli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field-based instruction.
field-based I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urriculum reform
章天顺(1963-),男,浙江杭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
浙江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重点课题(编号:Di201505)
G641
B
1672-0024(2016)03-0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