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就”

2016-02-13 20:45刘焕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义项句法副词

刘焕勇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监测与社会计算研究所,北京 100083)

也说“就”

刘焕勇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监测与社会计算研究所,北京 100083)

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词类中十分重要的一类虚词,即意义空灵,且使用频率很高。“就”一词是虚词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北京语言大学HSK语料库中存在11 224次。一方面,“就”一词兼有动词、介词、副词、连词等多个词性,另一方面,作为时间副词下,“就”又具有表时间、范围、语气的意义类别。通过梳理“就”的研究现状,从义项分类、句法格式、语义指向以及语用功能等对“就”一词进行分析。

“就”;意义;义项;语用

虚词,无论是在现代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还是中文信息处理中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灵活多变,意义虚幻而空灵,如果能够很好地抓住虚词内部的形成和外部的组合规律将会极大地促进以上三方面的发展。“时间副词”是虚词大类下副词小类的一块,也是目前学界讨论较为激烈的一部分。从知网的检索结果来看,很多学者都是从历时的角度来对“就”一词的义项和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并作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而“就”一词本身就十分复杂,该词的兼类众多、义项丰富、句法句式多变、语境及语用意义实在,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梳理显得十分必要。

一、“就”的语言学研究现状

从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来看,目前学界对“就”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归为“本体研究”以及“语义、语用及语篇”等相关研究。

首先,在“就”一词的语言学本体研究中,关于该词义项分类的研究是重要的一方面,基于“就”一词的特殊性,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细分类工作,并逐步给出了时间副词“就”的类别归属。王力基于时间副词的着眼点差异,将时间副词“就”归属为“着眼于时间早晚”一类[1];张宜生依据时间副词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将时间副词“就”归为表时点(所限定的事件在时间轴上所占据的位置的起点和终点距离非常接近或紧密相连,中间只有极短或者几乎没有距离)下的紧承小类[2];此外,吕叔湘将“就”分为了7个义项[3];马欣华、常敬宇、陆丙甫也分别对“就”一词的义项进行了讨论[4,5]。

其次,在语义方面,赖先刚将该词的意义类型归为表随即和表确定两类[6];陈雅指出时间副词“就”在语流上的结合度要优于语义上的结合度,并认为“就”语义指向后面的成分[7];范立珂则认为时间副词“就”的核心语义为“趋近—达成”[8]。在语用和语篇方面对“就”一词的讨论相对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是赖先刚,他提出了基于“概括的语境”下的语用义,并根据“就”前出现过去的时点、时段以及将来的时间词,认为“就”一词能够表示说话人认为早、快的语用义[9];张宜生根据副词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将时间副词“就”归为后时顺序,表示两件事情相关承接,依次发生[2]。

最后,相关学者对时间副词“就”还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和比较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莹对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及“就”一词的主观量进行了对比考察[10],屈承熹在从篇章功能的角度对情态副词“就”和“才”进行了对比和考察[11],另外,还有对该词进行的句法和句式类型的研究。

二、“就”的义项及句法形式分布

时间副词“就”,表示事件或动作发生、变化的时间及频率,并且表达主体时间及频率或早或晚的态度。而综合前人如王力、马真等以及各类副词词典对时间副词“就”地分类和描述,我们在此认定,时间副词“就”一词主要有三个义项:即在描述未然的句子中,表动作或事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如:就来,等我一下;不一会儿,她就哭了起来);在描述已然的句子中表动作或事件早已发生(如:早上两点多,父亲母亲就骑着摩托车去上班了;这篇论文,我早在上个月就写好了);在表示先后连接的句子中表示前后动作或行为先后相继发生(如:等一会儿,我马上就下来;他吃完饭后就走了)等三种义项。

当然,在表示动作或事件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的义项在句法上主要有“就”+V/ADJ;时间副词+“就”+VP;时间名词+“就”+VP共三种主要形式。描述动作或事件早已发生的义项在句法上又主要有 P+时间名词+“就”+VP;时间副词+“就”+VP共两种形式;表示前后动作或行为先后相继发生的主要有VP+“就”+VP这一种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就”一词还可以省略。

三、“就”的语义指向及主观量考察

“就”主要有三种义项,每种义项又对应有不同的句法形式,而在这种结构形式之下能否进一步对其语义的具体指向进行明确和揭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语义指向又深入到语用层面,并涉及到使用语句的具体环境以及使用该语句想要表达的言外之意两个方面。

1. 表示动作或事件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1)“就”+V/A。(如:饭就要好了,吃点儿再走吧)这类形式中,“就”一词是整个句子的语义焦点,语义指向的是后接的谓语成分,用于描述动作或者事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具体变化,即听话者在听到“就”一词能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映射,预示将有事件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就”一词在整个句中往往需要重读,以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以及对说话者所想表达的内容给以强调。

(2)时间副词+“就”+VP。(如:这个程序马上就编完了;这篇论文马上就写好了)这类形式与(1)“就”+V/A有个重音的区别,前者往往需要两处重音,即时间副词“马上”和时间副词“就”,用以共同描述说话者需要强调的内容。时间副词“就”在这类形式中语义指向的仍为后接的动词结构,也是起到强调动作即将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作用。

(3)时间名词+“就”+VP。(如:我明天下午就到北京;再过几天我就回学校)这类句式中,时间名词所透出的信息都是说话者希望听话者能够注意的重点,也就是句子强调的信息。我们发现,时间副词“就”前接的时间名词虽然与听话者的预期时间可能相继很近,也可能相继很远,但这些词都是短时间名词,所表示的时间都是短时的,与“就”相结合,也就恰恰表示了短时动作。

2. 表示动作或事件早已发生

(1)P+时间名词+“就”+VP(如:时间过得很快,四年本科就读完了)这类句式中时间副词“就”语义指向的是前接的时间状语(由介词+时间名词构成),句中需要重读的是时间名词。整个语句中,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是整个事件和动作进行得很早,并且希望听话者能够对时间进行重视。此外,这类句式还往往包含一种不确定和怀疑的意思。

(2)时间副词+“就”+VP(如:我一向就喜欢你,想和你在一起)这类句式中的时间副词“就”语义指向的是前面的时间副词,用以表达说话者希望听话者能够引起重视的地方。

3. 表示动作或行为相继发生

(1)VP+“就”+VP(如:吃完饭就走;抢完钱就跑),由于前后承接着两个动词结构,所以,时间副词“就”一词在整个句子中语义指向后接动词性成分,即整个句子所需强调的成分。不过,我们发现,虽然两个动作是前后发生的,但相继的时间并没有硬性的规定,说话者在描述时,可能自己表达的间隔时间很长,但在听话者看来,这两个动作只要满足一种充分条件,就是在短时间完成的。

四、“就”一词的主观量

与西方印欧语言的副词不同,汉语副词包括汉语本身存在着主观量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主观量”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概念,陈晓荷首次引入了“主观量”这一概念,即“主观量”是含有主观评价意义的量,与“客观量”对应,“主观量”表达的是说话人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他认为,“主观量”可以分为主观大量与主观小量。“就”的主观小量指前指,主观大量为后指[12]。李宇明对主观量的各种表示手段进行了描述与分类[13];李善熙发现,时间量词“就”前后词语如果发生颠倒,其主观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颠倒[14]。而王群力则采用了与陈晓荷不一样的方式,将“主观量”分为“主观量1”和“主观量2”(指说话人主观意识中预先设定并认为是合乎情理的一个理想之量),“主观量1”是“主观量2”的必要前提和先决条件[15]。

我们在讨论副词“就”时,通常将其看作是一个评注性副词(用于描述说话人的主观意愿),并且可以分为表时间早晚的主观量(如:他上个月就回来了;我昨天就把工作做好了)、表数量大小的主观量(如:表物量的“我就会做两道菜”;表动量的“我就去过两次北京”;表时间量的“求你了,我就看两分钟”)。而表时间早晚的主观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主观时间早量(如:我六点就回来了)和主观时间晚量(当然,这才实际情况中找不到例子,它所表达的意思是某一时刻就要来了,如“就2005年了”,并不表示时间早晚的量)。在表示时间早晚的主观量时,其常见句式结构为“就”+时间点。另外,在表数量的主观量中,其句式结构为“就”+数量短语,如:就两辆车。在这一例子中,“就”表达的是主观小量。实际情况“两辆车”少于说话人的期望量,说话人认为“两辆车”这一量时很少的。

此外,参照李宇明对主观量的分类,分为四类,即异态型主观量、直附型主观量、夸张型主观量以及感染性主观量[13]。其中感染型主观量指的是句子中拥有两个数量短语,而这个短语的主观量大小互相感染。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就+动词+数量短语”这一结构的感染型主观量进行讨论。

给定句子“两个人就喝一瓶酒”。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如果不明确句中的轻重音情况,字面上看,本身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如果明确语境,歧义就不会存在了。“我们三个人喝一瓶酒,他们两个人就喝一瓶酒”,两个短句中的“一瓶酒”重合,且“就”前的数量短语不同,通过“就”前数量短语的不同的比较,可以看出主观量的情况,“就”语义前指“两个人”,“就”表主观小量,后面的“一瓶”受前面“两个人”感染,表主观认为“一瓶”量大的意思;“我们两个人喝两瓶酒,他们两个人就喝一瓶酒。”中“两个人”重合,于是“就”语义后指“一瓶酒”,在“就+动词+数量短语”结构中,“就”表主观小量,前面的“两个人”受“一瓶酒”主观小量感染,表主观认为“两个人”量大的意思。

五、“就”在汉语习得中偏误的简单统计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时间副词“就”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是灵活多变的,该词义项多,而且使用情况会随着说话者的意愿而发生改变。北京语言大学建立的HSK作文语料库记录了外国人的语料,这些习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外国汉语学习者对“就”一词的习得和使用情况。

在经检索和初步统计之后,我们发现,“就”一词在语料库中共出现11 224词,其中时间副词“就”共出现2 480词。“就”一词的总错误率和时间副词错误率分别为6.74%和7.66%。此外,在这7.66%中,主要出现错误的是缺词和误用,分别占5.32%和1.2%。三个义项的偏误中,第二个义项,即表示动作或事情早已完成错误最多,第三个义项,即表示动作或行为相继发生次之,表示事情即将发生的第一个义项错误率最低。

高璐璐对以上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归纳,即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泛化、教材编排及练习不科学、课堂教学的不足共四个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原则与设计[16]。王哲更是详细地以北京语言大学HSK作文语料库为基础平台,系统地统计了偏误的具体类型、形成原因,并给出了解决对策,如在对外国留学生的学习策略建议中,认为留学生首先要仔细、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时间副词“就”的句法位置。这样,在使用时间副词“就”的时候才能够有理可据,避免产生结构上的偏误;其次,在学习时间副词“就”的过程中还要重点掌握时间副词“就”的语法意义,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留学生才能够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准确放置时间副词“就”的位置,避免产生句子的歧义。最后,在掌握了时间副词“就”的句法和语义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和教材中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强化练习,增加记忆时间的长度[17]。

六、结语

时间副词“就”在如今的语言学词汇语义研究中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已经在本体研究、偏误研究与教学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而且更深的以语义分析为核心、以语用研究为趋势的研究也在逐步展开。“就”在义项和句法格式上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有待我们进一步进行挖掘。而如何通过这种挖掘,降低“就”一词的习得偏误率,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将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1] 王力.中国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01-202.

[2] 张宜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6-58.

[3]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3-135.

[4] 马欣华,常敬宇.谈“就”[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7):55-62.

[5] 陆丙甫.副词“就”的义项分合问题[J].汉语学习,1984(3):31-34.

[6] 赖先刚.副词“就”的语义研究[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7):70-76.

[7] 陈雅.试析副词“就”的语音形式及语义指向[J].南京社会科学,2003(12):92-96.

[8] 范立珂.副词“就”的语义探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5):45-47.

[9] 赖先刚.现代汉语副词的语用义初探[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26-33.

[10] 金莹.编辑校对中误用率较高的“经常”类副词的语义,语用考察[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32-139.

[11] 屈承熹.现代汉语篇章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331-350.

[12] 陈晓荷.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世界汉语教学,1994(4):18-24.

[13] 李宇明.数量词语与主观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1):90-97.

[14]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34-38.

[15] 王力群.略说汉语主观量——以副词“才”,“就”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9-62.

[16] 高璐璐.时间副词“就 H的多角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78-80.

[17] 王哲.留学生习得汉语时间副词“就”的偏误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67-69.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A Discussion on the Use of “Jiu”

LIU Huan-yong
(Institute of Language Monitoring and Social Computing,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Time adverb is a kind of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They have no specific meaning but a hig h frequency of use. “jiu” (就)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such function words, appearing 11 224 times in the HSK corpus by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On the one hand, the word “jiu” (就) is a verb, preposition, adverb and conjunction,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as a time adverb, it can be used to express time, scope and ton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atus of research on “jiu" (就),and analyzes the word in terms of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syntax, semantic pointing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jiu”; meaning; separation of meanings; pragmatics

H314.3

A

1009-9115(2016)04-0035-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4.008

2015-11-20

刘焕勇(1993-),男,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信息处理。

猜你喜欢
义项句法副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副词和副词词组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