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玲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急诊科,福建福州 350001
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张金玲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急诊科,福建福州350001
目的探究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1±1.3)mmol,低于对照组的(8.5±0.8)mmol(P<0.05);观察组餐后2 h血糖为(10.3±1.2)mmol,低于对照组的(13.4± 1.5)mmol(P<0.05)。观察组在饮食、用药、运动、复查及自我检测血糖方面的管理中,观察组分别占95.0%、90.0%、87.5%、91.3%、92.5%,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3.8%、68.8%、62.5%、72.5%、7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品管圈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为合理的控制血糖水平。
品管圈管理;2型糖尿病;血糖;自我管理能力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1],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密切相关。既往常因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及自我管理不善,而影响血糖的控制水平。品管圈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措施,该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提供护理质量,有助于持续地改善糖尿病护理中的各种问题。为此,该文将对近年该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品管圈护理管理,在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85例,女75例;年龄43~76岁,平均(52.6±2.4)岁;病程1~12年,平均(5.6± 2.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型[2],排除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精神病史、意识障碍者、认知及言语障碍者及无法配合该次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级出院前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出院后注意饮食、运动、用药,并定期监测血糖,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到院复查等相关内容。观察组予以品管圈护理管理,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由医生和护理人员组成,设置组长1名,辅导员1名,组员xx名,活动历时12个月。(2)主题选定。由圈组长召集圈组员开会,采用头脑风暴法由圈组成员共同讨论,根据目前2型糖尿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并结合该科室具体实际问题,共同研讨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干预措施。(3)现状调查。由圈组员对该研究的住院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护理前的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4)设定目标。根据调查结果,将目标设定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5)分析原因。因患者专科知识知晓率较低、患者治疗信心不足、护士服务观念落后、护士讲解方式单一、家属监督不充分等。(6)制定对策。按照“5W1H”原则,提出以下护理对策并贯彻落实,具体操作如下:①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转变护理服务意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并将护士对患者健康宣教纳入考核体系中;②定期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进行宣教,可通过口头讲解、病友座谈、医师讲座等方式,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及合理控制血糖的积极意义,以及饮食、运动、合理用药等方面对控制血糖的作用,以提高患者控制血糖及生活管理方面的积极性;③针对患者对治疗信心不足,需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并告知患者尽管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糖尿病,但合理控制血糖,主动规避相关风险因素,对控制病情进展,延缓并发症发生及发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④生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个人喜好,制定个性化食谱,科学运动锻炼,指导患者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⑤遵医嘱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换药物或减量,同时指导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变化,掌握血糖过高和过低的处理措施,并指导定期到院复诊;⑥指导家属在监督和提醒患者在饮食控制、使用药物、血糖监控等管理内容,如合理分配三餐热量、遵医嘱用药、监督规律运动、每日足部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BG)的控制水平,并记录两组自我管理水平,包括合理膳食、用药依从性、规律运动、定期复查、自我检测血糖。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均导入到SPSS19.0软件包中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水平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FPG为(9.3±2.1)mmol/L,护理后为(6.1±1.3)mmol/L;护理前2 hPBG为(19.8±5.2)mmol/L,护理后为(10.3±1.2)mmol/L。对照组护理前2 hPBG为(9.1± 2.2)mmol/L,护理后为(8.5±0.8)mmol/L;护理前2 hPBG为(18.5±4.2)mmol/L,护理后为(13.4±1.5)mmol/L。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均得以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观察组血糖水平控制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
经不同护理管理后,在合理膳食、用药依从性、规律运动、定期复查、自我检测血糖对比中,观察组分别有76例(95.0%)、72例(90.0%)、70例(87.5%)、73例(91.3%)、74例(92.5%);对照组分别有59例(73.8%)、55例(68.8%)、50例(62.5%)、58例(72.5%)、61例(7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量研究证实[3],糖尿病与患者自身健康行为关系密切,若通过合理、系统的健康管理,有助于更为合理的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相应并发症的发生,以此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较低,缺乏相关健康知识,且对疾病风险认知较差,常缺乏对糖尿病疾病知识、饮食知识、遵医用药、自我检测知识等,从而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以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增加诱发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为此,需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管理,以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品管圈活动是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解决现有问题,改进工作质量,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方法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该模式现已不断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该文品管圈护理管理中,选定以合理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为活动目标,经组员共同探讨,分析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5]。与此同时,通过该次品管圈活动,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还有助于提高护士专科能力,转变护理作风,培养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进而提高工作责任心,并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6]。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效果更佳,且在饮食、用药、运动、复查及自我检测血糖能力得以明显提高。结果提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品管圈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护行为,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品管圈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主动规避风险因素,进而有助于更为合理的控制血糖水平,对改善临床预后有重要积极意义。
[1]周军,姜秋红,孙巧凤.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普及水平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76-78.
[2]汪爱民,尹红,刘芹.品管圈活动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与血糖控制水平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2):2821-2823.
[3]刘艳.品管圈对提高糖尿病患者专科知识及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2(9):2496-2497.
[4]王艳.综合护理干预对丙肝合并糖尿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血糖的影响探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z1):52-54.
[5]戴秀菊,杨金娟,方群.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 (17):58-59.
[6]纪红.品管圈活动在社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6):716-719.
R47
A
1672-4062(2016)09(a)-0161-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161
2016-06-05)
张金玲(1982.9-),女,山东济宁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