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

2016-02-13 19:50肖海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8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业农村

肖海越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300; 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00)



·区域农业·

广东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

肖海越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300; 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农村地区内需增长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以及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广东省作为我国南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但其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程度相对来说却比较低,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利于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了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一致,文章以广东地区农村为例,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论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3方面的内在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对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3方面因素都发挥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教育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 再次,农业机械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而言不太显著; 最后,道路、通讯设施对非农生产和农民人均收入收入的贡献率相对其他变量数值较低。并提出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等优化策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增长动态关系非线性多元回归广东地区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经济总收入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显著的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不过仍然存在着社会发展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农村基础设施经费不足,缺少供给、服务能力及水平不高等情况都较为普遍,还存在一部分关键问题未得以处理,这些问题已经阻碍了乡村经济水平提高及农民收入增多,成为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瓶颈,所以亟须探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在基础上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足发展策略,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物质装备和动力支撑,为处理好“三农”问题及缩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差距做出贡献,有效保障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并进。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现行资本”,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其建设能力同建设速度将对农业生产效率及供给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其他产业相比,生产强度及密度都是较高的,并且当地劳动力是生产的主力军,农村具有的很大优势是剩余劳动力过剩[1],假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便会增多劳动力的就业率,提高非农产业发展速度,增多他们收入的渠道,进而乡村人均收入得以提高,确保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像铺设乡村道路、搭建电网等建设项目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范畴,这些项目肯定离不开劳动者的参与,农民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多,他们能够以投工投劳的形式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这些也会间接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必然会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保证农村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也是实现农村经济活动的基础条件。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成本及其投资效益,从而增强其市场交换能力,快速实现产品价值。在保障农产品市场销量稳定性的同时,推进农业生产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2]。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将会减少农业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强度,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生产领域,以提高农村经济结构效益,形成多元化农业经济发展局面。再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在依赖性消费中的比例。例如供电实施的改善,提高农民对电视剧的消费需求。再比如,自来水设施的安装,带动了洗衣机市场的兴起,改善和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带动其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城市第二产业中的过剩产能有效转移并充分吸引[3],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1.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

假如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的经费不够,农村经济水平持续提高是不可能的,对我国新乡村的建设及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政府在基础设施创建提供的经费不够体现在新建投资和重置投资两方面经费供给不足,一方面引起农村基础设施服务功能衰退,对农村的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致使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呈现下滑趋势,间接阻碍了乡村生产力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优化[4],同时增大了城市同乡村在服务品供给上的距离,使得它对农村生产力提高的动力支撑不够,最后乡村整体经济得不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重置投资两方面经费供给不合理,出现在投资方面缺乏科学化的决策和风险防范措施,最终致成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脱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存量和增量都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合拍。应当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内生增长。

1.3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不合理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投资部门结构不合理、规模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等3个方面,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1)投放于农村设施建设的经费是一定的,但是由于投资形成的基础设施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所需求的结构不相适应,致使基础设施结构同农村经济水平发展不协调,致使设施投资结构在乡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被摆错,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实际增长需求[5]; (2)基础设施经济投放规模结构是否恰当,会影响到基础设施产生的作用大小,如果结构不恰当,会使得基础设施整体结构不适用于当地经济水平提高的最低要求,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提高; (3)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对其基础设施投资的配置比例有所不同。费用投资比例规划不合理,必然会造成有限的生产及服务水平难以合理满意农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进而阻碍了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广东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2.1变量、数据和模型

(1)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按理论模型需求且将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作为考虑对象,同时将农村基础设施同当地经济水平提高之间的关系作为考虑对象,该文择取的因变量主要有农业生产总值、乡镇企业生产总量、劳动者人均收入; 自变量主要有教育投资、道路建设、水利投资、电力投资、电信及移动设施投入等。

该文所采用的数值来源为每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及其他有关文献材料,采集了广东省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2)模型的选择和建立

该文择取的计算模型是Cobb-Douglas 生产模型,借助这个模型,将广东省乡村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同农村经济水平提高之间的内在联系。模型表达式如下:

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β4LnX4+μ

(1)

公式中,Y是一个被解释的变化值,分别代表着农业总产量、乡村公司总产量及农民人均纯收入3个值的变化,Χ1、Χ2、Χ3、Χ4分别是用于解释Y的变量,它可以被适用于分析与Y相对应的各类基础设施,μ 代表随机误差项; β0、β1、β2、β3、β4是待估算的回归系数,其中,β1到β4代表弹性系数,这些系数代表了各类基础设施对当地农村经济水平提高的作用大小。

2.2计量结果与分析

该文以 Eviews 软件作为工具,结合实际例子,验证了计量模型(1)得到的结果及分析过程可见下文:

(1)乡村基础设施同农业生产关系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LnAY=-10.652+1.436Ln(EDU)+1.075Ln(ROAD)+1.121Ln(WATER)+0.158Ln(AMP)

(2)

(-4.562)(4.732)(1.325)(4.005)(0.758)

AdjR2=0.78F=118.65

公式(2)描述了农村设施在乡村生产方面的作用大小,从计算结果分析可知,方程整体显著性还是不错的,拟和优度也较高,R2=0.82,调整后的R2=0.78,表明计算方程的总体解释能力较强,教育投资、水利投资这两个回归系数均能满足1%的显著性要求,道路建设长度的回归系数也达到了10%的显著性要求,唯有农业机械设备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检验要求,表明政府将费用投放于乡村教育、道路设施等方面,有利于促进广东地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特别是农村教育产生的影响最大,而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能力提高方面的作用不是很大。在影响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在上述4类农村基础实施建设中,每增加1%的投入,将会给农村经济收益分别带来1.436%、1.075%、1.121%及0.158%的利润,且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说明各类自变量在促进农村生产能力中存在规模经济效益。

(2)乡村基础设施同非农生产关系的计量结果与分析

LnNY=10.942+1.716Ln(EOU)+1.052Ln(ROAD)+1.627Ln(ELEC)+0.405Ln(INFR)

(3)

(1.821)(3.752)(3.071)(3.592)(1.96)

AdjR2=0.952F=125.48

公式(3)描述了农村基础设施在非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大小,从回归结果可知,方程整体显著性还是不错的,拟和优度也较高,R2=0.962,调整后的R2=0.956,表明模型总体表达能力较高,教育投资、道路建设长度和电力投资三个回归系数都满足1%显著性要求,同时电信及移动设施投入的回归系数也达到了10%的显著性要求,说明以上4类基础设施对广东非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都具有突出贡献,特别是教育投资对其影响力是最大的。在其他影响因素一定的情况下,投放在教育、道路和电力方面的资金每增加1%,将会给农村非农生产分别带来1.716%、1.052%、1.627%和0.405%的收益。且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说明各类自变量在促进农村非农生产增长中存在规模经济效益。

(3)农村基础设施同农民收入关系的计量结果与分析

LnNI=8.785+0.862Ln(EDU)+0.216Ln(ROAD)+0.762Ln(ELEC)+0.168Ln(INFR)

(4)

(3.68)(2.527)(1.816)(4.587)(3.375)

AdjR2=0.965F=195.17

公式(4)描述了农村基础设施在人均纯收入方面作用的大小,从回归结果分析可知,整体显著性较好,拟和优度也不错,R2=0.968,调整后的R2=0.965,表明模型总体解释能力较强,其中教育投资的回归系数能够通过5%的显著性要求,道路建设长度的回归系数可以达到10%的显著性标准,电力投资、电信移动设施投入的回归系数甚至满足了1%显著性要求,说明以上4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均对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前两项的回归结果一致,教育投资所起到的影响力是突出的,但其解释能力相对于公式1和公式2来说有所降低。在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投放至4类农村基础设施上的资金每增加1%,即会给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带来0.862%、0.216%、0.762%和0.168%的增加值,且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说明各类自变量在提升农民人均收入方面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2.3主要结论

首先,该文借助计量经济模型,以广东省乡村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当地基础设施同经济水平提高的内在联系,探讨方式是以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经济来源三大点作为评价指标,判断乡村设施对当地经济水平提高的作用大小,并且还对这3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具体分析,分析结论说明:农村教育、道路建设及电力投资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广东省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及农民人均收入等3方面都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而机械化设备对该省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相对以上3类基础设施影响降低,并且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农业经济增长中呈现出规模经济效益。鉴于此,广东省应根据该省各个乡村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例如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科学安排建设资金的投放方向及数额,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在提高农业和非农生产能力等方面上的显著作用,以推动该省乡村经济水平持续稳定的提高[5]。

其次,在上文分析中的6类农村基础设施中,农村教育对当地经济水平提高的影响是最大的,为该省科学制定乡村设施发展策略做出了贡献,一直来,用于该省乡村发展的费用是不够的,也就是说,投放于乡村设施建设的费用是不够的,但各级政府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往往放在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直接相关的少数领域,或者将目光集中在能够在短时间内便能产生效果的设施建设,他们很少将注意力集中于需要长期投资才能产生效果的教育设施建设,导致乡村设施创建速度缓慢,致使该省乡村人力资源严重不够,进而阻碍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该文借助计算模型得到的分析结论是:乡村教育在促进当地经济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该省需将注意力转向教育设施建设,增加投资费用,提升农民各项技能,最大可能地挖掘教育对提高乡村经济水平的潜力[6]。

最后,政府不但增多教育方面的投资费用,还要增多水利、交通设施方面的建设费用,因为它们也对经济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是起到的作用相对于教育而言要小一些,从分析结论可知,机械化的设施对乡村生产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是很明显,也许是因该省之前机械化水平不够引起的,也许是因最近几年该省农村大量工作人员涌向城市工作,而使得农田无人耕作引起的。此外,在农民人均收入提高方面,由公式(3)可以看出各类基础设施起到的作用大小排序为:乡村电力>马路设施>通讯设施,所以该省不同地区农村在制定发展策略的时候需依据各自区域特点,科学抉择费用投放方向,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比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按照规划布局有序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7],最重要的设施当属改善乡村生活质量的设施,确保当地经济水平的不断快速发展,缩短城市同乡村的经济收入差距,打破二元经济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制度瓶颈,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早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3 加强广东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3.1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

不同的基础设施创建应当因地制宜地使用不一样的资金投放方式,例如像农业小型水利灌溉及农户生产生活电力设施建设的资金投放机制宜使用当地政府财政拨款方式,由于水电为乡村农民生产和生活必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相对于其他项目投资,其具有周期长及所需数额多等特点,是落实经济发展目标的先行资本,个人投放的资金几乎难以实现,因此需以各个区域政府拨款为主。再将交通作为实例分析可知,它的投融资方式应以市场供给为主。由于交通设施是一项具有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服务收费管理难度相对较小并且需求弹性不大[8],所以应该采取以市场供给为主,并根据受益人的具体情况收取相应费用弥补建设成本的方式提供。

3.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受到二元经济的制度约束,致使农民与市民在享受基础设施服务方面,存在不对等性和差异性,农民的生活所需基本依靠自己劳动所得[9],因此,这种情况需要被改变,政府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主体,需将资金投放聚集于建设重点和优先领域,例如加强对教育、水利等的投入,同时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保证资金投入方向准确反映农民的实际需求。此外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创建集农民捐助(家庭积蓄或者劳动付出)、集体拨款(合作社资金收入)企业投入(龙头乡镇企业税收)、民间募集(社会闲散资金注入)等多样性的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机制。

3.3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

首先是以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储存及转变能力为中心,创建相关实验室及研究中心,促进科研设备更新换代,研究及制造出用于农业生产的新产品。其次是加快新技术、新材料的普及速度,以前传统方法用于农业设施建设时,资金投放比例大、资源利用率不高,成本高致使运作不流畅,建议在以后的农业设施创建上,要使用成熟新技术、新材料,以减少成本及资源消耗。最后是加大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区及推广中心的建设力度,以充分发挥其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方面的引导机制[10],并积极加强农业生产者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操作先进农业设备的综合素质,确保基础设施得到更好的使用。

3.4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化程度

为了保证有条不紊地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必须综合考虑,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明确建设的关键和优先地区,因为各个地方政府资金是一定的,且受到资源禀赋的影响,因此,将全部基础设施项目都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是不实际的,尽管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需的,但是选择性的建设农村设施更切合实际,以此确保绝大部分农民的要求得到满足。(2)以乡村长远发展为考虑目标,根据不同地方实行不同政策,脚踏实地开展田野调查,制定合理科学的实施流程,并重点扶持落实农业科技、新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及医疗保障稳定投入机制[11]。针对经济不够发达区域,需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综合素质、提高脱贫致富速度为目标,重点建设交通、水利及环境等方面的设施,保证农民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生活环境得以改良。

[1]丛磊,张洪瑞,李洋.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商业时代, 2013,(05): 138~140

[2]杨勇. 经济一体化下基础设施投资与省区农业边际生产率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3,(04): 70~79

[3]董明涛, 周慧.农村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贵州农业科学, 2014,(09): 276~280

[4]马永祥, 郭威威.农村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生产力研究, 2014,(09): 146~148

[5]万三敏. 河南粮食总产及农业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35(03): 78~84

[6]李谷成, 尹朝静,吴清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01): 141~147

[7]吴清华, 周晓时,冯中朝.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95~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中国经济问题, 2015,(03): 29~37

[8]杨忠娜, 唐继军.南疆地区农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35(03): 85~92

[9]陈银娥, 刑乃千,师文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01): 97~104

[10]何平均, 李明贤.基于制度变迁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研究.商业研究, 2012,(04): 188~192

[11]骆永民, 樊丽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增收效应的空间特征——基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 2012,(05): 71~87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GUANGDONG*

Xiao Haiyue

(1. Shunde Polytechnic,Foshan, 528300,China; 2.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00,China )

As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farmers,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rural economy,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an expand domestic demand in rural areas,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Guangdong province,as a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province in China′s southern region, has ric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but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is relatively low, which becomes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rural economic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rural economy, taking Guangdong rural area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monstrated the mechanism of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rural economic growth using multiple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per capita net inco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 of all, rural infrastructure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had significant scale impacts; secondly,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variables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irdly,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ilities was not obvious; at last,the influence of the road and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per capita income was relatively low.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optimization strategy such as improving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e mechanism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creasing fund for rural infrastructure, improving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level,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ural economic growth; dynamic relationship; non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Guangdong area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827

2015-08-22

肖海越(1979—),女,广东湛江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企业融资、会计。Email: 23673035@qq.com

F320; F327

A

1005-9121[2016]08-0180-06

*资助项目: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佛山市工业用电力与工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2013-JG28)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