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创新
——2016香山全球智库论坛专家观点

2016-02-13 19:27本刊编辑部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年3期
关键词:智库交流

共享·创新
——2016香山全球智库论坛专家观点

2016年6月5日,盘古智库“共享·创新”香山全球智库论坛的主论坛在香山首农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就如何加强全球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全球性挑战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主要观点摘要如下:

易鹏(盘古智库理事长)

在当前世界政策经济格局大变革的背景下,应当加强高水平、高密度的全球智库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当前社会智库普遍存在人才落户与职称评定的问题,青年学者在乎的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能力解决。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中美之间的地缘战略对抗因素和双边与全球合作的需求同时上升,确定两国关系的本质应该是关系到两国国计民生的双边合作等全球问题,而不是南海问题。

内格罗蓬特(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

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并且在经济上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也十分重要,两国关系的未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思想界、智库界的交流。我们必须携手合作,承担共同的责任,面对全球的挑战。

于洪君(中联部原副部长、盘古智库高级顾问)

全球治理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现在更多的是经济问题。全球治理涉及治理什么,如何治理,由谁来治理,治理的责任、风险如何分担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全球知名智库间加强沟通和对话,通过智库的交流最终推动各国间民心相通、政策沟通、发展战略对接。

夏尊恩(美国前助理贸易代表、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智库必须要值得信赖,必须很坦诚,必须愿意研究真正的问题,必须要对可能采取的措施提出切实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中国智库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正在输出自己的理念,提出新的概念,也正在全球治理的发展过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李成(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当今世界各国的互相联系日益加深,但人们其实不是非常了解对方,可能是各国政府限制了人文交流。在这一领域内,智库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应该鼓励智库间的交流合作。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智库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战略选择性;第二,人员流动性;第三,资金来源多样性。未来中国的智库将会呈现更加地方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张立平(国务院参事室司长)

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过程中,国务院参事室除了充分发挥参事室作用外,还应该发挥社会智库与决策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大数据时代,智库也面临转型改革,需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建设和发展智库。

高红冰(阿里巴巴研究院院长)

要用速度解决政策、产业、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我们的研究人员要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企业智库需要在与传统的磨合当中运用互联网等新方法应对新挑战。

智库不仅要上呈建议,也要注重其社会影响力与传播力是否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此外,要打通智库与各方之间,尤其是与媒体传播、公共政策之间相衔接的通道。

媵泰(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智库如何参与决策,是内参递折子,还是向地方政府提建议,这个度很难把握。目前决策的不透明依旧是我们的死角,未来我们的辩论与决策机制应该公开透明,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此外,中国民间智库还面临着人才问题。

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

第一,中国的智库建设不仅要构造健全的生态,还要有精准的定位;第二,中国智库面临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第三,数据库需要共享,不要重复建设;第四,加强智库人才培养机制和通道的构建。

麦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智库评价的价值就在于发现世界上主要地区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最好的智库。很多时候智库需要组织会议,评级就可以提供这样的基础,让智库更多地共享沟通。

向宝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智库的空间聚集效应明显,在智库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自行脱节、产业化不够等问题。提升智库本身的研究质量是最重要的,同时,智库要更多地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增加智库成果的开放性。

杨亚琴(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智库和美国智库有很多不同,政治体制不同决定了我们的决策体系不同。我们根据对智库圈层结构的分析,形成了理论框架体系,再不断完善和调整我们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本刊编辑部整理)

猜你喜欢
智库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イベント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