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姬超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许昌 46000山西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院 太原 030006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的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基于河南省“三农”智库的实践探索
■ 姬超1,2
1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许昌 4610002山西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院 太原 030006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智库建设问题,建立一套新型的、特色的、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智库,能够从理念上推动地方经济的成功转型。然而,随着全国智库浪潮的兴起,智库建设过程中乱象丛生,特色新型智库是破解各地重复建设现象的关键所在。[方法/过程]以农业大省河南为例,“三农”智库将成为中国智库建设浪潮中的特色平台、特殊平台、特长平台。河南在“三农”智库建设上必须抢先一步,抢占先行优势,全面丰富思想市场。河南乡村社会的变革在根本上依赖于理念的推动,缺失理念的社会将陷于死寂,转型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思想市场是新的理念出现和传播的源泉,也是政府公共政策供给和优化的重要条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着力建设中原农村发展智库示范区,积极探索中原经济区协同发展新模式,建设路径包括:(1)在整体规划上,坚持官方与非官方智库多元发展、百花齐放;(2)在智库建设的着力点上,坚持内容重于形式;(3)在智库发展的制度保障上,坚持依法治库;(4)根据不同区域、行业的差异化特征,建设相应的专业化智库。
转型发展 智库 特色新型 “三农”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逐渐步入新常态,转型发展的任务越来越紧迫。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在根本上依赖于理念的推动,特别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缺失理念的社会将陷于死寂,转型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而思想市场是新的理念出现和传播的源泉,也是政府公共政策供给和优化的重要条件。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本文针对河南省智库发展状况,特别是“三农”智库在河南省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深度调研。对于中部农业大省河南而言,如果不在智库建设上抢先一步,发挥先行优势,全面丰富思想市场,就将丧失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浪费追赶发达省份的大好机会。毫无疑问,“三农”智库将成为中国智库建设浪潮中的特色平台、特殊平台、特长平台。那么,如何具体构建这一特色新型智库平台,如何有效防范智库建设过程中的盲目和重复现象,则是本文所要着重回答的问题。
1.1 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必要性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建立更加成熟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国外智库的发展经验表明,智库的发展可以成为政府政策体系的“发动机”。但从智库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来看,目前我国高端智库还严重缺乏。具体到我国各个区域,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就更加严重了。我国大多数智库,特别是高端智库大多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中西部的高端智库发展严重不足。在省级区域中,政治、经济的中心城市又集中了本省的绝大多数智库。以河南省为例,该地区智库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低,最具发展潜质的高校智库也处于非常幼稚的发展阶段,无法形成产生思想的有效机制,单靠部分知名学者“单打独斗”,成效明显不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发展,进而导致在转型目标和转型路径上无法集思广益,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沿袭或简单复制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更是存在广泛差异,先行地区的发展道路并不能简单移植到落后地区。结果导致转型发展的任务一再迟滞,错失转型的机遇。
1.2 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特殊性
新型智库建设还必须突出其特殊性,不同区域和领域的智库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强化各自特色和专业性。以农业领域的智库为例,由于“三农”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的基础和战略地位极为特殊,这就要求在“三农”类智库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强调其专业性、政策性的基础特征。显然,新的形势下着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产量,释放农业要素生产潜力。考虑到农业的弱质性特点,我国农业只有通过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才能在根本上满足社会对基本生活品的需求,这就在经营主体上对我国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中,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或经营都以个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现代市场经济带来的工作场所与住家的分离也使家庭成员能够更加自由地组织自己的生活,家庭成员的自由择业程度大幅度增加。那么,现代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之间究竟存在哪些适应性矛盾?又该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这都将是“三农”类智库不得不面对的特殊问题。
新常态下,河南省农村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我们要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从我国和本省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抓住本省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从全国整体来看,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基本告别传统的粗放增长模式,增长速度将“下台阶”,增长结构将出现新的趋势性变化,增长动力将发生转换[1]。但从河南省这一区域构成来看,新常态赋予河南省更多的是新机遇,发展质量和水平存在“上台阶”的可能。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取决于河南省能否先行一步,在新常态下率先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优化制度供给,提升“三农”政策制定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2.1 新型城镇化助推中原农村转型发展
目前,河南省许多城市的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城市病”问题突出,主城区外围和偏远地区的产业集聚不足,农村人口外流现象突出,城镇化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规模和质量需要大幅度提升,城乡之间要求统筹发展,城镇消费群体将会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结构将会进一步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2],同时也会带来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载体、住宅建设等方面的巨大需求,从而助推城乡要素和产业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为河南省农村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2.2 新常态引领资本下乡和民生转向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整体对投资的依赖将会下降,但局部区域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亟待加强。投资规模减少的同时,投资结构和投资主体的调整更加重要。特别是对于欠发达的中原农村地区而言,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领域的投资仍然非常薄弱。因此,新常态下,河南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型投资、民生投资的空间非常大。与此同时,由于河南省财政并不宽裕,民间资本与发达地区相比也不雄厚。这就决定了政府加大公共投资力度的同时,还要谋划如何吸引外来资本下乡,如何统筹布局、合理配置资本在不同乡村和不同领域的流动,如何保障外来资本、民间资本的顺利进入和持续盈利[3],如何妥善处理新常态下的乡村矛盾,实现互动式治理和共享式发展[4]。这是河南省经济持续、和谐、稳定增长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2.3 新型城镇化为中原农村发展带来的差序格局
新的发展态势下,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及相应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出台,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制度隔阂逐渐被打破,劳动人口的流动和迁徙将更加自由。在这种背景下,河南省外出就业的11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庭人口在其就业地实现城镇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全省人口的绝对减少将从可能转变为现实。新型城镇化完成之后,河南省常住人口和农村人口可能大幅减少,大多数乡镇人口甚至部分县城人口规模、结构可能发生新的变化,区域之间的差序格局可能发生新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局,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既要防止小村落、小城镇、小县城的不合理扩张,又要防止公共资源在区域之间产生资源错配和浪费[5],这是河南省在新常态下面临的重大挑战。
2.4 农业新常态下农业大省的出路面临挑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历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整体经济和农业领域纷纷步入新常态: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涨、水土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开始突出、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和国内粮食库存积压现象日益严重、农民增产不增收、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粮食收储政策面临难以为继的境地……严峻的农业新形势迫切要求我国农业领域主动进行变革,依靠高粮价维持农民种地积极性的做法已经难以为继,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经营利润和农产品竞争力,则是新常态下吸引优质要素进入农业领域的根本。
随着我国各地土地流转的进程逐渐加快,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方式悄然出现,但是今年的粮价下跌再次为农业转型蒙上了一层阴影,种粮大户强行退地的违约潮频繁出现,进而引发农民与种地大户、村委会之间的各种矛盾,基层稳定因子发生动摇。长此以往,我国的粮食安全大局势必将受到影响。由此可见,一方面,农业大省的农民收入持续提高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全国整体的粮食安全又必须得到保障。两难困境下,农业大省的出路在哪里?这是需要特色新型智库发挥智力引领作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2.5 土地流转不畅,制约农业经营方式转型
调查数据显示,小农生产仍为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方式,农民粮食种植的规模普遍很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和规模化经营,导致我国粮食亩产量普遍不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种粮大户的亩产量明显高于散户,种地的规模效应非常明显[6]。然而受制于各种条件,我国土地流转的总体规模仍然较少,大多数农民仍然倾向于一家一户的生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人口的分化和转移力度逐渐加强,村庄和农业劳动人口急剧减少,这决定了通过土地流转促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变革已经不可逆转。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只有一部分种粮大户希望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经营的规模效应,另一部分种粮大户却旨在通过土地流转获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或者用于其他非农用途。随着2016年粮价大幅下跌,许多种粮大户无法按期支付土地租金,甚至违约退地,致使大片土地抛荒,严重威胁下一年的粮食收成。面对这种违约情况,许多农户表示缺乏合理的解决途径,村委会也无可奈何,常常引发地方群体性事件,这威胁着基层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形成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就成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关键,也是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如何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3条底线的前提下,寻找合适的试点有序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就成为智库探索的重点领域。中原地区的农业特点和农村文化与其他地区又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如何凸显中原特色,成为建设河南“三农”领域新型智库的关键。
回头看河南30多年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往前看,河南的转型发展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缺乏思想市场,智库建设不足。一旦缺乏开放、自由、竞争、强大的思想市场,适应特定发展阶段的思想观念或公共政策就不能及时地产生[7]。强有力的智库建设和发展,将使河南经济的发展更能以知识为动力,更具可持续性和创造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多样性的现代世界相互作用和融合,更能促进河南复兴或发扬本省丰富的文化传统,甚至成为全国商品和思想生产、流通的中心。
3.1 智库为“三农”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适时推动一个城市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智力的支持。例如,北京的发展离不开中央各部委办院所高校的智力支持,天津的发展离不开东中西部区域发展研究院的智力支持,海南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支持,上海的发展离不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大智库产业研究中心的支持……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为城市和产业提供了发展远见。同样地,中原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智库支持。目前,我国“三农”类智库还非常稀少,立足河南本土,中原农村发展智库将率先打破这一局面,率先成为“三农”发展的强大智库支持。
3.2 特色智库是中原农村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智库则是农村转型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传统的农村发展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政策,新时期的农村发展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激发并体现更多农民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内源式发展,这就需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原农村特色的新型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三农”发展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原农村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决策支持。
3.3 以“三农”智库为抓手,打造智库产业集群
立足河南是农业大省这一基本省情,打造以“三农”研究为核心的特色智库,是河南省在智库体系建设中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基本路径。通过“三农”智库这一载体,以“三农”智库作为产业示范区和孵化器,不断集聚高端智力资源,服务于河南省“三农”政策制定,节约区域战略成本和政府执政成本。同时因地制宜,引领集聚高端产业集群,构建智库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带动并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最终,使智库成为河南省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3.4 以智引才,带动人才集聚和转型发展
从广义角度来看,智库在提供公共政策研究和服务咨询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整合省内外、国内外的智力资源,统筹安排资源配置,发挥智库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带动周边产业及智库产业链条的纵深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含金量。因此,以“三农”智库为旗帜的特色新型智库还将有助于提高河南省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程度,有助于将中央各项政策与河南省独特优势资源充分结合,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推动新常态下河南省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发展。
在智库建设的战略地位突显的同时,河南省对智库,特别是“三农”类智库的重视程度仍显不够,一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另一方面资源配置也不够科学。今后,河南省在智库建设上有必要加大力度,突出本土特色,借鉴省内外、国内外有益经验,走出一条充分体现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智库发展道路。
在整体规划上,坚持官方与非官方智库多元发展、百花齐放。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官方、大学、民间三种类型的功能互补智库[8],立足中原,立足“三农”,辐射北方,影响全国,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原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在智库建设的着力点上,坚持内容重于形式。总体而言,河南省智库建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些决策和智囊在形态上和国内外其他地区不断接近,甚至趋同,而“三农”类智库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因此,河南省智库必须更加注重内容建设,更加注重“三农”问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为河南省政府提供深刻的、科学的、全面的对策建议。
在智库发展的制度保障上,坚持依法治库。尽快制定系统的决策咨询政策,完善智库的法律法规,健全智库的性质属性、行为方式、行为保障、工作评估等政策制度。
在智库数量和质量上,结合河南省省情分批次建设覆盖面广、影响力深的专业智库体系。目前,河南省智库建设的速度、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特别是“三农”领域的智库数量较少、智库影响力非常薄弱,提升的空间很大。因此,河南省应当进一步提升“三农”类智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塑造有利于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智力和舆论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政策咨询。
根据不同区域、行业的差异化特征,建设相应的专业化智库。建议整合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优势资源,加快设立中原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打造中原农村发展高端智库平台,联合中原各个地市发起定期区域联席会议,推动中原农村协同创新发展。以中原农村发展研究院为排头兵,充分发挥智库在智力、综合研判、战略谋划和创新等层面的引领性和决策咨询作用。
建设中原农村发展智库示范区,积极探索中原经济区协同发展新模式。中原城市群是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多元融合的公共空间,但中原各地农村之间的联系却非常松散,城乡之间的联系也非常无序。在未来,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将成为城市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构筑各地协同发展的关键。因而有必要适时建设中原农村发展智库示范区,探索并试验中原农村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探索以产业集聚为支撑的新型城乡关系,遵从“以智库为核、以文化为魂”的产业体系构建理念,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河南省智库和人才集聚的突破性进展,智库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调整政府支持方式,积极推动发起智库基金。一是设立省级层面的“中原大脑”计划,探索在不同行业领域成立专家工作室和专家委员会,尽快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政策法规,把决策咨询纳入河南省决策的正常程序。二是实现专家咨询制度的法制化,实现政府项目的论证、运作、绩效评估等各个阶段都必须有不同的咨询报告作为参考,为智库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明确政府的哪些决策必须经过专家的咨询和论证,明确专家咨询机构的职能和权限,做到专家咨询工作有法可依。三是建立对智库思想产品的购买机制,激励各类智库对思想产品的供给。四是建立项目招标制度,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智库思想产品。五是将政府公共服务和政策供给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通过制度保障政府对智库思想产品的需求。
加大数据支持力度,增强决策公示和信息公开力度。智库进行公共政策研究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与数据,能否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对于智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考虑集结河南省现有的“三农”研究团队基础,建立专注于中原农村发展的农村调查数据库,农村社会动态跟踪数据库,农村村情观测数据库,农村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库,相互支撑,共同服务于智库研究。此外,河南省还要集中整理、归纳不同部门的信息数据,将公共政策相关的统计数据和信息统一对外公开,扩展政府信息共享范围,为高水平的政策研究提供分析基础。
鼓励创新,保障智库的独立性。由于智库的工作重心在于公共政策咨询和服务,不可避免地导致智库和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智库的长远发展,以及公共政策研究的科学性、开放性角度出发,必须要鼓励智库创新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其独立运营,赋予智库工作者更多自由和独立的空间。
[1] 金碚.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5(1): 5-18.
[2] 宋伟. 传统城镇化路径反思与河南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J]. 区域经济评论, 2013(3): 125-129.
[3] 马洪伟. 基于资本场域的涉农企业与乡村治理研究[J].求实, 2014(7): 92-96.
[4] 姬超, 马华.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矛盾与参与式治理[J].现代经济探讨, 2015(6): 23-27.
[5] 王建国. 河南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机制构建研究[J].中州学刊, 2009(4): 78-81.
[6] 姬超, 马华. 行进与深化: 乡村转型背景下的家庭农场实践——基于舞钢市家庭农场发展的考察[J]. 税务与经济, 2015(3): 15-21.
[7] 冯兴元. 科斯的思想市场观及其意蕴[J]. 学术界, 2014(1): 11-14.
[8] 刘德海.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协调发展研究——兼论江苏新型智库体系建构[J]. 南京社会科学, 2014(12): 1-7+14.
How to Build a Characteristic New Think Tan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Henan Province’s Think Tan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Peasantry
Ji Chao1,2
1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entral Plains,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2China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Purpose/signifca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depend on ideas. A society lacking ideas would end up nowhere not to speak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Market of thoughts is not only the source of new ideas and communication,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supply and optimization of government public policies. [Method/process] Henan as a big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must take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and enrich the market of thoughts. However, with the rise of anarchic phenomenon such as redundant construction, building a whole new and special think tank becomes quite essential. In terms of Henan Prov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nk tank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ill become a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and specialized platform in the national wave of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Result/ conclus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building the central plains rural development think tank demonstration area,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new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paths include: (1)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hold on to the offcial and non- offcial think tank diversifed development and all fowers will bloom together. (2) For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we should hold on to the contents rather than the form. (3) As for the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s, we should insist on developing think tanks by law. (4)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differentiation, build the corresponding professional think tank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nk tank characteristic new model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peasantry
C2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16.03.09
2016-06-07
2016-06-17 本文责任编辑:唐果媛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省转型发展的制度需求与转型路径”(项目编号:SKL-2015-2640)的研究成果之一。
姬超(ORCID:0000-0003-3182-7433),许昌学院副教授,山西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院博士后,E-mail:jichaojj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