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水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就业与创业]
黔东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张竞水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本文结合贵州省黔东地区铜仁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针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剖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黔东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黔东地区农村籍大学生的人数迅猛增长,其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显示,城市籍的普通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7%,而农村籍的就业率只有69.5%,两者相差18.2个百分点。2015年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全国765万高校毕业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黔东作为多数民族集聚区,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再加上工业基础本身比较薄弱,在经济下行的现实情况下,一部分企业用人门槛提高、招聘规模减少,甚至暂停了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82.86%)明显降低。从大学生的户籍来源分析,农村籍的普通本科大学毕业生成为就业难群体。以铜仁学院为例,2015年共有毕业生1613人,其中,农村毕业生1080人。从就业区域和行业流向看,在西部地区的就业比例为96.86%,而在中东部地区就业的仅有3.14%,其中,教育占62.19%,商业及其他服务业占20.98%,文体娱乐占5.65%,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占4.56%,金融业占2.52%,其他占4.08%。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5年12月20日,专业对口就业率不足40%,另外还有64人待就业,其中,农村毕业生61人。农村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政府已经伸出“帮”“扶”之手,而农村毕业生也必须客观面对现实,科学评价自己,积极调整就业心态,尽快回归到市场经济人才配置的大潮中来。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创业的机会,黔东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心态也正悄然发生变化。
1.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自我决策能力不足
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20多年的成长环境与城市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农村出来的孩子有挺大的劣势:很多农村籍学生念书的目的只是单纯地为了考取高分读大学,上了大学就觉得什么都很新鲜,注意力分散,社团活动、恋爱、兼职、兴趣爱好一拥而上,淡忘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就由曾经的好学生变成了学渣,走向了颓废。同时,父辈都是田间地头的农民,缺乏拼爹的资本,更没有太多真实可靠的信息源供获取,毕业、就业时困惑、迷茫,对于辛辛苦苦培养自己的父母有着很复杂的情绪,既自卑又自负。
2.高校专业设置偏离人才市场需求
现今高校主要面向企业和国家机关培养人才,缺少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专业,这成为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很多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希望用自身能力为故乡或者其他农村地区奉献青春,他们已经开始考虑从城市转向农村创业、就业,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脱离了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这抹杀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浪潮下,高校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教育改革,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新生代大学毕业生。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有模拟银行,物流专业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并非物流原理,而是直接告诉你怎么跟单、怎么报关。学校和企业共建了309个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现场实训,学生毕业后便可直接上手。
3.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蔓延
黔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大学毕业生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就业难问题,再加上高校昂贵的学费,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凸显。据成都商报报道,四川成都女孩上大学遭父亲反对,就“读书无用”,1万余名网友参加大成网专题投票,71%的网友认为,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其中,约50%的网友表示同意父亲的看法,约20%的网友表示“在哪里都可以学习”,读大学不如出去闯荡见识来得快。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蔓延,使得学生家长降低了对儿女的教育投资,没有优裕的物质保障去更好地待人处事,导致农村籍学生见识不够,不懂得待人处事,没摸过计算机,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其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生活中不善于礼仪往来,凡事好争好抢,逐步陷入孤独、自闭的怪圈,导致现代大学出现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底层群体”。
4.用人单位就业门槛提高,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竞争力不足
随着用人单位门槛的提高,不少企业强调阅历经验和全面素质,不少农村籍毕业生因为个人缺乏经验、经历和存在性格缺陷以及专业知识欠缺等种种原因,在就业过程中比城市籍的求职者面临到更大的压力,他们只能接受回报少、稳定性差和缺乏社会保障的职业,在嘈杂拥挤的群租房或环境恶劣的城郊租住,工作和生活情况“民工化”,是现代都市的底层群体,这使得农村籍毕业生对就业、择业望而生畏,失去了求职的动力和积极性,在自卑和自负的痛苦挣扎中,坐失就业机会。
1.大学教育要加强“通才”培养
“君子不器,经世致用”。大学教育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来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够达到“君子不器,经世致用”的境界。学校应尽可能多地提供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多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尽量减少必修课学分,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去创新性学习,寻找和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陈力俊校长曾经说:“大学之旅,就如海贼王寻宝。我告诉你们学校有哪些资源,你们自己去慢慢挖掘宝藏”。因此,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设立了导师制,把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在一起,每十余个学生配备一名学习导师,指导人生规划、课程选修、日常学习、创业、就业等问题。同时,还利用暑期时间为学生安排社会体验等特制课程。另外,大学是人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时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尽量少恋爱,多交友。要积极参与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多做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益的事。人生最幸福的事,是经常可以问人家“May I help you?”(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助人,是人类的最高情怀。
高校是开发潜力、提升理性及帮助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殿堂,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而不是培养同类型化学生,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通才”培养,培养大学生成为博闻强识、旁征博引、不拘于时、不滞于物、修齐治平的“通才”。
2.高校要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相对称的特色专业
高等教育要强化“面向农村,面向农业现代化”的时代性,要根据农村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高校应结合农村产业结构的要求,确立现代农业教育的观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开设一些特色专业和课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课程建设,合理构建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吸收最新农村适用的科技成果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努力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拓宽专门人才通往农村、通往基层的渠道,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贡献自己的才智。
3.农村大学毕业生要正确定位,多方位就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高分低能者必定不适应社会,只有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者方能立足社会。农村大学毕业生要明确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正确定位自己,明白“想做将军必须先做士兵”,把经历过的苦累当做难得的经验。就业目标应从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朝高处努力,才能在职场上走稳走远,否则必将会被就业市场淘汰,还会给二次就业造成心理压力和影响。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互联网+”让农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到了基层,就可以照亮整个村子。如张棕顺,从小出生在一个农村贫困农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上大学时,利用业余时间在酒店洗碗。毕业后,一直从事渠道及销售工作,多年的营销工作经历让他想到了自己来创业。他的创业梦想是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庄园,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做大农产品销售。他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在网上创立“地主联盟”社群,将石榴销售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石榴基地实现产值达到1.2亿元,从泥巴里成功盘出了“金子”。
4.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便于资源、信息的共享和整合,便于高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可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合适人才。
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实现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学校通过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设置,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合格的人才,企业也能够招聘到自己满意的人才,降低了自身再培训的成本,同时,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和平台。
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应该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让企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及时向高校反馈市场需求、所需人才的规格以及知识技能结构等信息,高校要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相应地灵活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根源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5.政府要为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应审时度势,为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用人、农村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建立统一、高效、多层次的就业市场机制,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主义等不平等现象,促进农村毕业生自愿流动、自主就业、平等就业。应打破城乡待遇差别,鼓励农村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在行政事业性收费、贷款、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为投身新农村建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创业风投资金。只要机制灵活、政策有利、渠道畅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会有大量的农村籍大学生积极返乡投身新农村建设,实现就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1]李春玲.农村大学生就业更难吗[N].光明日报,2014-04-14.
[2]李华,沈文.铜仁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EB/OL]. [2012-12-08].铜仁新闻,http://tr.gog.com.cn/system/2013/ 12/08/012961440.shtml.
[3]柯娟.成都女孩上大学遭父亲反对七成网友赞成不读书[EB/OL].[2013-09-03].http://news.ifeng.com/society/2/ detail_2013_09/02/29215895_0.shtml.
[4]秦莹.新农村高等农业教育创建思路[EB/OL].[2012-11-01].http://www.hdpengshuo.com/qikanku/16580.html.
[5]曹雪.湖北80后小伙创业开农场巧助网民当“地主”[EB/OL].[2015-07-21].http://news.sina.com.cn/c/2015-07-21/214932132327.shtml.
G718.5
A
1673-0046(2016)7-0016-03
本文系2016年贵州省社科联理论创新课题“黔东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编号:Gzskl-2016-D16-T-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