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语境下的价值模因重构

2016-02-13 18:37:15高顺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流行语

高顺起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网络流行语”语境下的价值模因重构

高顺起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网络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而价值作为一种文化、语言、观念、信仰和行为的融合体,同样是一种模因——价值模因。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也是价值的模仿、复制和传播过程,在价值模因的作用下,网络流行语过度的“无厘”则会扭曲和颠覆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不利于那些价值观尚未形成以及价值观形成而尚未巩固和完善的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流行语;价值模因;价值重构

网络交流已经成为当今青年一代固定的生活习惯,网络语言亦成为新时代人际交流的一个新的交流工具,已具有语言的基本功能——交流思想、传播文化和锻造思维。模因作为“模因论”最核心的术语,其含义是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所以,模因作为观念、信仰传递的单位——价值基因,其功能在于促进强势价值基因的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而网络流行语则助推了中国传统强势价值基因的重塑和变异。

一、个人中心主义的强势弱化了集体主义的传递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流行语正在扮演着价值模因强势角色。网络和网络流行语本身特点决定着网络流行语在整个网络平台中更直接、更顺畅、更迅速、更能潜移默化价值观的传播。西方国家在互联网技术、规则、制度等程度上的高位势,决定了网络信息的内容和流向。从技术层面上讲,美国控制了网络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控制了网络交通规则的创制权。互联网有意或无意地已成为他们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通过网络流行语,西方价值吸引了更多的青年一代,并被广泛地模仿、复制和传播,从而扮演着西方价值模因的强势角色。

(一)个人中心主义强势发展

“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统哲学观,指的是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讲究的是对大自然的顺从与崇拜,“天人合一”的思想必然导致他人利益取向、集体主义取向。人们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西方哲学观自古倾向于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即“天人相分”,强调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所以,西方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最终归结在于利益的承载——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或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1.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中国和西方本是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的历史,其价值观的不同在同一历史阶段各自顺势着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然而,网络环境产生的网络流行语为“自我”提供了发展空间,并进一步主张了个人利益至上地发展,尤其是在西方所主导控制的网络环境下,西方的“个人利益为中心”的观念正逐渐侵蚀、摧毁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网络上呈现的热门网络用语“如果你容不下我,说明不是你的心胸太狭小,就是我的人格太伟大”“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哪里跌倒,哪里爬起;老是在那里跌倒,我怀疑那里有个坑。”这类网络语言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并且往往得到年轻人的追捧,并得以快速地复制和传递,一开始,可能是网络青年因为幽默风趣、彰显个性、好奇和发泄,但其价值观的传递却是潜移滋长的。

从这些网络术语上,我们可以想象,这些网络青年在人生和事业遭遇挫折时,他们不去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埋怨社会的不公和周围人的“无知和无能”,在人生和事业遭遇挫败时,从不自我反省和自我改进,最终是还没有努力尝试就止步于失败的步履。更大的危害在于个人中心和个人利益之上的现实表现,其价值传递的结果会导致一部分青年自我迷失和价值观扭曲,进而给这些青年带来可怕的病态心理或进行不健康的病态心理活动。

2.集体利益弱于个人利益。网络语言众多,流行语复制、衍生迅速,但是,能够体现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却寥寥无几。2011年,随着广东佛山“冷血路人”事件的惨剧,再由几年前“彭宇案”回忆的发酵,出现了一系列看到跌倒老人无人敢扶的事件,社会的浮躁与冷漠不断积累。面对这种现状,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担忧,甚至2011年9月21日网上出现了北大副校长的撑腰帖“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后来网络上衍生出来了很多不同版本,以不同行业用不同的口吻齐心声援“撑腰体”,以此表达对善行、善举的支持。“撑腰体”的走红,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社会在呼唤着集体主义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仁人精神”。

(二)爱国主义的弱势传递

“爱国主义”一词,也许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但是,作为语言与网络平台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我们却很少能看到。我们不得不遗憾,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语言模因的功能——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复制能力强,却缺乏爱国主义价值的附着点。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在其语言的传播过程中,社会价值模因在起作用,年轻人的价值观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中逐步没入低级趣味、庸俗自娱的泥潭中。更让我们不能接受的是,我们传统的爱国和用勇士们的鲜血所诠释的“爱国主义”及其名言,在网络流行语的西方价值模因的强势下,在一些没有用爱国主义精神完全武装的网络青少年轻易敲打键盘的助推下,被完全扭曲和践踏。

如我们的国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改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愿作人民币的奴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改为“祖国尚未统一,没有心情学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改为“人固有一死,或死于麻疹,或死于麻疹疫苗”。当然,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自我调侃和幽默一番;另一方面,让我们也不得联想到我们的爱国主义正在被调侃、戏虐,其声势正鞭打着爱国主义的神圣光环。

(三)不良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的冲击

大学生追求个性、自我,希望能更多程度地表现自我,他们在网络上使用的流行语,体现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使用网络流行语,使他们相互之间更接近,在精神上更容易沟通和交流。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流行语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其精神的积极引导和创造性发挥,也有对大学生文化的误导和引诱,尤其是因为网络流行语的草根属性,使其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失范的状态,没有一定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这也会使一些思想消极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传播一些负面的影响,影响大学生健康思想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西方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的强势复制弱化着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

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整套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成熟形式(《西方政治思想史》)。事实证明,它绝对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民主政治模式,西方不少学者都曾对他们的民主政治提出过尖锐的批评,指出其本身所固有的弊端和虚伪。

我国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汲取了一些国家所经历的血的经验教训,正在摸索着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是,在我们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时候,我们却很难抗拒西方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的强势,其中,一条强势途径就是“网络流行语”。如网上盛传的“我不是有钱人的后代,但是我要做有钱人的祖宗”表达了人们对有钱人的权利优势极大的不满,体现了他们追求民主平等的渴望。但是,它的广泛复制引燃了“价值模因”作用,使其价值理念大量的被复制传播和变异,使一部分不明晰其具体意义的网络青年仇视有钱人、仇视这个社会,这样,就为西方的政治民主的传播扫清了人的思想的最后一道障碍——人的自我认知。“中国当官的可以乱搞,老百姓不可以;美国老百姓可以乱搞,当官的不可以。”这种本是个体和部分现象,经过传播后将会使很多青年认为这是社会的整体现象,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将会是他们追求的全部。其强势地复制正弱化着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和成果。

三、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理念的弱势传承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性表现在中国人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批判和重新审视,如今的伦理思想已经摒弃了“三纲五常”,发展为现在的尊老爱幼、遵纪守法,重视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等,要求人们以礼待人、以诚待人。这种简单传统的伦理关系在调节着我国社会关系和潜意识中指导着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然而,在日益发达的网络时代,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留下的传统文化所孕育的传统道德精华正在认为“不合时事”而被抛弃,网络流行语正在助推着那些好奇的青年付诸实施这项“伟大工程”。

如“我不是不想为你两肋插刀,是因为我只有一把刀”,其传递的价值观是一旦有利益冲突时,我会义无反顾地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都将顺势地被抛之脑后,并且被认识很自然和正常。“当不成你老婆,我就当你后妈”,其极大的道德沦丧将会使那些热衷网络而又没有正确判断能力和稳固价值观的青年认为这就是我们应该效仿的规律。“姐不是蒙娜丽莎,不会对每个人都微笑”,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和合”和谦让,都已被网络流行语西化的价值观所强势,它在传递着这样一个道理,世界美丽的女神都不会这样,我们当然更做不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内疚被理所当然的自我安慰所取代。

“蛋疼”一般是指男生的网络流行语,是指那些无聊的人做的无聊的事情,亦语“闲的蛋疼”;“乳酸”是指女生为避免出现“你有蛋嘛?”的反诘的这种无聊状态;“坑爹”是指“坑你爹我”的意思,其意思是对自己被对方欺骗的愤慨;“你妹”(重庆脏话“日你妹”),“尼玛”(“日你妈”)作为网络“咆哮体”的必备词汇,现在已经成为网络青年委婉地表达轻微怒气的口头禅或者玩笑词,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一开始大家都不习惯,知道这是骂人的话,但是,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当我们把一种恶习、一种粗俗作为一种平常进行复制并进行传播的时候,无形中的价值模因的作用已经出现了,这种非中国优秀文化孕育出来的价值正在被复制和传播,它将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价值杂交而产生畸形的价值观。

四、社会主义强势核心价值模因的建构

(一)加强网络语言文化监管和培育

完善网络文化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当前网络文化发展的特点和有可能发展的规范趋势制定切合实际并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构建网络文化监管联动机制,加强宣传、文化、公安、经信和通讯等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详细分工协作。

1.逐步完成网络语言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部门要出台网络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弥补网络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约束的空白,打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网络语言应用环境。规范各网络媒体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红人、网络红人,带头正确使用网络用语,“纠正剔除歪字偏意,抑浊扬清、正本清源,共同营造健康清新的网络语言使用环境。”

2.建设一支技术力量强的网络文化管理和研发队伍。加快建成多层次、多单元的高素质、强技能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形成与网络执法相一致的网络语言研发队伍。在管理过程中,广泛宣传和提倡、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语言,如:“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读。”“长得那么美、那么帅气,自己却不知道,这就是气质;那么有钱、那么有才华,别人却不知道,这就是修养。”“幸福毕竟不是曹操,怎能说到就到。”网络文化研发队伍,应该多研发、推行具有积极向上的网络语言,如近期流行的“你对生活玩世不恭,生活叫你四大皆空;你对生活嬉皮笑脸,生活叫你连哭带喊。”“你媳妇欺负你,你不疼吗?疼!为什么不离开她?他指了指胸口:离开了更疼!”等。通过对网络文化的规范管理和网络语言的研发推广,让具有和能反映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网络流行语广泛复制传播,来建构具有强势的核心价值模因,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年思维中的建立。

(二)深化学校教育培养和促进社会舆论监督

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也是新“网络语言”主要的制造者,在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势模因方面高校应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规范和引导大学生文明使用网络语言。通过各院、各系、各专业、各班级教师入驻的方式,监管和引导大学生日常生活网络语言的规范性,并在QQ群、微信群、微博等网络空间有效展开正确引导和思想疏导。二是建设一支由思想和技术过硬的学生和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校园网络文明监督和宣传团队,时刻用正能量网络语言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电脑、网络新媒体及微信、微博、QQ等自媒体的宣传和监督管理,来呼吁社会各界重视网络语言的净化和规范,要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在上网过程中不能让“网络语言任性”,网络语言交流过程应该遵守社会公德、传承中华美德。

随着网络技术成熟和网络语言日渐发达,价值观的传递正在日益加速,而这种价值观的传播速度正随着光缆的加速而迅速传播。这种光缆式的价值传播一个显著效应就是使那些不讳事故的青年,还没来得及对其所体现的价值作出判断就已开始接受并接力传递。在网络技术深度发展的背景下,价值模因论为分析网络语言传播的价值复制、变化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工具。它从价值观角度出发,指出网络流行语所传递的价值正在被无限复制和广泛传递,并深入我们的生活、左右我们的青年。如果我们不足够重视的话,占据网络绝对优势的西方就会利用网络的自我特性继续通过对价值观的影响来强势改变当代青年和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

[1](美)哈里·霍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傅爱兰,李岚,译.民族译丛,1991(3).

[2]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尹立辉.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2).

[4]马晓云.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I206

A

1673-0046(2016)9-0205-02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模因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幽默大师(2020年12期)2021-01-04 00:35:42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学生天地(2020年12期)2020-08-25 09:16:44
大学流行语考察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38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08
巧借 流行语
快乐语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8:42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3:00:22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