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亮宇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基于微课堂的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挑战
尹亮宇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文章立足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从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定位、两者的关系、微课内容的选择定位、英语教师在微课中的角色扮演以及教师自身信息化素养的提高需求五个方面,分析并探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并从第二外语习得论的角度出发,探讨目前微课与翻转课堂存在的诸多有待摸索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教师应当严格选择微课材料,并以微课为辅助教学手段。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中,教师应当弱化自身的观点,而做教与学的中间联系人。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努力学习,顺应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与挑战,提高自身的教学信息化水平。
微课;翻转课堂;第二语言习得
随着工业信息化技术革命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个行业都开始了智能化革命。那么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课程建设正在悄悄地发起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线上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和云技术,全球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线上平台得以整合和应用,使课程教学日益丰富而立体。大、中专院校开设的公共英语属于事实类课程,因此,公共英语课程在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中随处可见。微课、翻转课堂研究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大家纷纷效仿实践,但是笔者在运用过程中发现若干矛盾与困惑,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讨论了应对的途径。
目前,“翻转课堂”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定义,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针对课程需要创建与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其中,所涉及的视频多种多样,以课程内容讲授为主的视频占据了主流,即所讨论的微课。微课短小精炼,可以于课前、课中、课后随意播放。而教师则利用微课对课堂知识进行讨论、补充。
(一)微课是翻转课堂的支点。不管是课内的“翻”,对课堂内容进行指导与强化训练,还是课外的“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都是围绕微课这个支点确保翻转课堂的有效性。
(二)翻转课堂是对微课的延伸。翻转课堂为微课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基于微课的基础上,翻转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将微课习得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对微课做出调整和修缮,促进微课教学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毋庸置疑,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深受学生好评,但是我们不能只谈论它给教学带来的好处而轻视它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尤其是最初作为西方教学的一个理念流入中国后结合实际情况所产生的一些状况。从对翻转课堂的了解来看,结合高职高专实际英语教学,本文将从以下内容来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若干挑战:
(一)从两者关系说。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但是,应当以课堂为主,微课为辅。从微课自身特点而言,微课以“微”见长。正常传统课堂的时长为40或45分钟,而微课的时长一般为1-10分钟不等,因此,相比较而言,“微课”只能算是一个教学片断。微课所讨论的问题非常集中简短,主题突出明确,集中在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而一堂45分钟的课程则需要完成较多的、复杂的教学片断。由此可见,微课是翻转课堂的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小小的片段,而不能作为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浓缩版。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对翻转课堂就做出了很明确的解释:翻转课堂不仅要有类似于微课的教学视频外,教师还需和学生之间建立面对面的互动、交谈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微课在翻转课堂中只能是一个简短行为、辅助行为。任课教师应当利用微课为基础,思考如何围绕相关知识点拓展课堂。拓展课堂,而非再将微课内容扩大一遍。
(二)从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说。这取决于任课教师在选择或者制作微课时考虑的视角问题。首先,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做成视频的方式传播讲授,比如操作性较强的口语交际课程。微课展示只能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而学生则需要在真实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提高和锻炼。教师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微课自学”与“训练展示”一起统筹灵活安排课时,加强对学生课堂实践口语练习,提高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展示作用。其次,微课内容是否能够真正让学生有所习得?结合微课的翻转课堂是否有习得过程。根据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和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OrderHypothesis),有意义的可理解性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点之一。根据输入假说,语言学习者必须建立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听、说、读、理解所给语言信息来完成下一步语言习得。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模块,其语言材料的精确过滤和择优是每个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思考的关键。在实践中,鉴于中西部地区英语教学高低程度的不同,做到分层教学尚有较大难度。微课内容在翻转课堂能否起到作用也面临内容分层的问题。根据习得理论,只有能被广泛理解的微课内容才是有效的,而不可理解的内容对于基础较弱的学习者而言,不仅无用,还会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翻转课堂质量。此外,确保高质量的习得,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并不是微课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需要对微课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增大语言的输入量。要想提高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综合运用,微课应走向一个有连贯性的微课程系列。教师应当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作一系列微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才能够被关联化和系统化,学生就可以沿着“片段→关联→系统→整合→习得”的顺序进行课程学习,最终实现语言的内化吸收。最后,确保微课中的视频以及翻转课堂中选取的非微课的视频的作用。微课,视频教学融合影像、声音及各种动态图片。从感官的角度来说,更能抓住学生的吸引力。但是,这些视频对教学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或者仅仅是为了博取眼球?视频是围绕教学而服务,并非课堂影院。较多的视频播放(超过两个以上)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使课堂变得主次不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或者在课堂选择播放内容时,需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选择,宜精不宜多。
(三)从英语教师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中的定位说。教师在部分微课中的表现是否能真正体现作为知识的传导者作用?为了追求高颜值,不少教师不惜花大价钱请专业人士制作,超出大部分教师本身的能力范围。比如微课中的虚拟人物动作,对自身的各种美化,不仅仅需要单独的蓝幕拍摄,后期技术支持,还需要专业的拍摄技术、环境,专业的后期制作过程比如人物抠图,前后动画合成等。首先,这已经超出大部分英语教师能够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其次,制作的过程花费较高,仅仅为了某次的翻转课堂而花大价钱去制作,未免心有余力不足。再次,类似的微课并不能作为平时课堂的真实展现。微课的教学应当形成一个系列课程,如果只是作为偶尔的某次展示,意义不大。所以,教师到底是做一个课程的指导者,还是利用微课进行自我展示?过度地通过微课渲染自身未免有喧宾夺主的嫌疑,因此,教师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个辅助者、传输者、引领者,并非主角,需要弱化自身,当以学生为主。
(一)英语教师应当不畏困难,积极学习,努力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及各种微课制作软件的技术能力。互联网教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反思,是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努力学习各种录制、拍摄、视频剪辑的技术?教师要及时更新已有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才能不断适应录制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将“翻转课堂”的理念深入实施。虽然这对于很多老师而言,特别是年长教师有一定挑战性,但是也并非不可完成。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趋势,教师需要克服自身困难,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
(二)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过程选择或者制定新的课程教学评估体系。一般来说,大部分英语教师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课堂表现、作业、平时测试等)和总结性评价方式(期末考试、考查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评估。立足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评价标准应当偏重形成性评价。评价的侧重点应该是学生在翻转过程中的“理解”“体验”“习得”,具备了怎样的理解,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是否提高了某个方面的能力。当学生有了新的评价标准后,便会根据自身的个体差异性,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不断根据要求自我总结,不断地完善自己。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还有很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师的专业能力、翻转课堂的掌控能力、学生本身的素养问题等等。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虽然加入了信息技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总体说来,“翻转课堂”的出现和运用,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新的挑战,又是推动进步的动力。英语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方式抓住机遇,发挥“翻转课堂”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SD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卢欢,刘俊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师发展新要求[J].中国校外教育,2014(6).
G642
A
1673-0046(2016)9-0129-02
本文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15JY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