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产品国际贸易谈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2016-02-13 18:32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3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粮食进口

孙 鑫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



·粮食安全·

从农产品国际贸易谈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孙鑫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虽然多年来政府通过政策手段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连续性,但是相较于不断提升的粮食消费,我国仍面临着较大的粮食缺口。此外,虽然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然而随着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占用越来越多,自然资源的荷载能力已经不足于在更长时间内提供充足的粮食增长空间。因此,通过国际贸易的相关手段,来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目前应对粮食增产乏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长期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国内生产是基础,应当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完善种粮补贴制度,保障主粮的自给自足; 国际贸易是补充,通过加大进口,丰富进口渠道与品种,降低对单一粮食进口市场的依赖度,来保障我国整体的粮食安全; 加大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是战略高地,中资企业或机构应该利用资金与不断提升的技术优势在海外建立粮食基地,并通过政府间及民间合作来扩大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参与国际粮食贸易的规则制定。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贸易粮食安全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

1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2014年我国粮食持续保持增长,总产量达到6071亿kg,比2013年增产51.5亿kg①,创纪录地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的“十一连增”。但是,增幅比2013年度明显回落,我国粮食产量上涨空间已经较小。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的供需并不平衡,粮食结构性缺口仍然存在并且有扩大趋势,粮食安全仍是需要警惕的问题。

1.1粮食供需结构性紧缺矛盾突出

2004~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然而同时期的粮食进口量也大幅上涨。根据历年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996年我国大豆仍是出口超过进口,但此后我国大豆的进口量不断增长,到2014年年底,我国大豆的年进口总量首次超过了7000万t,比2013年度增加超过800万t。不仅如此,几年来除了大豆进口量飞速增长以外,我国的谷物类农产品进口量也大幅提高。2008年谷物的进口量仅为42 万t,到2010年大幅增加到319 万t,两年后增加到1105 万t, 2014年达到1893万t。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1.06亿t,粮食年度自给率勉强保持在90%左右,其中大豆自给率仅有18%左右[1]。由于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大豆的国内供给缺口将继续扩大。

1.2粮食增产的环境代价沉重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国不断促进粮食生产,并在10多年来取得了瞩目成就,为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然而,一味地强调增产也对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首先是耕地资源与水资源过度开发。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其中农业生产就用了60%以上的供水水源[2]。不仅如此,为了强化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区的产能甚至大规模地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漏斗空洞的形成,危害到人类居住环境的安全; 其次是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超标使用,造成大面积的农业污染,影响土地的持续利用与食品安全[3]。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我国在农业生产中的施肥量是世界平均施肥量的4 倍,农药使用量也大大超出正常水平,土地与农作物有机物残留明显; 最后,是土地的过度耕种,在大范围内出现了土壤板结、水土流失等现象,土壤质量明显下降。

1.3未来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从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来看,在经过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持续高增速发展后,我国粮食产量继续大幅上涨面临的约束因素越来越多[4],一方面水与可耕种土地资源随着农田开垦与城市化建设必将进一步减少,即使在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下,可供粮食生产各类要素资源也必将会减少难以有增加。此外,从粮食科技来看,由于精耕细作的传统我国的粮食单产量已经非常高,在粮食种植技术没有巨大突破的情况下,粮食的单产很难持续性增长。

而从国内对于粮食的需求来看,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率提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及国民饮食结构与丰富度的变化等多种因素,我国粮食总需求依然会长期保持持续的刚性增长。根据商务部与农业部的测算,截止2020年,按照统计人口14.1亿人估算,我国对于粮食的年需求量约7000亿kg,粮食产需缺口近1000 亿kg[5]。从现状看,要保证我国口粮自给自足,提高粮食的自给率还将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贸易手段,调整粮食结构仍然是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的主要办法。

1.4大量进口对粮食产业安全的冲击

粮食的大量进口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粮食供给紧张的局面,但受制于进口又必然影响国内粮食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大量进口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战略。

首先,从粮食市场的容量来看国内农业生产者不具备优势。粮食的大量进口虽然对国内原有市场容量的改变不会太大,但是进口粮食必然会抢占国内粮食的市场份额,使得我国的一些粮食生产经营者必须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由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利润率普遍较低,过大的市场竞争将导致国内粮食生产经营组织的生产积极性受挫,进一步影响国内粮食持续生产,从而使得我国粮食缺口更加扩大[6]。其次,从进口粮食的品质来看国内农产品不具备优势。以大豆为例,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品种其出油率与价格普遍比国内大豆更有优势,粮食加工企业也更倾向于选择国外进口的大豆进行加工生产。

2合理利用国际市场

2.1国内自给是基础

我国要解决国内粮食结构性缺口的问题,必须要合理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但与此同时,作为粮食消费大国,我国的粮食生产必须要满足国内的基本需求,不能仅仅期望从国际粮食市场进口粮食来保障我国的粮食供给。这是因为:(1)我国是世界上粮食消费最大的国家,我国的粮食年消费量占世界粮食消费总量的25%,粮食的国际贸易市场根本无法为我国提供根本性保障。而且,如果我国进口过多的粮食,其国际市场价格也必将大幅飙升,除自身的粮食成本增长以外,也会对低收入的粮食进口国带来严重影响。一旦我国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粮食供给危机,国际粮食贸易市场无法在短时间内弥补我国的粮食需求缺口。(2)粮食是一种多属性的农产品,不仅可以作为食物与食品加工原料使用,同时也能够作为能源原料、金融产品及政治博弈工具使用。最近几年来,一些国家通过实行粮食出口禁令,并结合国际资本的投机哄抬粮食价格,不仅造成了国际粮价的大幅波动,更对一些粮食高度依赖进口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破坏[7]。

此外,我国仍是一个农民人口众多的国家,即使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仍有数以亿计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依靠种粮为生,保障国内的粮食自给,也是为种粮农民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

2.2合理安排进口

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粮食进口仍然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的同时,根据我国粮食市场的短缺情况适当地增加粮食的进口,是符合我国的粮食国情与粮食安全战略的。粮食需求中很大一部分为刚性需求,我国的耕地与水资源都比较稀缺,而粮食的刚性需求又不断增长,在现阶段过分地强调粮食自给自足,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过分要求粮食产出,必然会对自然资源造成过度开发,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从长远看不仅不会增加农民的收入,还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并且对非农产业的发展产生阻碍[8]。所以,在面对严峻的粮食供给的压力时,我国可以通过国际粮食贸易市场,有条件地扩大一些粮食的进口规模,这有利于我国国内的农业资源的整合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适度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粮食的进口量,有利于我们在国际粮食贸易市场中培育影响力,参与国际的粮食生产、开发及合作,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长期发展的路径。与此同时,从全球范围内的土地资源情况来看,目前世界范围内仍有超过14亿hm2耕地尚未开发的,而这些耕地当中,绝大多数土地都适合生长我国主要消费的粮食产品,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如果我国能够通过国际投资与国际合作的方式帮助开发这些被限制的耕地资源,可以有效地增加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供给,不仅可以稳定世界粮食价格,还可以通过技术输出与资本输出的方式改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世界粮食的总产量。我国积极参与到国际粮食贸易的市场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一些国家,改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保证国际粮食市场的供应充足,进一步保障国际粮食市场的多极化发展,从而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屏障。

3完善粮食安全政策参与国际竞争

3.1完善补贴制度

目前我国应该以保障种粮农民的基本收益,调动更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粮食产品提供健全的价格补贴政策,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的活力,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的稳定[9]。

目前来看,我国的粮食生产组织规模都还比较小,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相对其它类别农产品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当在粮食市场面临更多国际竞争的同时,必须要建立起一套以粮食目标价格为基准的粮食补贴制度,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此外,从国际范围内看,世界各国对粮食生产基本上都实施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这一方法保证了诸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各自国家的粮食生产水平与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可以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在分析农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按照保障农民种粮的基本收益原则,在WTO规则框架内,制定科学的粮食目标价格。当粮食的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启动补贴政策通过多元化渠道为种粮农民提供生产补贴; 而当粮食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则鼓励粮食生产,提供新技术应用。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保障农民收益与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

3.2建立海外粮食生产基地

我国应该通过政策导向鼓励与支持我国的粮食生产与农产品经营企业在农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建设海外粮食生产基地,在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农业技术发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来补充国内市场的粮食缺口,实现我国粮食的全球生产[10]。

与此同时,通过支持我国粮食企业去国外设立粮食生产基地,还可以培育一批有国际化管理经验、适应国际合作的人才。在日益自由化的国际贸易中为我国的粮食企业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建设与管理国际粮食供应链提供了有力的管理经验与人才支持。

3.3构建促进我国粮食国际合作体系

我国应该在国际粮食合作中充分利用竞争环境,针对不同国家需求,实行有差别的粮食进口策略。首先,从资金安排上,我国应该建立专项的粮食国际合作的发展基金,对于在海外设立粮食生产基地、物流转运中心、粮食海运码头的企业进行专项资金支持,提高我国在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国际竞争优势; 其次,将粮食问题纳入到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去。近年来我国在成套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及资本供给上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可以利用这一波外向发展的优势,通过技术与设备出口在海外市场与粮食进口相挂钩,利用技术优势与资金优势在抢占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市场上发挥作用; 最后,利用“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发展契机,在对广大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进行帮助与支持的过程中,实现更加紧密的粮食合作,通过基础设施的带动,加强粮食贸易的连接,促进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各国的粮食生产积极性,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地区性保障。

参考文献

[1]胡瑞涛. 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 12: 140

[2]信乃诠. 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科技管理, 2014, 06: 3~4

[3]尹昌斌, 程磊磊,杨晓梅,等.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01): 15~21

[4]陈康.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研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4, 04: 112~114

[5]周力, 杨阳.气候风险、国际贸易与中国粮食安全.国际贸易问题, 2014, 05: 35~44

[6]高洁. 论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的关系.农业经济, 2014, 06: 114~115

[7]邱宇. 国际贸易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现代商业, 2014, 15: 57~58

[8]陆耀邦, 黄嫦慧,梁自力,等.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利用现状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35(05): 66~72

[9]杜志雄. 农业发展新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乡村发现, 2015, 01: 22~24

[10]周清明.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瓶颈与对策.中国乡村发现, 2015, 01: 25~28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STRATEGY SELECTION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INTERNATIONAL TRADE

Sun xin

(Yancheng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00, China)

Abstract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limited arable land. Food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security.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ensured the continuity of food production through policy measures, China still faced a large food gap due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food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China's grain output remained stable growth for many years, however, with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the load capa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was not sufficient to provide adequate food growing space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to protect food security through the mea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al with the lack of food production in China.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domestic production was the foundation, it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of grain subsidies and protect staple food self-sufficiency;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was the addition to ensure the food safety through increasing imports, import channels and varieties, reducing single grain import market, and increasing the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market, Chinese funded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should use funds and technical advantages to establish food base in overseas, 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market, and participate i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ru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food trade by inter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ood security; trade liberaliz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308

收稿日期:2015-05-16

作者简介:孙鑫(1982—),男,吉林榆树人,讲师。研究方向:贸易经济。Email: 15861980361@163.com *基金项目: 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共生视角的江苏沿海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2014SJB749) 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中图分类号:F762; 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3-0043-04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粮食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我的粮食梦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深化粮食供给侧改革 确保乐山粮食市场供需平衡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