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守健(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途径探索
龚守健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在科研和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是新形势下实验室管理工作者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对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有效整合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对完整和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实现优化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高校;管理体系;构建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又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的基地。目前,各个高校已经开始逐渐扩大了实验室建设的规模,但因为实验室涉及诸多不安全因素,稍有不慎,就会有重大事故发生,对师生员工的生命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并使国家研究成果和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实验室发生了一起氢气瓶爆炸事件,导致一名博士后死亡,由此引发社会上更加广泛的关注实验室各种药品、器具和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因此,构建一套有效和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非常重要。
1.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目前,国内各个高校已经开始普遍意识到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对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设立,并逐年加强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但纵观整体状况,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如具有比较薄弱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实验室严重匮乏管理人员,同时不具备合理的管理机构。和国外高校相比,国内高校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对实验室的管理。在实验室安全意识方面,培训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会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只要从事实验室工作,都需要使自身的安全意识增强。
2.消防安全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高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很多实验室是通过改造和升级原有的设备而成。因为这些实验室具有陈旧的设施、老化的线路,同时原有的设施和防火能力不强。同时因为增加了设备仪器,而产生大量的电负荷,所以存在着很多的事故隐患。而一些旧的建筑物还采用一些易燃材料用于建筑走廊和吊顶的安装。一旦有火灾发生,火势会蔓延迅猛,使人员的逃生几率降低。由于近年来高校频频发生的盗窃案件,很多的计算机机房、仪器设备等增设了全封闭的金属门,加装了钢筋护窗,使安全通道和门窗受阻,一旦有火灾出现,对人员的疏散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3.多渠道的购买危险化学品以及多元化的管理危险废物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从网上订购、上门推销和销售公司等多元化渠道购买化学品。部分实验室在对危险化学品进行购买时,对供货方是否有危险化学品销售许可证并不关心,而仅仅是关心化学品的价格。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没有进行详细的登记。因为具有多元化的采购源头,对于危险废物的排放工作,学校很难做到实际监管。对于实验室一年到底产生多少危险废物、使用多少危险化学品,根本无法确认。同时,因为没有详细的记录和登记危险废物的处理管理,为后期的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
4.没有建立和健全的安全教育体系
实验室在传授安全知识方面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和科学的教学体系,通常都是学生边做实验,教师边对实验要领进行强调,这种做法具有较差的直观性,不利于实验室知识的普及,因而产生了较低的普及率,同时也没有产生较好的安全教育效果。这样也更加凸显了各种实验室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严重损害到学校的声誉、威胁到学校的安全稳定,严重的还会产生法律纠纷。
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软件建设
(1)对实验室安全责任制进行健全
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因为具有较多的门类和不同的专业,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和执行。管理机构要落实责任、分工明确、组织与管理体系严密,建立相对集中的安全管理职能,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学校应按章执行,监管部门奖罚、分管部门协调、主管部门落实,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安全管理体制,真正做到污染有效可控、大型仪器设备有技可防、实验室有人管。对于安全隐患整改不得力、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而产生严重后果的,需要对相关人员的责任严格追究。
(2)普及安全知识,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
对实验室开放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帮助学生对其内涵深刻领悟。高校可通过开设生物实验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还可组织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实验室手册进行编写,并详细介绍实验室各种仪器的注意事项和使用说明。教师应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事故事先向学生讲解,通过反复提醒,起到一定的预防性作用,使学生能对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
(3)加强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和评估
各个部门要定期学习与实验室相关的法规。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使师生员工和研究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安全意识。同时,定期组织实验室做好检查记录,将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2.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平台
高校为了对优质而高效的网络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需要充分利用通信技术和信息化技术,通过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真正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1)建设及共享实验室安全资源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网站,网站内容包括:师生在线交流互动,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文件;实验室安全培训和检查相关通知资料;实验室相关安全事宜;实验室安全相关资料的共享和开放,如专家培训和专家讲座等。
(2)建设网上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
为了使全校师生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增强实验室应急救援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顺利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学校应举行实验室准入安全考试,在系统内设有电气、化学、安全通识等六大类安全子题库,包括单选题和是非题两种题型。系统包括三个主要功能模块,即考试、练习测试和学习。用户可通过登录、学习、考试完成全过程,进入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学生,必须经过相关的考试通过。
(3)举办实验室常规及特殊安全培训
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必要手段,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实验室安全网站,努力营造浓郁的安全氛围。通过对安全宣传阵地和网络载体的充分利用,对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并对安全文化大力倡导,开展安全维护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技能培训,树立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观念,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的氛围。
3.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安全规划设计
在实验室建设中,很多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改善实验室环境和更新仪器设备上,对于基础设施和安全规范建设却比较忽视。而事实上,应该将安全工作从源头抓起,并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做好实验室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购买,做好设计工作。在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中,充分纳入现代化技术。
(1)跟踪实验物品流向。学校采用电子标签储存实验物品的信息和基本属性,利用阅读器,便捷地获取实验物品的基本信息,并借助于网络平台,对各实验室进行实时的跟踪管理。
(2)实时掌握安全动态。学校应安装报警设施,不断地投入安全资金,对安全防范设施进行改进。将红外安防及监控系统设在重点部位,24小时实时监护实验室及危险物品,杜绝不正当使用危险物品,同时禁止外人进入实验室。将摄像监控安装在大型仪器设备上,一旦设备被人为移动,或者是有较大的电流通过时,设备会自动出现报警。
参考文献:
[1]孙建兵,胡双启,胡立双,李斌,冯永安,陈成.基于Excel Server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88- 90.
[2]尹立苹,孟少英,蒋晓菲,陈洪侠.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轻工教育,2012(4):102-104.
[3]韩方珍,曹咏,冯蜀茗,肖媚燕,徐东风.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启示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17- 19.
[4]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28- 30.
[5]林荣锋,文惠玲,陈秀娟,谢路凤,张景佳.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08):112- 114.
[6]杨静.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66- 68.
[7]王国强,吴敏,斯舒平,张铭.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77- 7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09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