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喜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丹东118009)
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乔喜春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丹东118009)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工学结合,产学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形成,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最终使实习和就业有效的结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接受着来自学校的管理,也接受着来自用人单位的管理,不管对学校、对学生、对用人单位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工作实际对现实情况进行剖析,并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以方便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高职高专;顶岗实习;学生管理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各个高职院校都在逐步实现“工学结合,产学一体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毕业生在毕业前的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里都面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阶段,在这期间里,学生实际上接受着来自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如果说他是学生,他不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如果说他是企业员工,与企业又不存在真正的劳动关系。因此,虽然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学生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实习与就业的矛盾、实习期间学生日常管理问题、学生与实习企业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
1.学生对实习和就业理解不充分导致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一部分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实习不是真正的工作,因而对实习工作缺乏责任心,只是应付;另一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太过高估,并不满足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简单、枯燥、重复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一部分把实习当成真正的就业,太在意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地点等。顶岗实习学生因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变化,产生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应,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2.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难度加大
大多数学生会在外地实习,都会更换联系方式,有的又不及时和老师、同学沟通,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会因学生在外实习而停止,如党员发展、评先评优、奖助贷等工作,学生实习人数较多,没办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3.与顶岗实习学生的沟通联系渠道不顺畅
学生实习地点不集中,实习人数也比较多,作为辅导员主要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他们从自我意识上就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约束,从而在行为上也放纵自己,比如更换电话号码、学生私自离开企业、更换实习单位等,又不及时把信息反馈给辅导员,这就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4.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缺少制度保障
学校虽然有一些关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条例和制度,但大多数都是有关教学方面的,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还是比较缺乏的,这就使学生找不到依据去解决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
5.不能提供足够的师资去满足管理的需要
学生上岗前都会安排指导老师,但绝大多数指导老师都在校内承担较重的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状况,更不能去企业给予他们充分的指导,因此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家长甚至是用人单位都会把连带责任推到学校,这也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1.学生离校前向他们做一些专业的辅导,清楚地分析实习和就业的关系,与学校、企业的关系以及自己所处的法律地位;讲解实习期间要注意的事情,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为避免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出现问题,有必要向学生做一些专业的辅导,让其明确顶岗实习和一般的实习不同。虽然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企业职工”的角色,但是还没有毕业,档案关系等还在学校,并没有真正离开学校。在这种模糊的劳动关系下,学生的社会从业经验比较缺乏,一般不会主动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相关的劳动权益保障合同或协议,而用人单位也不会主动和学生签署相关权益保障文件,这样学生的权益很难得到法律的保障。通过上岗前专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行为,既要遵守学校的各项顶岗实习学生规章制度,又要遵守企业的纪律。另外,学生离校前还要向他们讲解顶岗实习期间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各种就业文件的填写方法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像就业协议书,要让学生知道协议书是自己和企业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后签署的,签协议时一定要谨慎,因为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还有其他的注意事项也要提醒学生,让学生离开学校也要随时和老师同学保持联系,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严格遵守学校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保护和管理意识。
2.完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档案,及时有效地沟通了解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就业心理和择业倾向
首先,为能够与顶岗实习学生保持通讯畅通,他们离开学校前,对他们所有基本信息进行采集,如本人电话号码、实习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邮箱、家庭地址及联系方式等,形成联系档案,方便日后联系;其次,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建立QQ群、飞信群、微博,以便于随时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在顶岗实习期间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再次,对学生实习期间反馈的信息及时归档,例如实习单位变动、就业签约情况、就业岗位调整等,这些都有利于掌握学生就业状况和需求,提高就业推荐成功率。
3.和企业有效衔接,签订明确用工协议,共同建立日常管理考核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
学生参加实习前,学生、学校和企业应签订明确具体的用工协议,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实习期间给予学生的劳动报酬、对工伤处理以及学校与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方式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另外,学校方面,定期与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随时跟踪掌握学生情况。企业方面,严格按照协议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4.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实现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管理
第一,学生离校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指导教师是谁,并且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学习等情况;第二,导师通过电话、网络、走访企业等方式联系实习学生,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三,指导教师更多的是给实习学生专业上的指导,让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
5.学校要制定完善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
要使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科学而有序,学校应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首先,制定纪律考核制度,使管理更加强有力;其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为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理论指导;再次,制定奖励制度,让学生工作起来更有动力;最后,制定汇报制度,督促学生定期反馈在企业实习的情况。
6.加强顶岗实习管理队伍建设
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主要辅导员和专任教师,由于缺乏联动机制,有时会出现对学生指导和监督不及时的情况,导致学生出现一些问题而老师还不知道的情况,所以顶岗实习工作应由专人统一协调和管理。一方面,由于学生身在企业,所以要聘请企业员工担任企业兼职辅导员,每天和学生都在一起工作,管理起来会更有力。另一方面,建立校企联动机制,使学校老师和企业兼职辅导员能够信息互通,对学生发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妥善解决。再者,学校应派专人到顶岗实习学生较多的地区或企业,具体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在思想上、学习上、心理上以及生活上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艳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2).
[2]唐晓燕.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J].新课程研究,2010(1).
[3]李佳民.“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的解读与实施[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薛建娟,时倩.略论顶岗实习生的管理[J].广西教育,2009(6).
[5]何玲.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7).
[6]龚娟.浅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1).
[7]何建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J].南昌高专学报,2009(12).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08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