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忧患意识思想释读

2016-02-13 14:52王珊珊
天中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思想

王珊珊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 75001)

习近平忧患意识思想释读

王珊珊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 75001)

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强调增强党的忧患意识。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习近平十分重视增强党的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忧国”“忧党”“忧民”的忧患意识思想,这一思想具有时代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他的这一思想对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过程中所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习近平十分重视增强党的忧患意识,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忧患意识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忧患意识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而做出的时代回应,更是对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所做出的深入思考。对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进行深入探索,有助于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增强自身的优势,从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

一、习近平忧患意识思想形成的基本依据

本文所讲的忧患意识思想,主要是指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责任和担当。2012年,习近平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在科学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之上,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1],并在其后的一系列讲话中逐渐形成了他的忧患意识思想。同任何思想的产生一样,习近平忧患意识思想的形成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在准确把握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忧患意识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饱经患难的中华民族所形成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言,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经验教训总结,都是中华民族传统忧患意识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深受中华传统忧患意识的影响,在极其艰难的恶劣环境下,始终心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并以此为责任,在其自身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强调增强党的忧患意识,并逐渐凝练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思想。从毛泽东“两个务必”的要求开始,到邓小平对国家经济状况的担忧和江泽民对党的建设的进一步要求,直至十八大报告中忧患意识思想的进一步强调,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思想的具体表现。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与共产党人强调在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基础上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密切相连,与要求抓好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思想一脉相承,与共产党强调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一致。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影响下所形成的忧患意识思想,是习近平忧患意识思想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不仅是其对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执政环境的变化而做的深入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全球化时代下,经济发展在给我们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自 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经济都出现了低迷的状态和趋势,而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中国在劳动力、能源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力缺失、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世情和国情变化的影响,党的结构和群众基础也有了改变,人民群众对党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新要求,民主诉求和社会矛盾突出等现象增多。上述情况的变化,都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党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问题。习近平在肯定党中央巨大成就的前提下多次提醒党员干部要戒骄戒躁,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践表明,越是在事业发展顺利的情况下,越是需要怀有高度的忧患意识。

总体来看,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深厚民族精神,还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他立足于新时代对执政环境分析的必然结果。我们唯有承认忧患,勇敢直面忧患,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来分析和思考问题,才能沉着应对挑战,解决社会问题。

二、习近平忧患意识思想的主要内容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忧患意识教育。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社会的日益发展,党的忧患意识内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忧党、忧国、忧民方面对党员干部提出要求,体现了党的忧患意识思想的科学内涵。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明确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3]

第一,对党的思想、作风等自身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担忧。党的忧患意识存在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是党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的国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办好中国的事情,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需要首先建设好国家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先进性建设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党的结构和基础都在发生着变化,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多,只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正所谓“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通过对当前执政环境的分析,明确指出:“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4]如果“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2]。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在复杂的执政环境下增强忧患意识。他不仅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更是以作风建设为主线展开了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并做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要求“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和反腐倡廉的行动,体现了习近平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担忧。

第二,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不可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显示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但是,在今天资本主义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环境下,能否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以快速彰显,让我们深感担忧。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但是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局部冲突和动荡时有发生,世界还很不安定。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更新,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增长迅猛的同时也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日益加剧。这一系列的变化在给我们提供机遇使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使党和国家领导人深感担忧。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出现的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加剧,社会矛盾不断增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在这一巨大压力下,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并着重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101。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他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使党的制度向法治化转变。习近平在政治、经济方面做出的重大举措,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为了化解他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第三,对人民群众安危冷暖等民生问题的担忧。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而当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就是党与人民群众相脱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留下的深刻经验教训。对此,习近平曾多次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6]。只有切实保证人民权益的实现,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利,才能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使其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定格为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奋斗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强调以人为本、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宗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各种与人民群众相关的公平正义诉求不断增多。这些矛盾的解决关系着国家政权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对此,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40,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他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7]习近平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关注人民的多样化、动态性需求,体现了他执政为民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蕴含着他强烈的忧民意识。

三、习近平忧患意识思想的主要特点

习近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具有其自身的新特点。

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具有时代性。忧患意识作为上层建筑,总是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受到当前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习近平忧患意识思想的提出,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在对客观现实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深思熟虑的结果。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我国政治经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实行全面深化改革是党所采取的一项必然措施。在这一措施实践过程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压力有增无减,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政治生活中矛盾与碰撞日益激烈,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面临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是其在科学把握国内外执政形势的基础上,为化解当前党在执政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体现了他的忧患意识思想的时代性。

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具有整体性。习近平明确指出,党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不是对国家、民族或者是人民单一方面的担忧,而是三者并重,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包含着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对民族兴衰强盛的关注和对人民生活诉求的重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党执政地位的形成与巩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又要求党必须注重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习近平的忧患思想,都是以国家富强、党的建设和人民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这既是他站在全党、全国的高度而具有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认识,也是他对当前人民群众生活诉求的回应。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将国家、民族、党和人民群众都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体现了他的忧患意识思想的整体性。

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具有科学性。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正是他立足于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和中国未来的命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更好地应对社会中的问题而得出的科学认识。此外,习近平认识到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在当前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党员干部中贪污腐败等问题严重,对此而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是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同时,他确立的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重视人民利益的诉求,强调对人民群众重要作用的重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群众史观的坚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是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的理性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思想加以继承而产生的科学认识。

四、习近平忧患意识思想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巨大社会环境变化中为应对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忧患意识思想,展现了党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态度,彰显了党严以自律的时代要求。这一思想的提出及其深化,在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党建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传统忧患意识的基础上,结合党在自身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丰富的忧党思想,这是习近平忧患意识思想的主要来源。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不仅是对党的忧患意识的继承,更是对党的忧患意识的进一步深化。在实践层面上,习近平从客观实际出发,为应对社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及其举措,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为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建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有助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加强。随着世情、国情的变化,党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也变得极为复杂。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求党必须立足于客观现实,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并将其作为党的建设的客观现实依据。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党员干部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贪污腐败等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了党脱离人民群众的执政危险,更对党的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变化要求党员干部要严以自律,增强忧患意识。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不仅是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判断,更是为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的时代要求,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思想,有助于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梦的实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阶段,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没有改变,仍然需要提高生产力和国家的经济水平,并且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和发展也必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以“忧党”为核心的忧患意识的提出,通过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和党的执政公信力的加强,使党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中出现的挑战,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引导为国家提供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的生活,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习近平在广东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11(1).

[2]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1).

[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1(1).

[4]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4).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23(1).

[7]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9).

〔责任编辑 叶厚隽〕

D61

A

1006-5261(2016)04-0046-04

2016-01-16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10031)

王珊珊(1989—),女,河南巩义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思想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思想与“剑”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