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

2016-02-13 13:58:34范皓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常态改革职业

范皓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

范皓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处于“新常态”背景之下,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主要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也不断升级优化发展,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由之前的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开展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篇论文主要论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关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以期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经济新常态;职业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后,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旨在服务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全面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且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职业教育重新进行战略部署,认识和适应新常态,以保障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技术人才。

一、职业教育新常态的概况

(一)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处于由经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期。以往的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与精品制造的转变,这种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使得职业教育中人才的培养向中高端转变。对此,职业教育新常态需重视培养中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技术,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创造劳动附加值的能力。

(二)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所处的阶段为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我们在保证维持7%的中高速增速发展期中,还要加快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就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一线技术人才服务生产,并将创新成果转变为生产力。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在保持规模稳定发展的同时,将资源配置与工作重心向内涵建设方面转变,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国民生的根本就是人民就业。每年我国以超过2000万人的速度增加劳动力,就业困难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就业矛盾的缓解,而且也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因而,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以服务发展与促进就业作为导向,提升青年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推动民生问题的改善,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公平发展。

(四)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

虽然当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教育体系规模最大的国家,但尚不是教育强国,也不是人力资源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此,需要实现教育结构的合理化,以此促进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力的提升。所谓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以人力资本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作为重点,积极开创和发展多种继续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五)资源配置方式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需要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由各界社会力量的参与来实现。为此,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不断深化改革办学体制与机制,调动各行各业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育格局。

(六)推进依法治国建设

完善的法律体系,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新常态,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以法律为引导,不断推动和规范职业教育改革的开展和实施,确保其有法可依。

二、如何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一)落实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推动工作重点的转型

当前,职业教育属于一种教育类型,但是经济新常态发展中,多数人将其当成一种低层次的教育。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创新的认识不到位,再就是因为职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和缺少吸引力。由此,落实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引导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以及应用技术大学等进行正确合理的定位,建立具有特色、系统的教育体制,以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推动工作重点的转型,职业教育当前处于一个注重内涵与质量的新时期,由此引导学校将教学作为工作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全面提升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注重培养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训的比重,而实训考核也要以育人为主要目的。

(二)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和建设现代治理体系

推进职业教育的制度与标准的建设属于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要共同推进教育与产业政策的开展,推进教育与生产的衔接,使教育与劳动制度相匹配,教育与市场结合,最终取得具有实质性的进步。

建设现代治理体系,特别是政府在职业教育工作部门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统筹职业教育工作。推进建设产教对话协作机制,不断提升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对此,相关企业还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发挥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此外,职业院校还应当吸收相关企业人员组建学校理事会等机构,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治理与决策,促进学校教育链与市场产业链的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实训训练,实现校企合作一体化建设。

(三)加强建设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和加大力度发展继续教育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因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缺少双师型教师、教师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还应道加强建设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在挖掘内部具有潜力的教师完善培训体系的同时,还可以从外部引进。例如通过校企合作,聘请技术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由他们到校担任专职或者兼职老师,为职业教育培养技术人才提供充足的保障。

同时,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改革还应当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面向人人、全社会,开展继续教育,这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防线。经济新常态下,职业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继续教育,通过整合工作平台与资源库,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培训职工,满足社会建设需求,实现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

(四)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强化政策督导与评估

关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依托教育投入的重点,完善政府投入机制、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并建立与办学规模、教育培养需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各行各业的企业、社会投资,并制定相应的投资制度,落实职业院校的办学标准,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中的资助政策,实现公平教育,保障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

强化相关政策的督导与评估,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发挥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督导作用,可以保证和促进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此外,教育督导部门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督导与评估方法,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的督导角色,对督导报告定期公布,并且制定和实施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建立对企业、用人单位以及第三方机构评估的质量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体制。

(五)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和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当前中国国情复杂,极容易出现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因此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可以实施鼓励地方先行先试,选择部分地区、领域的高校作为教育改革试验区或者试点单位,来推进教育改革,然后由此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聚焦发展,并为职业教育提供具体的实践经验。

同时,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改革还要不断扩大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完善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通过多方对话与合作,吸收与引进国外先进的理念、模式与方法,形成规范的职业教育规律与职业教育标准。

[1]李玉静.经济“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4(5).

[2]庄西真.职业教育的新常态:从“做大”到“做精”[J].职教论坛,2014(31).

[3]姜大源.对职业教育新常态的寄语与期盼[J].教育与职业,2015(1).

[4]谢开明.新常态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出路[J].山东青年,2014(12).

[5]李欣,朱旭.浅谈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神州, 2011(23).

G718

A

1673-0046(2016)10-0166-02

猜你喜欢
常态改革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改革备忘
我爱的职业
改革创新(二)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44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专用汽车(2015年2期)2015-03-01 04: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