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展宇
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要点分析
■文/施展宇
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型媒体技术给广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广播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其蓬勃发展推动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广播节目的录音制作,是对音频素材和人声现场实录的一种高级处理技术,以确保广播节目的自然衔接与流畅过渡,有助于增强广播节目对听众的感染力,提升节目的收听率,扩大广播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本文通过概述广播录音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阐述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重要性,分析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效果要求,探讨广播录音节目的制作流程,探索当前主流的广播录音制作技术,形成对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要点分析,供大家参考。
广播录音;制作技术;要点分析
广播节目是我国大众传媒的主要传播载体,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优劣对于一档广播节目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观众的视听体验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录音设备的选取、后期声音效果合成、多重音轨的叠加配合以及音频信号的处理与保存,都会对广播节目作品的艺术水准发挥作用,这也是展示音响师、录音师和制作人员技术水平,以及节目制作人艺术审美能力和修养的一个平台。有关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要点成为广播行业从业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播录音是指广播媒体工作人员借助放大器和传声器对声音信号进行获取、整理、存档和二次加工处理的过程,用于表现一定内容主体的作品,是对声音信息的一种存储记录和科学处理,使其产生更强的现场冲击力和更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广播录音技术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广播录音技术由原始的简单录音技术发展成为当今录制、音效、配乐、合成等一种多元化的合成录音技术。这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息息相关,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广播录音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何科学而合理地运用广播录音制作技术,来迎合节目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需要,是一个优秀的广播媒体编辑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革新,音频技术的处理对象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变,传统的广播录音处理技术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广播节目的实际需求。运用科学的广播录音制作技术,能使广播媒体节目更加具有表现张力和感染力,也能弥补广播媒体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只闻其声”的诸多不足,它能使广播媒体节目表现出更强的艺术效果,为听众呈现更强的画面感和真实感。当前,我国的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相较于西方国家,相对比较落后。广播媒体编辑技术人员要通过努力学习和反复实践来提高我国的广播录音技术的整体水平,促进原始音频录音制作技术的提升,以实现我国广播媒体事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性发展。
广播录音节目有别于广播电视节目,它不需要对电视画面进行编辑,而是一种纯粹的听觉艺术形态,是借助对受众听觉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受众的其他感官感受。因此,广播节目录音制作要充分考虑各种能引起受众听觉感官刺激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处理进行一定的协调、配合、互动和取舍,通过精心设计的二次创作,实现广播节目作品所要表现的艺术传播效果。
3.1声音的传播到位是广播录音节目的基本要求
声音,作为广播录音节目的唯一传播载体,其是否能传播到位是广播录音节目的基本要求。为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节目效果,首先,必须保证每一个声音的细节都能清晰而准确地传达到受众的耳中;其次,层次鲜明的音场、透彻优美的音色和错落有致的声源布局,以及深远博大的听觉空间,都将对节目的艺术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另外,合理运用声音的交融,形成一定的艺术交响,才能充分表现出广播录音节目的独特魅力。
3.2广播录音节目要以内容为主,形神兼备
广播录音节目要以传播信息主体为根本出发点,要以表现内容主题为立脚点,深挖主题思想内涵,不同的节目主题,要选用不同的音色和配乐效果,使广播录音节目更能够贴近生活实际,迎合受众的认知感受,在传达有效信息的同时达成与受众的思想共鸣,使广播录音作品形神兼备。
4.1稿件的前期准备
广播录音节目在进行组织策划初期,要做好稿件的前期准备工作。广播录音节目的稿件要突出主题思想和信息主体,用紧凑的段落结构和充实的内容来提升录音节目的收听价值。广播录音节目的稿件对播音员的语速调整和转换、语调选择和变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在进行稿件的前期准备时,要注意考究配乐的选择,使播报内容与配乐相互协调,为后期的广播录音制作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
4.2录音制作
我国对于广播录音节目的电平满度具有一定的标准要求,广播录音节目的质量也会受到电平满度的影响。在进行广播节目录制前,将需要合成到原声当中的配乐给播音员视听,使其体会播音时的感觉,这一点非常有必要。而在录音制作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录音场所所表现出来的播报效果和混响效果也会对广播录音节目的艺术表现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播音员的声音借助录音设备的捕捉、存储和功放,实现原声的完美再现,是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核心要点。
4.3后期制作
广播录音节目的后期制作是对节目作品的二次创作。它借助数字编辑技术实现对原声的章节划分、解说植入、配乐渲染等,创造出符合节目主题思想的艺术作品。普遍来说,后期制作人员通常是将解说文段放置在录制上轨,再通过移动、剪切、粘贴、删除等数字处理方法,将配乐、音响等素材依次放在录制下轨,然后对各种素材进行编辑、糅合,使其成为一个自然衔接的整体,实现广播录音节目的整体协调性,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
5.1数字录音制作技术
广播录音制作技术表现最为突出且运用最为广泛的是数字录音技术。数字录音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也代表着当前录音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录音技术是相对于模数录音技术而言的,它不仅摆脱了诸如磁带等介质的束缚,还提升了音源品质,减少外界的干扰和杂音。数字录音技术一方面为信息存储提供了便利,也给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和创造空间,各种电子音乐制作软件、数字调音台和音频工作站不但可以节省制作经费,还能极大减少广播录音节目录制的工作量。数字录音制作技术是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基础核心技术。
5.2拾音传声器的角度调节技术
拾音传声器的角度调节技术主要运用于近距离拾音、中距离拾音和远距离拾音三种情况。拾音传声器根据其与音源的距离和自身摆放角度的不同,能获得不同的录音效果,所表达的艺术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是当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应用型广播录音制作技术。以歌曲演唱录制为例,主要采用近距离拾音和中距离拾音为主。首先,对于通俗类歌曲的演唱录制,多采用近距离拾音,在拾音传感器的角度调节方面,一般要求传感器与音源的距离保持在五厘米的距离范围之内,其角度一般设定在十五度至三十度之间,可以有效避免歌曲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所发出的低频噗噗声,同时,歌曲演唱者不同频段的声带都会表现得较为均衡;其次,对于美声、民族唱法的演唱录制,常采用中距离拾音,一般要求传感器与音源的距离为二十厘米左右,而拾音传感器的角度一般设定在十五度范围之内,可以突出表现美声和民族唱法的高频和低频段的声带。
5.3音频复接技术
广播录音制作技术还要面对不同的录音素材录音电平的自然过渡衔接,一般而言,音频母带具有过高的电平,会增加广播录音作品的信噪比,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信号失真。采用音频复接技术,准确找到音频母带的切入点,对其进行多项复接操作,使多种原始声音素材与配乐等音频的电平保持一致性,可以提升广播录音节目的协调性和整体性,为听众制作出更为优质的广播录音节目,提升广播录音节目的受众体验。
综上所述,广播录音制作技术是一种考验相关人员对广播录音节目问题分析处理的综合能力。广播录音制作人员要注重对广播录音节目制作流程的全面把握,在进行现场录音环节和后期加工处理的过程中,要科学地使用数字录音制作技术、拾音传声器的角度调节技术和音频复接技术,以增强广播录音节目的流畅性和完整性,确保广播节目的自然衔接与流畅过渡,增强节目对听众的感染力,提升节目的收听率,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为我国现代广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1]德庆,阿旺卓玛.广播节目音频制作中的技术分析及音频合成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08).
[2]赵学丹.广播节目声响处理技术与设备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6(15).
[3]米元元.广播电台音频节目制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西部广播电视,2015(1).
(作者单位: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G222.3
A
1671-0134(2016)10-069-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6.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