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大学生中传播机制的成效与经验

2016-02-13 13:58:34刘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环境

刘烨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大学生中传播机制的成效与经验

刘烨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现今众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点,而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思维、学习的方式以及道德观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结合作者的实际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机制、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改进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策略

在当今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现今的信息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道德观念。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众多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对传播的效果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机制

1.书本与多媒体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也越来越普及,如今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仅仅靠书本和教师课堂中的口头传授,大量的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被教师们制成课件,使其与多媒体相应地结合。因此,现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中除了书本和课堂上教师们的传授,还会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插入一定的图片与视频,从而能够很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与记忆,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宣传载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例如QQ、微信、微博等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众多大学生们交流与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校也在积极地构建多方位、多元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载体,将有关知识高效、快捷地通过这些社交软件来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3.大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化宣传

为了能够让学生们了解马克思主义,众多高校不仅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而且还会在学校内部的众多网站中科普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知识,鼓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程度。

二、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问题

虽然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更够促进大学生们更加高效、快捷地了解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从而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然后,在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也会面临着一些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

1.信息过于海量化

与以往传统媒体相比,由于新媒体是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存储的,因此大大增加了新媒体储存信息的容量。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进行传播的过程当中,由于新媒体中的相关信息量过于庞大,那么就会很容易出现信息质量差别较大,而且内部也不尽相同,那么对于刚刚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同学来讲,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疑惑。而且由于这些刚刚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判断力与选择力,因此很容易会相信那些虚假的信息,误导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理解,从而大大降低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宣传的力度。

除此之外,由于信息的海量化,大大增加了政府以及相关人员对信息源质量的控制难度,因此就会很容易出现同一知识说法不一、扭曲事实等现象。而这些不正确的信息一旦被学生们阅读并认同,就会对大学生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等的形成带来不利的影响,从而大大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

2.网络虚拟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网络本身过于虚拟化,信息传播并没有范围与地域的限制,因此许多人都想要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大量传播来影响人们的思维与道德等方式。而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较为单纯的群体,其本身缺乏对事物好坏的区分与辨别的能力。因此,其本身价值观的形成就会更加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与教育的难度。

3.信息的无归责

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化的环境,因此人们完全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随意通过假身份来发布与传播一些信息,而在发布的这些消息中,即使有些信息是不符合当今社会道德、背离科学、动摇人们信念的,政府等相关人士也无法辨别信息发布人的真实身份,从而也就不能够使这些人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此下来,很多人就会利用网络信息无归责这一特点肆意发布一些颠倒事实、背离道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被大学生们阅读以后,就会很有可能出现动摇他们内心信念、价值观的现象,而在这之后要想向他们传播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就会大大增加其教育的难度,进而就会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

4.新媒体管理、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在现今的新媒体环境下,其信息传播已经达到了十分方便、快捷的程度,众多高校也认识到了新媒体传播途径的重要性,并在积极地通过多元化媒介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然而,对这些传播媒介的管理并没有随着网络的进步而更新换代,仍然还是以管理以前传统媒介的方式来管理新媒体传播的媒介。显然,现今对新媒体管理的方法相对来讲是较为落后的,并不能够跟随现今媒体的脚步,因此,这种媒介管理方式与新媒体本身之间就会出现不相协调之处,从而使得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大大折扣。与此同时,虽然近些年来随着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机制先后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媒体管理相对落后的缺陷,但是新媒体作为一个新的传播媒介,人们之前对其完全没有管理的经验,因此在对新媒体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新媒体管理的经验,依旧会出现管理欠缺以及实际操作较弱的现象。

与此同时,与其他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较为落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媒体对思想与文化的传播,因此,对于一些西方国家来讲,其本身通过新媒体技术来传播有关思想与文化是占据绝对的优势的,那么就会造成有关于西方文化与思想的传播远远多于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传播的现象。这样,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传播就会明显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从而大大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难度。

三、新媒体环境下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具体策略

1.建立与健全新媒体的管理与监管制度,提高传播信息的质量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首先应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而引导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的方法,只有善于应用正确的引导方法来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够达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真理都会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一定要利用有效的途径。为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与健全新媒体的管理与监管制度,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效传播提供必要的条件。

首先,为了解决网络无归责的这一缺陷,政府等相关部门就应该对相关法律进行一定的完善,要结合国际互联网公约的规定,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来落实相关的责任人与网络服务商,进而网络中一旦出现不良信息的现象,就能够根据法律规定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与此同时,要想完善新媒体的法制化建设,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增加公民的法律意识,只有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每一位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那么人们就会自觉地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也有益于推动新媒体法律法规的完善。由此可见,只有很好地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使得网络言论有了一定的约束,才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次,高校在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加大在新媒体中传播的力度,还要积极建立与健全学校内部新媒体的监管机制。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其思想与文化传播的速度与效果是十分巨大的,进而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仅仅靠相关法律的制约是远远不够的,一旦有人恶意发布不良信息给大学生们导致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不利的影响,要想挽回,其难度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为了防止不良信息被大学生们阅读,高校就应该对新媒体监管机制的建立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利用一切有力的因素,来加大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同时通过高校自身的舆论机制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双管齐下”的方法来促进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2.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

在传统媒体的环境下,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来讲是十分有效的。因此,为了最大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在不断地扩大新媒体传播途径的过程当中,还应该汲取传统媒体中的优点,使其与新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以高校为基础的两媒体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途径。

首先,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应该积极发挥课堂与书本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将教材、马克思主义、课堂以及新媒体四者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大学生们的正确思想。其次,要大力发挥高校新媒体的作用,使得马克思主义通过多媒体以各种方式传播给大学生,进而对大学生进行显性与隐性的双重思想灌输。例如: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专门创建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思想的校园网站,通过此网站来传播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知识,同时高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有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们通过活动悄无声息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这种显性与隐性的双重思想灌输,能够大大促进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最后,高校除了要利用QQ、微信、微博以及校园通这样的新媒体平台大量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外,还要积极地通过这些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等进行实时的了解。一旦有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教育与疏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以及价值观。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对这些平台中的信息进行监控,及时更正与删除不良的信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与社交氛围,进而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传播。

3.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据相关统计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现今的青少年当中,至少有80%的人都是通过互联网引擎来搜素自己想获得的信息。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中信息的鉴别能力,增加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是保证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开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来提醒大学生们树立网络防范意识,杜绝盲目听从并相信网络中的一些信息,从而来加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与此同时,高校与家长还应该认识到社会与实践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因此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些可以自身进行实践的机会,使得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共同来提高大学生们的媒介素养。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现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该深刻地到认识新媒体环境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找到能够最大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的方法与手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新媒体环境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所带来诸多挑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快大学生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

[1]段海超,元林.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J].高校理论战线,2011(6):49-52.

[2]刘小菊.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研究——以大学生为受众[D].西南大学,2012.

[3]文卉,李振华,何丽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东岳论丛,2010,31(6):171-174.

[4]段婉立,王力尘.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联合调研组.真理,如何离大众更近些(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问题的调查思考)[N].光明日报,2011-02-22(5).

G641

A

1673-0046(2016)10-0071-03

2016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大学生中传播模式研究”,编号:2016SJD710136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6:44
环境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