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国庆
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著作的出版及影响
□文│王国庆
[摘要]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俄罗斯文学呼应了中国的社会需求和政治需求,得益于作家和译者的积极推动以及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的大力支持,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得到了飞速发展,俄罗斯文学在引入中国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比重逐渐增加并占据首位,其创作宗旨和文学观念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中国文学出版及影响
《俄人寓言》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于1872年8月发表于《中西闻见录》上,是最早被译成中文出版的俄罗斯文学作品,自此俄罗斯文学在中国出版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五四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新旧思想激烈碰撞,中国文学也面临着除旧迎新的历史机遇。俄罗斯文学逐渐走入中国作家和读者的视野,俄罗斯文学在引入中国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比重位居首位,俄罗斯文学创作宗旨和观念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的影响巨大。
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著作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出版高潮,并开始对中国文学产生真正的影响。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著作的翻译及出版的数量大幅提升,并占到外国文学著作翻译出版的首位。据《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统计,自1917~1927年,国内翻译出版的200种外国文学著作中,俄罗斯文学著作有65种,大幅超过了其他国家的文学著作。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著作的出版主要以黄金一代和白银一代作家的作品为对象,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在五四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1.黄金一代作家作品的出版
普希金、屠格涅夫、果戈理、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黄金一代的代表作家。
黄金一代作家中,普希金的作品深切同情社会中的小人物,痛诉农奴制度的黑暗,追求自由的爱情。《上尉的女儿》 《莫萨特与沙莱里》 《驿站监察吏》等作品在这一时期都得到出版。
果戈理的小说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幽默诙谐地描写各种黑暗的社会现象。在他的作品中,对贫苦百姓生活现状的描写,对官僚的讽刺,对贫弱者反抗的赞许,都反映了俄罗斯文学一贯秉持的人道主义思想。《钦差大臣》在中国一经翻译出版,就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此外,小说《狂人日记》《外套》也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托尔斯泰被誉为“俄国的国魂”“俄国人的代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对社会的批判和对普通百姓的人道主义的态度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找到知音。他的作品发挥了文学的教化作用,展现了强大的批判力量。托尔斯泰的小说五四期间出版的最多,达到20多种,诸如《心狱》《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屠格涅夫的作品则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作品反映了俄罗斯不同时代的生活及思想变化。其小说中表现出的各种冲突现象,和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极其相像,容易产生共鸣。《春潮》《初恋》《父与子》等先后得到出版。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则深刻揭露了家庭专制的残酷性,这种残酷性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比比皆是。在中国出版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他代表作 《贫非罪》 《罪与丑》的中译本也先后问世。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黄金一代的重要作家,其苦难的生活经历使得他的创作与众不同。他的作品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同时注重刻画人物的心里变化。《诚实的小偷》《熊猎》《圣诞树与婚礼》等先后得到出版。
2.白银一代作家作品的出版
契诃夫、高尔基、安特列夫、路卜洵、柯罗连科、梭罗古勃、阿尔志跋绥夫、勃洛克等作家是俄罗斯白银一代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五四时期都有出版。
契诃夫是白银一代的代表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在五四时期得到了大量的出版离不开契诃夫作品的创作风格。契诃夫的作品既饱含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也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他的创作简洁犀利,意蕴深厚。人们在批判各种黑暗现实的同时,也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短篇小说是契诃夫的代表。《柴霍夫短篇小说集》《樱桃园》《求婚》等的中译本相继出版。
高尔基出身贫寒,来自底层社会,其作品中的人物充满了反抗精神。五四时期,高尔基的作品,如《大义》《一个病的城里》《私刑》等先后出版。
安特列夫是白银一代作家中作品中文译本出版较多的一位。其作品既反映了俄罗斯文学一贯的人道主义精神,也体现出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这一时期,安特列夫的剧本《邻人之爱》《比利时的悲哀》《安那斯玛》《人之一生》等都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阿尔志跋绥夫也是五四时期一位广受关注的作家,其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有:《革命党》《幸福》《医生》《工人绥惠略夫》,其中《工人绥惠略夫》的影响最大。和《工人绥惠略夫》相似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出版的还有路卜洵的《灰色马》。
柯罗连科的作品则充满了亲情和博爱,其作品《撞钟老人》《玛加尔的梦》《林语》《盲音乐家》《盲童》五四时期都得到了出版。象征派诗人梭罗古勃的诗歌《烛》《铁圈》《捉迷藏》等,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此间也得到了出版。
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出版所掀起的第一个高潮,和下列因素紧密相关。
1.呼应了中国社会的社会需求和政治需求
中俄两国国情相似,使得中国更容易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正如瞿秋白所说:“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赤色革命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生出极大的变动,掀天动地,使全世界的思想都受他的影响。大家要追溯他的原因,考察他的文化,所以不知不觉全世界的视线都集于俄国,都集于俄国的文学;而在中国这样黑暗悲惨的社会里,人都想在生活的现状里开辟条新道路,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因此大家都要求来讨论研究俄国。于是俄国文学就成了中国文学的目标”。[1]同时,俄罗斯文学以“为人生”为己任,也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一大批进步作家。鲁迅先生认为,“俄国的文学,从尼古拉二世以来,就是为‘为人生’的”。[2]“为人生”的观念成为当时很多作家的创作宗旨和文学观念,并使他们感到亲近。中国读者被俄罗斯文学表现出的敢于直面现实的巨大勇气和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人的命运发生改变。中国知识分子对俄罗斯文化和苏维埃文化的热情被激发出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早期的革命家瞿秋白、李大钊、蒋光慈等,积极出版苏俄著作,以期从中寻找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的源泉。
2.得益于作家和译者的积极推动
随着新文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俄罗斯文学“文学即人学”的观念也得到了中国作家的认同和响应,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老一辈作家和文学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让他们感到亲近,促使他们不遗余力地积极出版和推广俄罗斯文学著作。正如茅盾先生所说,当时“俄罗斯文学的爱好,在一般知识分子中间,成为一种风气,俄罗斯文学的研究,在革命的知识分子中间,成为一种运动”。[3]
一批著名的译者,诸如鲁迅、瞿秋白、茅盾、巴金、郑振铎、张闻天、郭沫若等,既是翻译家,也是文学家,同时还是社会活动家。他们内心拥有强烈的使命感,影响翻译的目的性也极强。“五四新文学前驱者选择什么来翻译,主要不是凭个人的兴趣,而是着眼于社会文化改革的需要。也正是在外国文学的对照之下,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文化的弊端,加速改革的进程”。[4]除此之外,林纾、周作人、胡愈之等都对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出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新闻媒介及出版机构的大力支持
俄罗斯文学著作的出版和传播,离不开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的大力支持。五四时期,凡是较为有影响的报刊,诸如《语丝》《新中国》《东方杂志》《太平洋》 《晨报副刊》 《学生杂志》《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都较多地介绍了俄罗斯文学。屠格涅夫的《春潮》就是作为文学译作发表在《新青年》的创刊号上的。从俄罗斯文学译作的刊登数量和介绍情况看,《小说月报》的贡献最为突出。据秦弓(2005)的统计,《小说月报》从12卷1号到18卷12号,除15卷8号和15卷号外以外,每期都有俄罗斯文学的翻译作品刊出。俄罗斯文学专栏在《小说月报》十几个外国文学专栏中占了4个。《小说月报》1921年9月的12卷号外出版了一期登载和出版俄罗斯文学的专刊,共刊登翻译小说25篇、诗歌作品3篇、剧本1部。果戈理、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安特列夫、契诃夫、高尔基等名家的名作均有刊载。
俄罗斯文学作品特有的风格、广泛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和批判,深深吸引了中国读者。出版机构在市场前景的推动下,大量出版俄罗斯文学译作。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北京新潮社等出版机构都参与了俄罗斯文学译作的出版。特别是商务印书馆,在俄罗斯文学译作出版方面的成就最为显著,先后出版了《钦差大臣》《雷雨》《罪与丑》《复活》《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近代俄罗斯小说集》等一批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
鲁迅先生曾说过:“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5]俄罗斯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中国文学的建设影响深远
俄罗斯文学从总体格局建设、文学批判理论和实践创作各个方面都对中国新文学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体格局建设方面。鲁迅、茅盾、瞿秋白、巴金、郭沫若、郑振铎、郁达夫、老舍、曹禺、叶圣陶、赵景深等文学作家、批评家在研究和出版俄罗斯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把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影响融入中国新文学的体系和格局中,他们的文学活动,使得中国文学的精神、基调和格局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滋补和影响。中国文学之所以能够自发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是受到中俄两国彼时相近的国情的影响。“中国的特别国情与西欧稍异,与俄国却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们相信中国将来的新文学,当然的又自然的也是社会人生的文学”。[6]
文学批判理论方面。以俄罗斯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为代表的文学批判的理论及成果,为中国新文学批判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鲁迅、胡风、周扬等从俄罗斯文学批判理论中汲取营养,积极开展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相关工作,为五四以后中国文学批判理论体系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文学作品实践创作方面。中国文学家的创作也受到了来自俄罗斯作家的影响。鲁迅先生十分推崇和钟情于果戈理的作品,1918年发表与果戈理小说同名的小说《狂人日记》,并翻译了果戈理的名作《死魂灵》,这部译作被看作鲁迅外国文学翻译作品的最高成就。果戈理创作中体现出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讽刺艺术,影响了话剧《升官图》《西望长安》《假如我是真的》的创作。在屠格涅夫的作品《猎人日记》的影响下,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开辟了中国文学的一个新的创作方向,即乡土文学。鲁迅的《故乡》《社戏》等作品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中译本出版后,立即受到读者的欢迎,也进一步拓宽了中国作家的创作题材,《狂人日记》《隔绝》《隔绝之后》《斯人独憔悴》《获虎之夜》等一批揭露中国社会家庭专制的作品先后问世。五四以后,巴金、曹禺继续这一主题,先后创作了《家》《憩园》《寒夜》《雷雨》《北京人》等经典作品。契诃夫的剧本对中国戏剧表演影响巨大,直至今日其作品仍是中国戏剧舞台上经常上演的经典剧目。
2.对中国读者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影响积极
俄罗斯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有着极多的相似之处。普希金的作品真实反映了俄罗斯的生活和精神,其作品深切同情小人物的命运,揭露黑暗的农奴制度,歌颂自由的爱情。永恒的人类之爱则是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屠格涅夫的作品就像编年史一样,深刻刻画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各种黑暗现象。高尔基出身贫寒,来自底层社会,其作品中的人物充满了反抗精神,激励着中国读者的斗志,推动读者去积极思考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以《时代的牺牲》为例,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对用所谓的理性来压抑感情的偏执的批评,对五四时期追求感情权力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恰逢其时、雪中送炭。
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作品的人道主义精神,打碎了旧文学对社会矛盾和人生痛苦的回避态度,打击了封建社会对人性和个性的压抑,对中国读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俄罗斯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和“为人生”的导向在中国作家和读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中国读者所形成的“俄罗斯文学情结”,和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关系密切。和俄罗斯文学相关的事物,受到中国读者新的关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被中国读者视为其人生楷模。
五四时期是俄罗斯文学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高潮。俄罗斯文学著作的精神激发了中国作家的个性解放。五四时期出版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一笔宝贵财富,中国文学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百余年来,以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巨匠,他们的创作思想、方法和精神为中国文学的创作及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正是俄罗斯文学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使得中国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俄罗斯文学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必将继续对中俄两国的交流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注释:
[1]瞿秋白.序.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第一集[M].北京:新中国杂志社,1920
[2]鲁迅. 琴前记[A].鲁迅全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31
[3]陈建华. 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66
[4]秦弓. 五四时期对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翻译[J].江苏社会科学,2005(3):129
[5]鲁迅.祝中俄文字之交[M].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460 [6]周作人.文学上的俄国与中国[J].小说月报,1921(12号外)
参考文献:
[1]汪介之.论中国文学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多元取向[J].南京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2)
[2]秦弓.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翻译[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