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传统文化问题讨论综述

2016-02-13 08:54:03李月桥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观点传统

李月桥

(天津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传统文化问题讨论综述

李月桥

(天津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4)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相关话题的研究文献众多,但也缺乏有效的整合。文本力求通过对传统文化含义的梳理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优秀传统文化面临问题的归纳,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CNKI中文数据库,以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为检索词,检索到学位论文、学术期刊、会议论文、报纸等各类相关文献,共计2960篇。在众多的论文论著中,存在着两类问题:一是在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上存有一定的分歧,从而使接下去的讨论缺乏统一的支点;二是许多论者都提出了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及借鉴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但多数观点大同小异,致使文章很多,信息量较少,缺乏一个梳理的工作,不利于讨论的深入。本文拟就传统文化界定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两方面,对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予以总结和分析。

1传统文化的界定

这个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时限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但在除儒家文化以外是否还包含其他“文化”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从时限上看,对于传统文化的起点,观点比较一致,基本上都认为传统文化形成于殷周时期,但关于传统文化的结点,论者们的观点就不尽相同了。

1.1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

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前提和方法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将传统文化理解为狭义的思想文化。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持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姚春鹏和姚丹(2012)认为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其他思想只是传播于部分民间百姓,其地位远不及儒家文化。

第二种观点认为儒家文化并不是传统文化的全部,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并包含道、墨、法等其他各家的精华。这种观点的代表性较强,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著名学者张岱年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张老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多次提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张岱年(2009)指出:“儒家思想、儒家文化虽然并不等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但确实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作者对此做出进一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也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赵绪生(2015)也认为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但这并不能简单的说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还应该包含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

第三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的核心除了儒家文化以外,还有道家文化。这可以理解为“儒”、“道”双核心论。赵吉惠(2007)在书中指出:“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型的,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作者认为儒家和道家在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中均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总之,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或主体的观点,是大多数论者所持的观点,而儒家文化单主体论和儒道文化双主体论的观点,是少数论者所持的观点。

1.2传统文化的时限

关于传统文化的起止时间,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结点上,大致分为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的起止时间是从殷周时期到1840年之前。李建中(2005)指出:“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文化”。张岱年(2009)从反映封建经济政治制度演变的角度,将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从明代后期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是传统思想文化的晚期。

第二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的起止时间是从殷周时期到1911年结束。文化学者刘梦溪(2004)就持这种观点。作者认为,“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的文化。一般把周秦以来直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称作传统社会。

第三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的起止时间是从殷周时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全治国(2004)便持有此观点。赵吉惠(2007)将中国近代时期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时期,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时期虽然经历了反省与批判,但是,没有改变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构与价值体系”。

第四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的起止时间是从殷周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彭付芝(2007)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包括中国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作者认为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中国并没有真正的消散,而是处在一种自身变革的过程之中。

总之,这四种观点在结点上是“逐步后延”,第一种观点被多数学者所认可,成为主流观点。实际上这个问题争论的核心就是中国有没有近代社会和近代社会是不是继续创新着传统文化的问题,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后三种观点以传统文化“在延续中”作为传统文化结点后延的依据就是不成立的。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论者们观点之间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争论或者说交锋,只有视角和表述上的差异。这些论者基本上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共三类10个方面提出问题。

2.1社会层面问题

第一、社会中存在文化自卑现象。韩立梅、张敏等(2016)认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甚至一度被全盘否定,使得当今社会中人们更加青睐外来文化,而对本国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心理也影响着广大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

第二、市场经济对固有价值观的冲击。徐凯(2015)认为,市场经济带来新的理念和思维,掺杂其中的负面价值观会对学生们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冲击。韩立梅、张敏等(2016)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影响着教育领域,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也逐渐被功利性的技能传授功能所取代。

第三、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李丹丹和赵振(2015)认为,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但其中的一些负面思想也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造成冲击。黄高峰(2010)也认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正在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挑战,多元文化会挤压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时间,同时其中夹杂的不良思想也会对大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

第四、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路飞飞和杜瑞平(2011)指出,网络带给大学生便捷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受到来自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阻碍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提高。韩立梅、张敏等(2016)认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严重冲击着传统文化,快餐文化盛行,浮躁的社会风气对青少年产生影响,使学生们无法静下心来去学习传统文化,去细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2.2大学生层面问题

第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缺乏了解。闫素娥(2009)认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对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久而久之,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淡薄了,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随之淡化”。朱萌、张立成、黄高峰、谭小宝等学者在自己的文章中均引用调查数据来说明目前存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的现象。

第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韩立梅、张敏等(2016)指出,当代大学生不清楚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价值,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黄洁(2014)指出,大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过于应试化,对传统文化的知识没有必要的积累和沉淀,对其内容和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

2.3高校层面问题

第一、高校对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这是论者们提及较多的一个问题。杨瑞森(2014)指出,国家为了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后出版了由张岱年、方克力编著的《中国文化概论》和方克力编著的《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两本教材作为高校的参考用书。杨瑞森认为:“这些设想和相关举措是正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切实贯彻”。韩立梅、张敏等(2016)认为,大多数高校并没有一个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平台,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方面都大打折扣,无法完成传统文化教育的预期目标。。何长辉(2015)指出,当前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容易出现功利性心态,学校急于求成,无法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从而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性过强。

第二、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且师资力量不足。杨瑞森(2014)指出:“从总体情况看,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偏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谈得不够,与政治理论教育直接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阐发得不多”。陈继红和王易(2013)也认为,在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存在失衡的现象。韩立梅、张敏等(2016)认为,目前高校教师传统文化的知识底蕴普遍薄弱。而传统文化教育则是讲究口传心授,这使得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第三、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有效衔接。朱淼(2014)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转换往往流于表面或存在偏差,个别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低俗化、娱乐化。朱淼(2014)还指出,在高校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过度强调课堂教学和理论灌输,且教育方式和手段过于生硬,忽视了对大学生在生活实践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张师帅(2015)也提出了传统文化教育载体过于单一的问题。

第四、校园文化中缺少传统文化元素。张师帅(2015)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均缺乏传统文化的元素。作者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到,目前高校在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方面做的还十分不够,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中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争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建中.中国文化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Discussion on Reference to Traditional Culture in Political Ideology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Yue-qiao

(School of Marxism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 on reference to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political ideology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circles of political ideology education, and there are many research literatures related to this, but an effective integration is lacked.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a further reference for deep studies through the comb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meaning as well as the conclusion of problems faced in reference to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political ideology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culture; political ideology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terature review

2016-09-04

李月桥(1990-),男,天津,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3-582X(2016)11-0059-04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观点传统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6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观点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6
业内观点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