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仕鹏,温晓兰
(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5;2.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探究大学英语的教学新模式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1+X”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
余仕鹏1,温晓兰2
(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5;2.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本文以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指导,结合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1+X”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旨在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输出驱动假设;大学英语;教学模式;1+X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趣味性,我们应通过改革学生真正地把英语用起来,可以自信地与人交流,适应我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1+X”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需求和个人的偏爱为导向设置课程,是追求先进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了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及其灵活应用。
“可理解输出假设”是在1985年Swain提出的,质疑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指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Swain(1995)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论述,认为可理解输出具有以下功能:(1)注意/触发功能;(2)假设验证功能;(3)元语言功能。在这三个功能中,注意/触发功能尤其重要。学习者通过输出注意到自己语言体系中的问题,然后对语言形式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再产出修正后的输出,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2008年文秋芳教授在前者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该假设从心理语言学理论、职场英语的需求和外语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层次论述,重点指出以该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有三个理论依据,分别是学生的学业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需求。输出驱动假设内容(Output-driven hypothesis),外语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输出,没有输出驱动的输入,无论输入的质量如何高,学习者习得输入的可能性比较小。说、写、译技能的发展不仅是教学目标,而且是听、读技能发展的动力源听,读活动是说、写、译的中介或手段,
“1+X”模式是指通过三个阶段来培养英语能力,“1”即第一个阶段,在大学1年级,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X”在大学二年级,实行多元化的模块课程教学,具体包括第一阶段的后续课程、英语四级、考研英语、雅思英语、托福英语和非英语语种等模块课程;大学三、四年级,由各学院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开设相关专业英语、双语课程或公共选修课。这次英语改革的“1+X”培养模式是我校创新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将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课程选择机会。
进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大数据、互联网+等为大学英语改革拓展了广度和深度。学生元认知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化教学丰富了课堂改革的模式探究,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课程为“1+X”模块增设丰富的课程提供了依据。复合型教师的成长为改革提供了智力保障,学院的大力支持为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检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尺度,也是适应综合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改变现在大学英语单一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自觉性、课堂参与的程度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目标。
居于诸多以下因素,大学英语听力水平一致都是制约学生英语能力的核心问题:1.有考试测评体系的差异,有些地区高考不考核听力,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导致听力教学不受到重视,进入大学后,英语听力自然成为其软肋;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改进,要彻底改变教师只是简单的“录音材料播放者”和“答案的发布者”,缺乏有效的生生互动,只是知识之间的简单交流;3.学生自身英语基本功薄弱,语音不够准确,语法不够熟练,词汇不够扎实;4.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不足,缺乏深入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制约因素,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依赖。5.学习者自身对英语听力的重视不够,缺乏主观能动性,英语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语法知识掌握不全面,语言基础不牢靠,口笔语混用,内容匮乏,口语表达常出现错误、不够准确,并缺乏逻辑性等等问题。所以,对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实施问题,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去研究和探讨。多数已有的研究成果往往忽略掉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课外口语训练、口语测评模式的科学性等,而过于重视口语课堂教学,这样是无法将口语课堂教学、学生课外学习、口语测评三者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教与学达不到同步,教学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用合三为一
从“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在“输入——吸收——整合——输出”这个线型过程中,语言输出并不是处于这个过程的末端,而是在输入——吸收,吸收——整合,整合——输出形成一个一个的反馈链。从这个线型公式我们可以发现,语言输出对提高口语教学有重要意义,以输出来促进学生获取积极的语言输入。在语言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语病、过渡语、逻辑性等问题,要注意联系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对元语言进行推敲,在输出与输入间持续使用语言,以达到正确流利表达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选取教学材料时要考虑到材料本身语言的趣味性和信息量因素。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语言的交际合三为一,形成有序及时的反馈链。听说相互促进,以听促说,有了输出的动力,通过构建各种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让输出变成一件快乐简单的事情。
2.关注教学的主体、客体和环体的变化
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务必要考虑到教学诸因素的变化。互联网思维改变了学习者的时空观念,也改变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角色问题,即谁是教与学的主体,需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是主导还是指导?是被动还是主动?是监管还是监控?是引导还是主导?教师应该关注教学元素的整体性,所选教学材料应该具有互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输出动力,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压力为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的各种优势,发挥环体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新媒体诸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新教学方式,辅助英语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互动教学。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加强教学相关理论学习,总结凝练先进的教学经验,摸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时关注教学各要素的变化。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要分析整合海量的信息,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新技术,为教学所用。
3.构建有效可行的测评体系
测评体系关注到国家整体的外语水平的提升,更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对教师教学的公正评价,因此选用何种教学测评体系对于有效指导教学至关重要。在教学评估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注重过程监控,做到对教学每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合理分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比例。我国现有外语考试具有种类多、标准多、功能异特点,致使考生的负担不断加重的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教学和用人单位也对证书的含金量有所质疑。因此,改变口语考试基本就是背背指定题目范文的测评方式,要从语言能力提升方面去设计。我们迫切需要有一个连贯的标准体系,一个各级各类英语学习、教学、测试的国家统一标准,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评分的一致性、组织的严密性、成绩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释性。学校英语听说能力考试应该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准则参照,开发多等级、连贯有序的系列考试,拓展听说课程考试的深度和广度,考试要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专业发展提供源动力。学校自身可以积极构建“交际策略”量表,引导外语教学加强对语言运用和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让英语听说能力不减弱,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英语教学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构建语言测试的“立交桥”,要使考试真正成为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发动机”。
[1]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compr 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S Gass,C 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C].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3]杨柳.可理解性输出假设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读与写,2011(1).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5]刘春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5(36):22-22.
G642
A
1673-0046(2016)5-0125-02
访问学者项目全称“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资谷生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省内访问学者”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