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

2016-02-13 05:39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互联网+思政

朱 鹏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江苏 泰州 225300)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

朱 鹏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江苏 泰州 225300)

“互联网+”行动计划已逐步成为当前社会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创新,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中,一改以往的照本宣科、照搬说教的模式,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的资源增强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和活力,成为目前思政课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思政课;改革;创新

2015年3 月5 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做了关于互联网发展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不再只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更被看作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模式,它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必然将不断刺激着传统产业的升级。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借助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成为思政课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1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变革的必要性

思政理论课作为我国高校传统教学中基础公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一直以来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作为受教主体的学生,一直对这类课程反应较为淡漠,甚至产生了乏味厌学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政理论课作为高校传统理论教学课,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单方面传授教学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被动受教,这种方式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而大多数教师所授课的内容也基本上是依托教材章节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上较为陈旧,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理论性,无法让学生从中去领悟到更多的情感要求。所以变革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得尤为紧迫。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充斥着周围学生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认知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在看待问题和理解解决问题时,不一定会采用传统的向老师求教的方式,而更多会选择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微信等媒介去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这就要求思政课的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来学习和成长,要懂得辨别网络上信息的真假,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们必须要首先用新媒体武装自己,从而更好地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也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亲切起来,学生更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

同时高校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的育人模式不同,很多时候它的育人模式是潜移默化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于是在很多学生看来,这门课程在高校阶段的众多课程中并不处于关键性地位,也对以后的人生社会实践发挥不了太多的时效性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变革这种教学模式,积极运用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高校教师应以改革的勇气引领“教”的转变,用探索的精神服务“学”的成长[1],在把握主旋律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化媒介使这门课程焕发新的生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授课效果。

2 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的价值

2.1 有利于增加思政课的有效性

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大学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拓展。思政课堂主要以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时事信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政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为目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互联网教学可以将各种音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思政教师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资源,突破了原有的单向灌输模式,以更加新颖独特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眼界及知识面,也有利于课堂内思政教学内容的延伸。同时,自媒体的盛行也大大丰富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师生之间可以利用微博、QQ、微信等沟通软件加强联系,这既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情谊,又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

2.2 有利于激发教师的主导性和探索精神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堂的种种弊端,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激发了思政类教师的主导性和探索精神。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互联网+”下的思政课给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对课本熟悉,吃透课本,还要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对理论知识运用自如,能够处理好“互联网+”下海量的信息。

2.3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互联网具有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检索便捷等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了解社会热点信息。更好地实现思政课和现实生活的结合。“互联网+”产生的影响是建立在平等互动的基础之上,这更加契合了当代大学生渴望表达自我、平等参与的愿望。“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师生平等参与的教育教学氛围,弥补了单一灌输式教育的弊端,促使师生之间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表达所思所想,切实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沟通机制的健全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增强思政课时效性的目的[2]。

3 如何实施互联网与思政课的结合

3.1 打破空间限制,从传统教室转为以互联网为主要阵地

目前绝大多数的思政教学还是局限在教室,虽然借助于音视频资源的展现使得课堂效果相对于单一的理论说教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限制。通过“互联网+”,完全可以实现让学生在网络上听课,完成相关作业以及实现答疑解惑。这样学生可以摆脱空间限制,自由选择听课地址和学习进程。另外,网络课堂的推进并不意味着传统课堂的废弃,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对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制定研讨计划组织大家到教室进行现场交流和答疑,开展头脑风暴,解决大家在网络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3.2 打破时间限制,变固定时间教学为全天候教学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固定课时,教师和学生只能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而一般只限于45分钟。思想政治课教学一旦变成了互联网上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就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微视频的模式进行,可以满足学生24小时随时观看的需求。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上交流和讨论,还是需要确定固定的时间段。“互联网+”下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45分钟课堂模式,它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不再受课时的限制。例如,学生可以很容易掌握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学习超过4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可以节省时间,增强其他素质的训练和锻炼。

3.3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书本教材走出去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在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巨大变化对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变化必然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逐渐让位给网络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的同时能够及时互动答疑,教师的教学可以实现在线反复观看,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学生考试和作业提交和审批的过程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在实施的时候,关键是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使用的便利性,否则会极大地影响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在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上给予高度的重视。

3.4 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成一个组合的模块,学生可以通过点击自由选择学习模块。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的实现,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的规范化,而且也方便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时效性决定了模块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模块化的设计,需要思想政治教师认真研读政府的政策,仔细研究其基调和方向,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与党的基本政策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思想政治课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其标准模块。除了传统的学期考试和试卷测评之外,还需要加大学生日常学习效果的评价,真正把思政课学习的全过程纳人考核当中。其中,在互联网上的有效学习过程的考核尤为重要。除了要加大网上测评的力度之外,还要对网上测评的形式和有效性进行深人研究。总之,思政课教学要活起来,测评也要活起来,要能够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这样才是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体现。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兼顾公平,注重互动、创新的时代,它的应用和普及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要求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和思政任课教师应时而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发展的特点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更新教学理念,大学思政课作为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充分地理解并投入应用,引导学生辩证理解其带来的变化,正确对待互联网带来的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才能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互动融合在一起。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的人才资源,其成长过程中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这些都需要作为施教者的思政理论课老师进行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去指导,而传统思政课的弊端已然凸显,一味的说教和照搬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只有不断促进思政课的变革,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进行教学改革,将现实和理论相结合,增强课堂活力和课程本身的吸引力,丰富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切实提高思政实效性,跟上时代的脚步,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

[1]卫晓溪.“互联网+”思政课: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与创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12):187.

[2]张星.浅谈互联网时代的的大学思政教学[J].时代教育,2016(2):76.

(责任编辑 杨荔晴)

Abstrraacctt::The“internet plus”plan of action,and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form of social de-velopment.How to grasp the“internet plus”era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positive innovation,and it is better to be applied to higher education,especial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hange in the past,a copy of echo what the books say,the use of information network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curriculum itself more attractive and energetic at present,beco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ducation problems.

Key w orrddss::“internet plu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eform;innova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Internet plu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Peng
(Jiangsu Agro-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G641

B

1671-0142(2016)05-0005-03

朱鹏(1987-),男,江苏泰州人,助教.

猜你喜欢
思政课互联网+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