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

2016-02-13 02:26段亚男张水清
浙江经济 2016年19期
关键词:宁波海洋建设

段亚男 张水清

宁波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

段亚男 张水清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三五”时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已逐步成为我国深化与东盟等周边地区合作的重要动力,宁波有必要更有能力进一步放大港口和区位优势,深化对外经贸往来和历史人文底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加快先行先试步伐,在主动服务国家大局中再创改革发展新优势。

国内近年来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探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重大,机遇难得,国内省份和城市纷纷启动相关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探索。一是部署战略任务,提升工作合力。2013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举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西部的9省市,及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市均有参加。许多省份都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工作,作为重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明确发展定位,引导工作实践。沿线有关城市以加快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重点,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发展定位,积极打造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性城市或先行区。其中,连云港市和福州市立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提出建立相应的节点和枢纽城市。泉州市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渊源,从探索创新的角度加快古港转型升级,提出建设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北海市和湛江市从区位特色出发,分别立足北部湾和环南海区域,打造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是开展先行先试,积极寻求突破。广西和广东两省正分别向国家申请建设“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及“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浙江省计划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相关政策、上海自贸区有关改革试点成果复制到宁波、舟山,赋予两市综合保税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等先行先试权。福建省依托海西经济区建设,加快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开放交流,泉州市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福州保税港区加快推进与台湾自贸港区联动对接。同时,青岛、连云港、湛江等城市紧随上海自贸区脚步,开展自贸区研究及申报。

宁波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突出优势。一是从区位看,宁波扼亚太国际主航道要冲,可以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宁波位于我国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T”字形交汇处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紧邻亚太国际航运主航道要冲,这条主航道承担了国际货物贸易量的60%以上和全球60%-70%的集装箱运输,也是主要国际中转港的集中地和长三角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结纽带。

二是从历史看,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具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唐朝宁波与日本之间出现了固定的“南路航线”。隋朝时宁波成为大运河的出海口,奠定了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独特地位。宋朝政府在宁波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宁波外滩正式开埠,比上海外滩开埠早20年。“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概括了当年宁波海外贸易的盛况。

三是从禀赋看,宁波具有通江达海的枢纽港,能够架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桥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纽带,更是宁波最大的优势资源。宁波港现有生产性泊位309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座。集装箱航线总数达235条,其中远洋干线117条,近洋支线66条,远洋干线占49.8%。2015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位居全球第1,集装箱吞吐量2062.7万标箱,首次超过香港港位居全球第4。宁波港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

四是从基础看,宁波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具备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开放型经济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宁波城市综合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体制机制优势。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011.5亿元,占浙江省的近20%。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已成为浙江省和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全国工业大市之一,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目前拥有浙江省最为齐全的对外开放功能区,是全国第7大口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004.7亿美元,是全国第8个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

加快推动宁波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扩大货物贸易。贸易是跨国经济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深入研究经济带及其辐射范围的国情、区情,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高科技产品、技术密集产品、高端消费品等领域为重点拓展市场,逐步形成日用消费品为主导、高中低多层次商品合理组合的出口结构,并以出口优势促进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进口的增长。调整贸易政策,规范贸易方式,减少贸易摩擦。加大金融保险、税收、财政等扶持力度,试点推进市场采购模式。

二是促进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的趋势和主流,要在促进货物贸易稳步增长的同时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进银行、保险、物流、电信、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输出步伐;同时,放宽投资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积极推进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在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交通、港口、友好城市等领域的对口交流。

三是加强人文交流。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多样的文化元素,是新丝绸之路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也是紧密维系沿线经贸合作的纽带。要通过策划活动、打造平台、谋划项目等手段,积极加强宁波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与交流。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底蕴,整合沿线文化资源,合作开展历史文化研究,谋划推出文化艺术展览、历史文化精品展示、文化交流主题论坛等活动,适时策划相应的文化主题交流年;加强文化产业合作发展,鼓励本地文化企业走出去,与沿线境外企业合作开展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打造海丝文化产业品牌。推动双边留学生交流及学者互访,促进本地学校与沿线国家学校建立更加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在高校建设、职业培训等领域推动合作项目。扩大旅游市场开放,串联周边地区特色文化旅游景点,推动民间习俗、地域风光、饮食文化等跨文化要素与旅游融合发展。

四是推进对外投资。跨国投资快速增长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充分发挥宁波民营企业发达的优势,扶持和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提高其国际化经营能力,促进企业实现由国内优势到国际优势、由贸易优势到对外投资优势的重大转变。引导优势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沿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开展包括资本合作、品牌共享、技术交流、管理创新、网络互通等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扩大境外投资合作,鼓励企业通过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等方式,将境外投资与贸易、劳务输出、工程承包、对外援助等结合起来,扩大境外投资带动作用。要从政府、重要社团、行业协会等各层面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沟通,减少东道国对本土企业投资的障碍。

五是加强科技合作。海洋是宁波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战略环境,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合作,是推动宁波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撑。开拓合作领域,鼓励和支持宁波科研单位与相关地区的高校及研究机构,以项目为对象,以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污染修复等为重点,合作共建科技研发交流平台,促进海洋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加强技术成果的应用和革新。完善研发体系,加快海洋科研院所和公共平台建设,加快构建高层次海洋研究体系,释放海洋科技城的平台效应,发挥宁波海洋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国际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等综合性研究机构的作用,继续鼓励市内外涉海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甬共建海洋科技孵化器、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搭建合作网络,鼓励建立涉海技术交易市场,围绕海洋科技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积极支持科技攻关项目国际招投标,协助本地企业与相关地区知名科研团队或机构建立联系,推动和培育海洋科技企业研发网络。

六是完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新是宁波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保障。要充分发挥宁波计划单列优势,针对一些发展重点、关键领域以及核心瓶颈制约,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政策延伸和先行先试权利,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争取国际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试点,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统筹谋划贸易便利化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逐项争取贸易便利化创新试点。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与宁波航运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以及各类贸易示范区建设的有机结合。争取建立国际航运物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立港口岸线资源统一管理机制,健全相关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实现港口岸线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培育航运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航运要素配置中心、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完善港口铁路集疏运网络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展海铁联运市场。紧密跟踪上海自贸区、舟山群岛新区等相关动态,特别是对国家部委赋予的一些试点政策要及时跟进,并积极争取向宁波延伸覆盖,为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新优势。争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试点,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参照上海自贸区实践经验,加快研究研究制订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猜你喜欢
宁波海洋建设
一图读懂宁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