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景观背景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6-02-13 01:08李巧玲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家乐景观旅游

李巧玲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南充 637131)

Li Qiaoling

(Nanc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g 637131, China)



·休闲农业·

基于自然景观背景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问题及对策探析*

李巧玲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南充 637131)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开始兴盛起来。文章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为出发点,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和农家乐旅游模式等主要模式,并对其存在的乡村旅游布局规划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缺乏与旅游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自然环境破坏加剧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建立健全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加强乡村硬件设施的建设、发展乡村区域特色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景观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发展问题 发展策略

0 引言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利用乡村自身所具有的自然资源、民俗文化艺术、生活生产等旅游资源所构成的旅游经营活动。在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在19世纪就已经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1]。国外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2]。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的提出,国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从最初的概念、模式、产品扩展到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发展影响、存在问题、城乡互动效应、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等内容。刘娜等论述了成都地区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并对成都地区农家乐经营的成熟经验进行了总结[3]。蒙睿等根据乡村旅游地的市场区位特征、资源价值特征和旅游区位特征划分了四种主要的乡村旅游类型,并针对不同发展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探讨[4]。除了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研究,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如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而自然景观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所构成的自然风光景象,是乡村特有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开发资金较低,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探讨基于自然景观背景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能更好地协调乡村自然环境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高乡村整体经济水平。

1 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

20世纪末,我国乡村旅游逐渐发展起来。现今乡村旅游日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扶持,旅游者也更注重乡村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乡村旅游模式开始多样化,且朝着规范化的道路发展,彰显出了极大的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首先,乡村旅游多依靠经济发达的城市及旅游景区。这些地区客源丰富,旅游需求旺盛,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条件。近几年来,各个城市城郊观光农业、农家乐、民族村寨旅游、自然景区旅游蓬勃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休憩、娱乐度假的首选。

其次,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逐渐丰富起来。从最早的采摘、农家乐到现在的休闲农庄、乡村酒店,从农业旅游到民俗文化旅游,从传统庙会到各类节庆活动,乡村旅游从不同方面满足了旅游者不同的需求。

再次,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形式趋向多样化。乡村旅游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主,活动的项目主要包括蔬果采摘、生产劳作体验、土特产购置、乡村风俗文化欣赏等活动。乡村旅游的经营理念逐步向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方向转变,向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优势的方向转变,向逐步提高产品质量的方向转变。

最后,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但开发水平仍然较低。乡村旅游规模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虽然乡村旅游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处于初级开发水平。目前,乡村旅游主要是当地农民的自主开发,以农业观光园、采摘果园为主,产品类型单一,未能充分利用乡村自身在自然景观、民俗民风、民间艺术、生产劳作等方面的优势,且各地乡村旅游模式相似,品位不高。乡村旅游开发只停留在原有农业生产基础表层,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且配套设施不足,缺乏创新设计,开发水平仍然较低。

2 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1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2.1.1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是依托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农田景观、劳动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等乡村旅游资源,以传统的农家庭院为活动场所,进行农产品采摘、农产品饮食、农产品耕作体验、田园风光欣赏、田园农家住宿、乡村传统娱乐等活动的乡村旅游模式。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主要存在于经济发达、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科技发达的区域,旅游活动主题主要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该旅游模式突出了农村地区的农家生活,能够让游客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而且区域民族特性越强,越具有吸引力。此外,农产品采摘、农产品饮食、农产品耕作体验等活动由于需要游客参与其中,因此还具有突出的体验性与参与性。

2.1.2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消费意识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追求高水平的物质享受与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因此,人们增加了对绿色无污染食品的需求,对静谧田园劳作身心体验的需求以及对远离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需求等,推动了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常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风景、温泉、森林、高山、泉水、气候等资源,辅以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等项目,举办一些供游客休闲娱乐的特色活动项目,通过游客的参与体验,让游客的身心得到释放。

2.2 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2.2.1 回归自然旅游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回归自然旅游模式是依托乡村具有地域特色的纯自然景观,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滑雪、滑水等旅游项目,通过游客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获得心灵放松的旅游模式。

乡村自然景观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特性,且类型多种多样。从内容上划分,乡村自然景观可以分为山体景观、水体景观、动植物景观和气候景观等。山体景观主要包括花岗岩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景观、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景观、火山地貌景观和冰川地貌景观等。水体景观主要包括海洋景观、江河景观、湖泊景观、泉水景观和瀑布景观等。动植物景观主要包括森林景观、草原景观、稀有动物景观等。气候景观主要指千变万化的气象景观、天气现象等。由于回归自然旅游模式是依托自然景观而开展的乡村旅游,因此它同样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回归自然旅游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于乡村自然景观是人与自然经过长期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景观。因此,这一模式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周期性[5]。

2.2.2 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和地区相关部门逐渐加大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建设,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工作,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推动旅游特色村镇与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大力推进特色旅游景观镇、景观村的建设[6],为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3 农家乐旅游模式

2.3.1 农家乐旅游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农家乐旅游模式是指农民个人利用自家院落所依托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玩、游、购的旅游形式[7]。农家乐旅游模式是一种以低廉的成本换取精神娱乐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

农家乐旅游模式主要存在于乡村或城市郊区。农家乐不依靠各种科技建造和人工刻意雕琢的景观主要将农村精神风貌和独特的乡土文化融为一体,以展示出独特的农家风貌和乡土气息[8],因此乡土特征明显。在农家乐旅游模式中,接待游客的主体主要为农户个体,以工薪阶层为主的城市或城镇平民及注重生活情调的知识分子是农家乐旅游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平民性突出。

2.3.2 农家乐旅游模式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

由于农家乐旅游模式主要面向以工薪阶层为主的城市或城镇平民以及注重生活情调的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具有较多的休闲时间和需求,因此这一旅游模式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外,由于农家乐旅游模式带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情,产品内容丰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村风情,享受特色文化,满足了游客的各种放松需求,增加了游客的二次旅游率。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相关政策的颁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深,为农家乐旅游模式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农家乐旅游模式使乡村农民打破了单纯以农业为谋生手段的局面,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3 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3.1 自然景观布局规划不合理

乡村旅游自然景观的开发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有一个全面、合理、科学的布局规划,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应用,也没有针对性地进行乡村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开发时没有考虑综合效益,优势产业结构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从而导致乡村旅游整体布局不合理,优势资源浪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进一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稳定发展。

各地区的乡村旅游模式普遍存在旅游项目单一、雷同的问题,缺乏乡村地域特色,整体开发深度不够,与传统旅游景点之间未能形成有机整体,不能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因此,“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难以形成。

3.2 乡村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

乡村旅游的管理涉及许多相关部门,如农林、环保、水利、建设、旅游、宗教等,但目前尚未有一个正式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地区相关机构之间互相推脱,政府宏观管理缺乏执行力度,导致出现“令出多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局面。由于责任、权利、义务没有具体落实到相关的乡村旅游管理部门,容易出现争抢实施对自身政绩有好处的旅游项目,而一旦出现问题又相互推诿的现象,这将严重阻碍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此外,对于出台的管理体制,过多地注重理念、形象的设计,而缺乏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因此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3.3 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都市居民选择农业旅游产品是为了体验和享受美好的田园时光、放松心情,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马上适应相对简陋或不很整洁的田园生活[9],游客抱怨乡村卫生条件差、设施不齐全的现象常有发生。游客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村旅游的经营收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首先表现为交通道路覆盖较低,乡村旅游景点大多分布在城市的郊区,甚至偏远的地方。由于受自身经济发展的限制,许多乡村修建不出以旅游景点为中心向城市延伸的主干道路,且现有乡村公路质量差,仍然存在土路、砖路、陡坡、坑洼等情况。游客往往会因为出行时间和入村道路的问题而放弃旅游。

其次表现在休闲娱乐相关设施配备不足。游客进行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休闲娱乐,但是,由于受乡村经济程度的限制,资金短缺,休闲娱乐设施无法配备齐全,只有简单的设施供游客使用,配套的停车场、卫生间等较少甚至没有。

再次表现在吃、住条件较差。由于乡村旅游大多是农民自己经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缺乏相关的经营管理理念,对游客的生活服务主要停留在家庭式服务水平,特别是在卫生安全和配套服务方面,对游客的住宿、饮食安排仍然按照传统家庭式的方法进行,用水、住房等条件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生活需求。

最后表现在旅游购物环境较差。休闲购物是满足游客旅游的另一项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刺激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目前乡村旅游景区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旅游购物场所,游客只能通过沿街摊点、景区摊位等渠道从当地村民手中购买所需要的物品,且这些物品的质量、真伪、卫生安全等都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影响了游客的旅游情绪。

3.4 缺乏鲜明的个性与特色

目前,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为主,经营模式单一,星级旅游产品少,文化内涵不深,缺乏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旅游模式更多的是实施“拿来主义”,对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旅游模式盲目进行模仿,而缺乏对本地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整合,过分依赖农业资源。大部分乡村旅游都开展农产品采摘、品尝特色农家饭、钓鱼休闲等旅游项目,雷同性大,且缺乏地域文化内涵,地域特色不突出,最终导致游客不再进行第二次来访旅游,长此以往则难以促进乡村旅游的稳定发展。

3.5 缺乏与旅游相关的专业人才

目前,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主要是当地的乡村居民,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相应的培训机制也不够完善,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素质普遍较低,经营比较随意,不利于乡村旅游的现代化发展。

3.6 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由于乡村旅游的大多数经营者都是以盈利为目的,部分地区由于管理经验与专业管理人才的缺失,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个人主义较强,对自然资源采取不合理、不生态的无节制或无计划的开发,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使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阻碍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0]。另一方面,游客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心和低碳环保意识,随意丢弃垃圾、浪费能源;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对自然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缺失,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析

4.1 建立健全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

首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型开发、保护型利用、保护型旅游。

其次,要明确相关机构的责任与义务。为了规范和促进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开发事业,应该设计和完善合理、科学的旅游管理体制。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具体项目的开发应通过各个部门共同商议决定,并广泛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力求公开、公平、民主。

再次,健全乡村旅游的安保措施。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必须把安全保障工作放在第一位。旅游安保工作,必须坚持统一指导,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制定可操作性的安保措施。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应具有详细的解决路径,建构和完善乡村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最后,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惩处制度,以保障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对旅游企业、社区群体及游客破坏环境的行为,相关部门应及时作出惩处。

4.2 加强乡村硬件设施的建设

应把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化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首先,要对进乡村的道路进行修理,改善以往难以进乡旅游的尴尬局面。其次,要对乡村的卫生、消防、用水、供暖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景点区域停车场、休闲娱乐设施、公共厕所、土特产购物超市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4.3 发展乡村的区域特色

首先,乡村旅游景区的选址应尽量靠近城市及旅游景区,以吸引更多游客; 其次,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开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档次的旅游项目; 最后,要充分彰显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民间技艺,吸引游客的到来。

4.4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地区高校应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学习旅游管理,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实行社会实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乡村自然景区的建设管理,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当地自然景观乡村旅游行业。此外,相关机构可创建一些与旅游管理有关的培训班,对乡村旅游经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游客提供更优的服务,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

5 结论

该研究认为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和农家乐旅游模式。这些发展模式存在着乡村旅游布局规划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缺乏与旅游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自然环境破坏加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建立健全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加强乡村硬件设施的建设、发展乡村的区域特色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做起。由于人们越来越渴望摆脱钢筋水泥铸就的现代化大都市,以寻求心灵上的放松,而农村以它独有的远离喧嚣的寂静和纯自然造就的美丽吸引着大量游客,同时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也通过各项政策保障和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基于自然景观背景的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且具有雷同性,拓展创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使其朝着生态化、多元化、民俗化、教育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推进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仍然任重而道远。该研究是针对基于自然景观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及其策略展开讨论,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拓展该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多渠道的发展模式并使之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深度,将是该研究努力的方向。

[1] 陈晨.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旅游模式研究——以陕西乡村旅游为例. 兰州: 兰州大学, 2009,3

[2] FleischerA, FelsensteinD. Support for Rural Tourism: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0, 27(4): 1007~1024

[3] 刘娜, 胡华. 成都市郫县友爱农家乐现状剖析与发展思路. 国土经济, 2001,(1): 43

[4] 蒙睿, 李红, 梁丹.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昆明大学学报, 2006,(2): 14

[5] 霍佳颖. 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及其营销策略比较优势.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 223

[6] 李爱兰. 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旅游规划探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 214

[7] 江山, 邹志荣. 浅析"农家乐"及其景观规划.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2008, 36(10): 4089

[8] 王佳燕. 乡村旅游模式 "农家乐"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究. 商界论坛: 产业经济, 2016,(6): 263

[9] 杨引弟. 体验经济视域下西安浐灞生态区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2): 212

[10]谢璐. 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分区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219

THE DEVELOPMENT MOD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NATURAL LANDSCAP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 the r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natural landscape is flourishing and become one of the main means of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ain mode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social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the combined theory with practice, which included rural agricultural tourism mode, returned to natural tourism mode, and farm tourism mode. And then, it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unreasonable rural tourism planning and layout, not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lack of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talents, damage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Finally, it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agencies, strengthening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frastructures, and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tourism workers.

natural landscap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patterns; development problem; development strategy

Li Qiaoling

(Nanc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g 637131, China)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929

2015-09-07

李巧玲(1977—),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Email:378575083@qq.com

*资助项目:南充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乡村旅游品牌战略研究”(16YFZJ0137)

F592; F323.4

A

1005-9121[2016]09-0176-06

猜你喜欢
农家乐景观旅游
景观别墅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旅游
一毛学琴记
——农家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