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传慧(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武汉 430074)
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黄传慧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文章剖析了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并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最后构建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信息服务模式,以期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信息服务模式
〔分类号〕G25
〔引用本文格式〕黄传慧.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6(4):78-81, 84
*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情景化用户偏好的学术信息服务研究”(项目编号:71203060)成果之一。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2015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在微观层面,“互联网 +”的“+”,其意为互联网加传统行业,也是马化腾提出这个概念最初的设想。而在宏观层面,可以说“互联网 +”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1]事实上,互联网+已全面应用到各行各业,笔者从情报学和图书馆信息服务本质的思维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对于图书馆学术信息服务的影响,其实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是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图书馆应该形成的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思维方式。
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必须有新兴技术作为依托,那么,图书馆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势必要与互联网+结合,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有各种变化偏好的用户,所以图书馆同时要充分考虑用户情景化用户偏好,形成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所以,互联网+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技术基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指使用者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以及互联网服务,这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的产物,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2]。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移动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更是开辟了广阔的移动交互空间。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3],移动端应用成为“主力军”。艾瑞咨询集团预测,到2017年,移动网民将赶超 PC 网民,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用户群体,移动端将成为网民最主要的上网渠道,尤其是手机,将成为超越台式电脑的第一大终端。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时间都将发生根本变化,势必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产生极大影响。
2.2云计算
云计算概念由Google公司于2006年首次提出。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很多,一般认为云计算是世界各大搜索引擎及浏览器数据收集、处理的核心计算方式[4]。云计算技术广泛用于网络,例如搜索引擎、网络邮箱等,用户只要输入简单的关键字就可获得大量的信息。云计算提出了一种软件服务化、资源虚拟化、系统透明化的全新计算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实现手段,云计算将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将有效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2.3大数据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来获取、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5]。随着各种音频、视频等信息发布方式的多样化,信息总量飞速增长,全球的数据形成了一个数量级非常大的数据集,标志着人类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拥有庞大的数据源,面对海量数据,如何又快又准地为用户提供信息,已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方向之一。
对于图书馆而言,大数据的特点有:①数据规模大。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除了收藏纸质文献外,还增加了大量各类音视频,使得数据成指数增长,常常是以TB、甚至是PB为基本处理单位。②数据结构多样。随着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兴信息交流方式的广泛运用,用户产生了强烈的获取信息的意愿,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更新换代,用户可以实时实现对数据的获取,并会同时产生很多非结构化的新数据,图书馆数据的类型不再是单纯的结构化的数据,大数据的数据结构发生了改变。③快速处理数据流。互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流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数据就会失去它的价值,大数据就是通过对数据流进行流处理和批处理来满足数据实效性的需求,这是大数据的又一个重要特征[6]。
2.4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是1999年由Kevin Ashton提出,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第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7]。
2.5微信、微博的应用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订阅喜欢的微信公众账号,实时收看公众账号推出的新内容和新资讯;用户还可以将自我信息展现在微信朋友圈,和圈中好友一起分享信息。
微信支持WiFi无线局域网和3G、4G移动数据网络,运营商只收取网络流量费用,不收取通讯费用,而且在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用微信通讯软件是免费的。微信具有广泛性、及时性、私密性、人性化等特点,使得微信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并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社交渠道之一。目前微信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超级APP,全球已有超11亿的微信用户,有31.4%的用户每天都使用微信[8]。
微博,又称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与传统博客相比,以“短、灵、快”为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用户有200万粉丝,用户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微信、微博的广泛使用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了强烈冲击,图书馆要利用微信、微博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是必然趋势。
2.6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拥有接入互联网能力,通常装载操作系统,可根据用户需要定制各种应用软件和功能,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相关的移动智能终端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手机一般安装Android、IOS等操作系统,可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平板电脑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无须翻盖、没有键盘,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功能强大[9]。智能手机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和各种应用软件,不再仅仅是具有通话功能的手机,而是可以满足用户各种不同的生活、文化、个性化需求的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智能终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智能终端解放了用户的时间、地点和工作的束缚,人们进入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开始了一个全新的、颠覆传统的信息生活方式。
3.1信息服务理念发生变化
图书馆信息服务已经历经数次变革,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次变革,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服务内容,在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为服务宗旨的前提下,已建立全新的信息服务理念。相对于传统图书馆,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在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服务理念上都有所提升。随着智能手机、Ipad的普及,用户更倾向于利用移动设备来浏览、阅读信息,选择的场所突破了实体场馆,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因此,图书馆应转变信息服务理念,由传统的以图书馆为中心、以图书馆员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偏好,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注重向用户提供定制服务、学科知识服务等个性化智慧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3.2图书馆的地位、功能、作用将发生变化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藏书、借书、看书的场所,对其数字资源的利用也还处于查询下载的阶段。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作支撑,图书馆将在知识服务、决策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的地位、功能、作用也将发生深刻变化。用户将充分享受图书馆的先进设施与服务,这样也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传统的馆藏结构将发生改变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以纸质印刷型文献为主,许多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和参考咨询服务处于非核心业务阶段。而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对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需求大于对纸质文献的需求,图书馆需要将有限的经费更多地投入到虚拟图书馆建设中去,丰富现有的文献资源结构,传统的馆藏结构将发生改变。
3.4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受到挑战
传统图书馆主要是对纸质印刷型文献进行收藏、加工和保存,给用户提供的传统信息服务模式是馆内阅览、图书外借、书刊复印、参考咨询等。而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户对图书馆的期望值和需求在提高,不再满足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而是希望图书馆能满足他们的情景化用户偏好,个性化信息服务、移动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决策服务等新服务模式将应运而生。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图书馆必须改变服务观念滞后、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模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等局面。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其用户主要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和网络操作技能的高校师生,在信息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的环境下,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呈现情景化、个性化、及时性、新颖性、多元化等特点,图书馆必须要优化信息服务模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知识引领作用,创建以用户为中心、一切服务为用户的新型服务模式格局。
4.1图书馆必须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主动设计图书馆信息服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有了更多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图书馆必须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情景化用户偏好,主动设计图书馆信息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才会大大增加用户满意的概率。图书馆在设计信息服务之前,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实地访问和调研,充分了解用户的情景化偏好,这样设计出来的信息服务才会得到用户认可。
4.2将用户分类,定位于目标用户,推出全新的信息服务内容
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服务用户,图书馆应该定位于自己的目标用户,依据用户的需求和特点,开发出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服务和产品。例如,高校图书馆的目标用户就是全校师生,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图书馆应该根据本校的专业和学科性质,推出全新的信息服务内容。图书馆要建立符合本校专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和专业阅览室,根据用户的情景化用户偏好,将用户分类,适时推出特色服务。
4.3从大众化信息服务向科学决策服务发展
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逐渐成为大数据中心,未来社会,所有的科学决策都应该有数据支撑,图书馆应该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逐渐成为知识中心,从大众化的信息服务转向科学决策服务,从而成为用户科学决策的咨询中心。图书馆要从藏书中心发展为信息中心,向知识服务、科学决策、咨询中心发展。图书馆如果不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对用户有用的科学决策知识,最终会被其它机构所取代。
4.4从信息服务推广转向信息消费引导
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要学会推销自己的服务。用户处在信息的海洋中,营销服务对于让用户知道图书馆推出的全新服务至关重要。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从简单的信息服务推广转向对用户信息消费引导,主动告知用户新服务产品的功能,鼓励用户来体验新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来消费服务。图书馆就会拥有更多的用户,提高用户满意率。
4.5从图书馆价值到用户价值,图书馆要争取更多用户
过去人们往往从图书馆的藏书量、馆藏面积等图书馆自身的指标来衡量其服务价值,这是常见的评价图书馆的思维方式。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价值对于图书馆的重要性将逐步提高。图书馆的价值最终体现为用户的价值,拥有了大量客户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巨大的服务产品转化市场,巨大的用户群意味着巨大的用户需求和用户偏好,而且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大量的用户群将大大推高图书馆的潜在价值。因此,图书馆应该重视用户价值,增加新用户,吸引老用户,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总之,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并不是否定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而是在新的环境下,图书馆需要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自我提高,本质就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提升。
5.1构建交互式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消灭数字鸿沟,图书馆必须想办法让用户参与到信息服务中来,图书馆可以通过开设微信、微博、论坛等在用户和图书馆员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种交流可以包括馆员与用户之间、专家和用户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等多种形式。通过构建交互式信息共享平台,图书馆可以直观地了解用户各种情景化用户偏好,深入实际地了解用户的需求,调动用户参与图书馆咨询服务的积极性。图书馆员或专家通过解答用户的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高效率地解答了众多用户的疑问,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中来,从而更加明确用户的需求,图书馆员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
5.2满足用户偏好的主动信息服务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已产生大量数字化信息资源,用户很难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所需的信息。随着微博、微信等低门槛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Ipad等手持设备的普及,使得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户对图书馆的期望值在增加,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必须从自身着手,改变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主动为用户提供满足其个人偏好的信息服务,通过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对馆员进行再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和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另外,图书馆也可以从影响用户着手,通过鼓励和奖励措施,调动用户的积极性,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来,可针对不同的年龄、性别、专业爱好、研究方向、教育背景、知识结构、检索习惯等用户偏好,定制和调整信息推荐策略,实现满足用户偏好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从而缩小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信息鸿沟。
5.3一站式资源服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资源有现实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现实馆藏资源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特色馆藏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等;虚拟馆藏资源包括网络数据库、在线出版物等,还包括用户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平台产生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已成为馆藏资源很重要的补充,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图书馆要利用各种激励措施,提高用户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开放式存储,使用户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主动的信息发布者。图书馆庞大的数据资源中,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比重越来越大,需要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处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大数据通过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快速提取、集成、分析、解释,将不同结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去掉重复的、不可信赖的数据,并用统一的数据标准表示查询的结果,通过智能化检索技术提供一站式的资源检索服务,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将极大地提高用户满意度[6]。
5.4互联网+智慧服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手持移动智能终端通过微博、微信的应用已能快速获取大量信息,用户对图书馆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期望更智能化、更简单化的方式获得更准确的数据,这是对图书馆极大的挑战,促使图书馆必须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智慧服务。如果图书馆一方面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隐藏在数据中没有被用户发现的隐性知识主动推荐给用户。另一方面,图书馆可通过对用户的检索目录日志、借还书的流通日志、浏览痕迹、下载数字资源时记录数据,结合用户的个人信息、特定主题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准确找到用户的个性化偏好,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大胆预测,挖掘出用户真正的信息需求和潜在的信息需求,然后针对用户的需求提出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智慧服务是知识服务的升华和创新,理应成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之一。
综上所述,在梳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技术基础上,分析互联网+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化、图书馆全新的信息服务理念,构建了互联网+环境下情景化用户偏好的信息服务模式,以期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启示,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
(来稿时间:2015年11月)
1. 孙柏.“互联网+”关键词[J].金融博览(财富),2015 (4):40-42
2.移动互联网 [EB/OL]. [2015-07-11].http://baike.haosou.com /doc/334562-354374.html
3. 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5-07-1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5-02/03/c_127453226.html
4.云计算 [EB/OL]. [2015-07-11].http://baike.haosou.com/doc/ 580575-614558.html
5. Miao X, Han J, The Design of a Private Cloud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XEN [C]//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to 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DCABES), 2011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EEE,2011:160-164
6.苏蓉.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7.物联网 [EB/OL]. [2015-07-11]. http://baike.haosou.com/doc/ 5327834-5563006.html
8.互联网+与大武汉发展 [EB/OL]. [2015-05-29]. http:// hb.qq.com/zt2015/neijia/index.htm
9.移动智能终端 [EB/OL]. [2015-07-09]. http://baike.haosou. com/doc/7002853-7225735.html
·工作研究·
A Study on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Based on Internet+ Contextualized User Profile
Huang Chuanhui
( School of Education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Abstract〕Internet is profoundly changing the way everyone works and live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Internet + technology basis, describes the strategy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in library under the of Internet + environment that structures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based on contextualized user profi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
〔Keywords〕Internet+LibraryContextualized user profile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作者简介〕黄传慧(1974-),女,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