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
大数据提质宏观经济研判
汪燕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重要职能,宏观调控的效果关系着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在宏观调控能力上的优劣高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复苏的进程,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领先复苏,与其宏观调控见机早、行动快密切相关。
为应对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我国政府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底线思维”、“区间管理”、“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等词汇相继出现在国家调控思路之中,有效稳定了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也不断丰富着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及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趋势性的改变,国内与国外因素相互渗透、短期周期性与长期结构性问题相互影响、传统风险与现代风险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经济运行局面明显加大了宏观调控抉择的难度,需要我们超前预判、科学谋划、精确部署,这也进一步对经济运行分析研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在掌握广泛而丰富的信息基础上,依托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才能准确及时地对宏观经济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为科学高效的宏观调控提供支撑。
面对新阶段、新情况和新特点,仅凭以往的研究经验及传统方法已很难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准确、清晰的分析研判,甚至不能对一些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必须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及时调整完善宏观形势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增加研判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宏观调控提供支撑和保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特别提出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这是针对大数据运用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趋势而提出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丰富经济统计数据来源,实现对经济运行更准确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为科学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有效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提升宏观调控的效率和效果。
就地方政府而言,提高对大数据的应用对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提升经济调控能力和决策水平至关重要。浙江省的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建设全国领先,在经济监测预警方面也先于全国进行了探索,应用大数据提升宏观决策分析的基础较好,有基础、有优势、有能力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新规律,为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做出有益尝试。
一是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开放、共享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我国政府掌握着80%以上的数据,但由于信息技术、条块分割等体制限制,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的现象还非常普遍,严重制约了大数据的开发应用。要借助建设统一的政府服务网和成立政府数据管理中心的契机,进一步加快政府数据的开发共享,完善基础数据资源加工整合、数据查询、经济监测、景气预警、计量模型等功能,形成一个全面丰富、自主灵活、扩充性强的信息共享应用平台。
二是创新数据采集方式。在现有的统计与监测数据基础上,充分结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手段,丰富数据来源。比如,利用电商平台获取大数据反映消费市场走势,利用高速公路影像系统获取物流大数据反映实体经济走势,通过物联网获取工程机械开工率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关于房地产点击信息研判房地产走势等等。
三是提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力。探索基于政务服务网海量大数据基础上的数据挖掘技术,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加强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之间、监测数据与宏观数据之间、监测数据内部的数据关联性分析,提高监测分析深度,并尝试构建基于大数据基础的宏观经济预测体系。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宏观经济研判能力。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