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梅花 陈泳莲 李耿祥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邱梅花 陈泳莲 李耿祥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肝病、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划分为人工组与内科组,每组32例患者。人工组采用人工肝系统治疗的方式,内科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人工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综合组84.3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内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人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比较突出,而治疗前患者的基础状态,凝血酶原活动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人工肝支持系统 重型肝病 肝衰竭 影响因素
重型肝病、肝衰竭多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多是由于长时间大量饮酒、服用肝损伤药物或者是存在生物性因素影响等原因所致,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预后效果不佳,死亡率为60%~80%。为了深入研究重型肝病、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文章将本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肝病、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划分为人工组与内科组,现总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肝病、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31~62岁,平均(41.23±0.31)岁。患者中急性病毒性肝炎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42例,亚急性病毒性肝炎14例。其中5例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12例患者具有肝肾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划分为人工组与内科组,每组32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各项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排除标准:①排除资料不全,无法判断患者临床疗效的患者;②排除具有药物综合征的患者;③排除无患者家属者;④排除具有严重并发症状的患者。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实施各项常规检查,实施保肝、促肝细胞再生,祛氨治疗等,并采用能量合剂、干细胞生长素以及白蛋白等实施综合支持治疗。人工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疗法、血浆灌流、血液滤过、特异性吸附、腹水浓缩回输等人工肝支持治疗,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者多种人工肝疗法进行治疗[1]。人工肝治疗仪为北京伟力新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WLXGX-8888型血浆置换机。在治疗1~3次之后,进行肝功能、血电解质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检验等,调整治疗的方式[2]。
1.4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各项临床症均有所改善,肝功能好转;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不存在好转,肝脏功能无改善或者病情持续加重,亦或者患者死亡[3]。总有效率=(显效+好转)/n×100%。
1.5 统计学方法
表1. 内科组与人工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表2. 内科组与人工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实施各项资料的对比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采用%表示,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内科组与人工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人工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综合组84.3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内科组与人工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内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人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2。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多种生物合成的功能,是其他人体器官所无法代替的。重型肝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肝功能受到严重损伤,进而致使机体发生严重的代谢紊乱情况,大量代谢性毒物聚集在患者机体当中,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4]。
传统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改善重型肝病、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因为通常患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故而药物治疗的方式下,效果不够突出,过多使用药物还会增加患者肝脏的负担,产生相反的临床治疗效果[5]。
重型肝病、肝衰竭患者肝脏功能损伤后,机体中大多呈现出中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比如氨、胆红素、内毒素等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其他组织器官功能,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造成患者器官衰竭死亡。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方式主要包含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等[6]。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基于患者的实际身体素质、病情发展以及临床症状等,采用一种治疗方式或者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方式。虽然不同的人工支持系统使用方式有所差异,但是治疗中的原理、治疗的重点等均有所侧重,目的在于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肝脏功能,改善患者的体内代谢紊乱问题,减少患者肝脏的负担,预防患者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采用人工干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有助于患者肝细胞的再生,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有效恢复。同时,人工肝支持系统也能够为肝细胞的再生和肝移植争取更多的黄金时间,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提升重型肝病、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在实际的临床治疗应用中,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风险性特点。比如血浆置换的方式对水潴留、电解质紊乱纠正并不理想,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可能会造成医源性感染。血浆的供应中,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切实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故而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应用人工肝疗法,保证临床治疗的实际价值,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
实验研究结果得出,人工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综合组84.36%,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康复效果更加理想,治疗无效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本次实践研究中病情发展不同程度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表明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实践应用价值。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方面,内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人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缓解,能够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比较突出,而治疗前患者的基础状态,凝血酶原活动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1] 曾义岚, 陈竹, 王丽, 等. 人工肝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5,7(4):26-30.
[2] 周锐, 甘巧蓉, 郑彩霞, 等. 人工肝对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及分析方法的选择[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2,6 (3):8-11.
[3] 党中勤, 杨国红, 马应杰, 等. 中医多途径给药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西医常规疗法的增效作用[J]. 中医杂志, 2012,24(15):2109-2111.
[4] 陈至明, 杨文龙, 熊墨龙, 等.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抗病毒治疗118例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7(25):11-13.
[5] 汪亚玲, 王丽萍, 李晖, 等. 非生物型人工肝与中药结肠透析优化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36(1):94-99.
[6] 姚立鹏, 胡爱荣, 蒋素文, 等.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5,25(1):58-62.
1006-6586(2016)08-0029-02
R318.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