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泰山文化的积极心理学分析
刘琳
(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从积极心理学的主观层面、个人层面和群体层面分析泰山文化的积极心理诉求。泰山文化契合了人们的积极心理诉求,折射出人们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泰山文化;积极心理学;分析
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满生机和活力,给人带来美的观感和享受,从而构成泰山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有关泰山文化的研究,很多学者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泰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揭示了泰山从自然山到文化山和精神山的过程,探讨了泰山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现实意义。尽管有了诸多研究成果,但却缺乏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泰山文化的探析。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是由文化决定的;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心理基础;从文化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文化的个体功能主要在于认识安全感、归属感以及生存目的。由此可见,文化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样,泰山文化也是如此。基于文化和心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寻求泰山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去分析泰山文化的积极心理学各层面。
(一)泰山文化的含义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此论断虽不无道理,但关于什么是文化,则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我们主要采用《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界定,即“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借鉴乔姆斯基对语法结构的划分,把文化区分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即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即文化的表层结构,心态文化即文化的深层结构。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它是文化的核心。
基于以上,我们对泰山文化的含义界定如下,泰山文化是以泰山为基础的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的总称。泰山文化的第一个层面是物态层面,包括泰山庙会、泰山石刻等物态文化;泰山文化的第二个层面是心态层面,包括泰山宗教、泰山封禅、泰山文学等心态文化。其中,泰山文化的心态层面是泰山文化的核心。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张
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人们会面临诸多生存问题、情感问题和心理问题。同时,随着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利益分配不平衡等情况的出现,人们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这种情况下,能与之对抗或者能与之制衡的只有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对人们的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对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力量进行发掘的科学。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Kennon 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1]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的终极。
(三)泰山文化与积极心理学
泰山文化折射出主体行为者乃至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的涌现以及价值体系的重建,契合了人们的积极心理诉求。泰山文化所传达的深层心理结构包含着人们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所以,我们研究发现,泰山文化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它契合了个体和群体种种的积极心理诉求,我们逐一予以揭示。
积极心理学既强调个体心理的良好品质,也重视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就是说,积极心理学在关注个体心理的同时,也注重对群体和社会心理的探讨,强调人的内在积极力量与群体和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和交互作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主观层面、群体层面、个人层面,我们分别从这三个层面来探讨和分析泰山文化的积极心理诉求。
(一)主观层面
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上关注个人积极的主观体验,例如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等。泰山文化蕴涵着中国人历来所秉持和追求的普遍价值的真善美,例如泰山文化中泰山宗教的一些观点就与积极心理学关注的主观层面异曲同工。下面就以泰山文化中的泰山宗教为例,分析泰山文化积极心理学诉求的主观层面。
中国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曾出现多种宗教传统与宗教形态。其中,儒家、佛教、道教三者鼎足而立,构成了中古时期思想意识形态的基础。道教和儒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信仰和思想体系,而儒道互补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泰山是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文化名山,中国传统文化中起主要作用的儒、佛、道三教,都与泰山有不解之缘。[2]泰山是道教名山,但儒、佛两教在泰山文化中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宗教信仰的繁盛,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容。
泰山的扬名与原始道教的“五行学说”和“五德始终说”一脉相承,故道教在泰山发祥较早。[3]道教传入泰山始于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在张陵创立五斗米道的同时,张陵弟子崔文子利用治病救人的手段开始在泰山传播道教。道教视泰山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士理想的修行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在泰山修炼过的道士有崔文子、张炼师、丘处机、张志纯、张三丰等人。不仅如此,泰山上道教宫殿还有岱庙、王母池、关帝庙、碧霞祠等多处。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道”是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道教尊道重道、贵生乐生、逍遥洒脱,使人们热爱生活,宽容谦让。这些无不与积极心理学主观层面上关注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
泰山是佛教传入比较早的地区。泰山现存著名佛寺有灵岩寺、普照寺、玉泉寺、竹林寺等,佛迹有四门塔和经石峪等多处。经石峪,因刻《金刚经》而得名。《金刚经》意为用内在的智慧断除烦恼,便能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积极的世界观和处世态度与人所处境遇时的主观选择紧密相关。佛教强调人的幸福与否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人的内心思想,其实是突出了人的主体作用,这些无不暗合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主张。事物是客观的,但对它的体验却是我们主观上可以把握的,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件。[4]
儒家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传入泰山。孔子登泰山,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感慨。泰山书院是以儒家的“仁义礼乐”为学。儒家重生不重死,提倡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终完成内圣外王的修养过程。清代康熙年间,泰山普照寺住持僧元玉,被称为“援佛归儒”的佛门改革者。元玉儒学功底深厚,作为佛门弟子,在泰山这片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实行了“援佛归儒”改革。他开堂说法,认为忠臣孝子之心就是佛心,就是天性;他注重现实,有意淡薄入世和出世之间的界限,把佛教变成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世俗宗教。在普照寺重修碑的碑文中他写道:“儒家仁厚德即释氏慈悲心。”元玉更有句名言来表达儒家为万世开太平的积极主观期望,即“愿天下人泰,泰山世世泰,愿天下人安,泰山世世安。若是一人不安,便是泰安不安,若是一人不泰,便是泰安不泰。”[5]这何尝不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观期望呢?
宗教有各自的教义和教规,互存差异。尽管有些带有迷信色彩,但企求未来生活的幸福、填补现实生活的苦难、教人为善这些观点却是相同的。这些无不与积极心理学所关注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以及个人特质有相通之处。
(二)群体层面
积极心理学在群体层面上关注公民美德,希望个体成为有责任感、有礼貌、有宽容心、有职业道德和利他主义的公民,同时也关注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意识和经验既可以受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在环境中得以体现。从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群体层面来看,泰山文化折射出了一种积极的群体行为模式和社会心态。从古至今,前来泰山祈福、求平安、许愿还愿的人络绎不绝。“心诚则灵”是群体心理的思维定式。古代,帝王们认为泰山是能通天的神山,于是登封泰山,多为说明功高德显,祈求“长生不老”;文人造访泰山,多为逃避污浊的社会现实。明代起,民间朝拜泰山多是向碧霞元君即泰山老奶奶进香,为家人和自己祈愿。为五谷丰登而求风调雨顺、求福求财求医求子等行为是群体朝拜泰山活动中规模较大历史较久的。而今,人们登泰山,不仅为保平安,更为求得内心的幸福、希望和惬意。泰山文化反映着人类积极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经验,反映着群体心理与行为,反映着积极心理学的群体层面。下面以泰山文化中的泰山石刻为例,分析泰山文化积极心理学诉求的群体层面。
泰山石刻是泰山文化中的奇葩,不仅丰富了泰山的景观形象,而且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容。泰山石刻分为两类:一类为采石勒立的碑刻,一类为因地制宜而镌刻的自然刻石,即摩崖。[3]泰山石刻的内容除了颂扬泰山盛名、描写自然风景、以及封禅告祭文或一些宗教内容外,还有一些是触景生情、鼓励攀登的内容。例如,“登高必自”是泰山登山起点孔子登临处石坊前的碑刻,语出《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登高要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要从近的地方起步,比喻做事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勇往直前。云步桥附近的石刻“能成其大”体现了泰山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博大兼容的胸怀。南天门下面石壁上的“亦可阶升”,激发攀登意志,促使人们努力进取,自强不息。泰山顶上的“静观自得”出自宋代程颢的《秋日偶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静观万物,可以得到一年四季中自然的乐趣。
登山者对于泰山石刻内容的认同意识,折射出积极的群体心态和观念:或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和登攀向上的意志,或是博大兼容的胸怀和平心静气的姿态,或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寄托和祝愿。这种积极的正能量,不仅使人类在生存中保持着人之所以为人的自尊,而且也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积极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4]
(三)个人层面
积极心理学在个人层面上关注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勇气、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等。下面以泰山文化中的泰山文学为例,分析泰山文化积极心理学诉求的个人层面:个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泰山文学中有诗歌有散文。泰山诗歌中,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寥寥40字,不仅赞美了泰山的巍峨和秀丽,更是表达了诗人敢攀峰顶的雄心和卓然独立的气概。李白的《泰山吟》诗共6首,描绘了泰山景色的飘逸绝尘,其中第一首“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让人心驰神往。
泰山散文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是古代山水游记的名作,“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自然之美和天然之趣。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描绘了“泰山烟雨图”。“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历尽艰险登上泰山,一路欣赏雨中美景,一路体悟什么是与己而言的快乐。
除此之外,还有谢灵运的《泰山吟》、元好问的《登岱》、戴经的《泰山八景》、杨朔的《泰山极顶》、冯骥才的《挑山工》等。泰山文学中的名篇佳作所描绘的泰山胜景,读后令人意趣盎然,使人心往神驰,泰山文学更好地体现了雄心、毅力、对美的不同体悟等积极的个人特质。
泰山文化在主观层面、群体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积极心理诉求相互交织、相互通达。无论是泰山文化的物态层面还是心态层面,都或多或少地和积极心理学的不同层面相关联。例如,泰山文化中的泰山宗教除了涉及主观层面和个人层面,也涉及群体层面。例如,道教与泰山民俗关系密切。泰山是道教名山,对民间信仰影响最大。道教尊奉的神灵被道教吸收改造后,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祀对象。以道教场所和道教内容为中心的各种泰山民俗的形成(如泰山庙会、浴佛节、天贶节等),使道教变得世俗化,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关系,丰富了民间生活,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和快乐。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挖掘泰山文化深层次的心理成因,深入探索泰山文化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价值。泰山文化的积极心理学分析可以促使主流文化更多地关注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积极心理诉求与心理满足。在心理、艺术、文化的不同层面上建立文化受众的心理补偿机制。尊重文化主体积极的主观体验,以及追求幸福和满足、希望和快乐的愿望。
随着相对主义的蔓延,在文化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人们获得了相对更大的宽松度与自由度,但也深陷虚无之中。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泰山文化进行分析,从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角度来看,从当下文化的繁荣发展来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泰山文化进行分析,对泰山文化内涵的提升和对泰山文化受众人群的积极心理诉求的满足,以及促进主流文化、生态文化层次的多元化也富有启示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新价值。通过对泰山文化的积极心理学分析,满足或迎合人们的积极心理需求,也有利于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通过对泰山文化所传达的深层次积极心理内涵的深入研究,对我们保护和发掘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1]K.M.Sheldon,Laura King.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American Psychologist[J].2001,(3).
[2]孟华.和谐:泰山文化的核心[J].泰山学院学报,2007,29(1).
[3]贾贵荣,张书明.泰山文化探秘[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3.
[4]贺喜秀.积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探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5]陈相元.泰山普照寺与诗僧元玉.[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77b45d7d0100q-sws.html.2011-04-17.
(责任编辑 梅焕钧)
The Analysis of Causes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Resulting in the Mount Tai Culture
LIU Li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Taishan college,Tai'an 271021,China)
The essay elaborates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s of the Mount Tai Culture from the view of the subjective aspect,individual level and group level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unt Tai Culture from the view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it's appearance fits people's psychological demands and reflects the positive attitude and behavior patterns.
Mount Tai Culture;positive psychology;analysis
G127
A
1672-2590(2016)04-0091-04
2016-04-15
刘琳(1981-),女,山东单县人,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