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书画类文献的分部入类

2016-02-12 20:53:45张晚霞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图谱书法绘画

张晚霞(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我国古代书画类文献的分部入类

张晚霞(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摘要:我国古代书画类文献的分部入类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隋书·经籍志》以前的目录学著作中,绘画、图谱类文献主要是随其名题,各附本录,书法类文献则随文字学入“经部”“小学类”。《新唐书·艺文志》美术绘画作品及其批评著作入“子部”“杂艺术类”,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进一步将书法类文献并入“子部”“艺术类”,明代官私目录“法帖”、“画谱”各自为类,清《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专设“书画”之属,使书法、绘画类艺术文献的分类定位更加合理而科学。

关键词:图谱;书法;绘画;分类

秦汉以后,随着绘画、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图、画、书法渐次分离,成为既相互联系、又有严格区分的学科门类,这一变化过程,充分体现在历代目录学著作对绘画、书法作品的分部入类中。

1 唐代以前:图画从其书为部,各附本录

自古“图”“书”连称,互为关联。“书”是用文字记载抒情、纪实、说理的作品;“图”便呈现的是事物具体、直观的形象,可帮助人弄懂难于理解的书籍。“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理,天地出此二物,以示圣人,使百代之宪章,必本于此,而不可偏废者也。”[1]所以,古人写书时多附之以图。

自秦汉至魏晋六朝,虽然人们对于图的功用有了更多认识,但图、画、谱的区别还不十分严格,广义的“图”、“画”包括地图(版图或土地区画、国界划分之图)、规划设计图、章图、旗帜上的图案和经籍插图(图传),甚至还包括卦象(卦画)和文字等。正如南宋颜延之所说:“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又《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2]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和“数术略”著录有图和谱,“兵书略”四个小类均载有与书相配的图:“兵权谋”《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齐孙子》89篇,《图》4卷。“兵形势”《楚兵法》7篇,图4卷;《孙轸》5篇,图2卷;《王孙》16篇,图5卷;《魏公子》21篇,图10卷。“兵阴阳”《黄帝》16篇,图3卷;《风后》13篇,图2卷;《鵊冶子》1篇,图1卷;《鬼容区》3篇,图1卷;《别成子望军气》6篇,图3卷。“兵技巧”有《鲍子兵法》10篇,《图》1卷;《五子胥》10篇,《图》1卷;《苖子》5篇,图1卷。“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3]实为47卷,数量虽不算少,但其他四略有书无图,以致我们祖先制图工作的范围和体例,被湮没,难以考知。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也指出:“汉初典籍无纪,刘氏创意总括群书,分为七略,只收书,不收图。艺文之目,递相因习。故天禄、兰台、三馆、四库内外之藏,但闻有书而已,萧何之图自此委地。后之人将慕刘、班之不暇,故图消而书日盛。”[1]

南朝齐王俭的《七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设图谱类的目录著作,他将《汉书·艺文志》散附于各部的“图”和“谱”合为一类,形成“图谱志”,并作为一级类目。“‘图画’之独成一类,得占目录之一角,自此始矣。”[4]但南朝梁阮孝绪撰著《七录》时,却并未取法王俭《七志》的做法,理由是:“王氏《图谱》一志,刘《略》所无;刘《术数》中虽有《历谱》,而与今谱有异。窃以图画之篇,宜从所图为部,故随其名题,各附本录;谱既注记之类,宜与史体相参,故载于《纪传》之末。”[5]《七录》对图谱的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影响深远,《隋书·经籍志》即未设立“图谱类”以专门收录该类文献,而是“从所图为部”,附于经、史、子、集各部文献中,所以,姚名达说:“《隋志》部录几近全袭《七录》……试一推究,则知《隋志》之分类法实近承《七录》,远接《七略》。”[4]

在《隋书·经籍志》中,有关图的书籍被分别著录于经、史、子三部八类中。

礼制方面:经部礼类有《周官礼图》《丧服图》《五服图》《周室王城明堂宗庙图》等。

名物方面:经部论语类有《尔雅图》;史部谱系类有《钱图》;子部小说家有《鲁史欹器图》《器准图》等。

文字方面:经部小学类《文字图》《古今字图杂录》等。

仪注方面:史部仪注有《晋卤簿图》《陈卤簿图》《诸卫左右厢旗图样》等。

人物方面:史部杂传类有《陈留先贤像赞》《会稽先贤像赞》《东阳朝堂像赞》等。

地理方面:史部地理类《黄图》《洛阳图》《山海经图赞》《江图》《水饰图》《周地图记》《冀州图经》《齐州图经》《幽州图经》等。

天文方面:子部天文类有《周髀图》《浑天图》《玄图》《天文横图》《天文集占图》《天文十二次图》《杂星图》《星图》《月行黄道图》《日月薄蚀图》《二十八宿分野图》等。

医药方面:子部医方类有《明堂孔穴图》《芝草图》《黄帝明堂偃人图》《针灸图经》《十二人图》《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藏人图》《治马经图》《马经孔穴图》《引气图》《道引图》等。

总之,这一时期图画类文献著录的主要特征是图谱、绘画混于一体,散图而归书。王俭《七志》“图谱志”之设,确属创举,但未遭认可,影响有限。

至于书法文献,由于唐代以前,书法教育的教材多是合识字、习字于一体的启蒙字书,用来教习初学蒙童书法技艺,如《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千字文》等,这些文献,《汉志》《隋志》均归入“经部”“小学类”。

2 两《唐志》对书法、绘画文献的著录

唐代统治者尤其是唐太宗、玄宗酷爱书法,使得书法艺术在唐代盛极一时,正如柳诒徵所言:“唐人之工书,不第由学校教授。且经贞观、开元之提倡,视其他艺术为独尊也。”[6]同时,书家开始从实用角度出发,论述书法的基本书写技法,也为了适用教学的需要,大量使用形象、直观的图式教学,并把教学内容细致到执笔、点画、结体,以便蒙童快速掌握书写技巧,图谱类书法文献以其较强的实践性而出现,这都使得书法文献大量增加。

不过,两《唐志》对书法文献的分类著录却仍袭旧法,无所变革。如《旧唐志》“经部”“小学类”录有《书品》1卷、《书后品》1卷、《笔墨法》1卷、《鹿纸笔墨疏》1卷等书法的文献,另有练习书法用书《千字文》1卷、又1卷、《篆千字文》1卷、《演千字文》5卷等。《新唐志》“经部”“小学类”有关书法的文献更多,水平也更高,如,徐浩《书谱》1卷、张怀瓘《书断》3卷、张彦远《法书要录》10卷,特别是“二王、张芝、张昶等书一千五百一十卷”。

古人云:“书盛于晋,画盛于唐宋”。唐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高峰,高祖、太宗、武则天、玄宗数代君主,都热衷于鸠集因战乱而散落民间的名画,还设立了专门的绘画机构——集贤书院、开元馆等,配备了专门的绘画官吏和御用画师——采访图画史、画直、笔直、装潢匠等,成为后来五代、两宋翰林图画院的雏形。在最高统治者直接倡导下,唐代画风极盛,涌现出了吴道子、周昉、裴孝源等一大批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和私人收藏家,也推动了唐代绘画史学和绘画批评的发展,美术绘画作品日趋繁盛。

体现在目录学著作中,人们对图画类文献的学科属性有了重新认识,更加注重这类作品的艺术价值。北宋欧阳修等纂修《新唐书·艺文志》,继承了《旧唐书·经籍志》的“子部”“杂艺术类”,不过《旧唐志》“杂艺术类”著录的是投壶、博经、棋经等,《新唐志》该类则在著录上述图书的同时,还著录了大量的美术绘画作品,如,阎立德《文成公主降蕃图》,阎立本《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范长寿《风俗图》,谈皎《武惠妃舞图》《佳王丽伎乐图》,韩幹《龙朔功臣图》《玄宗试马图》《宁王调马打球图》,陈宏《玄宗马射图》,周昉《扑蝶》《按筝》《杨真人降真》《五星》等图各一卷,等等,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还有杨昇《望贤宫图》《安禄山真》,张萱《少女图》《乳母将婴儿图》《按羯鼓图》《秋千图》等等。同时,该类还著录了不少绘画理论著作与批评著作,如,窦蒙《画拾遗》、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怀瓘《画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十卷,姚最《续画品》一卷、裴孝源《画品录》一卷、顾况《画评》一卷等。唐代的绘画批评著作,含有史书的性质,其绘画史著具有评论的性质,总之,史料价值很高。文化史学家柳诒徵指出:“前史不志图画,《唐志》始载之子部艺术类。自汉王元昌《汉贤王图》,至周昉画《扑蝶图》,凡四十余种,亦可见唐之重画矣。”[6]

3 《遂初堂书目》:绘画、书法文献并入子部“杂艺类”

南宋目录学家郑樵特别推崇王俭创立“图谱志”的做法:“刘氏《七略》,只收书不收图。……惟任宏校‘兵书’一类,分为四种,有书五十三家,有图四十三卷,载在《七略》,独异于他。……王俭于是作《七志》以为之纪。六志收书,一志专收图谱,谓之《图谱志》。不意末学而有此作也。”[1]郑樵在《通志》二十略中专立“图谱略”,首次从理论上对图谱文献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图的重要作用:“今总天下之书,古今之学术,而条其所以为图谱之用者,十有六:一曰天文、二曰地理、三曰宫室、四曰器用、五曰车旂、六曰衣裳、七曰坛兆、八曰都邑、九曰城筑、十曰田里、十一曰会计、十二曰法制、十三曰班爵,十四曰古今、十五曰名物、十六曰书。凡此十六类,有书无图,不可用也。”[1]郑氏“图谱略”中,“记有”和“记无”两部分记载了大量当时存世和已经失传的图谱文献,但郑氏着眼于图谱类文献的实用性,而未及其艺术价值和审美功能,包括顾恺之《列女图》、王维《辋川图》等著名的美术绘画作品。

真正注重绘画、书法文献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功能,从艺术文献的学科属性出发将其分部入类的,则是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该目上承《新唐志》,在子部“杂艺类”录入绘画、书法类文献近30种,如《画断》《总画集》《续画录》《书品论》《法贴释文》《历代名画记》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遂初堂书目》子部“杂艺类”首次录入书法类文献。不仅如此,在子部中,尤袤还新创“谱录”一类,收录《文房四宝谱》《端砚谱》《玉玺记》《镜录》《禽经》《香谱》等典籍,使文房器用、印玺、刀剑及动物等图谱之书,也有适当归属,此类为之前诸目所无者,很显然,这是尤氏为了适应文献的实际需要而采取的列类方法,这不仅仅是类目设立上的创新,更是图书分类思想上的创新。为其后诸家书目所效仿沿用,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子部设“杂艺类”,收录书法、绘画类文献近40种,另将图谱类书法、图谱类技法、文房器用谱均归入此类。明代的官私目录则略有变革,突出了书法文献,将“法帖(书法)”、“画谱(艺谱)”各列专类,或为二级类目、或为三级类目。

4 明《文渊阁书目》:“法帖”“画谱”各列专类

进入明代后,绘画、书法等艺术类文献大量出现,在各种官私书目中已成相当规模,随着图书分类形式的多样化,此类文献的分部入类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将书法、画谱(诸谱)类文献各立门户,独立成类,始于明代官修目录——《文渊阁书目》,该目由大学士杨士奇主持纂成(1441),其分类以文渊阁藏书的《千字文》排次为序,凡20号,共50橱,38类。每号下包括若干橱,号和橱下按图书内容划分类别,依类登录。“辰”字号共二橱三百六十四号,为“法帖”、“画谱”(附“诸谱”)。其中,“法帖类”,著录《历代帝王名臣法帖》《历代真草法帖》《临书玄秘塔碑》《兰亭帖》等85部,“画谱类”录入《秘阁诸画目》《画断》《名画记》等及《梅谱》《香谱》《琴谱》等“诸谱”类文献279部。姚名达曾评价说:“其分类法虽陋,然能不守四部之成规,实开有明一代之风气。”[5]《文渊阁书目》以官方书目的身份打破四部成规,编次简略,将许多原属于经、史、子、集中的三级类目析出,于二级类目各列专类,开创了有明一代图书分类体系变革的先例。在书画类文献日益繁盛的背景下,分设“法帖”、“画谱”专类,著录丰富而详尽,以备即类查检,对考校当时艺术类文献的发展状况颇有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古代库藏图书典藏的具体形式,影响深远。

嘉靖时期,晁瑮编制的《宝文堂书目》(1551),亦摒弃传统的四部法,自创体系。“法帖”“艺谱”各自立类,并收录范围皆同于《文渊阁书目》。其“艺谱”类收录《图画要略》《五代名画补遗》《茶谱》《砚谱》等绘画及各种图谱类文献。“法帖”一类,记载各体书法字帖、书法理论、名碑、刻石等诸类文献达236部,如《楷帖》《书史会要》《存古篆体名碑》等。晁氏新增了不少二级类目,注重收录实用书籍,极大地丰富了图籍典藏,充分反映了书画美术作品在当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社会现实。

总之,明代公私目录都已经明确认识到书画类文献的学科属性,分别设立“法帖”(或“书”)、“画谱”(或“画”、“艺谱”)小类,对绘画、书法作品及相关文献作了区别著录,书、画分离已经成为艺术类文献的分类趋势。

5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专设“书画”之属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更多地承袭了尤袤《遂初堂书目》的分类体例,还进一步细分为“书画”“琴谱”“篆刻”“杂技”四个三级类目,其中,“书画”之属以时代为次,录入自南齐谢赫撰《古画品录》到清蒋骥撰的《传神秘要》共计71部,1073卷,又存目52部,211卷,数量不小,种类丰富。“考论书画之书,著录最多,有记载姓名如传记体者,有叙述名品如目录体者,有讲说笔法者,有书画各为一书者,又有共为一书者。其中彼此钩贯,难以类分。今通以时代为次。”[7]

《总目》对“艺术类”的收录范围作了探讨与规定,该类小序云:古言六书,后明八法,于是字学书品为二事。左图右史,画亦古义,丹青金碧,渐别为赏鉴一途。衣裳制而纂组巧,饮食造而陆海陈。踵事增华,势有驯致,然均与文史相出入,要为艺事之首也。琴本雅音,旧列乐部。后世俗工拨捩,率造新声,非复清庙生民之奏,是特一技耳。摹印本六体之一,自汉白元朱,务矜镌刻,一小学远矣。射义投壶,载于载记。诸家所述,亦事异礼经,均退列艺术,于义差允。至于谱博弈,论歌舞,名品纷繁,事皆琐屑,亦并为一类,统曰杂技艺。[7]

通过仔细核对,我们发现,该类目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艺术类”的体系结构极其接近,与现在我们所讲的艺术概念较为相符,《中图法》“艺术类”下分“艺术理论”“造型艺术”(包括绘画、书法、篆刻、雕塑、摄影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等,《总目》中“艺术类”基本涵盖了以上各类,更富于科学性。

另外,《总目》对尤袤《遂初堂书目》创立“谱录类”的做法大加赞赏:“惟尤袤《遂初堂书目》创立谱录一门,于是别类殊名,咸归统摄。此亦变而能通矣。今用其例,以收诸杂书之无可系属者。”[8]“谱录类”在《总目》子部中得以全面继承,且更加明晰,类目下别出“器用”“食谱”“草木”“鸟兽虫鱼”四个子目,收录以前的图谱文献及书法文房类图谱文献,如录入《鼎录》《文房四谱》《砚史》《香谱》《墨经》等器物之属24部,199卷,存目31部,219卷。一方面可以看出四库馆臣对图谱类文献的重视,同时也使得图谱类文献与绘画、书法类文献进一步分离。

《总目》之后,效仿者蜂起,周中孚(1769-1831)《郑堂读书记》、瞿镛(?-1864)《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陆心源(1834-1894)《皕宋楼藏书志》、丁立中(1866~1920)《八千卷楼书目》、缪荃孙(1844~1919)《清史稿·艺文志》乃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在“部下”分设“艺术类”和“谱录类”。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学者对于图谱类文献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充分体现于历代书目的分类著录中,从早期的图、书相依到图、谱分离,再至书画分离。而图谱类文献的著录也从附属于相关部类发展为独立设类,自成体系。

[参考文献]

[1](宋)郑樵.通志(卷第七十二)·图谱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7:837,837,837-838.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M].秦仲文,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2.

[3](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卷三十)[M].北京:中华书局,1962:1762.

[4]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严佐之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82,65,94,105.

[5](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第三).[梁]阮孝绪.七录序[M]//四库全书(第一○四八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465,468.

[7](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M].北京:中华书局,1965:970,952.

[8](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M].北京:中华书局,1965:981.

The Division of the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Literature in China

Zhang Wan-xia

Abstract:The division of the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literature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long-term and complicated process.Atlas works before Sui Shu Jing Ji Zhi were usually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titles,while calligraphy work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Confucian and Xiaoxue Lei.Painting literature and works of criticism in New Tang book Yi Wen Zhi is classified into Zi Radical and Miscellaneous Arts.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YouMao made a further study and classified calligraphy into Zi Radical and Art. Official bibliography and private bibliography in Ming dynasty classifie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eparately.Si Ku Quan Shu Zong Mu of Qing dynasty set up a separate classification for calligraphy which mad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literature more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Keywords:Atlas;Calligraphy;Painting Literature

中图分类号:G25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6)04-0048-04

[作者简介]张晚霞(1965-),女,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古典目录学。

[收稿日期]2015-06-16[责任编辑]李金瓯

猜你喜欢
图谱书法绘画
书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书法欣赏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书法
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绘一张成长图谱
书法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1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3期)2014-08-16 0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