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辉
(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云南楚雄675000)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建设策略∗
高建辉
(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云南楚雄675000)
采用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并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目前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发展和建设的现状,指出目前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理念、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最终提出了小城镇公共图书馆12个方面的建设策略。
城镇化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建设策略
小城镇公共图书馆主要是指县城和乡镇辖区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我国小城镇数量众多,是目前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区域,其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的城镇化”的重要使命,但总体发展比较落后,很多都无法适应读者的需求,逐渐被边缘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让小城镇居民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图书信息服务。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6%,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成为城镇居民,为他们提供图书信息和文化服务是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当借助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当前读者多样化的知识获取需求和快速发展的服务技术,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人才和现有条件下,建设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彰显特色、吸引读者的图书馆成为了小城镇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
1.1总体情况
以云南省为例,目前全省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04个(不包括区、市级),占全省建制公共图书馆总数的69%。独立的乡镇公共图书馆15个,占乡镇总数的1%。每个小城镇一般只有一个图书馆。根据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上述县级公共图书中一级占10%、二级占20%、三级占60%,还有10%未达标。由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制只到县级,独立的乡镇图书馆数量虽然近年来不断增加,但大多数运行情况都不是很好,读者很少,难以持续发展。东西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从数量和质量上也存在巨大的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云南为1210万人次,江苏为5425.54万人次,发放有效借书证云南为40.73万个,广东为438.43万个,人均拥有的阅览座席和藏书方面山东、安徽等省都比云南、四川、甘肃多0.5~1倍。小城镇图书馆的差距就更大了,即使在省内,各地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在同一个地区,相邻两个县的公共图书馆也可能有很大差距,从所在的地域特点看,一般旅游业或特色产业发达的小城镇的公共图书馆发展较好。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落实,很多小城镇都在规划建设新馆,小城镇公共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1.2具体调研数据分析
通过选取40多个小城镇公共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对其馆长、馆员和读者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统计数据。
(1)基本统计数据。作为调研对象的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平均馆舍面积为1472.53平方米,平均拥有阅览座席为170个,现有馆舍平均已使用时间为24年,其中最长的有48年,最短的有6年,馆舍环境、阅读和文化氛围较好的占30%左右,平均每个馆拥有职工数量为7人,其中最多的馆有17人,最少的只有4人,平均年龄38岁,本科以上学历占42%,副高以上职称占11%,配备了副馆长的馆占30%。馆藏方面平均纸质藏书70812.58册、电子图书102924册、纸质报刊157种,近三年年均购书经费70625元,日均到馆人数为141人,其中高的有500多人,低的只有40人左右,平均周开放时长55小时,拥有自己的网站并能正常访问的占25%。
总的来说,目前大多数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条件都不是很好。馆舍、人员、经费、馆藏资源等方面还都还比较缺乏,难以满足所辖区域内几万读者的基本需求,更不用说开展高层次的服务。比如有的馆舍使用了25年以上,非常陈旧,且所处位置比较偏僻,即使进行改造也很难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要求。有的馆不设管理部门,只设阅览室,管理机制不健全。另外,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馆均从业人员数量低于全国11.12人的平均水平。配备了副馆长的图书馆比例低于全国59%的平均水平,拥有自己网站的图书馆数量更少。[1]
(2)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情况。通过对调研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得出以下结果。第一,小城镇公共图书馆排名前五位的功能定位依次是促进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满足所在地区居民的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服务当地教育事业,占总数的72%。②排名前五位的服务定位依次是书刊借阅中心、读者活动中心、全民阅读指导服务中心、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占总数的50%。③排名前五位的服务对象依次是城镇居民、青少年、农民、中小学师生、儿童,占总数的58%。④排名前五位的发展方向依次是学习型、数字化、信息化、开放型、特色化,占总数的60%。⑤排名前五位的建设理念及策略依次是重视读者体验和以人为本、重视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化配置、重视馆舍环境的改造和文化氛围的营造、重视资源使用效益、重视现代化设备及数字图书馆建设,占总数的70%。⑥排名前五位制约图书馆发展的因素依次是管理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经费不足、文献资源少或旧、服务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政府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不够,占总数的53%。此外,有92%的人认为乡镇应当建设具有独立馆舍的公共图书馆,并作为县图书馆的分馆运营。总之,大家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关注不多,看法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观念,但相关看法是制定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建设策略的重要参考。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资金和人才缺乏,馆舍环境差,且位置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第二,大多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第三,当地政府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领导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理念和思路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具体可操作的建设策略思考不足。第四,部分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落后,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使得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第五,数字图书馆及在线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不够,大多数图书馆的现代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水平较低。
2.1建设理念
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建设时要注重科学性,符合自身特点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及读者的需求。首先,要重视馆舍的选址,环境的美化亮化和文化氛围、阅读氛围的营造。其次,要和城镇化建设相互依存,以提供读者满意的服务为目标,为城镇化发展服务,特别是针对“三农”的服务。第三,要重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与企业和其他单位合作共建。第四,重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普遍性、均等性和人性化原则。第五,馆藏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原则,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六,数字化、网络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小城镇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媒体融合、互联网+、微服务、大数据等理念下的建设模式。
2.2经费问题的解决思路
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经费可分为建设费和运行费两个方面。前者一般以项目的形式一次性投入,主要用于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和大型或大批量设备的采购。后者主要用于维持图书馆的日常运行和资源更新。获取经费的途径是开源与节流。图书馆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上级政府拨款,当地政府拨款,作为上级图书馆的分馆由上级图书馆负责建设和运行,由民间企业、团体或个人捐资建设和运行,与先进图书馆合作5个方面。开源方面主要是采取以争取政府支持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策略。节流方面主要是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策略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针对目前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先进的建设理念,得出以下具体的建设策略,分为4个方面和12个要素,可以作为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制定标准化、专业化建设或改造方案时的参考。
3.1管理体系建设
3.1.1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与服务的前提。首先,小城镇公共图书馆要积极争取和促进政策、资金、法律法规等外部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图书馆的建设有法可依。其次图书馆要编制“管理手册”,明确政策法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例如考勤制度、财务制度、资源采购及管理制度等。第三,要建立业绩评估与奖惩制度,把职称晋升与评估考核结果相挂钩,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与激励功能,用于规范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活动。第四,工作人员信息和职责、借阅规则等读者需要了解的信息和制度文本要制作专门的展示牌安放在图书馆的醒目位置,创建图书馆的制度文化[2]。
3.1.2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匮乏是小城镇公共图书馆最普遍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第一是扩大人员队伍。首先,馆领导应多方协调,积极争取编制,使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专职正式职工不少于10人,以确保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和开放时长。其次,要建立协管员和兼职管理员制度,保障相应人员待遇,由于他们大多数时间置身于群众中,可以充分发挥作为网格文化员的积极作用。另外,要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和文化义工等人员加入到图书馆的服务队伍中,发挥文化能人、名人效应[3]。第二是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严把进人关,吸纳专业技术和图书馆管理专业人才,构建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其次要引进复合型人才,既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又具备一定的专业和管理知识,还要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关系协调和公关能力。第三是培训现有人员。首先要严格考核制度,营造学习氛围,鼓励自学,把有能力和爱岗敬业的人培养成业务骨干和领导层,提高馆员的职业认同感。其次要长期进行全员培训,积极参加本系统举办的培训班、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还可以派人员到高校进修或者到先进图书馆参观,提升意识,开拓眼界。
3.1.3管理及服务机构建设。建设完善的管理和服务机构是图书馆自身发展和开展服务的基本保障。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应设立科学、精简的内部机构,实行三层管理机制。第一层是馆领导层,责任落实到馆务委员会或馆长办公会,负责全馆重大事情的议决,制定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策略。第二层是内部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办公室、文献资源建设、网络技术、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文化开发等部门,前三类部门主要是面向其他部门或外部单位,支撑图书馆的整体运作,后三类部门主要是面向读者。第三层是第二层各部门下设的各类型阅览室和服务窗口。比如流通阅览部下设的少儿阅览室、阅读辅导室、弱势群体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地方文献室等;参考咨询部下设的咨询台、网络咨询平台、在线服务平台等;网络技术部下设的电子阅览室、数字资源获取平台等;文化开发部下设的艺术展厅、培训室、书吧、新书展示厅等功能室。图书馆在进行人才、设备和服务项目建设时,都需要围绕这三层管理和服务机构进行。
3.2环境和设施建设
3.2.1馆舍环境建设。馆舍的选址、建筑风格、结构设计、内部装潢、功能区布局和周围环境建设都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和选择。首先,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要考虑使用功能需求、坚固耐用原则和抗震要求,结构设计要遵循统一层高、网柱和载荷的原则,室内要有较大的开间和进深。其次,装饰设计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兼顾观赏性、舒适性、色调协调以及前瞻性原则,形成高雅的文化氛围,凸显文化场所的特质。此外,标识牌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图书馆在细节上对读者的体贴服务,设计时要坚持风格一致、色彩统一、图形简洁流畅,内容人性化的原则。第三,功能区的设计要考虑藏、查、借、阅、咨一体化,“藏”要合理,“查”要简洁,“阅”要开阔,“咨”要方便。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建设信息共享空间,包括音像角、报告厅、展示厅、读者研究交流室等,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需求[4]。另外,图书馆内部及周围环境要进行美化亮化,多以花草树木进行点缀,营造绿色、宁静、祥和的氛围。
3.2.2设施设备建设。设备设施是图书馆实现服务目标的工具,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读者的在馆体验和服务效果。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建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每层楼都应设置饮水、存包等便利设施,在电梯、坡道和卫生间等区域要安装供弱势群体使用的无障碍设备。其次,随着计算机编目和在线阅读的普及,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建设自己的服务器机房、内部网络和计算机编目与图书管理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采用星型结构,机房的位置应尽量位于建筑的几何中心。电子阅览室的设备要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定期安排资金升级软硬件系统。另外,阅览室的采光要以自然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要避免眩光和直光,夜间照明要充足,窗户要能开启,达到自然通风。最后,阅读终端和展示设备是现代图书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应当安装用于公告信息的电子显示屏,有条件的馆还应配置电子图书借阅机、期刊报纸阅读机、自助借还机等现代化设备。
3.2.3人文和阅读氛围建设。人文环境和阅读氛围是图书馆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作为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应建成一个包含当地历史、文化和精神元素的图书馆,通过开展人文服务项目,举办相关活动,对读者和职工产生人文关怀。为支撑相关服务和活动,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应重点从几个方面进行建设:首先,利用国内外经典和高雅的文化艺术(精仿)作品装饰图书馆,作品类型以书法、绘画和雕塑为主,产生文化气息,营造文化氛围。其次,建设独立阅读间,爱心接力书架、新书推荐或展示架、阅读辅导室,为阅
读推广和阅读指导活动提供场地,营造阅读氛围。此外,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开展或引进饮品服务,用“一壶清茶品人生,半杯咖啡话诗书”的人文环境助推阅读。第三,图书馆应和当地的文化人联合,构建各种特色人文空间和场地,把图书馆建成文化艺术作品创作与展示基地和文化人之家,在此基础上举办展览会、现场创作会和学术交流会,提升图书馆的人气,营造人文氛围。
3.3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3.3.1纸质资源建设。虽然近年来电子资源发展迅猛,但对于小城镇图书馆来说纸质资源仍然是读者需求最大的文献资源。纸质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即使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也不能采用盗版或特价书等质量较差的资源凑馆藏数量,资源建设要以质量为先。第一,按照平均资源建设费和图书均价测算,小城镇公共图书馆每年新增的纸质图书应不少于1000册,采购时可以采取降低复本、增加种类的策略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益。获得捐赠是小型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重要来源,应当积极争取。此外,纸质馆藏需要定时进行剔旧,确保藏书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第二,纸质报刊每年订阅的数量应不少于100种,内容以休闲娱乐类为主,过刊必须装订成册,编目后加入馆藏。第三,小城镇公共图书馆要注重特色馆藏建设,建设过程中可以发动馆员和读者,广泛收集和征集,尽量收齐本地作家的作品、地方文献和具有本地特色的文献,这是图书馆体现特色的重要方面。
3.3.2电子资源建设。电子资源主要包括资源型数据库和知识信息服务平台两类,目前各种电子资源种类繁多,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读者需求和资金情况,优化资源类型配置和纸质与电子资源的经费比例。第一,大型资源类数据库由于价格较贵、使用对象主要是专业研究人员,一般不适合于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第二,因为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数量较少,统一认证、检索和知识发现等平台的建设价值不大。但由于移动阅读的快读普及,可以加快建设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图书馆平台。第三,电子图书作为基础馆藏资源可以配合上述阅读系统使用,应逐年适当增加。第四,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应重点建设的电子资源是专题数据库和自建特色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可以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读者群体,比如为“三农”服务的农科知识数据库,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自建数据库目前很多小城镇图书馆都正在进行,把本馆的地方或特色馆藏进行数字化加工,用较低的成本就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资源。
3.3.3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建设。由于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费普遍较少,采用共建共享的策略来获取更多的资源是目前增加馆藏的一个低成本、高收益的做法。具体策略有:首先,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区域内的其他图书馆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实现资源优势互补、馆藏信息共享和馆际互借。第二,县乡(镇、村)图书馆可以采取由县图书馆集中采购,中心调度的方法进行资源建设,构建小城镇公共图书馆“以资源带管理”的建设模式,通过物流的快速调度与配置,集中加工处理,缩短加工时间,提高新书上架效率,为通借通还创造条件[5]。第三,图书馆可以和图书信息服务企业合作,实现馆企共建。图书馆为企业提供读者需求和使用情况反馈以指导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并为企业宣传其产品,企业为图书馆提供相关资源,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另外,电子资源建设方面还可以依靠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采用云图书馆的形式,通过文献传递,使馆藏电子资源倍增。
3.4服务体系建设
3.4.1单馆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定位,单馆服务体系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重视本馆图书资源的借阅服务和信息服务,其服务效果是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的主要体现,建设时应注意服务项目设置的科学性和完备性,充分考虑人性化服务。比如图书借还服务中人员和设备的友好性,组织读书活动的趣味性和可及性,开展导读服务的科学性等。第二,建设流动图书馆和图书借还服务点,利用流动书车和服务点把服务延伸到村镇、社区和街道,贴近群众,提升服务效能。第三,开展特色服务。一方面图书馆应收集特色文献资源,作为图书馆的名片在图书馆进行展示。另一方面图书馆要重视为特殊群体服务,为专业读者和弱视群体设置特殊的服务项目。第四,积极拓展其他文化服务项目,使小城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比如提供会议、培训、展览、舆情监测和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知识服务等方式。
3.4.2多馆联合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多个馆的联合,可以极大地增强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首先,小城镇图书馆之间应建立图书馆联盟,形成区域文献保障体系,这是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具体措施包括制定联盟章程,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公共目录检索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等。其次,小城镇应构建不同层次的基层分管联合服务体系和资源共享型总分馆服务体系。前者强调服务面的拓展,在不同的地区或读者群体中建立各种分馆,比如乡镇分馆、村级分馆、庭院分馆、农家乐分馆、企业分馆、小学分馆等。后者强调服务资源的延伸,采用星型总分馆建设模式,通过VPN专网和互联网传递信息,线面结合,实现以县馆为中心的资源建设和流通阅览一体化。[6]第三,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应与其他文化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与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档案馆合作共建,联合开展文化活动,通过优势互补,扩大读者群体。
3.4.3在线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小城镇公共图书馆与高校或其它公共图书馆相比,由于规模较小,一般都无法建立完备的在线服务系统,但在线参考咨询与读者互动系统、门户网站服务系统是其必须具备的。后者是图书馆在线服务体系的门户,需重点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图书馆标识LO⁃GO、功能菜单、页面布局和栏目的设计、热点和图书馆信息的展示形式等,建设时要遵循服务性、便捷性和特色性原则,考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7]其次,目前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小城镇图书馆要服务这一读者群体,移动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移动图书馆和微信公众号。前者主要面向书刊借阅服务,使传统服务移动化,比如在手机上阅览书刊、续集、查询馆藏等,提高了传统服务的便捷性、及时性和广泛性。后者主要面向信息服务,通过该平台,图书馆可以推送消息、发布公告、与读者实时交流、宣传图书馆,使之成为图书馆的移动门户网站或移动窗口。
在小城镇公共图书馆建设经费和人才等条件相对缺乏的现状下,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来指导图书馆的建设和改造,可以节约成本,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使小城镇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机遇,谋求自身的转型与发展,最终建成人文、数字、生态、开放的小城镇公共图书馆。
[1]李彦华.云南全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结构素质现状调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3):1-3.
[2]郁映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2):16-19.
[3]毛靖.高校图书馆服务定位和建设策略研究[J].创新科技,2015(6):79-81.
[4]汪红影.新建图书馆馆舍藏借阅咨一体化建设问题研究[J].兰台世界,2015(8):109-110.
[5]王晓东.公共图书馆拓展特色分馆延伸服务案例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4): 80-82.
[6]马艳.统筹县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3):234-235.
[7]孙建华,张菊.县区图书馆主页建设整体架构方案[J].图书馆学刊,2014(2):118-120.
高建辉男,1982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特色数据库建设、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G258.2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小城镇公共图书馆服务定位与建设策略研究”(立项编号:JCZX201408)的成果之一。
(2016-08-19;责编:徐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