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帆联(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 杭州 310007)
本刊专稿4
对工业补短板的几点思考
贾帆联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 杭州 310007)
“补短板”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战略任务之一,当前,找短板、补短板正在成为浙江全省上下共同的行动。本文认为要补好工业短板,既要弄清楚工业短板的内涵和特征,又要找准确工业短板的具体症结所在,两者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补短板,并详细阐述了如何找准工业的最大短板,什么才是区域产业的最大短板,如何才能补齐产业领域的短板等问题。
工业“补短板”;思考
“补短板”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战略任务之一,也是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专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找准补好制约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短板,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细则,明确量化目标和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狠抓落实、力求实效”。当前,找短板、补短板正在成为全省上下共同的行动。工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近年来已面临日益增大的转型升级压力。透过压力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质是一些发展短板制约了全省工业的转型升级。笔者认为,要补好工业短板,既要弄清楚工业短板的内涵和特征,又要找准确工业短板的具体症结所在,两者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补短板。现结合自己对“补短板”的粗浅认识,提出以下思考。
众所周知,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定律)描述的虽然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主要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但其内涵则是指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把工业短板理解为那些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决定性的因素(问题、劣势等)。同任何短板一样,工业短板具有三大显著的特征:一是多层性。工业短板一般由多块乃至许多块组成,绝不会只有一块短板。如果加以分类,可以分成最短的短板、最长的短板、中短板、小短板等等。我们要找的首先是最短的短板。二是动态性。工业短板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变化的概念,当最短的短板被补长后,会产生新的最短短板。三是可比性。工业短板是相比较而言的,只有通过与最优目标的比较,才能确认是否真的短板。
工业短板的上述特征,要求我们在查找工业发展短板时必须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查找:
一是从最新国际产业发展趋势中查找自己的短板。纵观当今全球产业发展新变化,有两大趋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其一是两业融合,即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已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比如2011年IBM的服务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82.1%,服务业务的税前利润占到总利润的92.9%。可以说,由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延伸正在成为制造业企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芬兰、荷兰等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的制造业服务化系数已高达11%左右,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正处于起步阶段。由此可见,两业融合水平不高就是浙江工业的短板之一。其二是两化融合,即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信息技术既是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粘合剂”,也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的“催化剂”。金融危机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工业4.0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开始成为全球工业发展的突出代表,其实质都是实现智能制造。我国虽然在电子商务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制造业领域的信息化则明显落后,目前大多数领域和企业还处于工业2.0和3.0的水平。显而易见,这也是浙江工业发展的重要短板。
二是从最强竞争对象的优势中查找自己的短板。差距往往是从比较得出的,只有把强者作为比较对象,才能找到真正的差距。要寻找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短板,就必须以德国、美国等工业强国为比较对象,从中找到本国工业发展的弱点。比如,工业强国的一个普遍特征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重大成套装备制造业发达,与之相比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明显存在产业占比不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率偏低等短板。要寻找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短板,就必须以工业强省为比较对象,从中寻找本地工业发展的弱点。要寻找一个行业的发展短板,就必须以全球范围的优强行业为比较对象,从中找到本行业发展的弱点。比如,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的汽车制造业最强,与之相比国产车就存在质量不够稳定、核心技术缺乏等短板。要寻找一个企业的发展短板,就必须以世界500强中的相关企业为比较对象,从中找到本企业发展的弱点。如果你是一家化工企业,就要与巴斯夫、拜尔、杜邦等世界领先的化工公司去对标。
三是从最优竞争对手的劣势中查找自己的短板。一般而言,最优竞争对手的短板很有可能也是自己的短板。这是因为,连最优秀的竞争对手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竞争者要解决它自然是难上加难。因此,通过逆向思维来查找自己的发展短板,在工作方法上不失为一种捷径。以产业短板为例,德国虽然在汽车等传统制造业领域领先全球,但在ICT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科技以及未来领域,与美国、英国等世界最高水平仍有差距,这些短板当然也是我国产业发展的短板。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浙江工业发展的长板已经日渐突出,但短板也更加明显。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目前浙江工业发展的短板呢?笔者认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需要厘清两个原则性问题:首先,工业补短板决不能追求建立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大国才有条件和可能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小国产业选择的方向主要是如何发挥好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对于一个国家之内的区域经济而言,更无必要和可能建立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这就告诉我们,在查找区域产业发展短板时,决不能把本地所有的劣势产业都作为短板加以补齐,而只能选择二、三个有一定基础并且有可能突破的产业加以补长,更多地应该从现有的区域优势产业中去查找短板。其次,工业补短板决不能一味追求企业做大做强。从工业强国的实践看,建立大中小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生产体系既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基于此,工业补短板一定要避免顾大不顾小的现象。
运用上述查找工业短板的方法,以工业强国和工业强省为标杆,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浙江工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短板:
(一)共性短板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科技创新能力不单是制约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的短板,也是制约浙江工业转型升级的短板。具体表现之一是创新投入偏少。目前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偏少,平均每个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经费174万元,R&D人员全时当量也不够高。具体表现之二是创新产出不多。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年专利申请量与兄弟省市相比偏少,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更少。
二是产业层次不高的短板。一方面,构成浙江工业主体的纺织、服装、皮革、化纤、电气器材、金属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据统计,目前全球20%的知名品牌占了80%的市场份额,基本上没有浙江品牌份额;全球共有国际标准24807多项,而中国主导制定的仅占0.42%。浙江装备制造业中高端装备的比重只有31%左右;而美、日等制造业强国高端装备制造占其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40%。另一方面,即使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也处于价值链、产业链的低端。目前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只有20.6%。具有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两端(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网络)基本上由发达国家掌握并控制,浙江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被挤压在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
三是融合发展不快的短板。从两化融合水平看,浙江省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处于机械化、半自动化生产阶段,数字化工厂屈指可数。“十二五”期间,浙江两化深度融合指数虽然从全国第七位迅速提高到了全国第三位,但主要得益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全省工业企业中代表智能制造水平的关键指标MES(制造执行系统)应用普及率不到35%,规上工业企业中建立企业级大数据资源库的比例不到5%,绝大多数行业停留在工业2.0还要补课、3.0还要普及、4.0尚在探索阶段。从两业融合水平看,虽然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如杭氧集团2015年制造业服务化系数已达50%,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不在一个档次。目前浙江制造业增加值率不高,就是两业融合水平不高的突出表现。
四是协作体系不全的短板。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是工业化国家重要的产业组织体系之一。以日本汽车工业为例,丰田整车制造厂的零部件自制率仅在30%左右,其余的70%的零部件都从协作配套厂采购。大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产业价值链体系。与之不同,目前浙江不少企业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由此带来的不只是“过度竞争”和“价格战”,也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大企业不够大。
(二)个性短板
一是不同地区的产业短板不同。除了上述共性工业短板外,各地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发展短板。比如,嘉兴目前的特色优势产业是皮革、服装、造纸等,但从其区位优势来看,有条件补长信息经济、时尚产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又如,舟山目前的特色优势产业是船舶工业,但从其自然资源禀赋来看,有必要把石化等需要大进大出的产业作为自己的短板补齐;再如,绍兴目前的特色优势产业是纺织、化纤等产业,但从延伸产业链的规律来看,有可能向装备制造业、生命健康产业方向进一步拓展。总之,查找区域产业发展短板必须避免“大而全”,而要力求做到“特且强”。
二是不同产业的发展短板不同。任何一个产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的发展短板必然迵异。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目前浙江的纺织服装产业已处于成熟期,其发展的短板已从以往的产量转变为质量。因此,产业时尚化、产品品牌化、经营总部化开始成为亟待补长的发展短板。又如,从原料药起步的浙江医药工业目前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但化学原料药占医药工业的比重仍高达42%,目前化学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的比值仅为0.56∶1,因此大幅提高制剂比重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医药工业的当务之急。然而,对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信息经济等产业来说,当前最大的短板就是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是不同企业的瓶颈短板不同。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水平是决定其存在什么短板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初创期企业的发展短板更多地是如何做大规模;处于行业中等水平的企业的发展短板,主要是如何提高创新发展能力;行业内领先企业的发展短板,可以从产业链、价值链上找到自身的短板,比如,华为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首位,但它仍然存在发展短板,按照公司老板的说法,包括计划、生产、采购、物流等职能在内供应链运营不足就是华为当前最在的短板。本省企业中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同样存在类似短板。
俗话说:有的放矢,才能箭无虚发。当前浙江工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短板是长期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累积而成的,要补齐这些短板也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各级各部门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持续推进。
(一)要紧紧抓住创新能力这个核心。以四大建设为总抓手,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从建设创新大平台入手,推进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重点抓好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产业技术联盟以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四类创新载体建设,2016年力争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建设3-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过若干年努力争取有数个省级中心创建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二是从实施创新大项目入手,推进落实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抓好研发成果产业化项目、前沿共性技术攻关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三类项目的研发,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力争由目前的平均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个增加到2个以上;并且每年组织召开100场左右“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推介会”,为新产品打开产业化的市场通道。三是从建设创新大团队入手,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研发团队。其一是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带动国内研发团队的培育成长。其二是瞄准需要补齐的短板,借鉴深圳“孔雀计划”经验,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科研团队。四是从营造创新大环境入手,创新落实一批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抓紧修订《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科技创新政策,尽快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研究扩大首台(套)装备保险补偿政策覆盖面,发挥好首台(套)产品风险补偿机制作用。
(二)要紧紧抓住产业提升这个关键。以四换三名为总抓手,加快调优化产业结构。一是深入推进腾笼换鸟。稳步化解严重过剩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积极推进“低小散”行业整治提升,力争2016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整治和淘汰“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10000家以上。同时,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组织开展县市试点示范工作,大力培育发展以七大产业为重点的高附加值产业,全力抓好42个省级工业特色小镇建设。二是深入推进机器换人。认真抓好省级百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区域性重点行业机器换人试点示范,力争每年减少艰苦危险岗位就业人员50万人以上,2016年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1万台以上。三是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大力实施电商拓市场、电商进万村、跨境电商等工程,继续抓好网上产业带建设。推进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电商统计监测体系,编制电子商务指数,制定电商行业标准,进一步夯实发展支撑。四是深入推进空间换地。全面落实《浙江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办法》,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加大对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和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力度,积极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三)要紧紧抓住融合发展这个重点。以互联网+制造业为总抓手,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一是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集聚各类要素和政策资源,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等产业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创建全国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和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二是大力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制定“互联网+制造业”实施意见,支持企业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实施“十行百企”数字工厂示范工程,力争把我省打造成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三是继续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加快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深入实施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力推广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创新业务及相关应用,积极推进“云上浙江”建设。
(四)要紧紧抓住协作体系这个基础。以培大育小为总抓手,加快重构企业分工协作体系。一是培大一批能够引领中小企业协作生产的行业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三名”培育工程,推动省市县三级“三名”试点企业培育,加快形成百家龙头企业、千家品牌企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格局。二是育强一批能够向大企业大集团提供配套服务的“单项冠军”。制订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基地),力争每年完成“小升规”工业企业2000家以上、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700万方以上。三是建设一个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信息平台。
(五)要紧紧抓住政企联动这个根本。补齐工业短板,政府和企业要各司其职,决不可越俎代庖。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补短板方面的主体作
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企业也只有企业才是工业补短板的主体。为此,要做到三个“以企为基”:即工业补短板的提出要切合企业的实际,工业补短板的内容要能细化量化到具体的产业和企业,工业补短板的举措要有利于企业实施。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补短板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有边界的。工业补短板工作同样不能例外。各级政府要做到引领工业补短板,关键是做好规划指导和政策激励,打通政企之间的任督二脉,构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沟通管道,真正做到产业政策家喻户晓,并通过这些规划和政策来指导行业和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牛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