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辰姚 昕刘阔(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93)
论4G技术与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创新
纪辰姚昕刘阔
(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93)
[摘要]以阐明4G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为切入点,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入最新的“数字群”概念,提出“图书馆数字群”这一未来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4G技术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数字群
4G是第四代移动通讯及其技术的简称。ITU认为,4G是指具有超过IMT-2000(3G)能力的新一代移动通讯系统,它不仅支持从低到高的移动性应用和一系列广泛的数据速率,满足多种用户环境下的用户和业务需求,还能够在广泛服务和平台下提供高质量多媒体应用,具备显著提升性能和业务质量的能力。[1]
移动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分支,在具备数字图书馆一般特征的同时,还具备“可移动”的特征,而这种“可移动”的特征,一般借助用户和读者手中的移动终端,如电子书阅读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通过浏览、下载数字资源,最终实现阅读和欣赏文献的功能。[2]
2.1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是依托4G移动网络、移动终端等一系列软硬件设施来运行的。读者可以通过4G网络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访问及利用,高校图书馆也可将读者工作移植到4G无线网络上,通过对传统服务模式的拓展和延伸,主动向读者提供创新型个性化服务,并逐步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对等。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都已开通移动阅读服务,不但服务方式不断变革,服务内容也逐渐趋于科学化、多样化。
2.2当前高校移动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模式
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现有的读者工作模式主要有两种:SMS短信服务和WAP站点服务。而当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逐步采用的图书馆移动馆藏和3D导引服务等在我国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形成发展规模。
2.34G时代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发展趋势
2.3.1读者工作模式趋向多元化
随着4G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模式也逐步朝向多元化发展。移动终端功能不断增多,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阅读类APP的广泛运用以及在4G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上传、下载速度,为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营造了巨大空间。在线阅读、微信服务、信息推送、读者互动等将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提供读者服务的主要方式。
2.3.2全天候服务变为现实
在4G通信技术的支持下,电子化阅读因其高效便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让高校图书馆提供7*24小时服务成为现实。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浏览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检索文献信息资源;读者还可以通过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短信平台,随时发布、推送自己的文献信息需求。
2.3.3读者需求信息交流渠道逐步变得通畅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4G移动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短信平台等,建立读者需求信息交流绿色通道,搜集读者需求信息,及时推送发布图书馆图书文献信息,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对等交流,让每一位登录高校移动图书馆的读者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各取所需,有所收获。
3.1开通移动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总量相对较少
目前,我国开展移动读者服务工作的高校图书馆总量相对较少。根据余世英等学者对我国820所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调查后发现,约1/3的高校图书馆提供移动读者服务,这与44%的美国大学图书馆提供移动读者服务相差甚远。
3.2开展移动服务的读者工作模式比较单一
如前所述,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提供的读者工作模式较为单一,仍以SMS短信服务和WAP服务为主。移动数字图书馆手机APP等工作模式尚处于初建阶段,功能上仍需不断完善;而图书馆移动馆藏和3D导引服务等在我国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付诸实施。显然,单一的读者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读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文献信息需求。
3.3对读者需求研究不足且服务模式被动
当前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在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工作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大多数高校移动图书馆目前因技术力量有限,可开发、运用、实现的功能较少,只能被动地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对于时下用户需求缺乏深入有效的调研,对于读者个性化文献的需求考虑较少。此外,很多高校移动图书馆未及时对读者使用状态及满意度进行跟踪调查,并根据反馈意见改进系统和调整读者工作模式,也使高校移动图书馆管理日显被动。
4.1读者工作的技术变革
高校图书馆必须形成有关移动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愿景,即树立向读者提供在任何时空都可以获取任何文献信息服务的理念和目标。4G技术为实现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愿景提供了支撑。
4.1.1无线宽带
读者需要高速接入网络,并在下载文献资源时尽量少地遇到时间延迟。
4.1.2无线创新
能够快速围绕高校移动图书馆建立新的应用体系和APP,以获得文献资源的竞争优势。
4.1.3终端技术
建立一个将移动的电子阅读终端互联起来的读者工作系统是成功的关键。这个系统还包括移动维护馆员和移动终端设备等。
4.1.4无缝网络连接
移动终端设备能够在网络间实现无缝切换,以保证高校移动图书馆的读者能够在任何空间都能够获取文献信息资源。
4.1.5移动社交网络效应
高校移动图书馆构建的移动社交网络对于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利用、开发和共享新的文献内容非常必要。
纵观上述技术创新,很容易看到4G技术和手机用户的普及不仅为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提供了更高效的工作模式,而且必将推动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4.2读者工作模式的变革——从“数字群”到“图书馆数字群”的演化
韦氏词典对“群”的定义是:“数量众多的运动或静止的物体聚集在一起,并且通常是运动物体聚集所形成的”。[3]无线网络连接了大量虚拟的用户群体和联网终端,可以使它们以自发协调的方式将特定地点、论题和活动组织起来。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数字群”。以无线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群”在近年来已经出现。但是,因为我国正处于4G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所以很少有高校移动图书馆发展出这样的“数字群”来保障人和机器能够持续互动,以提供实时信息并实现文献信息供需双方的及时相互调整,而4G技术将不断突破限制,使“图书馆数字群”成为图书情报专业领域的常见情形。可见,4G技术时代不仅是技术的发展,而是工作模式的变革。工作模式的变革则推动高校移动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变革,这必然导致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模式的创新。这意味着高校移动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模式以命令和控制为核心的集中式管理模型系统的改变以及“图书馆数字群”这一读者工作模式的建立。“图书馆数字群”依托4G网络技术构建,是“数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具备“数字群”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备图书馆的读者、馆员、设备等基本要素的整体行为和目标,共同构成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模式。
4.3“图书馆数字群”带动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模式的创新
4.3.14G技术促使读者群体不断达到最大化
目前,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多以在校大学生和教师为主,服务面窄,服务群体有限,大多数文献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限制和约束了其科学发展。因此,“图书馆数字群”应面向社会扩大服务群体,针对不同的群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服务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然而,通过4G技术的不断运用和渗透,将不断突破以上各种因素的制约,使高校移动图书馆可以通过身份(ID认证)注册等方式对读者进行身份审查与鉴定,建立更为广泛的社会读者群体,使高校移动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不断达到最大化。
4.3.2高校移动图书馆的维护馆员
在4G技术通讯网络支撑下,“图书馆数字群”一旦发生故障会自动将错误代码发送到馆员手机中,馆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修复故障,保障该体系的正常运行。在此环境中,馆员不仅能够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完成所有馆内消息的发布、馆藏检索以及查新、查重等传统业务,还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对馆内服务器等设备的远程维护工作,通过网络在线与读者进行实时交流,让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变得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4.3.3不断开展自由的个性化服务
在与读者交互过程中,高校移动图书馆能够及时捕捉、记录、分析客户信息,掌握了解读者的知识架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为读者用户提供具有个性化的信息内容,是一种符合读者个性需求的信息服务,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个性化服务。[4]在未来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中,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倾向及文献信息需求,通过“图书馆数字群”来实现对移动图书馆人机交互界面的任意选择,还能够设置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随着我国手机智能操作系统的不断升级,通信技术日趋人性化、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尤其是4G网络的广泛运用,价格和资费必将变得越来越低廉,高校移动图书馆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5]作为高校图书馆要不断适应4G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深入探索新时代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模式的创新,努力树立新理念,学习和引进新技术,以适应“图书馆数字群”这一新的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目前,4G移动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移动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数字群”必定成为未来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模式的主流。
高校图书馆界率先采用4G技术建立起“图书馆数字群”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节省读者检索文献资源的时间,有利于馆员集中精力建设文献资源,还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高校图书馆向着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发展。4G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不但能够实现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的拓展,而且还带来高校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推动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图书馆员,我们应当逐步构建和发展自己的“图书馆数字群”,力争在未来信息化时代竞争中始终赢得主动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乔海斌,韩向泷.4G技术与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3 (3):54-57.
[2]陆康.基于4G网络环境的移动图书馆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11):63-71.
[3]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公司.韦氏大学英语词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469-470.
[4]王万科.浅谈4G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4(6):259-260.
[5]孔丹彤.基于4G技术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拓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3):383-384.
纪辰男,1976年生,馆员。
姚昕男1972年生,助理馆员。
刘阔女,1988年生,助理馆员。
[分类号]G250.76
收稿日期:(2016-01-08;责编:徐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