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面临困境分析
张涛
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师资队伍青黄不接、教学设施陈旧老化、教研教改停滞不前、教学常规不够严格、教学考核标准单一,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一是多种方式并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二是争取资金加大体育教学设施投入;三是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强化教学研究;四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体育教学;五是采取素质化的模式标准评价学生。
初中体育;教学困境;分析研究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82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不同程度的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或存在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其背后隐含的哪些方面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认真进行尝试与突破,迅速缓解体育教学工作困境。我多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近年来针对本地区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现状开展了分析,对其存在问题面临困境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下面将做简要论述。
体育教学工作属于非应试学科,虽然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部分教师以及学校在重视程度上仍然明显不足,还是抱着应试教育的陈旧理念看待体育教学工作,整个教学面临着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1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因为对体育教学工作不够重视,许多学校在体育教师配备上数量不能达标,结构相对老化,其中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少之又少。许多教师是半路出家,对体育教学的相关业务并不熟悉。也有些学校安排临近退休的老同志担任体育教学工作,这样体育教学就成了养老院二线岗位,师资队伍没有形成老中青合理分布,专业出身的体育师资相对所占比例较小。
1.2教学设施陈旧老化。虽然近年来各学校在教学条件改善方面进行了许多努力,从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和软件条件的提升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但是体育教学设施改善效果程度要低于应试学科。有些学校没有塑胶跑道,没有规范化的场地,配备的体育器材也不足,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些项目不得不采取其他变通方式组织训练。
1.3教研教改停滞不前。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原动力,只有强化教学改革研究,才能深入持久地推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部分学校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不足,对教育改革的形势把握不准,教学研究活动没有特色和生命力,也没有能够把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学科教改结合起来,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活动数量上层次低、视野窄,无法扎实有力推动教学工作向前迈进。
1.4教学常规不够严格。有些学校对体育教学时间被占用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有学校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直接取消了体育课,将原本体育教学的时间分配给语数外等学科,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时间少、难度大、效果低。
1.5教学考核标准单一。有些教师对体育的教学考核,完全采取体育竞技运动成绩这一单向模式,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努力程度视而不见,对学生与以前相比的进步也没有充分认识。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直接导致教师将全部精力放在考核考查的内容上,对其他内容关注度不足。
初中体育教学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处理得当、措施有力,这样的教学困境完全可以通过现有条件予以突破。
2.1多种方式并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一支优良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以及广大教师要积极响应、有力配合,扎实开展各类活动,提升教育教学综合业务能力。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选派体育骨干教师,到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跟班学习,研究提升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方法。学校还要针对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研讨,大家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这样的方法使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2争取资金加大体育教学设施投入。许多学校自身的财力非常有限,从而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捉襟见肘。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联合向财政等部门申请办学的追加经费,用于维护破旧的体育教学设施,添置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课外训练设施,原则上确实是工作需要的就应当想方设法予以满足。笔者曾建议学校负责人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的列出所需修缮或购买的教学物品,以及尽可能提高各种场地场馆规范化建设水平,保证满足教学的一系列需求。县级以上教育、体育、财政等部门都有专门针对基层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提升的专项资金,关键在于学校要能够有手续申请跑办的恒心决心,要能够积极的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对接交流,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争取效果。
2.3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强化教学研究。体育教学研究不能漫无目的、满天撒网,当提出的目标要求太多,教学研究活动就会陷入低成效的境地。面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针对性地分析广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计划推动教学工作开展。特别是在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模式经验等改革方面,要通过教学工作技巧的研讨,使体育教学工作始终在教师的有效掌控之下。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特别是申报各级各类的教学课题,必要时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向上挂靠、向下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扎扎实实的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研究,保证教科研工作真正落实取得实效,避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也避免各种假大空现象。
2.4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体育教学。要重视教学常规方面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任何时候都要保证体育教学时间的充足,为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创造基础性条件。对于经常挤占体育教学实践的行为,体育教师要义正词严地拒绝其他学科索要体育教学时间,要保证体育教学的课时充足,各种准备工作充分,否则体育教学就会丧失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确实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其他学科需要临时占用体育教学课程时间的,也要保证体育教学总体时间的均衡和达标。学校和教导处应当强化教学常规方面的管理,加强平时的教学五认真检查,对于挤占体育教学时间的行为进行批评纠正,要通过制度的规范保障体育教学时间。只有当每一位教师的心中都有牢固树立起教学常规的理念,才能够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保障体育学科在内的每一门学科正常开展教学活动。
2.5采取素质化的模式标准评价学生。评价初中生体育学习状况,需要建立立体化的素质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地对学生体育学习成效进行分析评价。素质化评价模式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学习训练目标达成情况,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浓厚,自然就会表现得更加突出,教师可以采取体育学习理论知识和动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现相关的详细要求,让学生在素质化的模式标准引领下,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与提升。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考核,特别是对学生个体学习成效的考核,要坚持多元化的方向,多发掘学生成功的一面先进之处,以他们为榜样示范带领其他学生。同时也逐步统一思想,以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引领发展,确保体育学习的热情得到高涨,学生的能力素养发生显著变化。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虽然面临着一些困境,但是只要按照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突破,初中体育必将取得更加优质、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曹建泳.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14).
[2]彭广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探究[J].知识经济.2013(04).
张涛,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