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承红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400
浅谈快乐教学在工程力学课中的实施
邵承红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400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保持良好情绪,创造和谐氛围;采用激励手段,增强学生自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快乐教学;兴趣;氛围;信心;工程力学
“快乐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作为一名机械专业课教师,如能充分把“快乐教学”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则可提高学生对机械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掌握专业课的信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笔者在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和做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阶段的职校生生源质量普遍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和打动他们,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更新颖的教学手段,且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机械专业课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只有学生对机械专业课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实施如下:
(一)培养专业兴趣,上好第一堂课
这里的第一堂课,是指开学初每一门机械专业课程所上的第一堂课。在第一堂课上,教师一般都要讲述绪论,学生也通过绪论的内容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因此在上第一堂课前,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并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作好充分准备,让学生通过精彩的绪论内容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使他们顺利地进入学习的正常轨道。
笔者在上《工程力学》这门课程的第一堂课中,就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件的受力情况及其可能的破坏形式有哪些?”及“如何避免这些金属件破坏?”等问题作为导入口,通过多位同学的回答和教师的适量补充,就逐步让学生了解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金属件的了解,再联系到机械行业中的金属件上,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进而产生好奇心,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上好第一堂课将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求知欲望
一般来讲,每一堂课总是由导入—→新授—→小结—→作业等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间都应有良好的衔接,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在讲“梁的弯曲”这节内容时,本人就准备了一根细金属棒,然后要求多位同学分别在金属棒的不同位置作用力,并使它发生不同的变形,其他同学则通过观察来分析金属棒的每种变形特点。这样,让学生还处在好奇状态时引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充分利用设备,发挥模具作用
众所周知,“百闻不如一见”,因此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得到的。例在讲解金属杆件的典型变形时,为增加学生对金属杆件变形的感性认识,就分别应用了多个演示实验。对于金属杆件的轴向拉伸,就运用了实验室的拉伸实验机进行演示。在让学生观察拉伸过程中试样变化的同时,找出杆件受拉伸的作用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杆件的拉伸受力特点。对于其他金属杆件的变形特点,则可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加以说明,同时也可借助于钢尺,铜皮等简单的“自制仪器”来进一步分析金属杆件的其他变形特点。通过这些方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实例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例在讲解“压杆的稳定性”时,就提出了“假如压杆失去稳定性,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通过真实的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理解了由于失稳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又间接暗示给学生一个信息:工程力学课程中所涉及的结构的选材、设计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便在相当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更能体会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五)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为“启发式”、“研讨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方便。因此要十分重视多媒体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
例如:在讲授“点的合成运动”动点动系的选择部分时,先给学生用Flash动画演示刨床急回机构的运动情况,形象地展示曲柄和摇杆各自的运动及它们之间运动的关联点。接着提出问题:
(1)摇杆O1B上的A点能否选为动点?
(2)为什么不能选为动点?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发现选择不是常接触点为动点时,无法确定相对运动。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选择与动系常接触的点作为动点的选择原则。进一步反问学生,动系刚体的运动与动点的运动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吗?引导学生弄清动点的三种运动的形成过程,再提出问题:
(1)动点的牵连速度为动系刚体的运动速度吗?
(2)为什么不是动系刚体的运动速度?
(3)牵连点是哪一点?
(4)牵连点的位置是永恒不变吗?
以这些问题作为突破牵连点概念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促使学生的思维围绕问题步步深入,既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达到情感互动,激发学生广泛参与的意识,又能启迪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与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方法有关,更与班级的学习氛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任课老师在课堂上更要积极创造这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把学习专业课当作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一)保持良好教学情绪
当教师第一步跨进教室后,学生的注意力大都落到了教师的身上,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带着轻松愉悦的状态进入教室中,则教师的情绪也会感染学生,更会让学生对教师怀有好感,最终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反之,则难以控制教学局面。
(二)灵活处理学生旁骛
职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普遍不是很高,而专业课的概念又带有抽象性,很容易造成教与学的障碍,很难保证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步。如果有学生做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则要求教师能在不伤及学生自尊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以免搞得师生关系不融洽,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对抗情绪,甚至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逆反心理。
(三)善于取例身边教材
专业课知识的概念相对来讲比较抽象、深奥,因而枯燥难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取材并挖掘身边的事物、事例来补充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了解其实际的应用,则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容易得多。比如,在学习“金属杆件发生组合变形”时,由于书本上的例子对学生来讲,大多较为陌生,所以就以大家都熟悉的长江大桥上的两根悬索作为分析对象。先让他们回忆每根悬索是如何架上去并固定的,然后分析每根悬索的受力情况,由此学生便推导出两根悬索的简化受力情况:两端桥墩对悬索的支持力、悬索两端的拉力、桥面的作用力和自身的重力,这些力的综合作用效果便使悬索产生了弯曲和拉伸的组合变形。
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是成功的第一步。职高生与普高生相比,很多人缺乏普高生的那种自信,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坚定学完、学好本课程的信念。
(一)激励扬善
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以整个班级为着手点,对于不同的学生应有意识地施行不同的激励方式,以达到扬善的目的。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应多表扬他在学习中的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闪光点。如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他们,回答正确,则随即予以适当的表扬,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威信。
(二)体味成功
要激励学生的自信心,更要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应多提供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好,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低起点、低台阶,通过多训练、快速反馈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我实现”的愉快心情。
总之,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可使学生放松心情,且在学生的大脑处于最轻松、最活跃的状态时来参与学习过程,更容易让教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