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
浅析大学体育乒乓球教学现状与对策
王佳佳
乒乓球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乒乓球教育存在着各种问题:场地器材不足、教材老化、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呆板等。本文分析了大学体育乒乓球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对策。
大学体育;乒乓球教学;现状;对策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自1959年容国团为我国拿到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至今50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乒乓球运动集速度、技术、灵敏度为一身,以其操作简易、趣味性强、运动量不高等特点,成为覆盖各个年龄层的全民运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我国对体育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乒乓球以其竞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成为大学体育教学中最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然而虽然学生基础广泛,很多人对乒乓球的了解却仅止于相对粗浅的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乒乓球教育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学体育乒乓球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2.1场馆、器材等硬件设施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综合文献结果来看,许多院校都建立了乒乓球教学、训练专用场馆,供体育学院和公众体育课教学和休闲娱乐使用。但场馆和器材数量相对有限。调查显示,约30%的普通高校表示乒乓球训练场地和器材勉强可以满足教学需求;46.7%的院校出现器材不足、上课时争抢场地的情况;13.3%的普通高校场地和器材均严重匮乏,甚至导致教学教学计划无法实施。仅有一成院校表示场地和器材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根据对建立了专业乒乓球馆的高校的调查,一些高校的乒乓球场馆位于大型体育馆中,由教职工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开闭馆时间;还有一部分高校以独立乒乓球馆的形式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在提出申请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进馆练习;少数院校以乒乓球俱乐部的形式管理,学生需按练习时长缴纳一定的费用。这些管理形式虽然可以保障器材的安全、延长器材的使用周期,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练习乒乓球的积极性,同时对原本就匮乏的场地进行种种限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2.2乒乓球教学师资现状
教师自身的教育程度影响其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近年来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乒乓球教师学历水平有所增加,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激增,教师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仍然以35-45岁的教师人数为最多。这些教师通常教龄在5年至15年之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充沛的体力和活力,专业知识更新较快,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信息和知识都在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培训、进修才能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体育教师对专业的乒乓球培训学习有着迫切的需求。根据对河南省体育教师的调查结果,八成左右的高校体育教师非常愿意参加乒乓球进修培训,但事实上,约一半的教师自执教开始从未参加过任何进修,参加进修3次以上的教师仅占总人数的18.7%。高校对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有着严重的欠缺。
2.3学生对乒乓球的了解现状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操作简易而趣味性强,许多学生自小耳闻目濡对乒乓球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据调查,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一半以上对乒乓球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乒乓球运动了解较丰富的仅占一成左右。体育专业学生普修乒乓球课大多有着明确的目标,力求通过积极学习战术增强以后的教学水平或提高自身实战能力,二成左右学生没有明显的学习目标。体育专业学生大学期间较少取得运动员等级证,技术、战术学习情况较差,竞技能力一般
2.4乒乓球课教学内容现状
教学内容涵盖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体育基本技能以及技术战术等各个方面,教学内容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乒乓球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师传授技术、战术占据了极大的比重,而对技能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不甚重视。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时展开,以实践为主。每学期的乒乓球教学学时较少,主要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乒乓球竞赛规则。裁判规程等;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站位、握拍、准备、发球、接发球、正手攻球等基本技能,而搓球、双打技术、弧圈球技术等战术类学习较少;其他基本技能如临场裁判等更是很少涉及。由于乒乓球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基本能力或者是实战技术都需要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向学生进行系统传授,导致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有所偏重。
2.5乒乓球教学方法现状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乒乓球教学目前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现场讲授示范、学生之间练习和比赛、教师纠错等方式为主。当下比较先进的创新型体育教学方法如程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发现法等尚没有形成有效的普及与推广。此教学模式下,乒乓球课程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要形式,教师占据教学主导地位,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此外,我国各大高校体育教学采用体院通用教材,重点阐述各类技术的特点而对这些技术的联系方法少有设计,重点介绍技战术而缺乏裁判法内容;体育考核内容对理论、技术和基本能力侧重不均匀,过分偏重技术而轻视理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核几乎没有。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乒乓球教育存在各种教学问题,如: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资源浪费;大多数体育教师得不到进修机会;乒乓球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不均衡;高校体育考核制度不合理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和教师联合起来,从多个层面出发,提出根本性的应对策略。
3.1完善场地器材,加强设施管理
一方面,高校应重视体育教学硬件投入,增加乒乓球训练场地和器材,为教学和日常联系配备充足的器材设备;另一方面,高校应对已有的场地和器材应制定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提高乒乓球场馆和器材的使用率。如适当增加场馆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练习场地;利用场馆积极组织各类学生体育活动,定期开展比赛,形成广泛的乒乓球学习氛围等。高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面向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有偿教学,用增加的额外收入对现有体育器材进行养护并适当购置新器材,以馆养馆、以场养场,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3.2改革教育模式,加强师资培训
高校体育教育需改变过去一味追求竞技的教学模式,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新的目标改变考核标准,调整体育教育中理论、技术和基本能力的比重,适当增加基础理论和裁判法相关内容。
为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可引进新的体育教材、组织教师在校内和高校之间进行前沿理念交流,增强本校体育教育师资水平。乒乓球教师除了要精通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高效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师生关系处理能力。高校可加强教师职业教育,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鼓励教师不断掌握最新教学理念与思想,并将理念融合到实践中,即时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
3.3改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
3.3.1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增强对乒乓球学习的兴趣。
3.3.2教师应充分研究传统教材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以及当前社会需求,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修订、调整、改造和加工,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乒乓球教学中理论、技术和基本能力的比重,重视学生日常基础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理论课学时,在技战术学习上聚焦热点加强创新,以适应目前高校体育教育需要。
3.3.3教师除传统的讲授、示范、纠错等教学方式之外,可多多采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将程序教学、学导式教学、发现法等综合运用到教学当中,合理搭配使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设置当中,有效将教师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与学生一起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整体来说,随着科技不断创新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乒乓球专业教师的学历与能力水平都有所提高。但乒乓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均衡调配各项技能的教学比重,采用国内外最新教学方式,积极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主体意识进行积极自主学习,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乒乓球教学质量。
[1] 侯宝顺,河南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现状分析研究[M],河南大学.
[2] 黄御,对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才智,2012(34).
[3] 李颖等,河北省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2007,(2):45-46.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3.046
王佳佳(1983.5-),女,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讲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