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萍 李包庚(宁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持续发扬抗战精神
杨萍李包庚
(宁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每年的7月7日,都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谈抗战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1945年9月2日彻底胜利,粉碎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企图殖民奴役中国的阴谋,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捍卫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灭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抗战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它不仅包含不甘做亡国奴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御侮的精神,而且还包含打持久战的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事业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抗日战争;抗战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法西斯;
每年7月7日是中国人民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①在全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爆发77周年的活动中,习近平同志以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发表了重要讲话,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的重要肯定。当前和今后,我们重谈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所展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充分认识抗战发生的历史原因,抗战精神的涵义,以及抗战精神的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决复兴道路中存在的各种内忧外患问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贯穿其中的抗战精神是其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持正义、反对侵略、誓死不屈、团结御侮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持久的爱国情怀。抗战精神具有多方面的内涵,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甘做亡国奴的精神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最前线的东北人民和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便自发地行动起来,拿起土炮洋枪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反侵略斗争。但是,由于日军的军力远大于我军,日本侵略者在三个月内便迅速侵占了中国东北,并妄图吞并华北。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李包庚,男,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面对日本侵略者“肆意屠杀、抓捕、奴役和毒化中国人民,制造和使用细菌武器、化学武器,进行人体活体实验,建立慰安所,强征‘慰安妇’,毁灭城镇乡村”②的卑劣手段,是奴颜屈膝、投降当亡国奴甚至卖国贼,还是拿起武器勇敢抗争,甚至报国牺牲,是当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广大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指引,敢于抗争,拼死搏斗,发出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呐喊。这就将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转化为不甘做亡国奴的精神。正是在这种强大精神的支持与鼓舞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野蛮入侵,中国人民毫不惧怕,决不屈服,不仅坚持艰苦卓绝的正面抗战,而且因地制宜地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正面战场上,抗战主要力量是国民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领导核心,凝聚了全民族人民的力量。
抗战期间,涌现出了不计其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彰显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不甘做亡国奴的精神。比如众所周知的实例: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指挥张自忠将军身先士卒,亲临一线作战,身负重伤依然坚持战斗决不撤退,最后报国牺牲;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被杀害后,残暴的日军非常不理解他的顽强毅力,于是解剖他的遗体,发现杨靖宇的胃里竟然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为了及时掩护部队主力撤退,拼命与日军血战到弹尽粮绝,最后勇敢地跳下悬崖!……种种英雄事迹,举不胜举,反映了中华儿女坚决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彪炳史册。
在敌后战场,不甘做亡国奴的精神一样演绎得可歌可泣。除了南京大屠杀之外,日军在中国其他地方的残暴一样是肆无忌惮的,对日军占领区三番五次地实行惨绝人寰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屡次进行“蚕食”、“清乡”、“扫荡”等亡国灭种的罪恶行径。然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军民并没有被吓倒,反而在缺衣少粮、缺少枪炮和医药严重不足的物质条件下,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顽强地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战斗,誓死不做亡国奴。
在抗战的过程中,虽然有人没有经受住日本人的歹毒残害,选择了投靠日本,成为汉奸卖国贼。但是,真正的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不畏残暴的顽强意志一直占居上风,最终引领着成千上万的抗日将士和人民群众在面对可恶的日寇时仍能坚守不甘做亡国奴、勇于牺牲的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中华民族坚持到底,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历经14年抗战面对强敌不退缩、没有成为亡国奴。
(二)众志成城团结御侮的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③这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共同的敌人,排除万难也要众志成城团结御侮的精神。
在抗日最先打响的东北地区,东北抗日联军不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持与帮助,还得到了苏联、朝鲜人民的广泛支援帮助,可以说是中、朝、苏三国人民并肩作战的体现。“九一八事变”之后,尽管国民党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决高举抗日旗帜,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全民族的抗日要求和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面前,宋庆龄、冯玉祥、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也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反动政策,强烈要求国民政府“武装抗日”,“西安事变”就是其典型。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争取下,国民党最终答应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于是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此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感召下,逐步形成了“万众一心、团结御侮”的抗战精神,指引着中华儿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各种战斗中去,誓死“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④。
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军队广大官兵,在前线浴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⑤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不怕牺牲,表现了中华民族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与此同时,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社会各阶级、阶层,各群众团体和海外侨胞,不分阶级和信仰,都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纷纷以各种形式投入到抗日的队伍中去。例如,全国各地的工人纷纷开展反日大罢工,拒绝购买日货,还积极参加到抗日军队中去;爱国群众也纷纷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其中农民是主要来源;各地的学生举行抗日救亡示威游行,声讨日军的罪恶行径;民族资产阶级也积极行动起来,一些爱国工商业者与爱国学生、工人一起开展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知识分子以笔代枪积极宣传抗日,有的人直接放下笔杆子参加抗战。台湾、香港、澳门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参加进来,海外侨胞也积极支援祖国抗战。这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在抗日中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除此之外,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国际组织、华侨和国际友人也无私地支援和帮助中国抗战,从舆论宣传、战备、物资、医药、技术等各个方面,给予中国人民极大的帮助,比如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美国“飞虎队”等,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⑥历史证明了此观点,正是因为所有中华儿女不分阶级、不分阶层、不分党派团结到一起,战斗到一起,才打乱了日本征服中国的侵略计划,并最终达到团结御侮的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中华民族的新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使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雪洗百年屈辱、获得民族解放的伟大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枢纽。”⑦
(三)打持久战的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⑧这充分说明抗战精神中打持久战精神对日军的财力和兵力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抗战中,毛泽东同志辩证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预见到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由于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不可能通过一两次战役就改变双方的实力,相反,必须通过长期的艰苦作战,逐步将我国的劣势变为优势。因此,他坚决批判了抗日“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观点,提出了持久战的正确战略方针,采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与敌军展开拉锯式的战斗。通过运用这些作战方法,数百万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最终日军节节败退。毛泽东同志还有一大创举那就是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这就为打持久战精神的发扬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持续了14年之久,抗日军民共歼灭日伪军达171万余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伤亡总数的75%以上。”⑨抗日战争比西方战场上反击法西斯战争所用的时间要长了很多。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和日本海空军力量,使其既不能支援太平洋战场和本国战争,也无力在中国大陆与中国军民继续决战,最后不得不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因此,“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成功战略,弱国要战胜强国,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不断削弱敌人;积小胜为大胜,逐渐壮大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转换敌我力量的对比,夺取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⑩当然,在打持久战的过程中,也要合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这样才能为发扬打持久战的精神奠定雄厚的基础,小矛盾要服从于积极抗战的大目标。打持久战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每一个军民,他们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持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争,正是这种不轻言放弃的持久战精神孕育了坚持不懈的高尚品格,才使中华民族最终坚持到底,迎接抗战胜利的到来。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内涵,这是我们现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抗战精神是契合的,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面临很多难题,而战胜这些难题就需要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加强人民群众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坚持不懈的意识。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在阻力需要我们大力发扬抗战精神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大大加强,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以积极有为的态度,投身到世界舞台中,加快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发展中发展壮大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准备物质力量,并勇于承担相应维护世界长期和平和发展的责任。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总是遭遇各种各样的阻碍。当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猖獗,国际敌对势力总是想方设法采取各种卑鄙手段妄想遏制、阻止中国的崛起。世界安全局势令人堪忧,局部战乱与动荡此起彼伏,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有所增加。其中,以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尤为突出。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否认侵略历史,通过改编历史教科书、鼓吹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活动来遮蔽掩盖其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滔天大罪。日本还对钓鱼岛虎视眈眈,企图争夺东海的丰富自然资源来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日本还插手台湾问题,与美国联手支持“台独”势力,力争把台湾作为它们的附庸国,严重阻碍我国的民族统一大业。
由此看来,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势在必行。发扬抗战精神就是要我国人民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对西方国家的思想渗透保持清醒的头脑,看透其本质,一心跟党走。我们要牢记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和谐我国才能在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发展自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忧患需要我们发扬抗战精神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必须把抗战精神作为最重要的精神资源,不忘历史教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凝练全民族的精神力量,让人民懂得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建立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进行长时期的改进和发展进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忧患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政治上,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我国的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严重的党风问题,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以及我国未来的前途命运。面对党员干部出现的党风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打持久战的精神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助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有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增强党拒腐防变能力。”
在经济上,虽然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加快了经济建设;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国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是,我国的生产力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体制还很不健全,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仍然在拉大,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始终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我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和意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把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统一全民族意志、凝聚全民族力量;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才能经受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免遭外来侵略,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思想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出现多样化倾向。一些人崇洋媚外,推崇享乐主义,认为国内的东西远不如国外的东西好,把国家利益和爱国情感抛在脑后,对我国的抗战历史一概不知,很容易走向卖国求荣的道路。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纷纷出场;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大量的错误思潮渗透我国,严重冲击着我国的意识形态阵地。通过弘扬抗战精神,我们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让群众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建立在无数不甘做亡国奴、宁愿为国流血牺牲的爱国烈士身躯之上的,用抗战精神来洗涤我们的思想,监督我们的行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发扬抗战精神,就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目前主要是台湾问题,这已经成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两岸能否和平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两岸中国儿女对于共同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上。中国人民之所以战胜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民族合力,使得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御侮,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因此,在抗战的磨难中逐步形成的“抗战精神”无疑是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与国家解体的强大精神纽带。因此,海峡两岸同胞应当大力发扬整个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作为促进两岸人民群众和谐交流,战胜形形色色的分离主义,力争早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精神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等核心利益具有重要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维护中国核心利益。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的长期性需要我们发扬抗战精神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一个伟大、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时至今日的历史任务。“这个过程,既包括过去时,也包括现在时和将来时;既需要通过革命,更需要通过建设和改革来实现。”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中国人民已经奋斗了175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含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任务已经完成;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在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在转变期间,从农民战争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再到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任务,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任务便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引领中华民族勇敢地走上探索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使全民族人民都发扬不甘做亡国奴,众志成城团结御侮以及不怕牺牲、坚持打持久战的精神。
从1949年到2049年建国一百周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个一百年。这一百年,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期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最初的几十年间,有好也有坏。我国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在总结错误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为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春风。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走过了60多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30多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内,我们要发扬抗战精神中的打持久战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中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坚持不懈地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收入差距过大、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等问题,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对外,我们要发扬抗战精神中不甘做亡国奴、众志成城团结御侮的精神,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当面对别国侵犯我国利益的行为时,要勇于与其作斗争,各民族人民要团结起来共同维护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诸多方面的利益,为推进构建和谐世界做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去发扬抗战精神。中国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局势,实现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抗战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财富,我相信我们只要按照总书记的号召积极弘扬抗战精神,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抗战的胜利,不单纯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抗战精神的胜利。抗战精神不仅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且也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精神动力。
抗战结束已经71周年了,但是抗战的历史永远都不能遗忘!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华民族壮烈牺牲的英雄,也不能忘记那些冒死卫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力量。当前,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一种伟大的民族力量,那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提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虽然我国目前存在各种各样外在和内在的阻力,但是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爱国主义和不甘做亡国奴的精神;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发扬众志成城团结御侮的精神;只要我们不急于求成,发扬打持久战的精神,我们就可以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消灭腐败现象,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减少生态破坏和生态危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求成心切,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的长期性,时刻谨记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注释]
①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7月7日。
② 李哲:《弘扬抗战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化主题活动看点多》,《经济日报》2015 年7月7日。
③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4 年9月4日。
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1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3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4页。
⑦危兆盖:《论抗战精神》,《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
⑧ 习近平:《中国人民眼里决容不下沙子(2)》,中华网,2014年9月4日。
⑨ 温金童:《牢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新长征》,2014年第9期。
⑩ 刘庭华:《对“抗战精神”的哲学思考》,《红旗文稿》,2015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徐慧枫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16)04-0059-07
[收稿日期]2016-05-10
[作者简介]杨萍,女,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