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内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回思

2016-02-12 15:09:04黄筱玲
图书馆 2016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权利图书馆

黄筱玲

(湖南大学图书馆 长沙 410082)



2015年国内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回思

黄筱玲

(湖南大学图书馆长沙410082)

〔摘要〕文章从图书馆阅读推广、图书馆权利、图书馆史和图书馆事业四个关键词追踪评述了2015年国内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概况,对研究重要成果和亮点作了介绍。

〔关键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权利图书馆阅读推广

〔引用本文格式〕黄筱玲.2015年国内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回思[J].图书馆,2016 (7):49-55

2015年国内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平淡而常态:一如既往坚持方法论的完善;一如既往坚持对图书馆权利、价值研究的热情;一如既往坚持图书馆对全民阅读的义务与责任;一如既往坚持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站在年末回望一年来的研究,尽管研究主题年年相似,研究内容却岁岁不同。这一年,无论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试问,还是图书馆权利及价值十年之思,抑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等,都在广度和深度上得以拓展。常在常新是任何事物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学科的生命源于内容的常新,源于将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创新点、增长点、热点与亮点的及时呈现。粗略梳理,笔者将2015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颇具“新常态”的方面归纳为以下四个关键词:

1 图书馆阅读推广

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实际上,从1997年全民阅读在国内兴起,图书馆一直就是阅读推广的核心力量。2015年是一个全民更加尊重阅读、享受阅读的年份,政府将全民阅读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而业界在推广阅读方面也可谓不遗余力:不但前瞻性地规划着未来全民阅读推广的前景,同时也围绕图书馆阅读推广定义、阅读推广主体、阅读推广评价等诸多理论问题,从不同角度以最敏锐的眼光、最前沿的视角审视了时代阅读的变革,探索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阐述结合实务示范,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图书馆阅读推广作为近些年图书馆一项新型服务,有大量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利用其信息资源、设备设施、专业团队和社会关系等各种条件,鼓励各类人群成为图书馆的读者,并培养其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或提升其信息素养的各种实践。”[1]王波试图追问图书馆阅读推广定义的理论背景,基于对已有定义的剖析,推导出更加完善的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并就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提出了建议[2]。范并思认为图书馆管理者应在图书馆管理中对阅读推广进行顶层设计,在服务方向的把握、服务项目的策划、服务资源的组织等一系列问题上进行统筹规划和总体部署,并坚持图书馆对阅读推广的主导。观点新颖,对构建我国阅读推广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3-4]。王余光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与观点[5]。张章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创新发展思路,旨在总结和推动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整体发展[6]。黄冬霞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阅读推广主体——政府、图书馆、社会组织和读者等在组织和实施推广活动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搭建推广主体参与全民阅读活动的平台、加强图书馆推广、协作及其他主体功能等改进措施[7]。惠涓澈提出阅读推广的主体、客体、内容及形式是阅读推广理论构建及实践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从主体要求、客体需求和内容追求三个方面就阅读推广理论展开论述[8]。沙振江从推广主体、客体、策略、国外案例等总结了我国早期阅读推广研究进展,指出未来研究应在扩展研究方法、拓展研究主题和强化策略研究上着力[9]。周佳贵根据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图书馆应依据阅读推广活动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价值观策略,并结合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灵活调整[10]。李怡梅着力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现状及开展数字阅读与推广活动的策略思考[11]。郭文玲对10所高校图书馆的微博概况、微博阅读推广内容、微博阅读推广体系进行统计比较,据此提出倡导明确的微博阅读推广理念、建立一体化的微博阅读推广体系等高校图书馆微博阅读推广建议[12]。淳姣等介绍CBBE模型,从用户认知、评估需求和评估方法分析该模型引入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适宜性,构建评估方法,并以CASHL为例探讨其在阅读推广评估中的应用[13]。葛茜以美国的阅读推广活动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美国的国家图书节、“一城一书”活动等项目,以期对我国国民阅读推广带来借鉴和启示[14]。赖雪梅指出阅读推广实践的创新,丰富了阅读推广的内容,而阅读推广理论的创新将进一步指导阅读推广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15]。陈鹂在客观分析了新时期读者阅读需求行为特点及当代图书馆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嵌入式营销”、“手机阅读营销”等几种现代营销手段促进阅读推广[16]。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本年度由王余光等主编,朝华出版社出版的阅读指导系列丛书,集结了当今阅读领域权威的专家,如吴晞(《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邱冠华(《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工作》)、李东来(《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等,他们顺应学科发展的需求,对十多年来图书馆阅读推广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彰显了图书馆界在阅读推广纵深与个性化方向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成为阅读推广专著的典型代表。金武刚的《贫困地区公共阅读研究》以贫困地区公共阅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构建的组织方式、实施单元、重点突破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与实现途径。

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推广正在成为今天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流服务,且当前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已不再局限于追求高投入、大场面的推广活动,而是通过引导、训练、帮助等服务方式来真正在保障公民阅读权利、促进公民阅读能力提高上下功夫。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的阅读推广已经发展到必须要有理论进行指导的阶段了。如前所述,尽管学者们的研究已经从自发走向自觉,但诸如阅读推广与图书馆核心价值及职业伦理的关系、阅读推广的组织管理、阅读推广在图书馆学的位置等理论问题研究的缺席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方面的话语权。图书馆阅读推广需要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介入与指导。

2 图书馆权利

自2005年至今,十年“图书馆权利话语热”带给国内图书馆事业的影响史无前例。公平、共享、免费等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正在转化成为国家的既定政策。程焕文分四个阶段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以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为中心的图书馆权利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变化,可谓图书馆权利研究亮点之作[17]。王世伟基于新环境,从网络社会、联合国后千年发展目标、公共图书馆大发展大繁荣三个维度对图书馆权利展开再认识,立意高远,建树颇丰[18]。吴晞以深圳图书馆办馆方针为主线,回顾了全国公共图书馆在先进理论感召下的锐意改革进取,并最终将其先进理念变为国家方针政策的历史过程。发展脉络以及未来趋势梳理得可谓淋漓尽致[19]。为唤起图书馆人的理论使命感,巩固新世纪以来图书馆学理论变革的成果,谢艳芳全面梳理和分析了李国新、程焕文、蒋永福和范并思四位权利研究先锋对图书馆权利思潮的思想萌芽和理论研究,成为2015年综述性文章的典型代表作之一[20]。魏建琳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权利概念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多元分歧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就权利理论视阈下图书馆权利概念进行辨析与解读[21]。姜浩天另辟蹊径,从伦理性、法律角度探讨图书馆权利的限度,为客观、理性地认识和履行图书馆权利提供一种更加全面的思想方法和实践策略[22]。常安以自由与平等的冲突根源与内在联系为分析起点,认为二者间存在的内在张力和关联为图书馆权利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参考,从而使图书馆自由与平等权利从应有权利走向法定权利[23]。韩淑举针对图书馆权利思想移植与本土化过程中的现象关联,提出中国对国外图书馆权利理论与实践的移植应在国家宪法及其相关法律框架内借鉴和取舍[24]。刘潇和束漫围绕“危机公关5S原则”, 指出图书馆自身权利的保障和维护应从加快立法进程、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权利宣言》等方面入手[25]。刁霄宇以用户、馆员、图书馆三个维度为基础,利用SPSS分析各维度对图书馆权利的实际影响,实证研究我国图书馆权利应包括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26]。于厚海溯源我国图书馆权利思想,指出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 在其社会教育实践中孕育并体现了图书馆权利思想, 对这些思想萌芽与实践的研究有利于加强我国图书馆权利思想的传承和弘扬[27-28]。

读者权利不但是具有集体性属性的图书馆权利的捍卫目标,同时又是图书馆事业得以良性发展的核心问题。孙强认为读者权利冲突是基于合法性、正当性读者权在权利实现和救济过程中所引发的冲突,其原因在于社会可供资源不足、读者需求的相互重叠竞合等,提升图书馆所能提供资源总量,对图书馆管理规定进行有效规制等则是解决路径[29]。程焕文从保障和实现民众的基本图书馆权利、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标准等方面肯定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的重要意义,指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充分实现和保障民众图书馆权利的基础[30]。陈婧研究调查了弱势群体公共信息需求的类型及其实现情况,实证研究指出弱势群体公共信息需求的实现存在障碍,颇具新意[31]。钱锦以杭州图书馆乞丐入馆和郑州图书馆青少年禁入两个典型案例为背景,提出三种提升读者权利意识的有效途径[32]。李仪就面向图书馆读者的个人信息权利设置展开论述,回应图书馆等机构对信息加以处理与利用的现实需求[33]。张靖以国际和国内两种公民权利范围的权威划定为框架,分析法律法规文本和学术研究著述所梳理的中国社会弱势群体RAPCIS相关权利在其中的归属,由此提出应注意社会权利之外的公民权其他维度的全面考量[34]。肖萍认为图书馆自主管理权受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程序意识、权力意识的影响,应当从人本服务观、法治原则、合理性等方面对图书馆自主管理权予以限制,以确保读者权利[35]。杜开敏通过实证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校图书馆虚拟读者服务的边界问题及其权利保障问题,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在不损害传统读者利益的同时为虚拟读者提供服务等方面提供参考[36]。席婷婷则从《图书馆权利法案》来解读读者平等、自由的权利,指出图书馆的权利是为了维护读者权利的实现而存在的[37]。张靖转换视角,分析美国《图书馆权利法案》的制定与修订过程,从中发现ALA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体现了回应社会环境变迁与守护职业立场的功能[38]。此外,张靖、宋坤等分别以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微博事件”为切入点,从图书馆意识和权利角度实证解读图书馆读者权利[39-40]。

2015年上述围绕图书馆权利的基础理论、相关制度、图书馆用户等的研究无疑进一步唤起了图书馆人的理论使命感,特别是涉及图书馆权利立法保障的实证研究更是权利觉醒的标志。这是一个迈向权利保障的时代,图书馆权利及其实现策略必定是值得社会和图书馆界关注、探讨、思考和研究的永恒主题。不可回避,权利研究当前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如图书馆权利的体系化研究?理论将如何转变为行动并积极实施……毕竟理论只有直面社会,才能真正得以践行。

3 图书馆史

新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图书馆事业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史学发展。2015年,围绕着中国图书馆史、图书馆学科发展史、业界学人思想及成果等主题方向,学者们以学科为中轴,就中国史与世界史、古代史与现代史、学科史与科学史以及学术研究和史料的关系等专业领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果丰硕。

学科发展史研究是促进本学科发展、增进相关学科间相互了解,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而“当前中国图书馆史料整理与图书馆史研究仍然相当薄弱,应该引起学界重视。”[41]王余光提出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需要关注和解决“古代图书馆学”的称谓、中国图书馆学史的分期和中国图书馆学史的写法这三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和研讨,以清新雅致的笔触梳理了图书馆学史的研究内容[42]。肖希明依据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特点,将现当代图书馆史划分为“六阶段”,旨在全面系统梳理图书馆学发展历程[43]。韩永进从历史学、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度,对编撰中国图书馆通史等图书馆史研究的四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44]。傅荣贤另辟蹊径,提出研究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史,既要揭示历史上的主要图书馆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又要分析过去的思想对当代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45]。罗春贤分析了随着近代文化变迁而不断发展的图书馆学思想[46]。何官峰通过图书馆学史概念讨论、图书馆学史学科建设研究等六个方面的文献回顾,梳理了图书馆学史理论研究的成果与问题;并从图书馆学史综合研究、图书馆学史上的学者研究等四个方面综合讨论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应关注的方向[47-48]。关于图书馆学史概念的界定,张慧丽总结、分析各种观点并提出要重点梳理学界对于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的讨论,强调加强图书馆学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重要性[49]。谢欢认为目前我国图书馆史研究的重心在民国图书馆史领域,而1949—1966年这十七年间的历史研究值得关注[50]。李丽则认为应从关注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与图书馆事业史、图书馆思想史的关联和关注其内部的“学”与“术”的关系来展开相关研究[51]。作为一种鲜活的历史研究方法,口述历史近年成为文化领域的热词,2015年广州年会图书馆界首次就口述历史进行了专题工作讨论。“口述历史对图书馆史研究的意义体现在弥补图书馆史料的不足,抢救图书馆史的社会记忆、革新图书馆史研究方法和转变图书馆史研究的固有观念,促进图书馆史阐释的多样性三个方面”[52]。冯云还对我国图书馆学领域有关口述历史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图书馆领域口述历史的研究主题[53]。

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既是学科研究的基础,也对学科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史料整理工作整体上比较匮乏,研究处于疲软态势。近些年来以吴稌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致力于图书馆史料研究,成果显著,2015年尤为凸显。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吴稌年通过挖掘、考订、整理史料而形成的关于近代南京重镇图书馆事业的形成与特征[54];毛建军分析台湾百年图书馆史研究,认为台湾地区的图书馆史研究主要围绕古代藏书史研究、现代图书馆史研究、图书馆史数字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展开[55];马继业对齐鲁大学图书馆史进行考略[56];许晓霞对苏州图书馆百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57]。

现代中国图书馆学是第一代图书馆学人在“西学东渐”历史背景下吸取西方图书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于本土图书馆建设而逐渐形成的。作为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图书馆学研究一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孙振领从论文数量、发文机构、刊载期刊和文献主题分布特征等视角,研究2000年以来美国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文献传播情况,解读美国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文献在中国传播的策略[58]。李易宁从办馆理念、服务对象和馆藏特色三方面介绍了日本私立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59]。范凡就中日图书馆学65年交流史(1899-1964)娓娓道来[60]。林梦笑着笔苏联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对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产生的深远影响[61]。

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学术思想展开研究,对其历史贡献做出客观评价一直是图书馆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是现代中国图书馆学形成的重要时期,期间涌现的一批有识之士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赵元斌系统梳理了今人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现状列出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简表[62]。郑丽芬和崔然则从不同视角综述了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的群体形象特征,归纳总结了其活动共性[63-64]。此外,以王余光、吴稌年、许欢、郑锦怀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或是从生平事迹、或是从历史环境、或是从宏观事实等方面对图书馆界先辈们的学术思想和历史贡献展开研究。在此受制于篇幅,不再累述。

中国图书馆历史悠久,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精髓,面对我国丰富的图书馆历史文化遗存,深入挖掘和吸收迫在眉睫。在笔者看来,图书馆史研究具有图书馆学与历史的双重属性,既是图书馆研究,也是历史研究,是图书馆与历史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显然,当前对图书馆史的研究有待规范和细化,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更要有宽广通透的学术视野和关注现实的精神境界。学者们应在致力于建立常规图书馆史学学科以外,结合地域特性、史料优势,借鉴、关注前沿热点问题、理论方法,致力于打造富有特色的图书馆学史研究方向。

4 图书馆事业

2015年我国图书馆事业蒸蒸日上,在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着力推动社会进步中价值凸显。与之相适应,图书馆事业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者从感性到理性,从图书馆事业内部到整个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在注重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图书馆事业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概念和新理论。值得提到的是,作为图书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图书馆事业涉及的研究主题众多,诸如图书馆法制、专业队伍建设、信息资源构建等,在此笔者仅从事业历史回顾、宏观政策等三个主题对图书馆事业主要研究内容作如下小结。

回归和总结不同阶段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点及经验,是图书馆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吴稌年分三个不同阶段回顾总结了1950年代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文章深入浅出,值得回味[65-67]。龚蛟腾的《改革开放后图书馆事业的复兴与开拓》对这一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透彻,发人深省[68-69]。周群则基于1938—1946年《新华日报》的报道主题,探讨了这期间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特色,视角独特,立意深远[70]。周九常则将新保守时期(1902-1989)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概括和定位为:保守的文献藏用机构[71]。余明霞对我国“大跃进”时期农村图书馆建设特点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72-73]。文琴的《清末至民国时期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以近代重大事件为切入点,总结了清末至民国时期四川省图书馆事业中特有的发展轨迹[74]。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落实,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已被纳入法制化轨道,围绕公共图书馆的权利理念、绩效管理、规划与战略管理、服务体系设计等事关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学者们广泛切磋,诠释了图书馆人的社会责任感,展示了对图书馆事业的信心。李国新详细解读了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并就十三五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详细说明[75-76]。屈义华从现实生活中的个案入手,实证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问题[77]。新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图书馆人强烈的行业危机意识,基于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政策环境、技术挑战、行业要求和时代机遇,吴建中、张岩和张勇就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与公共图书馆应对之策展开探讨[78-80]。朱强则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任务主要是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等[81]。去中心化不仅危及图书馆信息获取渠道的中心位置,也危及图书馆的职业化发展和学科发展,周维彬等就此背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挑战及对策展开研究[82]。杨玉麟等从基本数据、总分馆服务体系、阅读推广服务和服务联盟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整体态势做了梳理并提出发展思路[83]。杨贺晴认为要研究图书馆事业概念和原理之要义乃是明确图书馆事业概念鲜明的中国特色与内涵[84]。此外,《2014年图书馆事业发展主要政策文件概览》则是学界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必备[85]。

促进国内外图书馆事业之间以及与相关行业的交流合作,突出文化惠民是本年度图书馆事业研究呈现的亮点之一。张艳茹从对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认可的主观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出发,对公共图书馆社会效益评价展开实证分析和研究[86]。徐建华等根据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研究结论,对当今图书馆事业边缘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参与实践,加强研究理论和教育对图书馆实践的专业化改造等方法[87]。李恺以《新图书馆事业地图册》为蓝本,以对话理论为基础,探讨图书馆事业理论框架[88]。区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王国强从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与分布状况、主要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和主要服务与设施三个方面介绍了澳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89]。黄俊利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收集江西、贵州、甘肃等欠发达地区和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相关数据,从经费投入、馆舍面积、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90]。王天丽以新疆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论述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和实现文化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91]。李文祥分析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从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服务转型提升等方面探讨了社区图书馆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92]。申晓娟从我国图书馆行业标准制定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机遇[93]。

21世纪的最近十余年是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完成重要重建的关键时期:从研究对象、方法论证,到图书馆的观念与制度、公共图书馆思想,再到图书馆阅读推广、图书馆理论与国家大政方针契合研究……硕果累累,亮点纷呈。在经历了激动人心的突破、借鉴、与世界接轨之后,2015年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慢慢步入新常态,并逐渐进入了内生性的成长旅程。在笔者看来,这一年基础理论研究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缺失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经典著作的减少。尽管理论重建已经基本完成,但阻碍中国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取得更大突破的机制性障碍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如中国图书馆学研究能否在一个更加完善的法治环境下运行,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研究能否在一个更加科学的框架中发展……或许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如果要使得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能在一个更加理性的方向上前行,这些都是难以绕开的问题。

(来稿时间:2016年2月)

参考文献:

1.谢蓉,刘炜,赵珊珊.试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5):87-98

2.王波.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兼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J].图书馆论坛, 2015 (10):1-7

3.范并思.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杂志, 2015(4):11-15

4.范并思,王巧丽.阅读推广的管理自觉[J].图书馆论坛,2015(10):8-14

5.王余光.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的新进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5(2):3-6

6.张章.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创新发展思路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9):93-94

7.黄冬霞,白君礼.我国阅读推广主体探析[J].图书馆,2015(6):17-20, 59

8.惠涓澈.图书馆员阅读微推广:主体要求、客体需求和内容追求[J].图书馆论坛, 2015(10):39-42, 67

9.沙振江,化慧,刘桂锋.我国早期阅读推广研究进展与展望[J].图书馆论坛, 2015(1):43-47, 29

10.周佳贵.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价值观策略[J].图书馆杂志, 2015(4):30-34

11.李怡梅,肖雨滋,钟春华.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现状及思考[J].图书馆, 2015(6):32-36

12.郭文玲.基于微博平台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2):85-90

13.淳姣,姜晓,姜婷婷, 等.图书馆阅读推广评估引入CBBE模型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15(1):48-53, 104

14.葛茜.美国国民阅读推广活动及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杂志, 2015(6):196-199, 195

15.赖雪梅.关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研究[J].图书馆,2015(6):21-23

16.陈鹂.图书馆阅读推广营销手段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1):109-112

17.程焕文.权利的觉醒与庶民的胜利——图书馆权利思潮十年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建设, 2015(1):26-38

18.王世伟.新环境下图书馆权利的再认识[J].图书馆建设, 2015(1):42-45

19.吴晞.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回眸“开放、平等、免费”[J].图书馆建设, 2015(1):39-41

20.谢艳芳.推动图书馆权利研究的四位理论先行者[J].图书馆建设, 2015(5):27-31

21.魏建琳.权利理论视阈下图书馆权利概念的辨析与解读——图书馆权利若干命题的困惑与思考之一[J].图书馆,2015(8):27-31, 48

22.姜浩天.图书馆权利的限度[J].图书馆建设, 2015(5):22-26

23.常安.论图书馆权利体系中的自由与平等及其统一[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1):28-37

24.韩淑举.法律视角下的图书馆权利思想本土化之路径选择[J].图书馆, 2015(3):17-23

25.刘潇,束漫.危机公关视角下的图书馆权利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15(6):4-7

26.刁霄宇,高波.我国图书馆权利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5(8):25-31

27.于厚海.我国近代图书馆权利思想的历史溯源及当代启示[J].图书馆, 2015(7):11-14, 17

28.于厚海.20世纪初我国社会教育背景下图书馆权利思想探源[J].图书馆建设, 2015(2):39-43

29.孙强.读者权权利冲突论[J].图书馆, 2015(7):8-10, 29

30.程焕文.全面履行政府的图书馆责任 充分保障市民的图书馆权利[J].图书馆论坛, 2015(8):6-8, 5

31.陈婧.弱势群体公共信息需求与障碍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 2015(3):80-87

32.钱锦.从入馆权利问题谈读者的平等利用权[J].图书馆建设, 2015(6):8-11, 15

33.李仪,张娟.面向图书馆读者的个人信息权利设置研究——以关怀读者人格为目的[J].图书馆论坛, 2015(6):76-81

34.张靖,裴莹权.社会弱势群体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权利的公民权利范围归属——法律法规与学术研究之比较[J].图书馆, 2015(4):15-19

35.肖萍.图书馆自主管理权的限制[J].图书馆, 2015(8):32-34

36.杜开敏,袁曦临.MOOC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定位及虚拟读者权利保障问题[J].情报资料工作, 2015(1):102-106

37.席婷婷.从《图书馆权利法案》来解读读者权利——平等、自由[J].中外企业家, 2015(18):195-196

38.张靖,肖鹏.美国《图书馆权利法案》的制定与修订过程[J].图书情报工作, 2015(4):12-19

39.张靖,苏日娜,何靖怡,等.广东省图书馆权利状况调查[J].图书情报知识, 2015(2):37-49

40.宋坤,束漫.从图书馆意识和权利角度解读“上海图书馆微博事件”[J].图书馆建设, 2015(6):12-15

41.原小平.简论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史料汇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2):62-66

42.王余光.试论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论坛, 2015(4):9-12

43.肖希明.“国史”与“图书馆史”融合的历史分期——现当代中国图书馆史分期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3)

44.韩永进.关于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4):1-12

45.傅荣贤.史实描述和价值揭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史研究的两个维度[J].图书情报知识, 2015(3):62-65

46.罗贤春,姚明.近代文化变迁中的图书馆学思想[J].图书情报知识, 2015(5):11-22

47.何官峰.图书馆学史理论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5(8):2-5

48.何官峰.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述评[J].图书馆论坛,2015(4):13-19

49.张慧丽.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探究[J].图书馆, 2015(11):2-5

50.谢欢.存史观变:图书馆史领域的“十七年史”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15(3):4-7, 12

51.李丽.关注当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3):26-29, 40

52.冯云.口述历史对图书馆史研究的意义探讨[J].图书馆建设, 2015(10):99-102

53.冯云.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2):21-24

54.吴稌年.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南京重镇的形成与特征[J].图书馆, 2015(1):28-33, 44

55.毛建军,冯艳艳.台湾百年图书馆史研究概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3):72-76

56.马继业.齐鲁大学图书馆史考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3):26-29

57.许晓霞,金德政,孙中旺.书香百年 薪火相传——苏州图书馆百年历程回顾[J].新世纪图书馆, 2015(1):48-51

58.孙振领.美国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在中国传播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5(12):11-14, 20

59.李易宁.日本私立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J].图书馆, 2015(7):39-44

60.范凡.中日图书馆学65年交流史(1899-1964)序说[J].图书情报知识, 2015(6):4-9

61.林梦笑.苏联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5):91-95

62.赵元斌.民国图书馆学人综论[J].图书馆, 2015(11):6-12

63.郑丽芬.筚路蓝缕先驱之路——试论我国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留美经历[J].图书馆论坛, 2015(4):24-29

64.崔然.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群体形象描述[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7):138-140

65.吴稌年,顾烨青.1950年代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国民经济恢复阶段(1949~1952)[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5(1):62-74

66.吴稌年,顾烨青.1950年代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阶段(1953~1956)(一)[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5(2):84-93

67.吴稌年,顾烨青.1950年代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阶段(1953~1956)(二)[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5(3):76-82, 96

68.龚蛟腾.改革开放后图书馆事业的复兴与开拓[J].图书馆, 2015(2):32-40

69.龚蛟腾.改革开放后图书馆事业的复兴与开拓(续)[J].图书馆, 2015(3):32-39

70.周群.1938—1946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证研究——基于《新华日报》“图书馆”刊文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5(7):87-91

71.周九常.新保守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解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3):10-14

72.余明霞.我国“大跃进”时期农村图书馆建设特点解读[J].图书馆建设, 2015(8):90-94

73.余明霞.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 2015(7):42-45

74.文琴.清末至民国时期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5(1):71-79

75.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3): 4-12

76.李国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5):3-6

77.屈义华.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灵魂与实体的思辨[J].图书馆论坛, 2015(1):22-24

78.吴建中.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与公共图书馆因应之策[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4):26-27, 25

79.张岩.充当行业砥柱,构建“图书馆+”发展新模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4):27-29

80.张勇.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危机与变革[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4):29-31

81.朱强.国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5):12-15

82.周维彬,董成娣,李丰.去中心化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8):4-8

83.杨玉麟,王茜,喻莉君.春风劲吹,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本态势及存在问题[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3):1-8

84.杨贺晴.图书馆事业研究:从概念到原理[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5

85.2014年图书馆事业发展主要政策文件概览[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3):110-112

85.张艳茹,陈通.公共图书馆社会效益评价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3):15-17

87.徐建华,王翩然,俞碧飏.图书馆员刻板印象视角下的图书馆事业边缘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15(7):55-60, 131

88.李恺.以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图书馆事业理论框架——《新图书馆事业地图册》评论[J].图书馆论坛, 2015(1):118-122

89.王国强.澳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J].新世纪图书馆, 2015(8):5-12

90.黄俊.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比较研究——以江西、贵州、甘肃和江苏、浙江、广东为例[J].图书馆, 2015(6):64-70

91.王天丽.文化民生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以新疆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4):88-90

92.李文祥.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7):14-15

93.申晓娟.标准视角下的我国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7)

〔分类号〕G250

〔作者简介〕黄筱玲(1969-),女,硕士,湖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已发表论文50多篇,参与撰写专著4部。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Library Science in 2015

Huang Xiaoling
( Library of Hunan University )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library science in 2015 in library from reading promotion, library rights, library history and librarianship. Some important and outstand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also introduced.

〔Keywords〕Library scienceFundamental theoryLibrary rights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权利图书馆
2023 年宁夏图书馆学会年会顺利召开
我们的权利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19:5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权利套装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43:39
去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图书馆论坛(2014年9期)2014-03-11 18:48:08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图书馆界(2013年6期)2013-03-11 18:50:45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图书馆界(2013年1期)2013-03-11 18: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