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优势补短板促发展
——温州与浙江省内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2016-02-12 13:55吕步奖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温州全市全省

吕步奖

(温州市统计局,浙江温州 325009)

强优势补短板促发展
——温州与浙江省内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吕步奖

(温州市统计局,浙江温州 325009)

通过与浙江省内主要城市相比,温州的经济发展既有相对优势,同时又存在不少短板。既要发挥优势、又要补齐短板,才能推动温州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温州;比较优势;短板

今年以来,温州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居浙江省第三位,但由于原先基础较差、回暖并不稳固,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短板。通过与杭、甬、绍、台、嘉、金等浙江省内主要城市(以下简称六市)比较,分析温州经济发展中的相对优势与薄弱环节,有助于更好的理清发展思路,巩固发展优势,推动温州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一、温州的经济发展现状

2016年上半年,温州全市实现GDP2142.43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0.5个百分点,自2015年前三季度以来发展速度稳居全省前列。

从三大产业来看,2016年上半年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同比增长4.2%、6.5%和9.7%,三大产业的增速比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一产、二产的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2.5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三产增速与全省持平。

从三大需求来看,投资同比增长15.5%,高于全省平均2.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3%,高于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5个百分点。

二、与浙江省内主要城市的比较分析

(一)温州经济发展的相对优势

1.三产占比稳步提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的时期,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而温州是浙南闽北的重要沿海城市,拥有常住人口近千万,具有发展服务业的天然优势。2016年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9.58亿元,同比增长9.7%,高出GDP增速1.5个百分点,三产对经济贡献率达67.0%。从主要行业来看,全市批零贸易、房地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等领域发展较快,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

当前全市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2.8∶38.4∶58.8,其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58.8%,高出第二产业20.4个百分点,在与六市的比较中,仅次于杭州(60.6%)。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也稳中有升,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全省平均0.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的比例更趋合理,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2.温商资源独特优势,民营经济活力依旧

温商是温州赶超发展的独有资源,也是温州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上半年,全市温商回归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4.93亿元,同比增长22.6%;新引进项目124个,到位资金69.33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温州的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80%,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运作机制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2016年上半年,温州民间投资达910亿元,同比增长20.2%,高出全省平均15.7个百分点,在七市中高居首位,比第二位的台州高出10.3个百分点。

3.科创支持力度加大,激发创业创新热情

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为进一步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新十条”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科技孵化器、科技创新平台、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2016年上半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4.1亿元,同比增长78.9%,增速高居七市首位。在科技产出方面,上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313件,同比增长82.4%,增速居七市第二位;规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525.32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居七市之首。

温州创业氛围浓厚,温州人骨子里也有着创业创新的基因。为鼓励大众创业,全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为重点创业人群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系列优惠,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上半年,温州新设企业1.5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5.7万户,高居七市首位,比排名第二位的杭州多出1.5万户,显示出温州市民高涨的创业热情。

(二)温州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1.大型企业占比偏少,领军示范作用不强

温州以民营经济著称,但是企业上市的步伐却相对滞后。截至2016年上半年,温州仅拥有境内上市企业15家,远低于杭州(90家)、宁波(52家)、绍兴(44家)和台州(39家),居七市末位。缺乏资本市场的支持,以银行融资和民间借贷为主的传统融资模式,制约了温州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从工业企业规模及产出效益来看:一是大型企业占比过低,全市目前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30家,其中大型企业45家,仅占0.9%,远低于杭州(2.1%)、绍兴(2%)宁波(1.6%)和嘉兴(1.6%)等地,居七市末位;二是产出效益偏低,2016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83亿元,平均每个企业实现增加值0.1亿元,不及杭州(0.25亿元)的一半,与宁波(0.18亿元)、绍兴(0.18亿元)、嘉兴(0.14亿元)等市相比也有不小差距;三是领军企业示范作用不强,上半年全市101家领军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3.5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低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领军示范作用亟待提升。

2.“两新”产业增速降低,产业升级步伐缓慢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对经济的全局发展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今年以来全市的“两新”产业增速却有所降低,折射出产业升级步伐的缓慢。

2016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7%和7.5%,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与2015年相比,增速也分别降低了0.4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仅45.35亿元,远落后于杭州(371.69亿元)、嘉兴(271.59亿元)、绍兴(257.9亿元)和宁波(227.23亿元)等市,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9.1%,在七市中居末位。

3.工业投资总量偏小,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工业投资是拉动工业经济未来增长的重要动力,全市工业投资虽然同比增长较快,但是总量与其他地市相比仍然明显偏小。2016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投资325.78亿元,不及宁波(735.6亿元)和绍兴(658.2亿元)的一半,在七市中处于末位。

据对全市804家四上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企业下半年的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调查中预计2016年下半年本企业投资额比上半年增加的企业占7.7%,持平的占29.5%,减少的占8.8%,同时有54%的企业预计下半年无投资;当有好的投资机会时,投资能力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24.8%,投资能力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32.6%,同时有42.6%的企业表示无投资能力。

4.外贸出口依然低迷,外资利用水平偏低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温州又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出口之于温州有着重要的意义。2016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出口总额477.73亿元,同比下降2.2%,在与六市的比较中,温州的出口形势仅好于绍兴(同比下降2.5%)。经测算上半年全市的出口依存度为22.3%,比2015年下降0.7个百分点,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下降5年,显示出外贸出口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

温州的外资利用状况也不尽理想。2016年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仅0.4亿美元,同比下降37.5%,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0.6个百分点。在与六市的比较中,落后于绍兴(42.5%)、台州(38.9%)、杭州(11.8%)、嘉兴(6.4%)和宁波(1.2%)等市,仅比金华状况略好。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培育帮扶力度,推动企业做强做大。一是推动更多企业上市,重点支持发展潜力大、产业带动力强、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挂牌上市,实现资本市场“温州板块”的崛起;二是培育领军型企业,对于领军工业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培育机制,在用能、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推动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三是降成本减负担,深入落实省、市惠企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清税降费,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增效益,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要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支出,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R&D经费占GDP比重;二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建设若干面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三是加大人才引培力度,落实“人才新政十条”,不拘一格引进高端人才,对于顶尖创新团队实行“一事一议”,同时加大对本地产业适用性人才的培育,为温州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抓投资结构,结合全市规划和产业布局谋划好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项目,以产业项目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二是抓温商回归,深度发挥在外温商资源的优势,实行产业精准招商,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提高效益和质量上来,变“引资”为“选资”,提高招引企业、项目的质量;三是抓政府服务,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并在投资审批、项目落地、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保障,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四)促进外贸出口增长,提升外资利用水平。一是提升外贸服务,深入落实《温州市促进外贸出口稳增长十条举措》,对出口重点企业进行帮扶,优化贸易便利化举措,缩短出口退税周期;二是打造新增长点,利用海外温州人网络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减少对鞋服等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依赖;三是强化外资招商,要推动开发区成为吸引外资的主阵地,提高项目谋划水平,争取引入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并重视项目的落户和后续跟踪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责任编辑:施越霞)

猜你喜欢
温州全市全省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