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企业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浅析

2016-02-12 12:04王冠生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结构性上海市供给

王冠生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上海 200003)

上海市企业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浅析

王冠生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上海200003)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国内经济结构化矛盾日益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上海市592家企业集团开展了专项调查,了解企业集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需求、现状和问题。调查显示:企业集团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并已经逐步开始改革转型,转型是企业集团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也面临着制度性成本过高、创新活力较弱等问题,亟需引起关注。

企业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其核心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上海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已经进入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型的攻坚阶段。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上海市592家企业集团开展了专项调查,了解企业集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调查显示:企业集团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并已经逐步开始改革转型,转型是企业集团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从“三去一降一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

1.去产能需求:近四成企业集团产能利用率不足75%

调查显示,2015年末,有19.4%的企业集团平均产能利用率大于95%;大多数集团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处于75%至95%之间,占集团总数的43.4%;37.3%的企业集团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见图1)。从控股情况看,18.7%的私人控股企业集团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于60%;从行业看,33.3%的金属制品业企业集团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于60%;从规模看,平均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企业集团主要集中在资产总计在50亿元以下的中小型集团。

2.去库存需求:部分行业库存周转天数超过1年

调查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企业集团存货有15640.8亿元,占资产总计的18.4%,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161天,处于相对健康的水平,但仍有部分行业存货周转较慢。从行业大类看,除第一产业和金融业等不涉及存货周转需求的行业以外,存货周转天数超过1年的行业主要有房地产业,为995天(房地产业集团库存压力主要来自于外省市项目和上海市商办楼宇项目)、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97天、烟草制品业416天、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412天、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89天,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368天。共涉及企业集团129家,占上海市企业集团总数的21.8%。

3.去杠杆需求:资产负债率处于健康水平

调查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企业集团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5%,同期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5.5%,表明上海市企业集团债务融资较少,杠杆较低,资产负债率处于健康水平,偿债能力较强,仍有进一步扩大融资,增加杠杆的空间。分行业看,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9.1%),建筑业(78.3%)和房地产业(76.3%)。分控股情况看,港澳台商控股最高,为64.9%;私人控股次之,为64.6%;集体控股最低,为50.6%;此外国有控股和外商控股集团分别为62.4%和58.2%。

4.降成本需求:企业集团变“大”未变“强”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总体需求疲软,以往支撑经济高增长的动力已逐渐弱化,上海市经济增速从8.2%降至6.9%。从企业集团层面看,一方面企业集团规模加速扩大,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达到85166.66亿元,比2010年增长85.8%,年均增长13.2%;另一方面,企业集团经营效率呈下降态势,2015年上海市企业集团总资产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为3.2%和6.9%,分别比2010年下降1.2个和1.1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有所减弱。数据表明,上海市企业集团在“十二五”期间规模迅速增长但经营能力则所有减弱。从原因看,一是需求不足导致销售价格难以提升,二是不断增长的土地、租金、劳动力等各类成本所致。企业集团降成本,提效益的需求较大。

5.补短板需求:研发投入低,创新活力弱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已进入必须通过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阶段,但目前在科技创新活力和高端产业发展上仍存在薄弱环节。2015年,上海市企业集团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1%,比2010年下降0.1个百分点,远低于国际通行标准(达5%企业才有竞争力)。调查显示,分别有41.6%和19.2%的企业集团认为“产品缺乏竞争力”和“科研开发能力弱”是影响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创新来自于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员的配置,2015年末上海市企业集团研究开发人员有8.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7%;其劳动报酬与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的比值为1.18∶1,而2010年末,这一比值为1.68∶1;表明上海市企业集团在研究开发费用上的投入较低,对研究开发人员的激励机制较弱,创新的活力较弱。

解决交叉渡线定位问题时,应用变跨龙门吊对轨道进行铺设,轨道的铺装采用一体化设计,降低了定位了难度。在道床的整体铺装时,首先安排道床铺装人员对道床进行预铺设,提前发现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解决,这种铺设安排可以大大提升铺设的施工进度,保证工程的整体效率。

二、上海市企业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

1.政策引领较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与全国相比,上海市推进供给侧改革较早,特别是以2009年加快“两个中心”建设和“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契机,出台了一系列激发供给侧活力的重大举措和配套政策:从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到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从率先开展“营改增”改革试点,到探索国资国企改革;从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到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完善知识产权支撑体系,到加快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市已经在政策引导上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基础。

2.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企业集团发展潜力逐步增强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企业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吸收国际化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深化落实各项政策,实施和计划了一批有创新、有亮点、有成效的发展战略。2015年有49.3%的集团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产品与内部管理的梯度建设;37.7%在实施信息化战略,致力于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培养新的发展生态;35.4%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和管理机制;32.5%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另有三成左右的集团表示正在分别计划着手实施上述战略。

3.通过兼并重组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

2015年,上海市企业集团中有15.2%实施了集团内部或外部的兼并和重组,其中76.4%为企业自主决策、自主实施,14.6%为受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指令实施,9.0%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相关部门辅助实施。从实施兼并重组的结果看,四分之一为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其中,18.0%吸收合并其他企业集团,6.7%新设合并新企业集团,以及1.1%拆分成多个不同企业集团;四分之三为集团子公司层面的兼并重组,主要表现为关闭或出售子公司(48.4%)、购并增加子公司(41.6%)和投资新成立子公司(34.8%)。

4.国有大型集团带头,超三成企业集团选择转型发展

5.围绕集团长远发展目标,转型原因多元且突出重点

2015年,上海市企业集团转型发展的原因表现为多种因素结合、重点明确突出的特点:有85.8%的企业集团转型目的为“从企业长远考虑”,60.0%为“获取更高利润”,57.4%为“利用原有的资源优势”,55.8%为“对当前的形势判断”,52.6%为“做强主业”,51.1%为“规避风险”,40.0%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表明上海市转型企业集团已经充分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根据市场现状和未来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转型发展符合企业集团长期发展利益并能促进企业集团增能提效。

6.拓展新行业和细分市场是集团转型的主攻方向

2015年,从转型的主要内容看,有79.5%的企业集团为“维持主业,开拓新行业”;52.1%为“加大营销力度,打造名牌产品”;51.6%为“由核心产业向相关服务业发展”;50.5%为“加大研发,开发新产品或者提高产品附加值”;41.6%为“财务管理上,开始采用集团资本中心模式”;40.0%为“建立新的人才激励制度”。由此可见,“十二五”时期上海市企业集团正以积极进取的态度调整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转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企业活力,以匹配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7.转型成功能使企业集团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2015年,从转型企业集团目前运营情况看,11.6%的转型集团表示已经完成转型并且成效显著,其2015年平均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32.0%;比正在转型中(包括初次转型失败,仍在二次转型的集团)的企业集团高30.6个百分点;比上海市全部企业集团平均利润总额增长率高14.9个百分点。数据表明,通过转型,企业集团提高了经济效益,转型成功并且成效显著的企业集团呈现利润高速增长的态势。

三、上海市企业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困难

1.现有制度是“降成本”的主要掣肘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2015年末,80.3%的企业集团认为人工成本过高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53.3%的企业集团认为税费负担是造成成本高的因素之一,41.3%的企业集团认为原材料成本过高,37.7%的企业集团认为社会保险费用过高。虽然上海市已在3月份调整了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社会保险费率,使企业总体社保负担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但逐年增长的最低工资(2016年为2190元,比2010年的1120元增长近1倍)和日益提高的基本生活支出给企业用工成本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一方面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制度和税收制度等为提高政府部门管理能力、社会治理水平和公平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另一方面,这些制度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支出压力,亟需在制度设计上寻求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平衡点。

2.创新活力不足是企业集团的主要“短板”

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果是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落脚点之一,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是“补短板”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2015年有53.3%的企业集团在扩大新产品等高端供给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此外,从《2015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看,上海市虽然创新数量不少(专利申请、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3项指标的年度复合增长率均位列前3名),但创新的质量相对较低(同专利平均规模、专利授权率、平均权利要求数量、平均被引数量4项指标的综合排名为倒数第3名)。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质量较低表明创新活力不足,企业缺乏创新但又不敢创新、不愿创新,存在“创新找死、不创新等死”的消极态度;亟需相关制度设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3.需求不足影响企业集团持续经营能力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国内需求不振,外部需求疲软,企业集团纷纷下调经营预期,但需求下降的幅度仍然大于企业预期。调查显示,2015年企业集团预算完成率在105%以上占24.2%,预算完成率在95%至105%之间的占34.4%,预算完成率在85%至95%之间的占20.9%,预算完成率在85%以下的占20.4%。此外,上海市592家企业集团下属10765家子公司,其中,15.5%的子公司在近3年处于亏损状态,4.2%的子公司已经成为空壳企业。近两成子公司缺乏盈利能力、超四成企业集团未完成年初制定的预算计划,均表明市场需求与企业预期差异较大,而需求不足将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四、推进上海市企业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建议

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集团负担

首先应构建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要以健全市场规则和运行体系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和降低成本的作用,促进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能够决定的成本由市场定价,而政策性交易成本则应通过落实政策进行削减。目前上海市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不合理准入限制较多、审批繁琐问题仍然存在。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相关评估评审。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深化涉企收费改革。规范企业投资、融资、交易等环节的中介收费,降低企业公用事业和物流成本,完善差异化补贴政策。

2.依托科创中心建设培育创新环境

201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应加快出台政策落实细则和配套政策,进一步为集团产业转型创新提供政策便利。创造创业、创新、创智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引导企业提高教育支出和研发支出。依托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放大乘数效应。构筑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到经济总量与经济质量的双重增长。

3.通过资本杠杆促进企业经营活力

虽然上海市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压力不大,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需求较大,且仍存在大量的“僵尸企业”,需要政府部门下大决心和花大力气,从体制机制上梳理“僵尸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步减少非市场化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扩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和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贷款;通过市场化手段使盈利能力弱的“僵尸企业”逐步萎缩,将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经营活力。

(责任编辑:曹家乐)

猜你喜欢
结构性上海市供给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